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福建观音座莲

福建观音座莲

福建观音座莲(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合囊蕨科(Marattiaceae)观音座莲属(Angiopteris)植物,俗名牛蹄劳、马蹄蕨、山猪肝、马蹄萁、黑薮筋、广西观音座莲、定心散观音座莲、林氏观音座莲、狭羽观音座莲、长柄观音座莲等。福建观音座莲原生于中国南部至日本,中国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海南省贵州省江西省重庆市湖南省浙江省等省份地区。福建观音座莲喜阴湿环境,较耐阴,耐旱,有一定耐寒性,通常自然生长于海拔150~800米的林下、灌丛下、溪畔、沟谷或者酸性岩石上。

福建观音座莲的植株高度可达2米以上,根状茎块状,直立,簇生圆柱状粗根。叶柄基部具肉质托叶氧化镁,下部具线状披针形鳞片,向上有瘤状突起;叶片宽卵形;羽片5~10对,呈窄长圆形,奇数一回羽状。小羽片20~40对,披针形,渐尖头,基部接近平截形或几圆形,顶部略弯,下部的羽片较为短小,顶生小羽片分离,生有三角形的锯齿;叶脉呈羽状,侧脉单一或者分叉,无倒行假脉;叶为草质或纸质,干后绿色,两面光滑。孢子囊群为长圆形,具8~10个孢子囊。孢子周壁薄,表面具小瘤状纹饰

福建观音座莲块茎入药,中药名为马蹄蕨,可清热解毒,主治跌打损伤、肿疔疮、产后腹痛等病症。其块茎可提取淀粉,嫩叶嫩芽可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铁元素,营养价值高。另外,福建观音座莲外形高大,雅致独特,可作为盆栽或园林景观欣赏。

研究历史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中记录观音座莲属合囊蕨科下级属种,属中又细分为福建观音座莲等多个物种。而秦仁昌系统分类中,观音座莲科(Angiopteridaceae)单列一科,与合囊蕨科同属于合囊蕨目,其下有观音座莲属和原始观音座莲属(Archangiopteris)两属。

学者以秦仁昌分类系统作为基准进行研究,发现古植物学的资料研究显示,观音座莲属和原始观音座莲属起源较为古老,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却表明,该物种现存类群的大规模辐射演化和多样性分化发生较晚。也就是说,现存的观音座莲属和原始观音座莲属这一植物类群并非是通常认为的古老残遗类群,其演化特征是起源古老但多样性分化较晚。

形态特征

福建观音座莲为多年生植物,植株高度可达2米以上。

根茎

根状茎块状,直立,下面簇生有圆柱状的粗根。

叶柄长0.5~1米,径1~2.5厘米,基部具肉质托叶状附属物,互相覆叠成马蹄形,状如莲座,因此得名;下部具线状披针形鳞片,向上有瘤状突起。叶片宽卵形,长0.6~1.4米,宽0.6~1米。羽片5~10对,长50~80厘米,宽14~25厘米,呈窄长圆形,具长柄,奇数一回羽状。小羽片20~40对,披针形,中部的长10~15厘米,宽1.2~2.2厘米,羽片头部渐尖,基部接近平截形或几圆,顶部略弯,下部的羽片较为短小,顶生小羽片分离,有柄,与下部的同形,生有三角形的锯齿;叶脉呈羽状,侧脉单一或者分叉,无倒行假脉;叶为草质或纸质,干后绿色,两面光滑。

孢子

孢子囊群褐色,长约1~5毫米,距叶缘约1毫米,为长圆形,具8~10个孢子囊;孢子周壁薄,表面有小瘤状纹饰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福建观音座莲主要生长在亚热带生物群落,原产地为中国南部至日本

中国分布

中国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海南省贵州省江西省重庆市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云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四川省浙江省等省份地区。

生长习性

福建观音座莲喜阴湿环境,较耐阴,耐旱,有一定耐寒性,光照条件以较弱光照或半荫为佳,空气适宜湿度在60%~80%,酸性或弱酸性土壤可利于生长,通常自然生长于海拔150~800米的林下、灌丛下、溪畔、沟谷或者酸性岩石上。福建观音座莲在白天生长适合温度为20~22℃,夜晚为10~15℃,若低于5℃,叶片会冻伤。

