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英语:Southwest University,缩写:SWU),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西南大学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国文、外文、史地、数学等系与1940年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学院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轻工业职工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同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5年3月18日,学校现有北碚、荣昌两个办学校区,占地8380亩,校舍面积199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3324人,在校学生585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40000余人,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16500余人,留学生近2000人。学校有46个教学单位,106个本科专业,2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种专业博士学位、31种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30个。

西南大学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001-1200名,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66名;在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501-600名。

历史沿革

川东师范学堂

1906年4月18日,重庆市历史上最早的新式学堂——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创立,其是重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也是当时四川东部地区的最高学府。

1914年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1932年再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示范专修科。1933年7月,四川省政府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

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1936年8月,四川省教育厅将“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委任高显鉴为院长。此后,系科逐渐调整或增加,至1946年,全院已有7个系,到重庆解放时,共有教育、国文、数学、英文、史地、博物、农艺、农制、园艺等9个系,已经具备大学的规模。

西南师范学院

1950年10月,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部分院系和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创建于1940年)合并,组建西南师范学院。成立之时,设有教育系、保育系、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生物系、音乐系、美工系、史地系、理化系和体育专修科。

在1952年和1953年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重庆大学、川东教育学院、四川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大学等学校的部分学系、专修科和师生相继转入,西南师范学院规模逐渐扩大。1953-1959年,学院对部分院系进行了合并、更名,同时还设立了函授部。

1965年,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停止招生,中文、政教、历史、生物等系招收半农半读四年制本科生,函授教育发展为中文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历史系等6个专业。1978年,学院划归教育部主管。

西南师范大学

1985年8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到1989年学校设有16个系,26个专业。学校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除本科外,有28个学科、专业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20个学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3个学科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学校还设有教育科学、汉语言文献、高等教育、亚热带生物地理、哲学等12个研究所。是教育部确定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基地。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农学院

1950年11月,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艺系、园艺系、农产制造系,与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私立相辉学院农艺系合并组建西南农学院,直属西南文教部领导。成立之时,学院设农艺、园艺、农产制造、森林、畜牧兽医等五个系,农业生物科学、植物病虫害两个研究室,并设有西南植物标本馆。

1952年9月,学院选定北碚农事实验场天生桥场地作为新校址,并于1954年5―8月按计划完成迁校工作。

在1952-1953年的院系调整中,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等校的相关学系和专业相继调人,与此同时,学院农产制造系、畜牧兽医等系调出。调整工作结束后,学院集中了西南地区十多所院校大部分农科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师资和设备,共设6个系6个专业。至1960年学院共设9个系18个专业。1961年调整为7个系7个专业。

1953年3月,学院调整为由西南高教局主管,1954年西南高教局撤销后改为中央教育部直管。1958年改属四川省高等教育局。1966年,改为由四川省农业厅和高教局双重领导,1979年,学院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国务院首批批准学院为博士、硕士、学士三级授予权学校。

西南农业大学

1985年10月,西南农学院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至1989学年,共有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等11个系3个部和28个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16个。

2001年,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1978年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1960年建立)并入。并入后,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西南农业大学共建柑橘研究所,在保留柑橘研究所名称的同时,成立西南农业大学研究院。

西南大学

2005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同年被批准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布局在西部高水平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校。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西南大学实行校、院(部)两级管理体制。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46个教学单位,106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1月7日,现有专任教师33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28人、副高级职称1295人,博士生导师655人、硕士生导师2167人(含博导)。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147人次,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西南大学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种专业博士学位、31种专业硕士学位。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30个。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生物学等2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截至2024年1月,化学、材料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数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综合、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3‰,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前5‰,社会科学综合、数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前7‰。

教育教学

截至2024年4月,西南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2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4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274门;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西南大学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山西等省市82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80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9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1000多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国际交流

西南大学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14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8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机构、1个境外办学平台、1个境外办学项目。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西南大学图书馆馆藏以哲学、法律、经济、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数理化、生物、农业、工业技术为重点,全面兼顾、重点突出。截至2023年12月,西南大学现有校级图书馆4个,阅览室座位6700个,拥有纸质图书468.6万册,电子图书443万册,电子期刊175万册,学位论文(电子1098万篇,音视频36万小时。2022年,新增纸质图书53329册,全年图书流通量14.69万本次;当年电子资源访问量2800万次,电子资源下载量1819万次。

