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Psychologie des foules),是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著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已被翻译成20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该书是最早研究群体心理学的专著, 被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师奥尔波特誉为“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该书不仅对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产生深刻影响,也对二十世纪的法西斯主义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和贝尼托·墨索里尼的人群控制产生了深刻影响。
书中认为当人们带着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个群体,它会衍生出不同于个体的心理特征,如易受暗示、情绪夸张、偏执专横,想象力强大但判断力低下,只接受简单观点却无法独立思考。该书内容涉及历史的认知、集体无意识、人际传播、大众文化、种族主义等问题,其文本呈现出多样性和开放性。
《乌合之众》原名Psychologie des foules(群体心理学),英文版改作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大众心理研究),并加了一个主书名“The Crowd”,中文版大多将其译为《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也有将其译为《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乌合之众》一书写于法国大革命之后。作者勒庞支持精英反对大众,支持改良反对革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在勒庞出生时,法国的国王是路易·菲利普一世,他保守的国家政策激起了改革派的反对。1848年,路易·波拿巴迫使国王退位,成为了第二共和国的总统,后来又变成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1870年,第二帝国在巴黎示威运动中倒台。1871年人民公社期间,激进派、共和派、普鲁东派和布朗基派等群体短暂掌握了政权。紧接着优柔寡断却好战的煽动家布朗热崛起。国家政权在短期内不断更迭,人群被政治家煽动的狂热而躁动。
勒庞所处的年代正好是全世界动荡不安的年代,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国际强权的出现,造成了传统制度的不断衰弱,民主的崛起让群体的声音逐渐压过群主强权。勒庞认为“官僚体制不能再对民众的声音充耳不闻,精英阶层也得经常以民众的代表自居”。群体的声音越来越大,民众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比较吊诡的是:一旦民众聚集成群体,他们将会失去理性和判断推理能力,行为完全被无意识所控,产生异于一般性群体的强大破坏力,成为勒庞所说的毫无理性的一盘散沙式的存在一一乌合之众。
文化背景
19世纪末西方开始盛行一股被称作 “世纪末”(Fin de siècle)的文化思潮,它兴起于法国,源自19世纪中后期的一种被称作“颓废”(Decadence)的文风。“颓废”的文风促成了世纪末反物质文明、反写实主义的艺术观。同样的,人们为之奋斗的民主、 自由等理想,甚至社会主义、激进主义、 共和主义等,在勒庞看来,仅仅是不同的概念和符号而已,含义极其模糊,唤起的形象也因时代和国家而异。在文学领域,世纪末的轨迹是从“颓废”到“象征主义”;在艺术领域,轨迹是从“颓废”到印象派;在历史学领域,它的轨迹则是从“颓废”到怀疑主义乃至虚无主义。
勒庞对于世纪之交的西方文明,态度悲观,持有文明没落论和历史轮回观。他似乎在群体的崛起中感受到了某种历史轮回的征兆。按他的历史观,一切文明都逃不脱由盛而衰的循环过程,而当一种文明开始败落时,摧毁一个破败的文明,一直就是群众最明确的任务。勒庞指出:“理性已尽其所能,别再做更多的指望了,对于那些仍旧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另寻他法。”为了寻找“他法”,勒庞自称他二十年如一日,积累了可观的成就,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大众心理研究的成果。
作者背景
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首创群体心理学,被誉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1866年勒庞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游历了欧洲、北非和亚洲,1884年开始研究群众心理学,建立了强调民族特点和种族优越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一生出版了许多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著作,例如:《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1894 年)《乌合之众》 (1895 年)《社会主义心理学》(1898 年)《革命心理学》(1912 年)以及《战争心理学》(1916 年)等。尤以《乌合之众》和《革命心理学》最为著名。
内容介绍
第一卷
勒庞从心理学角度定义了群体。他认为单纯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并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而是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一群人表现出了不同于个体特点的新特性,个体的独立个性自主性消失,仅剩下集体的心理,这种组织化的群体才能被称为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心理群体具有个体特性消失、智力平庸和非理性的特征,而决定心理群体特点的三个因素:敢于发泄本能的欲望、行为和精神具有传染性倾向、容易接受暗示。
无意识占据主导。勒庞认为,在有机体的智力活动中,无意识现象发挥着压倒性的作用。无意识构成种族的先天禀性,人在有意识因素方面差异可能很大,却有着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这些受无意识因素支配的普遍特征构成了群体的共性。群体中的个人表现出的冲动、易变、夸张、偏执等心理特质,均源于无意识的影响。在群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个性均被削弱,异质性被同质性吞没,无意识品质占据上风。
