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沮渠无讳

沮渠无讳

沮渠无讳(?—公元444年),又名沮渠景环,出生于南古镇(今张掖市),匈奴人,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的儿子,凉哀王沮渠牧犍的弟弟,是高昌国北凉政权的建立者。

沮渠无讳曾任北凉酒泉市知府、征西将军、敦煌市刺史等官职。北凉灭亡后,沮渠无讳为自保,占据酒泉(今甘肃酒泉),并被北魏封为酒泉王。但北魏并没有完全放心,最后派兵讨伐,沮渠无讳居于弱势,便和弟弟沮渠安周前往西域善(今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附近)一带,建立了高昌北凉政权,同时臣服于刘宋,想要借助南朝宋的力量一同对抗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沮渠无讳因病去世,弟弟沮渠安周继位。

人物生平

亡国出走

北凉义和三年(433年),沮渠无讳的父亲武宣王沮渠蒙逊去世,他的哥哥沮渠牧犍继位。沮渠无讳先后担任征西将军、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酒泉市知府太延五年(公元439年)九月,拓跋焘拓跋焘攻下北凉都城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沮渠牧犍投降,北凉灭亡。拓跋焘下令命将军奚眷张掖市进发,将军封沓则奉命前往乐都区。得知此事后,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宜得向西逃亡酒泉,投奔哥哥沮渠无讳,沮渠安周向南逃向吐谷浑。后来奚眷又转而攻伐酒泉,沮渠无讳便和弟弟沮渠宜得一同逃往晋昌(今山西省定襄县附近),然后转向投奔敦煌市太守沮渠唐儿。此时北凉国内已四分五裂,酒泉市、张掖、武威均有拓跋焘的将领把守。

乞魏求生

北魏太延六年(公元440年)正月二十日,沮渠无讳带领弟弟沮渠宜得出兵,企图夺回酒泉。北魏方驻守酒泉的将军元絜不以为然,最后在沮渠无讳一行的包围下被生擒,酒泉回到了沮渠无讳的手中。

四月二十三日,沮渠无讳计划用同样的手段包围张掖市(今甘肃省张掖市)。四月二十九日,拓跋焘派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率兵讨伐沮渠无讳等人,以定军心。但沮渠无讳仍不放弃,于五月十八日再次包围张掖,最终却只能撤退。拓跋焘不计前嫌,反而劝沮渠无讳臣服于北魏

八月二十九日,沮渠无讳派遣中尉拜访拓跋健,请求奉上酒泉市,并归还俘虏元絜及相关北魏俘军。

粮绝西逃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正月二十日,拓跋焘派人册封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酒泉王及武威郡牧。四月,沮渠无讳令堂弟沮渠天周镇守酒泉,亲自协同沮渠宜得攻打沮渠唐儿,并取得成功,将其处死后占领了敦煌市(今甘肃省敦煌附近)。拓跋焘得知后深感忧患,于四月二十八日派镇南将军奚眷前往攻打酒泉。十月,酒泉城内粮食匮乏,有一万多人都饿死了,奚眷借此机会一举拿下酒泉,并将沮渠天周俘至平城处死。十一月,沮渠无讳为了保命,便带领沮渠安周率兵向西渡过沙漠,计划进攻楼兰,但在北魏的支持下,鄯善国王拒不投降,沮渠无讳只好撤军,退守东城。

迁地改元

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42年)四月,沮渠无讳舍弃敦煌,率兵向西与沮渠安周会合。鄯善县国王听闻后连忙逃往且末(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部),其嫡长子也向沮渠安周投降,鄯善落入了沮渠无讳手中。

此时,后武威郡君主李宝的舅舅唐契晋昌逃向伊吾,继而带兵攻打高昌国知府阚爽。阚爽为了自身利益,派使节向沮渠无讳投降,但实际上只是为了转移矛盾,让唐契与沮渠无讳互相残杀。沮渠无讳得知后,令沮渠安周驻守楼兰,亲自带兵前往高昌营救,谁知柔然已经先人一步帮助了阚爽,将唐契杀死。唐契的将士失去了首领,便投奔沮渠无讳。而阚爽则对前来援助的沮渠无讳不肯迎见。于是沮渠无讳带领将士攻打高昌,阚爽不得已投奔柔然,沮渠无讳占领了高昌,并建立了高昌北凉政权,并改年号为承平。

同年,沮渠无讳派使节前往刘宋,向刘义隆朝贡特产,期冀联合南朝宋一同抗击北魏。宋文帝特任命沮渠无讳为使持节、征西大将军、西夷校尉武威郡刺史、河西王等等。

人物逝世

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六月,沮渠无讳患病去世,他的弟弟沮渠安周继任。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宋文帝刘义隆认为沮渠无讳在任期间继承北凉遗志,建立高昌北凉政权,对外臣服于南朝宋,对内安抚民庶,积极朝贡,忠心可鉴。

研究书目

《宋书·卷九八·氏胡大且渠蒙逊传》

《魏书·卷九十九·沮渠蒙逊附子无讳传》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三》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