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琼花

琼花

琼花(学名:Viburnum keteleeri Carrière),又名蝴蝶木、八仙花、扬州琼花、聚八仙、蝴蝶戏珠花、毛琼花,为五福花科(Adoxaceae)荚属的落叶或半常绿灌木,原产于中国江苏南部及西北部、安徽西部、浙江、湖北西部及湖南南部;现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南部等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北南部、长江流域以及华南等地区。

琼花树高达4米,树皮呈现灰褐色或灰白色,芽和幼枝被灰白色或黄白色的星状毛,后渐无毛;叶对生,为纸质,呈卵形至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为5~11厘米,叶的边缘具有细小的锯齿;花序集成伞房状,中间为两性可育花,边缘常具8~9朵大型无性花,花冠的直径长为3~4.2厘米,裂片呈倒卵形或近圆形,顶端常常凹缺;果实长约为12毫米,呈椭圆形,开始为红色,后逐渐变成为黑色;花期为4月,果期为9~10月。

琼花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栽培于肥沃、疏松以及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琼花的观赏价值极高,在中国被誉为“仙花”;其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琼花的茎具有祛湿止痒、清热消炎、解毒的作用,枝、叶及果实具有通经络和解毒止痒的功效,因此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另外,琼花还被定为扬州市的市花。

研究历史

“琼华”(华,同“花”)一词,最早在《汉书》中出现,《汉书》中曰:“呼吸沆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叽琼华。”此处,琼花系指仙境中琼树之花。所谓琼者,美玉也。即“琼花”一词,是泛指那些开着美丽花朵的花卉。

在历史上,对于琼花的栽培有很多的争论,焦点主要是在“古琼花始于何时”和“古琼花究竟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上,对于前者的争论有的传说是琼花出现在汉代时期,并说此花产生于刘恒前元元年之前;然而在《扬州府志》和《甘泉县志》中则记载着琼花开始种植于唐代,后经教育科研工作者徐晓白教授考证指出:“琼花栽于宋朝初年”;对于后者,在清代李斗著《扬州画舫录》中记载“绣球科种名不一,有名“聚八仙”者,昔人又因有“琼花”为“聚八仙”者。”,可见,古人对琼花有“聚八仙”和“绿寿花”两种说法,但经后人考证,“玉蕊”并不是琼花,经过大量的资料考证,古琼花就是现在的聚八仙。

琼花在栽培的过程中,历史上也有很多记载,比如: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和周密的《齐东野语》中记载道:庆历年间赵祯将琼花移栽到开封市;《齐东野语》中记载:淳熙年间赵昚把琼花移栽到杭州皇宫中;在杜斿的《琼花》中记载:绍兴年间赵构,琼花被金兵掠夺。

形态特征

枝茎

琼花为半常绿或落叶灌木,树高为4~5米;树冠呈球形,树枝广展,老枝呈灰黑色;树皮为灰褐色或者灰白色,芽和幼枝被灰白色或黄白色的星状毛,后渐渐无毛;冬芽交互对生,无鳞芽,为裸芽。

琼花的叶对生,长为5~11厘米,为纸质,呈卵形至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叶柄长为1~1.5厘米,被灰白色或黄白色的星状毛;叶上面初时密被簇状短毛,后仅中脉有毛,下面被簇状短毛;侧脉为4~6对,在近叶缘前网结,表面呈深绿色,背面密被着星状毛;叶的顶端呈现钝形,基部为圆形,边缘具有细小的锯齿。

琼花的花芽裸露,其着生在枝的顶部;琼花序集成伞房状,花序中间为两性可育花,边缘常具8~9朵大型不育花,花冠的直径长为3~4.2厘米,其裂片呈倒卵形或近圆形,顶端常常凹缺;而可孕花的萼齿呈卵形,长约1毫米;花冠的直径为7~10毫米,颜色为白色,呈辐状,裂片呈宽卵形,长约2.5毫米;筒部长约为1.5毫米;花药呈近圆形,长约1毫米,雄蕊稍高出花冠。

果实

琼花的果实呈椭圆形,长约为12毫米,开始为红色,后逐渐变成为黑色;其核扁小,长为10~12毫米,直径为6~8毫米,呈矩圆形至宽椭圆形,有2条浅背沟和3条浅腹沟。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琼花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及朝鲜等地区。

中国分布

琼花原产于中国的安徽省的西部、浙江省江苏省的南部、湖北省的西部、江西省的西北部以及湖南省的南部等地区;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地区的南部、长江流域以及华南等地区。

生长习性

琼花自然生长在山坡林下、丘陵或灌丛中,石灰岩山地也有生长;在肥沃、疏松以及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琼花较耐寒、耐半阴,不耐干旱和水涝;适宜的最适温度为20~25℃,而冬季必须在8~12℃的室内里越冬,黎明时的温度要不低于5~8℃。琼花的花期为4月,果期为9~10月。

繁殖方式

琼花可以通过自然繁殖、人工繁殖两种方式来进行繁殖,由于其不易移植,应尽量采用容器育苗。

自然繁殖

琼花的自然繁殖主要是靠花粉传播,为异株异花授粉,属虫媒传粉植物,依靠访花昆虫来完成,其访花昆虫中主要以蝶类和蜂类为主,特别是蝶类的访花频率最高;在自然条件下,琼花花开时散发浓郁的香气来吸引昆虫访花,其花序中伸出较多的雄蕊、较大的花粉量和突起的柱头,很容易使昆虫接触到花药和柱头并完成传粉。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琼花的有性繁殖为种子繁殖,一般不采用发芽率较低冬播和春播,通常采用的是沙藏秋播法;一般是在10~11月左右采种,将种子的外果皮发黑来作为成熟的标志,到第二年4月份左右取出,洗去果皮,将种壳剥去;播种后要及时覆盖土,土层不宜太厚,盆播应要经常浇水,留床2年后可换床分栽,4~5年后就可移栽用于庭院美化。

