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大峡谷
龙潭大峡谷,位于新安县。景区建立于1998年,是一个紫红色石英砂岩的U形峡谷,经流水下切而形成,峡谷全长12千米,是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有“中国嶂谷第一峡”“古海洋天然博物馆”“峡谷绝品”“黄河水画廊”等美誉。
龙潭大峡谷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景区主要形成于12亿年前的地壳运动时期,由于紫红色石英砂岩经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长期的水冲、风剥等作用,形成了此地红岩嶂谷群地貌。景区海拔高度在700—1000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景区是集生态峡谷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现代农业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黛眉山地质博物馆、五龙潭、瓮谷、巷谷、山崩地裂奇观、水往高处流等。
2005年,龙潭大峡谷景区由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建设,同年被评为“河南省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龙潭大峡谷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3年,龙潭大峡谷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2016年和2021年,景区相关部门通过整修游步道、进行限流等保护工作,提高了景区的环境保护力度和服务质量。
命名
龙潭大峡谷是一个紫红色石英砂岩的U形峡谷,经流水下切而形成,全长12千米。从平面图上看,龙潭大峡谷像一条龙横卧东西,且“龙的传说”在峡谷中到处流传,所以人们称之为“龙潭大峡谷”。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龙潭大峡谷景区位于新安县,东距洛阳70千米,距新安县城和连霍高速新安出口45千米,S246省道经过县城直达景区,毗邻小浪底库区。
气候
龙潭大峡谷景区是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是一条以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峡谷景区,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无霜期216天,年平均降水量642.4毫米。
地质
约在距今12亿年前后的中元节古界,华北一带是一片古海洋,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海底沉积层上抬出裸地面,在新安北部黄河南岸形成820余米厚的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了新安县北部这一带山的主体。12亿年前的地壳运动时期,经过10亿年的地质沉积和260万年的流水切割旋蚀,形成了景区独特的峡谷景观。
地形地貌
龙潭大峡谷景区位于河南洛阳新安县北部,经地壳运动,紫红色石英砂岩经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长期的水冲、风剥等作用,形成了此地红岩嶂谷群地貌,呈现出高峡长谷、山嶂岩洞的地貌特征。龙潭大峡谷是一个紫红色石英砂岩的U形峡谷,经流水下切形成,全长12千米,深度300-500米,最窄处只有1-3米。景区属豫西山区,处于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地带,秦岭东端余脉与太行山南端余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700—1000米之间,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海拔1384.7米。
水文
龙潭大峡谷地区属黄河流域,其中的青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黄帝密都青要山北麓,经龙潭大峡谷,与山窝河在红孩儿山前汇流,注入小浪底水库。青河全长24千米,流域面积138平方千米,山洪暴涨时最大流量为每小时450立方米。龙潭大峡谷位于黄河支流青河上游,全长12千米,深100~300米,最窄处仅1~3米左右。此外,景区内还有五龙潭、龙涎潭、青龙潭、黑龙潭、卧龙潭、阴阳潭、芦苇潭等七大瀑布幽潭。
生物多样性
龙潭大峡谷景区生物种类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花草有野生木瓜、鳞毛蕨、金叶银杏卷柏、地丁草、天麻、百合等。天然次生林有栎树林、杂木林、侧柏林、刺槐林等,风景树有青檀、白蜡树、建始槭和欧黄栌等。景区也是野生动物的繁殖地,有猕猴、大熊猫、梅花鹿等国家保护动物。
历史沿革
