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草房子

草房子

《草房子》是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97年。作者曾在札记说自己是一位“只能依赖于从前写作的作家”,这部小说的创作也是以他曾经生活过的江北水乡为背景,并借鉴了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

故事发生在成长于20世纪60年代、懵懂天真的男孩女孩身上:其中有天真活泼,历经重病,死里逃生后不断成长的桑桑;年幼丧母,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纸月;天生秃顶,不甘心被同学唤作秃鹤的陆鹤;家道中落,不得已辍学赶鸭的杜小康;离开家乡,与养母相依为命的细马;还有桑桑视角下,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白雀与蒋一轮老师。这些油麻地中生活的人、发生的事,组成了《草房子》,也折射出曹文轩记忆中的水乡童年。

该书出版以来已多次重印,并远销海外多国,不仅获得了国家图书奖和冰心文学奖,还在2016年获得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奖”,曹文轩成为获得此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作家,2019年该书入选了“新中国79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书目。

创作背景

曹文轩1954年出生在盐城市的一个小小水乡,童年与青少年时光都在那里度过,二十年后离开故乡,却始终保持着对那里的浓厚情感。《草房子》当中的世界,正是源自他童年真实生活过的世界,水网密布的苏北水乡,大河小溪从村子中间流过。小说中枫树下鳞次栉比的金色草房子,也是油麻地中现实存在的景象。曹文轩的小时候,总是因为校长父亲的工作调动而不断搬家,也曾与父母一同住在学校,这些都被他写进了主人公桑桑的经历中。

除此之外,曹文轩童年真实经历过的悲剧与苦难,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他对于六十年代的饥荒贫困深有体会,这便有了油麻地的孩子们一年到头只有两套衣服的窘迫,有了邱二妈砸锅卖铁供细马上学的艰辛。

人物角色

桑桑

桑桑是《草房子》一书中的主角,贯穿于书中的每一个章节。他的个性中有戏弄秃鹤的年少顽皮,面对纸月时的羞涩懵懂,见证蒋一轮与白雀之间爱情时的好奇憧憬,还有面对秦大奶奶时的单纯善良,是本书中性格最丰满的人物之一。作者借助桑桑的视角,讲述了孩童的天真无邪与乡村的温情淳朴,最终以桑桑的圆满结局寄托对乡土生活的美好理想。

秃鹤

秃鹤本名叫陆鹤,只是因为从小秃顶而被油麻地的孩子们戏称为秃鹤。周围人变本加厉的戏弄与嘲笑让他生出了强烈的报复心理,凭借一己之力毁掉了油麻地小学的广播操比赛,却没想到这让自己与众人的关系降到冰点,直到最后自告奋勇在一次文艺演出中救场,才重新获得大家的认可。

纸月

纸月本不是油麻地小学的孩子,因身世可怜被同村庄的孩子欺负才被迫转学到这里。她是个漂亮的女孩,在她面前桑桑总是格外好面子,后来桑桑与欺负她的孩子们大打出手,事情闹大后那些孩子心生忌惮,纸月才得以安稳地在油麻地小学上到六年级。

白雀

白雀是个十八岁的漂亮姑娘,也是油麻地文艺队的主演。在一次排练中与蒋一轮互生情愫,二人在桑桑的帮助下互通书信,只是最终造化弄人,二人没有走到一起。

杜小康

杜小康本是油麻地家境最富裕的小孩,吃穿用度各方面都是其他孩子可望而不可即的,却因为父亲的一次失误一夜间家道中落,不得已辍学带父亲治病。后来被迫离开油麻地,与父亲同去一片陌生的芦苇荡养鸭,一路上吃尽苦头,最终他决心重新做回小生意,挑起家庭的重担。

细马

细马是邱二爷从江南小镇的大哥那里要来的孩子,因为听不懂油麻地的方言被同学嘲笑,无心上学的他转而放羊,后来洪水冲毁家中的房屋,病痛又带走了邱二爷,只剩下邱二妈与细马相依为命,历经种种磨难的细马立志要改善家中的生活条件,与邱二妈好好地生活下去。

桑乔

桑桑的爸爸,也是油麻地小学的校长,喜欢为油麻地小学的文艺队导演节目,更爱争取各种各样的名誉,但总有人要与之作对,比如在众目睽睽下露出秃头的秃鹤,将鸡鸭鹅弄得满校园乱飞的秦大奶奶。同时,他也是个为了学生、为了教育工作一丝不苟的好校长。

蒋一轮

蒋一轮是油麻地小学中桑乔最器重的老师之一,与白雀之间的感情纠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后来他与他人结婚,却又忍不住与白雀互通书信,他的妻子发现后因伤心过度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最终蒋一轮将妻子接到身边照顾,他与白雀二人也只能放下前缘,各自生活。

