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蒲桃
洋蒲桃(Syzygium samarangense (Blume) Merr.et Perry),又名莲雾、天桃、水蒲桃、爪哇蒲桃等,是桃金娘科(Myrtaceae)蒲桃属常绿乔木。洋蒲桃原产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现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地区;在中国台湾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海南省等地有引种栽培。作为热带果树,洋蒲桃喜温暖,怕寒冷,喜光照,较耐湿但忌积水,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
洋蒲桃成株高可达12米,小枝圆柱形或稍压扁;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至长圆形,背面具多数细小腺点,叶柄有时近无;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由数朵白色花组成,花瓣4枚,离生,雄蕊极多;果实肉质,梨形或圆锥形;种子1枚。
洋蒲桃的根、叶和树皮皆可作药用,味苦,性寒,可利湿、止痒;其果实营养丰富,可直接鲜食或加工成果汁、果酱等。此外,洋蒲桃是中国华南地区园林中常见的优良观果植物,适合作行道树或庭院树,还可盆栽作盆景观赏。
形态特征
茎
乔木,高可达12米;小枝圆柱形或稍压扁。
叶
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0~22厘米,宽5~8厘米,先端钝或稍尖,基部变狭,圆形或微心形,正面干燥后变为淡黄褐色,背面具多数细小腺点,侧脉14~19对,以45°开角斜行向上,侧脉间相隔6~10毫米,具明显网脉;叶柄长不到4毫米,有时近于无柄。
花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6厘米。花数朵,白色,花梗长约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长7~8毫米,宽6~7毫米,萼齿4枚,半圆形,长4毫米,宽加倍;花瓣4枚,离生,长1~1.3厘米。雄蕊极多,长约1.5厘米;花柱长2.5~3厘米。
果实与种子
果实肉质,吊钟形,果皮青色,多纵状条纹,果大,平均单果重90.3克,是目前收集到单果最大的品系之一,表面有光泽,长4~5厘米,顶部凹陷,宿存萼片肉质;种子1枚。
物种分布
洋蒲桃原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现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地区;17世纪由荷兰人自爪哇岛引入中国台湾,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海南省(该品系在海南文昌县收集到)、广东省、云南省、台湾、四川省等地引种栽培。
生长习性
作为热带果树,洋蒲桃喜温暖怕寒冷,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果实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5~25℃,正常花期若遇到低于7℃低温,花芽和叶芽均会受到损害,导致落花落果,果实发育不良。洋蒲桃十分喜光,充足的光照下,果实着色好;其怕旱、需水量大,在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生长良好,较耐湿但忌积水,果实生长后期如遇连续下雨,容易出现裂果。洋蒲桃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能适应多种土壤类型。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洋蒲桃有一年多次开花、结果的习性,自然条件下花期为3~4月,果实5~6月成熟。在东南亚地区,洋蒲桃第1次开花在3~5月,第2次开花7月下旬,12月还可开花结果。其传粉主要受花粉生活力、柱头有效状态和温度的影响。
人工繁殖
嫁接
嫁接繁殖是洋蒲桃人工繁殖的主要方式。取1~3年生充实枝条做接穗,以直径1厘米左右的实生苗做砧木,一年四季均可嫁接,以春季嫁接成活率较高。
压条
洋蒲桃采用压条繁殖方式,可保持母本性状,变异率较低。在5~8月高温多湿的雨季,选择3年生生长健壮的枝条进行环状剥皮后,用湿润土壤与杂草切碎混合的泥团,或黄壤、牛粪和锯末的混合基质包扎缚紧,1个月后剥皮处可发新根,2~3个月新根充实后从基部剪断,先假植于苗圃,翌年春季即可移入大田栽培。
扦插
洋蒲桃扦插繁殖包括绿枝插和硬枝扦插。选择生长健壮、无病斑、无机械损伤、叶片浓绿的1年生饱满枝条,或2~3年生老熟枝作为扦插材料,于4~8月间剪取15~20厘米的短穗,用促生根剂1-萘乙酸浸泡后,插在砂床或直接插在苗圃地里,适当遮荫并保持湿润,1~2个月后即可生根发芽。
组织培养
可以洋蒲桃的茎尖、腋芽、未萌发的带顶芽茎段等为外植体,通过诱导培养形成脱毒不定芽,并通过组培快繁技术培养出完整的无毒植株。还可利用组培苗幼态的顶梢和萌芽条作插穗扦插育苗培育苗木,作为组培快繁的配套技术,能提高繁殖率,降低成本。
