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又名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中国唯一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年,1985年扩建为王坪烈士陵园,2011年10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2012年5月9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开园。2019年10月,时任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巴中市调研时明确烈士陵园为川陕苏区核心区、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定位。2020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全面开工建设。2020年10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对外开放。

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核心区占地1800亩,分布着铁血丹心主题雕塑、英勇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集墓区、无名烈士纪念园、英烈纪念墙、总医院旧址群、“赤化全川”石刻标语等景点。陵园里长眠着25048名中国工农红军烈士,其中无名烈士17225位,牺牲在通江县有姓名的外省籍贯红军烈士218人。

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是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月被评为“王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和四川军阀联合组成六路大军,对川陕苏区展开大规模进攻。激烈的战斗每天都在根据地上演,许多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一开始,烈士的遗体被装进棺材下葬。随着战斗的加剧,红军战士的牺牲增多,村民们为了应对,纷纷将自家的门板、墙板用于制作简易棺材,一口棺材里装两名烈士的遗体。然而,由于牺牲者的增加,甚至连用于制作棺材的木料都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战友们只得眼含热泪,亲手挖掘了一个巨大的墓穴,将烈士“软埋”在墓穴里。

1934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缅怀牺牲的红军英烈,决定在王坪修建红军烈士墓,并树碑纪念。而这块纪念碑由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设计、并题写碑文。

1985年扩建为王坪烈士陵园。198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烈士纪念性建筑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纳入中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2011年10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把分散在通江县50处的17225名烈士散葬遗骨迁移至烈士陵园,整个陵园安葬英烈达到25048名。2012年5月9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开园。

2013年1月被评为“王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2017年四川省红色旅游“饮水思源”行动方案》将陵园纳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2019年10月,时任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巴中市调研时明确烈士陵园为川陕苏区核心区、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定位。

2020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同年10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对外开放。

位置境域

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

陵园布局

2011年四川人民和政府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陵园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核心区占地350亩,分布着铁血丹心主题雕塑、英勇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集墓区、无名烈士纪念园、英烈纪念墙、总医院旧址群、“赤化全川”石刻标语等景点。在这个中国安葬中国工农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其中无名烈士17225位,牺牲在通江县有姓名的外省籍贯红军烈士218人。

主要景点

川陕苏区纪念馆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2011年8月始建,2021年完成主题提升,为仿川东北民居建筑风格,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是重要的红军文化传播基地和廉政教育平台。馆内用8个展厅按照"辉煌征程、战地血花、忠魂千秋、丰碑永存、将星璀璨"5个单元进行陈列,陈展面积5600平方米,表达了《英烈忠魂》主题;按照"红色序章-红色战地——中国工农红军丰碑——红色追忆——红色永续"红军文化脉线,展陈主题为"红旗漫卷大巴山",展示"川陕苏区首府、悲壮红色通江"宣传主题,再现了川陕苏区红军将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医院的历史贡献。

“铁血丹心”广场

“铁血丹心”广场位于陵园入口处,面积1万平方米,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援建的石刻雕塑,名为"铁血丹心"。

千秋大道

千秋大道是陵园贯穿迎宾广场、陵园集墓区、无名烈士纪念园的中轴线的一部分,象征着红军的胜利将永世流传。它全长425米,包含9个纪念平台,其中设有341步青石板梯步。这一设计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医院于1934年1月迁入王坪村的历史时刻相吻合。梯步最宽处35米,最窄处12米,象征着中国工农红军在1935年12月撤离川陕苏区北上的艰难征程,与当年12月入川的时刻相一致。

烈士陵园牌坊

烈士陵园牌坊位于千秋大道尽头,这座牌坊高12.5米,宽25米,拥有6根柱子和5个门,由纯真草白玉雕琢而成,总重达800余吨。穿过牌坊大门,便进入了占地35亩的陵园核心区,其中包含英勇烈士纪念碑1座、红军烈士集墓1座,以及40座师团职烈士墓。

英勇烈士纪念碑

红军烈士集墓前矗立着一块墓碑,墓碑上倒悬的党徽格外显眼,这块墓碑是1934年7月,由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设计并题写碑文。青绵石打造的墓碑由碑帽、碑身、碑座组合而成。帽高0.87米,呈塔状,顶部嵌有一大一小两球形帽,四角微翘,碑身高2.2米、宽0.6米、厚0.69米,主碑高3.87米。红色的碑身正中竖刻着“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两旁刻有联句,上联是“为工农而牺牲”,下联为“是革命的先驱”,横批是“万世光荣”。

墓碑左右两侧分别镌刻着手枪和步枪、红星、麦穗、葵花等图案,为了让步枪、手枪绘制得更加逼真,张琴秋将自己的手枪和红军的长枪拿出来进行实物绘制,形成一比一大小的图案,成为中国独有的景观。墓碑的基座高1.5米、宽1.62米、厚1.24米,上面镌刻着镰刀、斧头、五星和花纹。其中,张琴秋特意在纪念碑上设计党徽朝下的图案,寓意“党徽低垂、山河同悲。”墓碑的前面搭一石板供桌,供祭奠烈士之用。左右两侧还用石头雕凿了两门迫击炮,表现烈士们永远进击、永不休止的钢铁意志。