1998年,龙潭大峡谷景区由公有制公司开发建立。
2005年,龙潭大峡谷景区由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建设,同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6年3月,龙潭大峡谷景区获得“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最具发展潜力景区”称号,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同年11月,景区入选“洛阳市新八大景”,并先后被评为“中国嶂谷第一峡”“黄河山水画廊”“全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与“中国最具发展潜力景区”。
2009年12月,龙潭大峡谷景区被全国科学技术协会评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17年,龙潭大峡谷景区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称号。
2019年,龙潭大峡谷景区首批进入“洛阳市研学旅行基地”,同年获河南省智慧旅游“三钻级智慧景区”称号。
景区布局
龙潭大峡谷有六大自然谜团(水往高处流、佛光罗汉崖、巨人指纹、石上天书、蝴蝶泉、仙人足迹)、七大幽潭瀑布(五龙潭、龙涎潭、青龙潭、黑龙潭、飞龙潭、阴阳潭、芦苇潭)、八大自然奇观(绝世天碑、石上春秋、石瓮谷、波纹巨石、天崩地裂、通灵巷谷、喜鹊迎宾、银链挂天)。景区是集现代农业旅游、核心生态峡谷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其由外向内、自东向西可分为田园生态游览区、现代休闲度假区、游客服务功能区和核心生态旅游区。
田园生态游览区由生态植物园、水果采摘乐园、农家乐园3个二级景区景点组成。现代休闲度假区由度假山庄、康萌大酒店、胡庄新村等三大二级旅游景区景点组成。游客服务功能区主要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旅游服务项目。生态峡谷旅游主要景点有黛眉山地质博物、五龙潭、瓮谷、巷谷、山崩地裂奇观、水往高处流。
主要景点
黛眉山地质博物馆
黛眉山地质博物馆于2008年建成,主馆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展览中心和服务中心四部分组成,其中展览中心占地1275平方米,是博物馆的核心部分。整个展览以黄河贯通为基础,系统地反映了黄河贯通背景下的各种典型的地质地貌景观、原始生态和丰富的黄河文化。博物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球科学资源,将地质、文化等元素融为一体,生动呈现了当地历史文化和世界地质公园特色,展现了该地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和景观资源。
五龙潭
五龙潭位于龙潭峡口,潭面长300米,宽50~150米,是第四纪深切峡谷而成的水体景观,因峡内有五个水潭,尤如五龙相聚于此而得名。南岸有五龙潭瀑布自绝壁悬沟口处落下,是五龙潭水的源头,深潭瀑高。传说上古时代,有黑、白、青、黄、赤五龙,因布设山河功业卓著被玉皇大帝封于黄河岸边、荆紫山下的山间休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化作五条山脉,围潭而卧,于是便有了“五龙潭”。
瓮谷
高峡瓮谷景段,是龙潭大峡谷最具代表性的红岩嶂谷群地貌。在龙潭峡谷两侧红崖绝壁的底部,有很多古海洋沉积石英砂岩经过长期流水冲刷旋蚀而形成的类乎半球形石龛。在飞龙峡一带,这些类乎半球形石龛从山崖底部被抬升到崖墙中间,使整段峡谷呈曲面对峙、口小肚大之状,仰视彷佛置身瓮中,故称“瓮谷”。飞龙峡中有两处瓮谷,第一个瓮谷直径达20米,弧度270度,第二个瓮谷经流水的切割,最后贯通成为嶂谷。还有黑龙关,长20多米、深50多米的隘谷,窄处仅容一人通过。
巷谷
龙潭大峡谷通灵巷谷是指谷底平坦,两侧峭壁直立,谷宽只有数米至十余米的嶂谷。龙潭大峡谷佛光罗汉崖处就是一段巷谷,长百余米,宽十余米,此处行走犹如穿街过巷,因此得名。
山崩地裂奇观
山崩地裂奇观是龙潭大峡谷的八大奇观之一,因该段峡谷相对开阔,两侧崖壁直峭,断层新鲜,河床和两侧水体打磨有浅痕,底部布满巨石。峡谷两侧的石英砂岩底层有一层比较松软的泥质砂岩,水流下切至该层面,松软的泥质砂岩被冲刷剥落,两侧的崖壁就悬在空中,支撑不住时发生塌和滑坡,巨石积于谷中,形成山崩地裂奇观。
水往高处流
水往高处流是龙潭大峡谷的“自然谜团”之一,在峡谷的这一段,岩层倾斜、崩裂塌陷后,流水侵蚀、下切是从地势较高的岩层下层至上层进行的,因此河流自然由下层流向上层。河床岩层与河两岸岩层相互映衬,河流河流遇到前面较高的山峰时急转向右改变方向,造成视觉上的差异,彷佛水由低处向高处流。事实上,水仍然从峡谷的高处流向低处。传说,五龙庙中有一条小白龙,一日它作一个少年,走进龙潭大峡谷里。后碰到一群游方和尚,上前询问来此原因,和尚答道是为广布佛事,圆满功德。和尚指指峡谷上方道:“那里一片佛光,诚心佛事的人往那一站,佛光就会显现。”白龙不信,便与他们打赌,说:“你能在这胡同里发出佛光,我就叫这河水往高处流。”白龙话音刚落,和尚全部一跃而上,站在高崖上,一瞬间间金光闪闪。见此,白龙说:“师傅,是我一时唐突,我哪能叫水往高处流呢!”和尚答道:“凡事只要诚心,说出去的话就一定能变成现实。你现在就往你的脚下看看。”白龙往脚下一看,果然河水从低处往高处流。
