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公案
《施公案》,清代中期的公案侠义小说,又名《施公案奇闻》《百断奇观》《施案奇闻》,现存有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五年(1820)刊本,未标明撰写人,有十次续书, 共528回, 120余万字。
它是以清朝康熙施世纶为原型,博采民间相关传说加以创作而成的小说。以清官和侠士联手查案、惩奸除恶为基本故事模式,描述了施公带领黄天霸等侠客查案判案,惩处贪官污吏,铲除强盗寇贼的故事。
它在中国侠义公案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是公案侠义小说成型的基本标志,对其后的《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影响甚大。
创作背景
清代自乾、嘉以来,政治日渐黑暗,官僚制度丧失了道义和行政活力,统治阶级奢侈腐化,官僚贪赃枉法,赏罚失度,官官相护,军队横行抢掠,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毫无保障。此时的下层民众渴望循吏的出现,以减轻他们的苦难。而一些地方官员和将领拥兵自重,其中有一些恪守纪律,不残害百姓,也有一些人趁乱为非作歹,使社会秩序空前混乱,此时诸如《施公案》这样被说书人传颂的民间故事,体现了下层民众的渴望,而社会的黑暗现实也让统治当局的开明人士与侠客的合作有了必要性,同时草野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英雄侠客,结合就形成了如本书中让侠客在清官的统帅下治国平天下的模式。
出版历史
《施公案》正集8卷97回。现存的最早刊本是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五年庚辰(1820)厦门文德堂刊本,题目是《绣像施公案传》,其中记载了嘉庆三年(1798)的序,由此也可以推测《施公案》在嘉庆年间已经成书。成书以后,《施公案》被一续再续,光绪二十九年(1903)已经达到了十续,成为了528回,120余万字的巨著。
内容情节
小说从施世纶做扬州府江都县令写起,到升任通州仓总督结束,叙述了循吏施仕纶带领他手下一班出身绿林又投诚归顺的侠客查案断案的事情。其中大小案件有数百件。除民事案件,如胡翰林登举报父母被杀案,李天成告强人劫货屠伙计, 老贫婆赵元楷妻状告偷茄贼等以外,施仕纶查办的案件主要有三类:第一、铲除恶霸豪强。诸如惩处一方恶霸豪绅私通仆妇并打死其丈夫,窝藏绿林大盗,坐地分赃等案件。第二、擒拿采花大盗。抓捕如莲花院凶僧九黄、一枝桃谢虎等专以盗劫财物、奸淫妇女为事的强徒的案件。第三、剿灭啸聚山林的豪杰好汉。如追查摩天岭寨主于成龙等专门打劫富贵人家、为官赃物,犯上作乱者的案件。
角色介绍
主要人物
其他人物
作品特点
艺术特色
但此外,《施公案》的缺点十分明显,除了语言较为拙劣外,破案的方法也比较粗浅,虽然也有取证等环节,但在解释时却常常显得力不从心,破案手法荒诞不经,从鬼神处得到证据,如施公见白水能听懂人话并拱爪点头,就认为“这是怨鬼跟随, 附着畜类身形”,凭借这个发现了一具用死尸,并找到凶手李龙池(第四回);又如在坡九黄、七珠案时,施世纶因为梦见了九只黄雀,七头小猪,就命人去抓捕“九黄七猪”,又如李自顺一案,表面上是施仕纶在调查,结果是嫌疑人自己说出了作案情节。
主题思想
《施公案》受儒家伦理影响深远,其中的某些案子判得虽然不合法度,却合乎人情。孝子、义夫、贞女、烈妇等维护人伦道德,因报父母、妻子、丈夫之仇而触犯法律,施仕纶不仅会赦免他们,还会加以赞赏,比如朱姓报杀夫之仇,施仕纶查明真相后,不仅没有追究朱姓,反而赐她“侠烈流芳”的牌匾。不仅如此,《施公案》还能突破传统封建礼教,表现出对妇女的同情。如李自顺用银子试探妻子一案,施世纶称李自顺“不念糟糠之妻,反起疑心”,并对其进行了惩罚。
但除此之外,《施公案》受当时社会影响,还有大量直接宣扬正道人伦的语言,忠君色彩浓厚,有“俗言为臣要忠,为子要孝(《施公案》第六回)”之说,表现出忠于清代政府的奴才思想。如写施公面见康熙时, 康熙让他坐在垫子上 。 施公叩首谢恩,却不敢坐下,还是一条腿跪在垫子上,用腿垫着屁股。而黄天霸也是为了得到功名,害死了两位盟兄。被康熙召见时卖弄武艺,以博得康熙欢心,获得潜运副将一官。
另外,《施公案》还把解除百姓苦难的理想寄托到侠客身上,循吏与侠客的关系不再是低层次的物质满足关系,而是为共同的政治目标,爱国忠君、维护的是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安定。如施世纶面对来刺杀他的黄天霸,首先是以纲常大义感化他。此外,他还时时以富贵功名来劝解诸位侠士,让他们归为己用。
作品争议
武润婷的《中国长篇白话小说发展研究》中认为,《施公案》会站在下层百姓的立场看问题。而段春旭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续书研究》中却写到,《施公案》忠君色彩浓厚,清官的目的是维护王朝统治,而为民爱民思想则相对淡化,如施仕纶劝黄天霸“尽忠岂能顾众(第三十七回)”,邓绍基1964年发表的《清代公案小说的思想倾向———以〈施公案〉、〈彭公案〉和〈三侠五义〉为例兼论“清官”和“侠义”实质》中也认为其没有替人民群众主持公道, 反而是在替最高封建统治者扫除一切反对者。
作品影响
相关评价
学术界普遍认为,《施公案》是公案侠义小说成型的标志性作品。武润婷(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曾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我国古代小说的两个流派——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开始合流,产生了侠义公案小说。其开山之作是《施公案》",它在中国侠义公案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其后的《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影响甚大。
衍生作品
电视剧《施公奇案》描述清代康熙时代的循吏施世纶的办案过程,播出272 集。2013年7月31日开播的《新施公案》讲述了施仕伦在康熙23年任泰州市知府期间,在师爷白杨、发妻表妹柳青衣、捕头杜康和捕快丁忠、丁孝等的协助下, 寻获离奇失踪的十三皇子爱新觉罗·胤祥,揭露了鳌拜之后德南等人的阴谋, 并与祥结下不解之缘,又连破由郡王尔齐身世引发的连环血案以及理郡王府强夺“风水宝地”致死人命案的故事。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
漕督施公————史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3-03-04
康熙眼中的施世纶不是神探是廉吏.中新网.2023-03-04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 厉行节约专题 - “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3-04
周恩来读《说岳全传》入迷 受到平生第一次委屈. 金台资讯.2023-03-04
台北电视节:两岸将联手重拍《新施公奇案》.中国新闻网.2023-03-06
新施公案.芜湖新闻网 数字报.2023-03-06
《新施公案》央视开播 杨珑变身清朝元芳_热播剧集.温州网.2023-03-06
《施公案》主要内容解读及赏析.作品人物网.202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