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翡翠
白胸翡翠(学名:翡翠属 smyrnensis),别名:白胸鱼狗、翠毛鸟等,是一种翡翠属中小型攀禽。其体长26~30厘米;体重54~100克。白胸翡翠因胸部中央羽毛为白色而得名,身体其他部分羽毛颜色丰富多彩。成鸟嘴粗大呈红色;颏、喉至胸呈白色;头、后颈、腹部呈深栗色;上体自背至尾多呈蓝色;肩羽黑、栗两色,翼具大型白斑;下体余部多栗色。虹膜呈黄色或暗褐色;喙粗壮,喙峰长直,下喙外轮廓略呈上翘弧形,喙和脚为红色。幼鸟与成鸟体色略有不同,主要表现为:幼鸟嘴呈黑褐色,胸部具有暗褐色斑纹。
白胸翡翠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南半岛和太平洋诸岛屿等地。在中国各省均有分布,其中在中国华南及中国川西等地区分布较多,其一般为当地的留鸟。主要栖息于山林及山脚的河流、湖泊、水塘、沼泽及稻田附近。主要以鱼、蟹、软体动物门和水生昆虫等为食。
白胸翡翠是2000年《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列入中国种主要水鸟名录之一的水鸟。于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于2021年2月1日,被列入中国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二级保护级别。
白胸翡翠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其羽毛华丽,翠羽可供镶嵌纽扣和其他装饰品,而且其以昆虫为主要食料,常见在松林中捕食松毛虫属,对森林保护起一定作用。
形态特征
白胸翡翠体长26~30厘米,体重54~100克。因胸部中央羽毛为白色而得名,身体其他部分羽毛颜色丰富多彩。其中头、后颈、腹部呈深栗色;头大,颈短;嘴粗大呈红色;颏、喉至胸呈白色;上体自背至尾羽为鲜亮的亮蓝色,翅膀和尾羽都是圆形;肩和三级飞羽亦为同样的亮蓝色,翼上小覆羽粟色,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初级覆羽和次级飞羽为宝石蓝绿色,初级飞羽基部白色,端部黑褐色,形成翼上的大白斑和黑褐色翅尖,翼下覆羽和腋羽亦同胁部为棕栗色;下体余部为均匀的带有光泽的栗色也称浓蛋白巧克力色。虹膜呈黄色或暗褐色;喙粗壮,喙峰长直,下喙外轮廓略呈上翘弧形,喙和脚为绛红色。脚较短,跗前缘被有盾状鳞,后缘被有网状鳞,三趾向前,一趾向后,第三、第四趾的大半相联结,第二、第三趾则基部相愈合,这样的趾属于并趾,适合在树上攀缘,不适合在地面行走。
幼鸟与成鸟体色略有不同,主要表现为:幼鸟嘴呈黑褐色,胸部具有暗褐色斑纹。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白胸翡翠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南半岛和太平洋诸岛屿等地。包括伊拉克、以色列、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
在中国各省均有分布,其中华南及川西等地区分布较多,其一般为当地的留鸟。曾认为白胸翡翠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纬28°以南的地区,即大部分中国南部省份,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福建省、海南省、台湾等省,后发现其在华中地区湖北、上海市、江苏省等地均有分布。
亚种分布
栖息环境
白胸翡翠可栖息在各种各样的生境中,水源充足地,如:水坝、池塘、运河、小溪、沼泽等,或大部分种植地,如:海滩旁的椰子树林、油棕种植园、农田、花园、竹林甚至轻工业场地等。但较常见且喜爱栖息于山林及山脚的河流、湖泊、水塘、沼泽及稻田附近。
生活习性
白胸翡翠为留鸟,但在其栖息地的丰度会随季节有所变化,即变化部分表现出短距离迁徙,迁徙主要原因可能是幼鸟需要不同的环境。
白胸翡翠生性活泼而喧闹,捕食于旷野、河流、池塘及海边。其飞行时呈直线,飞行快速但并不远,常边飞边发出响亮的叫声,叫声如笛,音长且尖锐,响彻很远。它们的发声被描述为“响亮的挑衅嘎嘎声”。常单独活动,站立于水边树桩、石头或电线杆上,长时间凝望水面,伺机捕食。其属于啄鱼鸟类,但觅食不限于水中,而是常见于地面捕食。主要以鱼、蟹、软体动物门和水生昆虫等为食。但也可食蚱蜢、蝗虫、甲虫等陆栖昆虫,以及蛙、蛇、鼠类等小型陆栖脊椎动物,几乎对各种小动物都随捕随食。
生长繁殖
