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瞿麦

瞿麦

瞿麦(学名:石竹属 superbus L.),别名大石竹、鬼麦、十样景花等,为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石竹属(Dianthus)多年生草本植物。瞿麦原产地为亚洲欧洲,北欧、中欧、西伯利亚地区等地区,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均有分布。常生于海拔400~3700米丘陵山地疏林下、林缘、草甸、沟谷溪边。

瞿麦株高可达60厘米。茎丛生,直立,绿色,上部疏分枝。叶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下延成短鞘,围抱茎节,绿色,有时带粉绿色。花单生,或数朵集成疏聚伞状;萼下苞片2~3对,阔倒卵形,有突尖,边缘宽膜质、萼圆筒状,粉绿色或有紫、纵脉数条;萼齿5,直立,披针形;花瓣5枚,浅红或紫红,稀白,长4~5厘米,瓣片的边缘细裂,呈流苏状,喉部被须毛,基部有长爪。雄蕊10枚,稍突出花冠;花柱两个。蒴果狭圆筒形包于宿存萼内;种子广椭圆状,倒卵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瞿麦的地上部分可以入药,其味苦,性寒,归心、肝、小肠、膀胱经,有利小便,清湿热,活血通经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等。瞿麦花色淡红,花形极其美丽,可用作布置花坛、花境或岩石园,也可盆栽或做切花等。瞿麦也可作农药,能杀虫。

本草考证

瞿麦在《尔雅》名莲麦、大菊,《神农本草经》名巨句麦、瞿麦,差异大体为古音、音转等的写法不同所致。

瞿麦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也有相关记载。按上述文献形态描述,古代翟麦就有2种,分别为瞿麦和石竹(D.chinensis L.)。《本草经集注》所说的花边有叉的一种,系指花瓣先端细裂呈丝状的瞿麦,《本草纲目》所说的一种及《本草图经》所附“州瞿麦”图的描述均与石竹相符。石竹以瞿麦之名药用,是瞿麦药材的主要来源。

瞿麦的药用部位经历了从果实、茎、叶合用,到只用蕊壳、不用茎叶,最后到使用地上部分的变迁历程。而对瞿麦味苦,性寒的观点基本一致。药用采收加工方面从以立秋、阴干为主,转变为以夏、秋二季花果期、晒干为主。

形态特征

瞿麦为为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草本,高50~60厘米,有时更高。

茎叶

茎丛生,直立,绿色,无毛,上部疏分枝。叶片线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3~5毫米,顶端锐尖,中脉特显,基部合生成鞘状,围抱茎节,绿色,有时带粉绿色。

花1朵或2朵生于枝端,或者数朵合成疏聚伞状,有时于顶部下腋生;花萼下面的苞片2~3对,倒卵形、长6~10毫米、宽4~5毫米,顶端有长尖和宽膜质的边缘;花萼筒状,长2.5~3厘米,常染紫红色晕,粉绿色或有紫,有多条纵脉;萼齿5,直立,卵状披针状椭圆形,长4~5毫米;花瓣5片,长4~5厘米,爪1.5~3厘米,包于萼筒内,瓣片宽倒卵状,边缘细,流苏状,喉部有须毛,基部有长爪,一般呈淡红色或紫色,稀白色,体长4~5厘米,雄蕊10枚,稍突出花冠;花柱两个。

果实和种子

蒴果狭圆筒形,与宿存萼等长或略长,包于宿存萼内,顶端为4裂;种子扁卵圆形,长约2毫米,黑色,有光泽。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瞿麦原产地为亚洲欧洲,北欧、中欧、西伯利亚地区等地区,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均有分布。

中国分布

瞿麦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华北、西北等地区及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四川省贵州省、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

瞿麦喜温暖、阳光充足、耐寒、耐干旱,怕涝,喜排水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粗沙和黏重土外都可种植,肥沃的砂质土壤更佳;常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或林下。对环境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翟麦是两性花,可由凤蝶总科、鹰蛾等昆虫传粉;花期较长,种子成熟度不一致。

人工繁殖

瞿麦可进行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生产上以种子繁殖为主。

播种繁殖

瞿麦春、夏、秋三季都能种植,以春季种植较佳,一般于4月中、下旬进行。生产上以条播为主,在整好的面上开横沟或直沟均可,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上盖火土灰或细肥土,覆土要均匀,以使出苗整齐一致,播后稍加镇压。