内容情节

第一章 秃鹤

秃鹤有个光秃秃的脑门,从前他很愿意让别人摸脑门,却不知何时起变得“小气”起来,不仅不让摸,还十分排斥别人叫他秃鹤。他让父亲找来生姜抹在头顶,找来帽子戴在头顶,想遮掩自己的秃顶,却还是被同学们捉弄嘲笑,桑桑更是过分地将秃鹤的帽子挂在旗杆上。一怒之下秃鹤决定报复所有人,他不顾老师和校长的反对,执意参加油麻地小学的广播操比赛,故意在关键时刻摘下帽子,吸引全场的目光,扰乱比赛秩序,最终油麻地小学输掉了广播操比赛,秃鹤完成了他的“复仇”,却发现同学们对他渐渐疏远。

秃鹤对比赛中捣乱一事心生愧疚,在一次文艺汇演中油麻地小学急缺一位秃头演员,秃鹤自告奋勇,在台前幕后刻苦排练,将这一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全场喝彩,最终缓和了自己和全体同学的关系。

第二章 纸月

纸月是个身世凄惨的孩子,妈妈在生下她不久之后自杀而亡,生父也不知是谁,便从小跟着外婆生活。因为这样的身世,同村的孩子总是欺负纸月,无奈之下外婆带着她来到几里地外的油麻地小学,求校长桑乔收下她。桑乔看她可怜便答应了,妻子见纸月生得乖巧,便答应她天气不好时都可以留在家里吃饭睡觉。桑桑虽然表面腼腆少言,心里却对纸月在意极了。

有一阵纸月总是上学迟到,桑桑好奇,便一大早等在她上学的必经之路,在那里看到与纸月同村的几个调皮男孩故意挡住她的去路,桑桑见状便呼唤纸月并掩护她先上船,自己则留下应付那几个小男孩。最终桑桑一头把为首的刘一水撞进了冬日的河水中。正是这一仗,让那些小孩再也不敢欺负纸月。

第三章 白雀(一)、 第七章 白雀(二)

白雀是油麻地的美人,在桑乔的安排下排练《红菱船》,蒋一轮为其吹笛伴奏,两人在此过程中情愫暗生。然而演出当天,白雀被父亲白三关在家中,之后接连十几天都没有出现,蒋一轮心急如焚,便日日跑到河边吹笛子,甚至茶饭不思,无心上课。直到后来他拜托桑桑为他和白雀二人传信,心绪才逐渐恢复平静。

白雀的父亲坚决不允许蒋一轮与白雀在一起,硬将女儿与镇上的文书谷苇撮合到一起,此二人便被迫断了联系。但白雀与谷苇相处得并不顺利,就在白雀想与蒋一轮重归于好时,他却要与别人结婚了。婚后蒋一轮依旧拜托桑桑帮他与白雀传信,不料却被妻子看到。妻子一病不起,蒋一轮这才与白雀彻底断绝联系,二人将这份感情埋在心底,回归各自的生活。

第四章 艾地

秦大奶奶住在油麻地小学的西北角的一个小屋子里,周围种着艾草。早年间秦大奶奶与丈夫秦大买下了这片土地种上了麦子,可没等二人收获丰收的喜悦,秦大便离开了人世,土地也收归公有。但她直到油麻地小学建好也不肯离开这片土地,油麻地的人几乎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成为钉子户的她,只有桑桑觉得这是个有趣的老奶奶,种着一片有趣的艾地。

一日,女孩乔乔来到河堤捡拾一朵月季花,险些被水流冲走,秦大奶奶为了救她差点搭上性命。此事发生后油麻地的人都对秦大奶奶有所改观,也对她照顾有加。可惜后来她又因打捞一颗落水的南瓜而失足落河,再也没有醒来。最终,油麻地小学众人在她的墓前种满了她生前最爱的艾草,以此来表达对她的思念。

第五章 红门(一)、 第八章 红门(二)

杜小康家里有一间传了几代的杂货铺,是麻油地最富有的人家,家中有两扇醒目的大红门。杜小康与桑桑,一个是麻油地最有钱人家的孩子,一个是麻油地最有威望的校长家的孩子,两人明争暗斗,关系微妙。

后来杜小康家因其父不幸撞船而家道中落,他被迫放弃读书,带着父亲四处借钱看病,尽管十分想回到学校,却只能与父亲一起养鸭为生。父子二人赶着一群鸭子来到一片陌生的芦苇荡,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十分孤苦的日子,最终他们带着鸭蛋回到了麻油地的家。后来,杜小康发现了新的商机,开始在油麻地小学的门口售卖商品,一点点重拾起对生活的希望。

第六章 细马

邱二爷与邱二妈结婚几十年,一直没有孩子,为了老来有个依靠,便向江南的大哥家要了一个孩子名叫细马,细马跟着邱二爷来到油麻地没几天便退了学,日复一日的在平原上放羊。在油麻地的孩子们中,只有桑桑愿意做他的好朋友。