西南大学图书馆现有馆藏古籍14.7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15952册,普通古籍54175册,其他线装书77072册。其中入选《全国古籍善本图书总目》共137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5部,入选《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200部。以明版图书、清人文集、稿钞本为收藏特色。南宋福建莆田郡学刻本《文章正宗》、元刻本《楚辞集注》为国内罕见版本,清稿本《方舆考证》、民国稿本《徐乃昌日记》等为海内孤本。其中,清稿本《方舆考证》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被选送参加“奥运全国珍贵古籍特展”,并入选中华再造善本二期工程。

学术出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7年创刊,月刊,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是综合性学术期刊。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英国《动物学记录》、意大利《农业索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目录(北大核心)、万方数字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等收录。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年创刊,双月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是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开设栏目:马克思主义、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管理、教育与心理、哲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研究等常设及特色专题。是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第九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版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2020年版权威学术期刊。

《教师教育学报》:2014年创刊,双月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是学术性期刊。开设栏目:特约专访、教育理论前沿、教师教育理论、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理论、学科教育教学、教师教育管理、国际教师教育8个固定和专题。现为重庆市一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AMI),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ACD)、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数据库等收录。

《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1957年创刊,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是综合性学术期刊。开设栏目:智能基础、智能技术、智能工程、研究综述、热点专题等。

《植物医学》: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是植物医学研究与应用的专业学术期刊。开设栏目:专题综述、植物预防医学、植物生理与调控、植物病害与病理、植物虫害及生态、植物草害及控制、植物药剂与药理、植物器械及应用、植保与健康管理技术、植物医院及运行、智慧植保等。

《环球人文地理》:2010年创刊,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是地理旅游类期刊。开设栏目:大策划、第一看点、地理发现、人与自然、视觉21、城市传说、环球风度、一线手记、行摄记等。该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博览会指定合作媒体,是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重庆市最美期刊、重庆名刊。

《Future in Educational Research》:2023年创刊,Wiley代表西南大学出版。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西南大学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共建3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林业和草原局等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西部(重庆市)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1个,重庆市各级各类科研平台93个。牵头建设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中央部委社科研究基地10个、与中央部委相关司局共建社科研究平台4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重庆市新型智库(含培育)4个。

学术成果

截止2024年4月,西南大学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优秀成果奖6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170余项。“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到36.9亿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等260项,获得授权专利1524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99个,出版专著600余部。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家蚕基因组的功能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中国专利优秀奖:电动锥盘离合凸轮自适应自动变速轮毂

学校排行

QS

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西南大学位列第1201-1400名。

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西南大学位列第1001-1200名。

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西南大学位列第1001-1200名。

软科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西南大学位列第72名。

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西南大学位列第501-600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西南大学位列第69名。

在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西南大学位列第501-600名。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西南大学位列第66名。

校园文化

西南大学的象征有校徽、校旗、校训、校歌、校树、校花等。

校徽

西南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是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校徽主体,图案为“西南大学”四个字的小篆体组成的一口象形大钟;下方有“1906”字样,代表学校开始办学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校名(郭沫若字体),下方是“西南大学”的英文大写。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为红底黄字,本科生为白底黄字,研究生为蓝底白字。

校旗

西南大学校旗为长方形,主色为白底蓝字,长宽比例为 3:2。校旗中央印有中文校名(郭沫若字体)和英文校名。

校训

西南大学校训为“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含弘光大”,语出《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谓“坤”者,明高僧智旭曰:“顺也,在天为阴,在地为柔,在人 为仁,在性为寂,在修为止……顺则所行无逆……”所谓“含弘光大”,含是无所不包,弘是无所不有,光是无所不著,大是无所不被;“继往开来”,语出宋•朱 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即 是“包含弘厚,光著盛大,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之意。 

校歌

西南大学校歌为《西南大学校歌》,由曹廷华等作词、刘青作曲。

校树

樟树是校园的代表性乔木,2010年,经全校师生海选,樟树当选为校树,写入《西南大学章程》。校内现有四片相对集中的樟树林,名曰南樟林、北樟林、芳樟林和香樟林。

校花

玉兰花型优美、清香宜人,蕴含“优雅、高洁、报恩、进取”之意。2010年,经全校师生海选,玉兰被评为校花,写入《西南大学章程》。千余株玉兰分布于校内主干道和十个赏花点。