栽培技术
园地选择
选择年平均温度20°C以上、最低温度不低于7°C、全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且冬季无霜寒害的地区建园,以坡度小于25°,地下水位大于0.8米,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pH值6.5~7.5的砂壤土地块为宜。
水肥管理
水分
洋蒲桃花芽分化期宜干旱,抽穗后到开花前底深沟须经常灌水保持湿润,以利抽穗及开花座果。开花期到果实成熟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水排涝,防积水。沿海部分地区栽植前应引用淡水浇灌,以降低土壤含盐量。
施肥
洋蒲桃幼龄树施肥应勤施薄施;结果树一年施肥3~5次。所施肥料以氮、磷、钾为主,配合施用中量和微量元素。主要进行土壤施肥,采用环状沟施、条沟施、穴施、土面撒施及灌溉施肥等方法。在洋蒲桃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可用不同种类的肥料配合进行叶面施肥。
整形修剪
幼龄树以整形轻剪为主,达到调整树形和扩大树冠的目的。定干后,待新梢抽发后剪留生长势强、形态良好、空间分布均匀的新梢3~4条为主枝;当主枝老熟时,将其剪短,促使抽生2~3个副主枝。营造侧枝分布均匀的自然开心型树冠。
结果树每年修剪2次,在花期及时抹除树冠外围枝条上的新芽,新梢只留1~2节或全部摘除,以控制营养生长。采后剪除所有结果枝,疏除树冠内的过密枝,短截中下部的辅养枝。
病虫害防治
洋蒲桃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疫病、黑腐病、藻斑病和煤烟病等,主要虫害有金龟子类、蚧壳虫类、蓟马类、蚜虫类、卷叶蛾类、象甲类等。由于洋蒲桃果实对化学药剂极为敏感,一般在种植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设置灭虫灯、果实套袋、利用自然天敌等防治方法,必要时使用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高效低害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采收与保存
当洋蒲桃固有的色泽出现、果顶萼孔展开时即为成熟。采收避开高温时段,用枝剪整穗采摘。盛装容器底部或边层需有柔软衬垫物,带袋采摘,轻拿轻放,以防产生机械损伤。采后果实去除田间热,单果径分级后包装。贮藏的果实用塑料袋或保鲜盒盛放,置于12~15°C保存。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洋蒲桃的根、叶和树皮皆可作药用。以根入药,可利湿、止痒,主治小便不利、皮肤湿痒;以叶、树皮入药,味苦、性寒,可泻火解毒、燥湿止痒,主治口舌生疮、鹅口疮、疮疡湿烂、阴痒。
食用价值
洋蒲桃果实营养丰富,可直接鲜食,口感甜、脆、鲜、嫩,被称为“水果皇帝”,且含水量高,是清凉解渴的佳品。此外,莲雾还可制成果汁、蜜饯罐头、果酱、果醋、果酒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观赏价值
洋蒲桃是中国华南地区园林中常见的优良观果植物,其树形丰满,周年常绿,绿叶层厚;花形美观,花期长,花香浓郁;果实色彩丰富艳丽,且挂果时间长,观赏性极佳,适合作行道树或庭院树,还可盆栽作盆景观赏。
相关研究
药用
莲雾果实和叶片及树枝、树皮富含多酚、黄酮、多糖、芳香油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护肝、降血糖、抑菌方面的应用前景。
经济开发前景
洋蒲桃叶和枝的水提物富含多酚和黄酮,以低浓度加入化妆品中,在具有良好抗氧化作用的同时,对皮肤无明显刺激;将其果实提取物添加在祛痘软膏中,抑菌活性能维持2个月之久,具有良好的护肤品开发前景。此外,洋蒲桃叶发酵液的挥发性气味有较好诱蚊效果,能显著提高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诱捕率,且不影响诱捕后杀蚊剂的灭蚊效果,可开发成植物性驱蚊产品。此外,孟加拉国洋蒲桃树皮的乙醇提取物能抑杀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且灭杀效果明显优于标准抗虫药,具有开发杀虫剂的潜力。
常见品种(系)
大(深)红色小果品种:果形小,果色好,近果柄端稍长,耐贮存,稍有涩味,是中国台湾省栽培最早的品种。
粉红色品种:称南洋莲雾,果形大,果色、果形美观,甜度、口感惧佳,早熟,产量较高,是中国台湾省栽培的主要品种,常见的粉红色改良品种有黑珍珠、黑金刚、黑钻石等。
白色品种:果形小,果皮乳白色,近果柄一端稍长,晚熟,品质优,但产量较低。
绿色品种:称20世纪莲雾,果皮翠绿色,甜度高且具有独特香味,为中国台湾省培育的新型品种。
大果品系:从粉红种变异的品系中所筛选。果皮着色较红,叶片、果形均较大,常见品种有泰国红钻石、红宝石和印度红等。
参考资料
洋蒲桃.China Checklist of Higher Plants.2022-11-16
洋蒲桃.Flora of China.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