勒庞认为所有宗教的兴起和变革,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或者社会制度的崛起,都是群体想象力受到强烈影响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后果。无论哪个时代的伟大政客或专横暴君,都是把群众的想象力作为权力的根基。
第二卷
勒庞介绍了影响群体观点与信念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在间接因素里,勒庞认为种族的影响远超其他因素,任何其他因素对群体的影响与种族特性相悖时,都只能是暂时性的存在。另一个重要间接因素是传统,民族是历史中形成的有机体,只能通过缓慢的遗传积累产生变化。人类有两大关切,一是建立某种传统结构,二是当文明成果开始分崩离析时,努力摧毁这种传统。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理想状态是既能保留过去的制度,又能以不易察觉的渐进方式加以改造。但是群体往往会固守传统而反对变革。
时间是对群体影响的最有力的间接因素之一。让一切信仰的诞生、成长和消亡,并赋予力量的是时间,让信仰失去力量的也是时间。而特定的观念只能在一个时代实现,而不能在另一个时代实现。
勒庞认为,社会制度的不断改进可以使国家进步,但是制度和政府并不是时代的创造者,而是由时代所创造,是种族的产物。一个民族并没有真正改变社会制度的能力,决定民族命运的只有民族的性格,而不是政府。一切通过暴力变革改变社会制度的模式,如果与民族性格不合,都不过是“借来的外套”,终究会回到适合民族性格的制度。
在影响群体观点和信念的直接因素中,勒庞列举了四个:词语和套话产生的形象,幻觉,经验以及非理性的情感。群体的想象力会受到通过词语或套话产生的形象左右,说理和论证无法战胜词语和套话,而词语唤起的形象会因时而异,因民族而异。不管是过去的宗教幻觉还是现在的哲学和社会幻觉,都拥有无坚不摧的力量。群体不需要真理,更愿意崇拜谬论,凡是能为群体提供幻觉的,就会成为群体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就会成为群体的敌人。唯一能让真理在群体中生根,让幻想破灭的只有经验。政治家总是会借助群体非理性的情感来影响群体的观点。
在第二卷的最后,勒庞介绍了群体领袖,以及群体领袖通过断言、重复和传染的手段影响和领导群体,而名望是成为领袖的必要条件,是说服群众的基本要素。领袖利用“名望”这种难以抗拒的力量,使权力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勒庞又区分了群体信仰和观点的不同。信仰是强大的,重要而持久,胜过政治的影响,群体观点则短暂而易变。
第三卷
勒庞将心理学意义上的有机群体分为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两类。异质性群体是由拥有各种不同特点、职业、智力水平的个人组成的群体。按照有无名称又可细分为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等,以及有名称的群体,如议会和陪审团。同质性群体是有一定共性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可以细分为派别、身份团体和阶级。
出版发行
《乌合之众》法语初版于1895年在法国发行,后被翻译成20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据学者林建刚考证,早在1903年,《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思想便进入中国,当时梁启勋在《新民丛报》连载了《国民心理学与教育之关系》一文,介绍了勒庞的群体心理学思想。1918年,梁启超等人成立的学术团体尚志学会将这本专著翻译引进,当时定名为《革命心理》。
另据考证,该书的中译本多达112个版本(含重印本)。1920年商务印书馆发行了中译本《群众心理》,译者为吴旭初和杜师业;1923年泰东图书局出版了由钟健翻译的《群众》;2000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由冯克利翻译的版本,并定名为《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此后的大多中译本也以此命名该书。
影响与评价
在二十世纪初,《乌合之众》引入中国后,对具有现代中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影响。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张东荪希望通过研习这本著作找寻中国革命的道路。鲁迅在论及“国民性”话题时,经常引用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及的一个观点,即种族与传统是影响群体行为的几乎决定性的因素。勒庞对群体心理的分析也影响和印证了周作人对中国人民族性的不信任,以致于他对于各种主义和运动的怀疑,同时远离政治和坚守个人主义。
英国政治学家约翰·麦克里兰(John S.McClelland)在其著作《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中,认为《乌合之众》的出版是群众理论发展史“关键转折点”。
该书对“群体无意识”的发现备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赞赏。在1921年出版的《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一书中,弗洛伊德专门用一章12页的篇幅来介绍勒庞研究成果,认为该书是“名不虚传的名著”,书中关于集体的现象“无疑是正确观察的结果”,对于群体作出了“十分出色的描述”。但弗洛伊德又在该书接下来的一章中,认为勒庞对群里心理学的描述和评估充有所争议。
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莫顿(Robert Carhart Merton)认为勒庞是群体问题的发现者,在该书中勒庞看到了群体情感的易变和易受暗示的显著特征,但是没有看到导致群体矛盾和理想化倾向的心理机制,给出令人满意的说明。勒庞的这本著作是顺应时代的应时之作,即使勒庞从未出现过,该书中的思想也注定会出现。
在美国书评媒体Goodreads上,该书所有版本的平均读者评分为3.84分(满分5分,15264人评价)。(截至2022年12月26日)
参考资料
Psychologie Des Foules.Goodreads.2022-12-26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Goodreads.2022-11-05
سيكولوجية الجماهير > Editions.Good reads.2022-11-05
究竟谁是“乌合之众”?勒庞《乌合之众》的诞生与回响.今日头条.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