其他看点
次要景点
千年古檀
千年古檀,高约30米,冠幅约40米,枝叶茂密。树干由底部分为四枝,向上簇生,胸围6.5米,树根裸露蜷伏在岩石上,纵横交错,通过在白云质灰岩和石英砂岩之间吸收水分而生长。
五龙瀑
五龙潭潭面长300米,宽50~150米。潭的南侧有一赤壁丹崖,高达百余米,长达150米,龙潭河水由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龙瀑。
石龛
龙潭大峡谷中有两处垂直面非常光滑的半球形壶穴,称为“瓮谷”和“石龛”,直径达20米,弧度270度,是由于峡谷内长期水的侵蚀而形成,壶穴犹如石陨石坠落形成的天坑,又如石窟内的佛龛。
佛光罗汉岩
在龙潭大峡谷中段的一侧崖壁上,自然形成了七排五百罗汉,就像佛教里的七级浮屠。罗汉造像形态各异。当太阳穿过山谷时,罗汉身上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形成罕见的自然奇观。
黑龙潭
黑龙潭是12亿年前后新构造运动背景下,中元节古界石英砂岩发育的两组垂直节理,在流水下切作用下,形成的长20米、宽1-3米,深50米的隘谷。谷底有一个水潭,深约4-5米,像一条黑龙盘踞于此,故称“黑龙潭”。
天碑
天碑是两块紫红色板状的巨石,小的那块高约40米,大的高达50余米,由崩塌作用形成。从不同角度仰望天碑,似苍鹰、似飞鸟、似船帆、似刀背,景色变幻无穷。
休闲娱乐
划船
龙潭峡口有一五龙潭,潭面长300米,宽50~150米。由于五龙潭水峪比较宽阔,并且潭水比较深,故此处有一个划船游五龙潭的项目。
高空观光滑索
高空观光滑索项目,集挑战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一体,具有惊、奇、险的特点,项目设计为单向三索,全长180米,终起点落差48米,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和娱乐性的现代化游乐项目。
水上乐园
水上乐园是位于龙潭大峡谷进去检票处最近的一处免费娱乐项目,其中有娱乐项目7种,其中三级跳最受欢迎,是龙潭大峡谷景区的亮点之一。
美食特产
新安豆腐脑
豆腐脑,系骨头汤加调料熬制,后加酥肉等多种风味调料,川味十足。只放佐料的,称为“素豆腐花”;加粉蒸牛肉,叫“牛肉豆腐脑”;加粉蒸肥肠,叫“肥肠豆腐脑”;加生鸡蛋,则叫“蛋冲豆腐脑”。
鸡蛋灌饼
鸡蛋灌饼是河南省地区汉族传统名点,属于豫菜小吃。相传,鸡蛋灌饼是一位郑州市人发明的。这个人平时无事可做,喜爱和街坊四邻打牌下棋,有一次家中没做饭,可是打牌时间快到了。于是他就煎了一张饼,打了个鸡蛋,卷些青菜拿着就走了。后来流传下来就成了现在的鸡蛋灌饼。
文化活动
龙潭大峡谷浪漫泼水节
泼水节仪式,象征着吉祥幸福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2018年7月22日,龙潭大峡谷举办了首届泼水狂欢节。2020年7月11号,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第三届浪漫泼水节拉开帷幕,活动一直持续到8月31日。 专属泼水战场、水上荡桥、网红三级跳、西瓜啤酒比基尼、千人泼水大狂欢在龙潭大峡谷展开。
星空帐篷音乐节
2020年8月15日到16日,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首届星空帐篷音乐节火热开幕,此次星空帐篷音乐节由新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此次活动通过荡桥挑战,泼水互动,啤酒大赛等活动,围绕龙潭大峡谷景区的特色和新安旅游的发展,通过媒体的宣传和推广,使新安旅游系列项目得以广泛传播,扩大景区的影响力,增强新安景区的品牌深度和品牌的广度。
龙潭大峡谷·峡谷狂欢节
2022年8月13日到21日,龙潭大峡谷·峡谷狂欢节全面开启。在峡谷的龙涎潭附近,游客不仅可以和潭老头玩游戏,还可以吃到甘甜爽口的冰镇西瓜,在景区的水上峡谷—龙山天池,不仅可以乘坐游船,体验“真江南”的氛围,还可以欣赏“峡谷飞龙”表演,还有缤纷泡泡秀、水跃龙门挑战赛等系列活动,让游客感受到一场激情的夏日狂欢盛宴。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98年,龙潭大峡谷景区由公有制公司开发建立,初期新安只有一条路通往景区。
2005年,龙潭大峡谷景区由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开创了全省“一日游”新景区建成当年游客人数超10万的先例。同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6年9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11月,龙潭大峡谷景区入选“洛阳市新八大景”,并先后被评为“中国嶂谷第一峡”“黄河山水画廊”“全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与“中国最具发展潜力景区”。