白胸翡翠有记录的平均寿命为5.5年,通常被认为是一夫一妻制,但在某些地区也存在三只鸟公共繁殖的可能性。其繁殖期多为3~6月。雌性白胸翡翠在繁殖月份会使用她的翅膀发出求偶信号。当它接受某雄性时,会张开翅膀,重复呼叫。另其在繁殖期饮食及行为会略有变化,繁殖期可以多种动物为食,包括昆虫、蝎子、唇足纲、蜗牛、甲壳亚门、蚯蚓、鱼、软体动物门和赖蛤蟆、蜥蜴、避役、蛇、鼠类、鸟类等陆生脊椎动物。从栖息处捕猎,会在吞下猎物之前殴打猎物。另其繁殖时叫声更加响亮,常烦躁不安,会在选好的营巢处往返疾飞,狂叫不止,有时也会在常栖息的高大树木的无叶枝上喋喋高鸣。
白胸翡翠营巢通常在沟渠,较大的溪流、河流堤岸,池塘或道路两旁土坎上,或在距水较远的山坡崩塌处或山丘坟墓隧道中。有时也在岩石缝隙、树木或泥洞中掘深洞为巢,深洞或隧道终端膨大呈室,巢室通常宽15~23厘米,高13厘米。巢穴一般长30~60厘米,洞口会用含泥青苔堆积。根据其生存地理位置不同,产卵期略有不同,如在欧洲其繁殖期为4~5月,埃及则6月,巴基斯坦则在3~4月或7月产卵。其产卵即在巢室中裸露的土上,年产一窝,一窝卵数通常5-7枚,呈圆形,纯白色,在端处有白色细纹,卵由雌雄亲鸟轮流孵化。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白胸翡翠的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据调查其在欧洲大约有340-520只白胸翡翠成鸟。且该物种种群数量正趋于增加,因为它的可栖息地很多,甚至可以在日常花园和棕榈油种植园中定居,表示其分布范围可以更广泛。据国际鸟类生命组织2015年调查,白胸翡翠在欧洲的种群规模在未来三代繁殖中会减少了10%左右。
致危因素
人们对白胸翡翠面临的生存威胁知之甚少。猜测该物种分布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可能是造成其威胁的主要因素,如:稻田的灌溉、过度放牧、水坝建设和侵蚀等因素造成的生境退化,进而会导致其栖息的白胸翡翠物种受到生存威胁。此外可能稻田、农田、花园等地会使用杀虫剂,会对白胸翡翠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保护级别
白胸翡翠于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于2021年2月1日,被列入中国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二级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白胸翡翠是2000年《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列入中国种主要水鸟名录之一的水鸟。白胸翡翠被列入《伯尔尼公约》附录二在欧洲没有已知的保护措施。
主要价值
白胸翡翠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其羽毛华丽,翠羽可供镶嵌纽扣和其他装饰品,而且其以昆虫为主要食料,常见在松林中捕食松毛虫属,对森林保护起一定作用。
物种对比
注释:中国国家“三有”保护鸟类:指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参考资料
白胸翡翠.SP2000.2024-11-14
White-throated Kingfisher.IUCN.2024-11-27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4-11-27
蓝翡翠.The Biodiversity Committe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Catalogue of LifeChina: 2022 Annual Checklist, Beijing, China.2023-01-21
蓝耳翠鸟.The Biodiversity Committe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Catalogue of LifeChina: 2022 Annual Checklist, Beijing, China.2023-01-21
普通翠鸟.The Biodiversity Committe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Catalogue of LifeChina: 2022 Annual Checklist, Beijing, China.202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