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地平
丁地平(1911~1949.11.27)革命烈士。原名丁青云、丁志诚,化名丁文,四川省双流县地平村人。1941年经苏世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仁寿县借田地区党组织负责人。1947年领导仁寿农民武装起义,失败后转移重庆,1949年5月被捕,是“狱中红旗”的制作者之一。同年11月27日殉难于白公馆。
生平
生于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在成都读中学,参加抵制日货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金陵大学在籍田创办农业补习学校,入校半耕半读,毕业后留校工作。常与地下共产党员苏世沛接触,阅读了许多革命书籍。1941年常以农校教员的公开身份秘密传送《新华日报》。组织“读书会”“青年会”,提出“逢善不欺,逢恶不怕”以对付地方反动势力,还与苏世沛一起,恢复被破坏的中共仁(寿)、彭(山)、华(阳)特区委。1942年负责籍田乡、煎茶乡地下党支部的工作。1943年初奉上级组织派遣去彭县工作。同年秋返回籍田。领导中共籍田、煎茶、刘公等处支部。把“青年会”“读书会”扩展到仁寿县属的视高铺、老君场、二峨山一带,派人打进这些乡的乡保机构和袍哥组织里,分化瓦解敌人,领导和支持贫苦农民抗丁抗粮,开展“二五”减租(即照原来租额减低25%)、“吃大户”(又称“搁荒”运动)等活动。
英雄事迹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2月中共地下党组织派陈俊卿、刘丹、苏世沛来籍田发动武装起义。7月21日组织400余人于半夜攻下区署,夺得枪支弹药,后在与仁寿县警察三分队战斗中腹部受重伤,被迫撤离。伤愈后被派到资中开展革命工作。1947年11月底,由于叛徒出卖,身份暴露,被迫去重庆中央医院门诊部当挂号员,化名“丁文”。在医院工作期间,认真研读列宁《国家与革命》,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以及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书。组织“互助同盟会”,准备临解放时保护医院财产。1949年5月21日上午,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于中美合作所。在狱中坚贞不屈坚持斗争,常读小说《铁流》、《粮食》以激励自己,鼓舞难友。又与难友用黄纸剪成五角星,贴在红被面上,做成一面五星红旗,藏在囚室的楼板底下,等待解放的到来。
1949年11月27日壮烈牺牲,时年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