繁殖方式

孢子繁殖

一株生长成熟的福建观音座莲每年都可以在叶面后的孢子囊内长出大量孢子,然而受环境所限,这些孢子在野外萌发生长的概率极小。但是,如果能够人为创造出适宜的条件,那么这些孢子在萌发后便会形成配子体,进而成长发育出生殖细胞、孢子体,从而达成大量繁殖。在收集孢子时,应仔细观察孢子囊的颜色,以挑选出有成熟的孢子囊的蕨叶。

无性繁殖

宿存叶柄繁殖

选用福建观音座莲的中老龄肉质化宿存叶柄为扦插繁殖材料,宿存叶柄因肥厚耳状又被称为叶耳,内含大量养分,可为福建观音座莲的萌芽、生根提供物质基础。具体做法是在春季或夏初将叶耳切割,及时栽植,合理覆土、浇水。此种繁殖方法相较有性繁殖耗时短见效快,虽叶柄生芽速度较缓,但其根系的发育很快,在芽出土展叶前便可成长出较为健壮的根系,因而保证了植株叶片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根状茎繁殖

将选取的福建观音座莲根状茎分割,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而后扦插入盆,同时给与湿度中等的培养土以及明亮的散射光照条件。

栽培管理

选地移栽

福建观音座莲耐阴植物,生长要求环境足够湿润,可选在阔叶林下的弱光照地区,宜择取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弱酸性土壤进行栽植,可用等量的素沙和泥炭混合配成。也可收集并放入些许原产地的母土,能够提高其成活率。移栽以冬季、春季为佳,此时福建观音座莲处在蕨类植物生长的“停滞期”,可不作保湿处理。

田间管理

因福建观音座莲植株粗壮,其生长季节需保持充分的水肥供应,施用频率视实况而定,但需注意忌过量浇水,阴雨时节及时排水,以免烂根。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利于植株生长。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福建观音座莲的个体数量不多,且由于生境破坏和人为采挖造成数量减少,因而面临着灭绝的风险。

保护等级

福建观音座莲是中国江西省地方三级保护植物,同时也被评估为中国浙江省广州市等地的珍稀植物。

2021年,福建观音座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福建观音座莲根状茎可入药,中药名为马蹄蕨,又名山猪肝、福建莲座蕨等,《中药大辞典 附编》记载其:“药性微苦、凉,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崩漏,乳痈,痈肿疔疮,风湿痹痛,产后腹痛,心烦失眠,毒蛇咬伤等病症。”

食用价值

福建观音座莲的嫩叶柄及拳曲嫩芽可供食用,含有粗蛋白、维生素c微量元素铁等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另外,福建观音座莲的根状茎富含淀粉,可用于提取淀粉供食用或者制酒,可以作为山区人民的一种食粮来源。

观赏价值

福建观音座莲植株高大雅致,大叶平展,小叶细致,莲座状根状茎风格独特,可作为景观盆栽欣赏,也可栽植在荫蔽的溪畔、低山河谷溪边林下、灌丛下、山石边或墙垣边孤植或群植作为园林景观。

药用相关研究

抗氧化

作为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福建观音座莲的叶片、根茎中含有黄酮、总酚物质,且叶片中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明显正相关,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潜力。但是,根茎中总黄、总酚的含量在明显高于叶片的情况下,其活性却弱于叶片,这表示福建观音座莲的抗氧化作用并非仅依赖总黄酮或者总酚,而是更加复杂的过程,需进一步明确和研究。

花青素

福建观音座莲含有总花青素、原花青素、飞燕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可作为药用资源深入研究。

免疫活性

福建观音座莲中含有的多糖成分具有较强的免疫活性和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福建观音座莲还含有紫萁内酯苷,甾体以及变型二肽类化合物等成分。紫萁内可显著抑制HIV-1反转录酶的活性,甾体化合物具有防治心脑血管,抗肿瘤等作用,变型二肽类结构中的金色酰胺乙酸酯可抑制一定程度的肿胀。以上说明福建观音座莲作为天然药物资源,可就其免疫活性进行深入探讨研究。

参考资料

福建观音座莲 Angiopteris fokiensi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2023-01-04

..2023-01-04

福建观音座莲.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1-04

..2023-01-04

福建观音座莲 Angiopteris fokiensi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福建观音座莲 Angiopteris fokiensi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秦仁昌系统(刘冰整理) - 分类系统树.自然标本馆.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福建观音座莲.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2023-01-04

福建观音座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