嫁接繁殖

琼花的嫁接主要是取能开花的母树枝条为接穗,采用高接法;嫁接的时间主要是在芽萌动前;另外嫁接后要将其放置在阴凉处,直到接穗的芽长出叶片后,才可直接放在阳光下养护。

扦插繁殖

琼花的扦插主要是利用其硬枝或者嫩枝,硬枝主要是在冬末春初时进行,嫩枝主要是在梅雨季节时进行;取健壮的嫩枝或硬枝作为插穗,插在合适的土壤里即可;插后1个月左右便可生根。

压条繁殖

琼花的压条主要是在枝条萌芽前进行,采用高空压条的方法,选择生长健壮的半木质化枝条,进行刻伤或环切剥皮,用培养土包裹,养护生根,大约30天就可生根,到第二年便可分栽。

分株繁殖

琼花的分株法主要是在植株的休眠期进行,从琼花的基部挖起直接带根和长枝移栽。

栽培管理

盆栽琼花

盆栽琼花每年要翻盆换土一次,时间一般是在秋末,先在花盆底部盖好瓦片,后铺上基质,上盆时,要先上基肥,再垫一层培养土,便可进行栽培。

水肥管理

给琼花苗浇水时,原则上为少量多次,浇水的量要适度,一般根据种植土壤中含有水分的量来确定浇水量;在琼花的生长旺季时节,要经常给琼花施肥,一般原则是:薄肥勤施。用培养土栽培的琼花,在生长季节可以用有机液体肥料以一定的浓度每月对琼花追施一次;生长繁茂期,可以用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每星期对琼花施肥,促进其生殖生长;另外琼花还喜肥,比如粪肥、饼肥、厩肥、绿肥等都可以。

整形修剪

琼花树在进行修剪时,一是要注重琼花修剪的整体形状,正常情况下,遵循主枝上的副枝不重叠、不交叉的原则,会把琼花树的枝条全部剪掉;二是要注重修剪的时间以及修剪方式;最后要注意对琼花树主干上的枝条的修剪,防止枝条生长过密,导致树干倾斜,影响琼花树的美观程度。

病虫害防治

由于琼花的叶片上长满细细的皮毛,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治虫害;但在阴雨季节中,琼花的叶片上常常会附着有细菌,会严重影响琼花的正常生长发育;对此防治主要是每个月对琼花进行一次波尔多液的喷洒,针对天牛、白蚁等蛀干害虫采用人工捕捉成虫及化学药剂防治,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要时刻保持通风,避免细菌的滋生。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琼花的枝叶繁多,花型呈圆形,花色淡雅,边缘分布着洁白的小花,在中国被誉为“仙花”;此外,琼花与昆石并蒂莲被称为昆山市三大宝,具有很高的观赏的效果;琼花在园林的应用价值很广,可以栽种于墙下、窗外、堂前、亭际和后庭,也可以在草坪中种植或作为大型花坛的中心树供人们观赏。

营养价值

琼花果实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其果实中富含淀粉、可溶性糖等,此外果实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大部分水果无可比拟,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是柑橘的28倍,是苹果的27倍,也超过了山楂的维生素C含量。

药用价值

琼花的茎具有清热消炎、祛湿止痒、解毒的作用;其枝、叶及果实具有解毒止痒、通经络的功效,因此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相关研究

琼花的果实在成熟时呈紫黑色,是由于果实内部富含的花青素所导致的,这种花青素对生物细胞的衰老具有明显的抗性,能有效地保持细胞的年轻化;琼花的果实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尤其是作为各种食品的添加剂。

延伸文化

传说故事

在中国的历史故事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琼花的传说,而最为著名的则是《隋唐演义》中“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故事,其主要讲的是为了观赏琼花的姿态,昏庸无道的隋炀帝下令官兵去开凿京杭大运河,但在隋炀帝还未观赏之前,琼花就已经全部凋零,隋炀帝下令砍伐了琼花树。

相关诗词

唐代诗人的杜牧的咏琼花诗中写道:“气氛偏高洁,尘氛敢混淆。盈盈珠蕊簇,袅袅玉枝交。天巧无双朵,风香破久苞。爱看归尚早,新月隐花梢。”来描述琼花的形态;北宋欧阳修为赞美琼花,在其诗中写道琼花“天下侍女号飞琼,不识何年广陵。九朵仙风香粉腻,一团花貌玉脂凝。”,还有元朝的杨鹤年也赞美琼花在其诗中写道“香蟠九瓣白于云,想见琼花可是君。”

扬州市花

琼花在扬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琼花定为扬州市花。

参考资料

琼花.中国植物数据中心.2022-12-10

琼花.物种2000节点.2022-12-10

花开宛若群蝶起舞,这便是琼花了.上海市林业局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25-04-19

琼花.中国植物志.2022-12-10

..2022-12-10

..2022-12-10

..2022-12-10

..2022-12-10

..2022-12-10

..2022-12-10

..202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