烈士集墓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医院迁驻通江县王坪村后,因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缺医少药,成千上万的中国工农红军伤病员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而光荣牺牲。最初将烈士一人一墓就地安葬,随着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战事愈加激烈,转送总医院的红军伤亡人数也逐渐增多。初期,总医院对牺牲的烈士还能一人一棺一墓,到后期,则只能满足二至三人一匣(木匣子),甚至数十人集中掩埋。后来由于战事紧张牺牲的烈士愈来愈多,红军只好采取软埋,一穴多人,甚至只能挖大坑集中埋葬,共安葬7800余名红军烈士。

无名烈士纪念园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川陕苏区战斗的两年多时间里,历经的大小战斗数百次,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将士遍布川陕苏区的山山岭岭,通江县就有53处散葬烈士墓。为了能够集中缅怀为革命而献身的红军英烈,经民政部批准,2012年2月,通江县将散葬于全县23个乡镇50处17225名红军烈士的遗骸集中迁葬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新建的无名烈士纪念园中。整个无名烈士纪念园占地150亩,呈弧扇形分布,整个纪念园庄严震撼。

英烈纪念墙

英烈纪念墙,位于无名烈士纪念园顶端,总长102米、高5.9米,墙上刻录了有名字记录的7800多名在通江县战斗期间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的姓名。这些烈士们来自中国12个省(市)、49个县,军职9人、师职42人、团职152人。

总医院旧址群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红军医院旧址群,现已被列为中国卫生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赤化全川”石刻标语

赤化全川”石刻标语镌刻在烈士陵园东北3公里处,景家左侧高25.9米的红云崖上,字迹工整,笔力遒劲,10多里之外仍清晰可见。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精品景点之一,现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文化活动

缅怀先烈

2016年9月22日,前来巴中市参加“川陕革命根据地与红军长征研讨会”的老一辈革命家、老红军后代或亲属代表,军事系统首长和专家,国家级、省级党史系统专家等在内的140余人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祭拜先烈。

2020年9月30日上午,四川省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巴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隆重举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政委吴社洲,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省政协主席柯尊平,省委副书记邓小刚,西部战区副政委兼战区空军政委姜平等,与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深切缅怀先烈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激励全省上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21年4月5日,通江县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活动。数千名干群冒雨汇集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发扬红军精神。

2023年9月30日上午,巴中市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全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与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深切缅怀先烈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精神。

2024年4月,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四川省少工委部署开展了“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队日活动。4月4日,市民自发来到位于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烈士陵园祭扫,通过献花、默哀、描红等方式,缅怀长眠在这里的25048名红军烈士。同日9时,来自通江县的100余名小学生代表步入烈士陵园,学生们俯下身子,单膝跪地,拿出准备好的画笔和颜料,仔细为碑身上的五角星描红。

相关事件

寻找先烈后人

2018年7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与今日头条“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公益项目携手,为葬在该陵园的红军烈士寻找后代亲人。通过现有资料梳理,整理出未找到家人的、有明确籍贯的外省革命烈士201人,其中有单体墓碑的营团级以上职务的中国工农红军烈士100人,葬在集体墓的红军战士101人,并将对其家乡进行精准地理弹窗,寻找先烈后人。

墓碑重见天日

红军北上后,地主还乡团穷凶极恶地推倒墓碑,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墓碑深藏在冬水田里,直到1951年中央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到通江访问时,这块深埋于地下近30年的英雄墓碑终于重见天日。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三十而立·见证】青山伴忠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修缮历程.微信公众平台.2024-01-08

红军后代川陕行|王坪村——两万英魂 信仰永存.百家号.2024-01-08

全国最大!四川这座红军烈士陵园不简单(视频+多图).百家号.2024-01-08

青山有幸埋忠骨——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四川党建网.2024-01-08

风雅壁州 山水通江丨启程!沿着英雄的足迹,重温红色岁月.搜狐旅游.2024-01-08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今开园.央广网.2024-01-09

全国最大!四川这座红军烈士陵园不简单.四川省情网.2024-01-09

终于回归!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开放啦.通江县人民政府.2024-01-08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通江县人民政府.2024-01-08

川陕苏区纪念馆.国家文物局.2024-01-08

清明寻访江山石.通江县人民政府.2025-04-21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微信公众平台.2024-01-09

【党史一起学】这块红军墓碑上的党徽为什么倒悬?.汕头市人民政府.2024-01-08

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巴中市人民政府.2024-01-08

百余名革命先辈后代赴四川巴中祭拜先烈.四川频道.2024-01-08

我省隆重举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彭清华吴社洲尹力柯尊平邓小刚姜平等出席.四川省人民政府.2024-01-08

清明时节祭英烈 革命精神永传承.通江县人民政府.2024-01-08

清明祭英烈 矢志向前行.四川省人民政府.2024-04-05

今日头条携手国内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寻访百名烈士后代.人民网.2024-01-08

四川工会.四川省总工会.2024-01-08

50家单位上榜!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名单出炉.四川发布.2024-01-08

喜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讲解团队荣获 “全国妇联巾帼志愿示范宣讲队”称号.澎湃新闻.2024-01-08

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名单.中国共青团.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