校区情况

西南大学占地556.49万平方米,由北碚校区、荣昌校区两个校区组成。

北碚校区

北碚校区,因作为学校注册地一般也被称为西南大学本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本部始建于1952年,当时由于川东行署撤销,主政西南局的邓小平同志决定“最好的地方应该拿来办教育”,于是分别从磁器口、黄桷坪等地迁到北碚。2023年2月,西南大学生物学大楼开工建设,是西南大学有史以来体量最大、投资最多的单体建筑。

荣昌校区

荣昌校区是西南大学两个校区之一,占地面积800余亩,总建筑面积20余万平米,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学院路160号。荣昌校区有商贸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水产学院等。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根据《西南大学章程》第九十九条,西南大学校友包括在西南大学及其前身学习过的学生和工作过的教职工以及西南大学名誉教授、名誉博士、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

学术界

西南大学校友中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有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蚕学遗传育种专家向仲怀,瓜类育种专家吴明珠,土壤学家、教育家侯光炯,发育生物学家孟安明,植物生理学及藻类学家赵进东,有机化学家冯小明,制导与控制专家包为民,农业土地资源专家唐华俊,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杨华勇,果树学专家曾勉,动物学家、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蔬菜园艺学家刘佩瑛等。

西南大学校友中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学者有国学大师、红学家吴宓,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教育史家陈东原,教育学家、教学论专家张敷荣,农业经济专家叶谦吉,美育心理学家刘兆吉等。

文艺体育界

西南大学校友中著名的文艺工作者有书法家台静农,书画家苏葆桢、李际科、郭克、刘一层、张宗禹、徐无闻、郑思虞,音乐家吴伯超、杨仲子等。

参考资料

西南大学章程.西南大学.2023-06-14

简要介绍.西南大学.2023-06-30

学校简介.西南大学.2025-03-05

学校概览.西南大学.2024-05-14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5.QS TOP UNIVERSITIES .2024-06-06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浙大居前三.上观新闻-今日头条.2025-04-16

20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24-05-09

西南大学校庆日:一场晚会致敬前贤先哲、大家名师.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07-02

西南大学学校介绍.中国教育在线.2025-04-23

西南大学.软科排名.2024-06-06

学院专业.西南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7-01

袁道先.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3-07-03

向仲怀.西南大学.2023-07-03

平台2:西南大学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3-07-03

Heinz Rennenberg.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3-07-03

黄希庭.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23-07-03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7-02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7-02

学科情报分析服务‖西南大学2024年1月ESI数据简讯.西南大学.2024-05-09

西南大学博士硕士授权点名单 (2019).西南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2023-07-02

学校新增2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西南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2023-07-02

研究生教育概况.西南大学研究生院.2023-07-02

学校新增2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累计获批62个.西南大学含弘新闻网.2023-07-02

学校23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西南大学含弘新闻网.2023-07-02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7-02

纸质资源.西南大学图书馆.2023-07-01

西南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西南大学.2024-05-17

期刊简介.西南大学期刊社.2023-07-01

期刊简介.西南大学期刊社.2023-07-01

期刊介绍.西南大学期刊社.2023-07-01

《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期刊简介.西南大学期刊社.2023-07-01

植物医学.西南大学期刊社.2023-07-01

《环球人文地理》简介.西南大学期刊社.2023-07-01

Overview.西南大学期刊社.2023-07-01

Overview.Wiley Online Library.2023-07-01

自然科学类平台.西南大学.2023-07-02

人文社科类平台.西南大学.2023-07-02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3-07-02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3-07-02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07-02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3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4-04-03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4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4-04-03

2024中国大学排名.2024中国大学排名.2024-05-09

校训.西南大学.2023-07-02

校园文化-校歌.西南大学.2023-01-11

校树.西南大学.2023-07-02

校园文化-校花.西南大学.2023-01-11

西南大学202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西南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14

..2023-07-02

新学期新气象 西南大学开建重庆最大体量生物学科群专用科研楼.视界网.2023-07-02

..2023-07-02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简介.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党工委、管委会.2023-07-02

现任领导.西南大学.2023-07-02

西南大学书记校长同时调整.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8

历任领导.西南大学.2023-07-02

西南大学举办组建10周年暨办学110周年校庆.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07-02

新一轮“双一流”重庆唯一新增学科如何“炼”成?西南大学这样做.上游新闻.2023-07-02

教育部社会学教指委召开2019年“双万计划”推荐工作会议.社会学视野网.202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