2007年9月,龙潭大峡谷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2008年至2012年,龙潭大峡谷景区致力于国家AAAA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对景区的各项游览设施和接待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2013年1月,龙潭大峡谷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2017年,龙潭大峡谷景区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称号。
2019年,龙潭大峡谷景区首批进入“洛阳市研学旅行基地”,同年获河南省智慧旅游“三钻级智慧景区”称号。同年,龙潭大峡谷景区开展“文明环保·让旅途更愉快”的“垃圾银行”专项环保活动,增设垃圾桶、提示牌等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文明形象和旅游环境。
保护
2016年,龙潭大峡谷景区相关部门安装景点安全指示牌、清理河道水草、整修游步道等,提高了景区的环境保护力度和服务质量。
2019年,禹州的小学生研学旅行团在导师的引导下,参观了中国地质博物馆,对龙潭大峡谷优良的生态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
2021年3月22日,偃师外国语小学的1466名师生走进龙潭大峡谷,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亲近自然山水,探寻地质文化”的研学之旅。本次活动以龙潭大峡谷景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质文化,让全校师生积极的开展和探索新的课外教育教学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国际劳动节”期间,龙潭大峡谷景区进行限流工作,同时对景区内的游览段进行安全排查,对所有观光车、用电线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摸排维护,提高景区服务力度和环境保护力度。同年汛情之后,景区采取道路清淤、清理落石、水面打捞、卫生打扫、安全排查等措施,推进各项修复重建工作。
相关文化
龙的神话传说
传说上古时代,有黑、白、青、黄、赤五条龙,在大地形成之初,因功业卓著,被玉皇大帝封于黄河岸边、荆紫山下的山间休养。五龙中,赤龙脾气最为暴躁,一次因发生口角便赌气离开。在它原来卧伏的身下,便留下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深沟,便是龙潭大峡谷。
皇姑庵传说
东汉末年,战事不断。传说,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为了逃避权臣的逼婚,在小银匠和马车夫的护送下逃出洛阳。刚逃到红崖寺前,追兵越发接近。马车夫让小银匠护送皇姑从龙潭沟逃进深山,自己引开追兵。皇姑和小银匠逃进龙潭沟,走进一个小山庄。村民们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将他们安置在两个山洞里,小一点的山洞住小银匠,后边隐秘一点的住皇姑,这两个山洞被称为大皇姑庵和小皇姑庵。
骆宾王之谜
唐朝时期,武则天权势越来越大,有反对者开始筹谋反抗。嗣圣元年九月,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市起兵,骆宾王也加入了,并写下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后来徐敬业叛乱被武则天派兵镇压,徐敬业被杀,而骆宾王的去向则成了谜团,说法极多。其中一个说法是骆宾王在逃匿之后,辗转多时到了龙潭峡,并在此隐居。在龙潭峡附近还有以骆岭、骆村、骆庄等命名的村庄,许多骆姓村民自称骆宾王后人在此居住。
所获荣誉
2005年,龙潭大峡谷景区被评为“河南省世界地质公园”,同年8月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6年,龙潭大峡谷景区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龙潭大峡谷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2009年,龙潭大峡谷景区被全国科学技术协会评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12年,龙潭大峡谷景区入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中国最美四十个景点之一。
2013年,龙潭大峡谷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相关事件
景区负债
2017年7月,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景区所属的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被当地法院裁定受理进入破产程序;与洛阳万山湖公司关联的洛阳荆紫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也于2017年11月宣告合并破产,进入破产程序。