邱二妈嫌弃细马年龄太小,担心没把他养大自己先老了,便不想留细马在身边,这与在这生活得并不愉快的细马想法不谋而合。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了邱二爷的家,也改变了细马的计划,最终他重回油麻地,与邱二爷夫妇努力生活。没多久,邱二爷便因病去世,只留下细马与邱二妈相依为命,细马决心努力生活,立誓让邱二妈住上一直以来心心念念的好房子。

第九章 病寮

桑桑的喊叫声打破了家中平静的夜晚,父母赶来看到他脖子上的肿块,担心不已,连忙带着桑桑四处看病,乡里,县城,甚至苏州市的医生却都束手无策。桑桑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但看到周围人的反应就明白自己时日无多了。但桑乔不肯放弃,带着桑桑寻找各种民间偏方,就在多方搜寻无果准备放弃之时,忽然寻得民间一高手,断定桑桑只是生了鼠疮,七日之内必药到病除,果不其然,桑桑在偏方的帮助下日渐好转。笼罩在桑桑一家,甚至是整个油麻地上空的悲伤情绪至此烟消云散。

病好了的桑桑考上了初中,桑乔也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被调到上一级学校担任校长,桑桑一家最终愉快地离开了油麻地,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品赏析

悲悯情怀

在《草房子》的创作过程中,曹文轩直接面对了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但又将人性温良美好的一面融入对苦难的书写当中,最终形成一种悲伤而又温暖的特殊感觉。这种悲伤与苦难,根源于作者童年时期乡村生活中的真实经历;而以人性中的美好品质来面对现实的疾苦,则是作者一直坚持的创作理念。

主角桑桑虽然捉弄戴帽子的秃鹤,嫉妒被同学崇拜的杜小康,但他也会保护被欺负的纸月,同情与喜爱不被众人理解的秦大奶奶,这些无不体现着人性的两面性。在成长过程中他不断领悟着人性的美好与丑恶,整个故事既充斥着不幸又蕴藏着温暖,充满了悲悯的情怀。

秦大奶奶的不幸遭遇,源于时代大背景下作为个体的无能为力。她与丈夫秦大用全部积蓄买入这片土地并辛勤耕种,满心欢喜地期盼秋天的丰收,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土地征收的消息,无论她如何抗争,都只能眼睁睁看着辛苦种下的庄稼被夷为平地。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类似的悲剧不只秦大奶奶这一件,她被收征土地后种种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荒诞的抗争。这不是秦大奶奶一个人的命运悲剧,而是能引起读者理解、同情与共鸣的社会性悲剧。小说中的秦大奶奶在救过乔乔一命后被油麻地的众人刮目相看,也消除了多年以来的隔阂与误解。

美学特征

《草房子》具有两种独特的美,第一种源于曹文轩对于童年记忆中江北水乡自然风光的描绘:田野空旷,池塘宁静,他漫无目的又无忧无虑地走着,逗逗路边的鸟,吹吹芦苇荡的风,油麻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惬意与美好之中。书中描绘的草房子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光泽,房屋间的草丛开着小花,蔷薇夹杂等等,一切自然之美相映成趣,显得书中的世界纯净和谐。

在整篇小说中,曹文轩的修辞语言既形象又充满诗意,构成了这篇小说的另一种美。形容夏天的炎热时,曹文轩写道:“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火热的太阳、卷边的芦苇,这种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十分形象生动地表述了夏日的炎热,令读者如临其境。在描写浸月寺时,他写道:“立在深院里的寺庙,四角翘翘,仿佛随时都会随风而去。寺前是两株巨大的老槐······在风中轻轻摇动,显得十分苍劲。风略大一些,四角垂挂的风铃一响起,丁丁当当,衬得四周更是寂静。”为照顾儿童的理解力,曹文轩并没有直接引用晦涩的诗句进行描写,而是用更加直白的语言描绘出诗意的画面,既浅显易懂又栩栩如生。

作品影响

市场反响

自1997年首次出版以来,《草房子》于2003、2008、2015、2022年先后四次改版,2018年在上海发布了特装纪念版,以此纪念总发行量达到2000万册,除了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日语和韩文之外,《草房子》还有塞尔维亚语斯瓦希里语等多种小语种译本。

2000年,由徐耿执导的儿童故事片《草房子》在中国香港首映,该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草房子》,并由曹文轩做编剧,该影片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获得最佳编剧奖、最佳儿童片奖等多个奖项与提名。

文学奖项

《草房子》先后获得了国家图书奖、冰心文学奖、台湾“好书大家读”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2019年入选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20年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直到目录(2020年版)》。

参考资料

..2022-11-25

..2022-11-25

..2022-11-25

..2022-11-25

..2022-11-25

..2022-11-25

..2022-11-25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