分株繁殖

瞿麦分株时间一般在4月上旬和中旬,选择阴雨天,把根部挖好,几株分作丛状,随分随植,定植时,将畦面整理好,按照一定行距规格,开横沟条或直沟条定植,把分好苗丛隔一段距离摆上一丛再覆土,在根部四周夯实,然后浇定根水即可。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种子繁殖的苗可适用浅中耕,每逢浇水或施肥后均进行中耕除草。全年可进行,苗间草多时可随时拔除,原则是经常保持畦面无杂草,以利幼苗正常生长。瞿麦可以连续采收5~6年,故中耕除草宜浅锄,以免伤根;每茬收获后要施用厩肥和硫酸铵,配合浇水松土,让肥料均匀地洒在土壤里;播种后要勤灌水,使畦面保持湿润状态,确保出苗;苗期要浇好苗床水,出苗后干旱,要及时灌溉,雨季要及时排涝防止烂根;开花季节,适当增加浇水次数,越冬前要灌冻水,覆圈肥,翌年春季化冻后将粪块砸碎,耙平,以利返青。

病虫害防治

瞿麦的病虫害主要为根腐病、黑粉病、叶斑病和蚜虫等。

病害

根腐病的发生可导致叶片变黄、根部腐烂,几天后,植株死亡。故需开沟排水,病株四周撒施草木灰或者生石灰;及时发现病株,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或者深埋,并以石灰乳消毒病穴。

黑粉病为害花序及果实并引起畸形,长出含有黑粉的瘤状物,大多从花期起出现。播前轮作,先用冷水浸泡种子一段时间,然后再开水烫种数秒,晒干再播种;发现后及时清除病株并集中烧毁,以及喷药,阻止病害蔓延等。可选三唑、井冈霉素甲基硫菌灵等,两至三种药交替使用。

叶斑病危害叶片,病叶呈紫色斑点,迅速传播至全田,常造成无收。可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波尔多液喷雾防治。

虫害

蚜虫主要危害叶片及嫩梢,在田间植株上方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药物选用乐果乳油、吡虫啉、抗蚜威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等交替使用,喷杀治疗。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瞿麦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有利尿通淋,清湿热,活血通经之功效。主治热淋血淋尿石症癃闭,淋沥涩痛,目赤肿痛,经闭阻,湿疹瘙痒等。注意下焦体寒,孕妇忌服。

观赏价值

瞿麦花色淡红,颜色淡雅,花瓣细裂成丝状,花形极其美丽,能勾勒出优良的景观效果,适合公园、庭院等的路边、水岸边作花坛、花境等园林花卉使用,也可盆栽或做切花等用于居家或庭院观赏。

其他价值

瞿麦嫩茎叶洗净,沸水煮过,水洗后可做菜食用。此外瞿麦可作农药,能杀虫。

物种对比

瞿麦的变种为高山瞿麦(Dianthus superbus subsp. alpestris Kablikova ex Celakovsky)。其植株较矮,枝条较稀。花冠漏斗状钟状或碗状,洁白,边缘有锯齿。花朵较大;苞片椭圆形至宽卵形,尖端为钻形尖;花萼较粗而短,浅紫色,长2.5~3厘米;花瓣较原变种较宽。生于海拔2100~3200米高山林缘路旁、林间空地、山坡草丛及河岸;欧亚高山地区也有。

瞿麦作为中药时,为石竹科植物翟麦(石竹属 superbus L.)或石竹(Dianthus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 L.)的干燥地上部分。亦有同科植物长萼瞿麦(Dianthus longicalyx Miq.)的干燥地上部分混为瞿麦使用,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是:石竹为花瓣顶部边缘浅裂的不规则齿。长萼瞿麦由苞片3~4枚组成,卵形,顶端具小凸尖,长为萼筒的1/5,萼筒绿色;蒴果比宿萼略短。

参考资料

Dianthus superbus.自然标本馆.2023-01-18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1-18

Dianthus superbus.植物智.2023-01-18

Dianthus superbus.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1-18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2023-01-18

详细内容.中国植物物种信息库.2023-01-18

瞿麦——高贵优雅的神花.中国科学院.2024-07-31

Dianthus superbus subsp. alpestris.植物智.2023-01-18

Dianthus longicalyx.植物智.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