网红桥侧翻
2024年2月,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内网红桥意外侧翻,因游客晃动踩空导致多名游客“倒挂”半空。新安县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项目已暂停运营接受调查,不存在安全问题,桥是有双保险的,有安全绳,也有安全锁。这个项目有两名工作人员安全值守,已经提示和警示过游客,第一时间把踩空的当事人安全归位了,顺利体验完了这个项目,游客没有受伤。
参考资料
龙潭大峡谷,古海奇峡地质画廊.今日头条.2023-06-03
新安龙潭大峡谷_新闻中心_洛阳网.洛阳网新闻中心.2023-06-03
龙潭大峡谷破产了!辞职副县长撑起的5A级景区为何沦落至此.中青在线.2023-06-05
这里是洛阳景区篇--龙潭大峡谷.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3
“十一”黄金周龙潭大峡谷游客接待量创历史同期新高.人民网.2023-06-04
龙潭大峡谷景区“五一”小长假完美收官!.中华网河南.2023-06-04
在洛阳必做的80件事!你完成了几件?.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3
发展大事记.龙潭大峡谷.2023-06-03
自然地理.新安县人民政府.2023-06-04
新安 | 黄河山水画廊:龙潭大峡谷.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4
【微旅游】龙潭大峡谷喊你来避暑啦!.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4
青山藏幽峡 碧水出画廊.洛阳日报.2023-06-05
河南·洛阳龙潭大峡谷.人民网.2023-06-05
公司简介.龙潭大峡谷.2023-06-03
六点自然谜团.龙潭大峡谷.2023-06-03
七大幽潭瀑布.龙潭大峡谷.2023-06-03
八大自然奇观.龙潭大峡谷.2023-06-03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开启“研学热”.济源市人民政府.2023-06-17
休闲娱乐.龙潭大峡谷.2023-06-03
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超全游玩攻略带你畅玩“五一”.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6-03
【寻城记】| 峡谷冰挂美如画,龙潭冬日显神韵!.大河报.2023-06-17
休闲娱乐.龙潭大峡谷.2023-06-12
美食专题.龙潭大峡谷.2023-06-12
龙潭大峡谷首届泼水狂欢节冰爽开泼,清凉狂欢一整夏!.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06-12
青春有你,放肆“撒泼”丨龙潭大峡谷第三届浪漫泼水节震撼来袭,来给这个夏天降降温.中华网河南.2023-06-12
点燃夏日激情丨2020·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首届星空帐篷音乐节盛大开幕!.中华网河南.2023-06-12
激情盛夏 嗨玩龙潭丨2020·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首届星空帐篷音乐节!.中华网河南.2023-06-17
峡谷飞龙、水跃龙门……龙潭大峡谷·峡谷狂欢节全面开启啦!.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7
最新活动.龙潭大峡谷.2023-06-12
www.hnta.cn.河南旅游资讯网.2023-06-05
龙潭大峡谷景区设立“垃圾银行” 倡导游客文明旅游.大河报.2023-06-04
研学游||走进龙潭大峡谷森林王国~.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7
偃师外国语小学千人研学团队,走进龙潭大峡谷.中华网河南.2023-06-17
龙潭大峡谷景区:多措并举,全力备战“五一”小长假.中华网河南.2023-06-04
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灾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纪实!.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2
“初唐四杰”骆宾王丨龙潭大峡谷景区的美丽传说.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7
龙潭大峡谷,抓住的机遇与失去的机会.今日头条.2023-06-12
河南一景区网红桥侧翻游客“倒挂”半空,文旅局:项目已暂停运营接受调查.上游新闻-今日头条.202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