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2·15汉中新集杀人案

2·15汉中新集杀人案

2·15汉中新集杀人案,是2018年发生在陕西省汉中市的一起刑事案件

张扣扣家与王自新家是邻居,都居住在汉中市南郑区新集镇王坪村。张扣扣母亲汪秀萍在1996年因邻里纠纷,被王正军(王自新三子)故意伤害致死(据张扣扣的父亲张福如所说,当年用木棒打死人的是王家的二儿子王富军),张扣扣因此一直心怀怨恨。2018年2月15日,张扣扣趁王正军及其兄王校军上山祭祖返回时,持刀捅刺二人,致使二人死亡。随后,张扣扣闯入王自新家中,持刀杀害王自新。张扣扣还点燃了王校军的小轿车,致该车严重受损。2月17日,张扣扣到汉中市公安局南郑分局新集派出所投案自首。

2019年1月8日,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张扣扣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二审维持原判。7月17日,张扣扣被执行死刑。

案件背景

1996年张扣扣母亲死亡案

1996年8月27日,因汪秀萍朝王富军(王自新二子)吐口水,引发与王正军、王富军争吵并撕打。汪秀萍拿一节扁铁在王正军左额部、左脸部各打一下后,王正军捡起一根木棒朝汪秀萍头部猛击,致其重伤后死亡。

由于王正军当时未满18周岁,且能坦白认罪,加上汪秀萍对引发本案起因上有一定的过错行为,法院对王正军从轻处罚。最终,王正军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赔偿张福如(汪秀萍丈夫)经济损失9639.3元。此后,两家未发生新的冲突。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1996年8月27日是王富军(王自新二子),拿着棍子,朝汪秀萍头部猛击,致其重伤后死亡。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案件经过

2018年春节前夕,张扣扣发现王正军回村过年,产生报复杀人的念头,于是准备了单刃刀、汽油燃烧瓶、玩具手枪、帽子、口罩等作案工具,并暗中观察王正军和其家人的行踪,寻找作案机会。

2018年2月15日(除夕)12点,王校军、王正军二人与亲戚上山祭祖返回,在走到村委会门前时,守候在此的张扣扣蒙面持尖刀朝王正军颈部猛割一下,连续捅刺其胸腹部等处数刀,并追赶上逃跑的王校军,朝其胸腹部等处连续捅刺数刀,然后返回再次捅刺王正军数刀,致王校军、王正军死亡。随后,张扣扣闯入王自新家,持刀捅刺王自新胸腹部、颈部数刀,致王自新死亡。之后,张扣扣使用自制燃烧瓶点燃王校军家用轿车,致车辆后部烧毁。张扣扣随即逃离现场。

警方追捕

2018年2月15日,张扣扣杀人逃离现场后,警方接到报案,立即联合市、区公安机关进行全力开展调查、追捕工作,并发布悬赏通告。而张扣扣由于没有钱财证件、没有信赖的亲朋、同时又受到公安机关布网抓捕的客观压力下,在2月17日被迫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案件审判

一审

2019年1月8日,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张扣扣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一案。

法院认为:张扣扣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杀人后故意焚烧他人车辆,造成财物损失数额巨大,其行为又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张扣扣蓄谋报复杀人,选择除夕之日,当众行凶,先后杀害王正军、王校军和王自新三人,同时还烧毁王校军家用车辆,其犯罪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极大,应依法惩处并数罪并罚。

法院当庭判决张扣扣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毁坏财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宣判后,张扣扣当庭表示上诉。

二审

2019年4月11日,陕西省高级法院就张扣扣案二审进行开庭审理。陕西省检察院指派4名检察员出庭履职。检察员在庭前审阅了案卷,核实了证据,提审了上诉人,并参加了庭前会议。庭审中,检察员认真听取了上诉人及其辩护人的意见,并就上诉理由、焦点问题、舆论关注展开了举证质证,出示了相关证据材料,还原了案件事实,回应了社会关切。检察员详细剖析了上诉人犯罪行为及主观心态,揭露了其以不公正为借口企图干扰司法审判,逃避法律责任。对辩护人的观点和意见,检察员发表了有力、有理、有节的意见。最终,二审庭审历时8小时,经过合议庭评议,法庭采纳了出庭检察员的意见,依法当庭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执行死刑

2019年7月17日,张扣扣被执行死刑。

相关舆论

在此案发生以后,一些网民以“为母复仇”的理由,对张扣扣表示同情,甚至指责法院的判决不公。有不少网民认为其年少时母亲被打死,成长过程中缺少家庭关爱,最终“为母报仇”属“事出有因”,应该留其一命。同时也有媒体,简单地将此案定性为“为母复仇”,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舆论,致使相当一些民众为张扣扣打抱不平,这种态度和观点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

出庭检察员意见书表明,张扣扣长期以来工作、生活的巨大压力造成其心理失衡才是其根本原因。王家人只是其冲破法律和道德约束而肆意宣泄不满情绪的发泄对象,所谓“为母报仇”也只不过是其掩饰承受不住生活压力而走向极端的一个借口。意见书上也表示,在现代法治社会中,“血亲复仇”已被摒弃,国家救济渠道畅通,私力救济不允许,除非是紧急情况,如正当防卫等。这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必然,也是公诉案件排除私力救济的根本原因。

社会影响

张扣扣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案件,最高法院最终核准其死刑,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个案件成为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提醒人们法律的权威和必要性。各地司法机关和普法部门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对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全民守法成为自觉的行为。提高了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张扣扣案的审理过程和最终的判决结果的广泛传播,对人民群众的刑法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人们认识到,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第一选择应该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私力报复的方式。这样可以避免引发更多的纠纷和矛盾,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020年1月15日,张扣扣案入选了2019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案件评价

华商网》评:坚持以公开促公正,通过图文直播向社会公开一、二审庭审过程,回应社会关切,还原事实真相,网络点击量达3.7亿人次。本案的依法处理,表明了法律秩序必须得到维护的司法态度,引导公众摒弃私力报复观念,正确对待和依法处理矛盾纠纷。

人民法院报》评:只有法治才能让人告别“侠客之心”。个体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有许多隐秘的事情我们并不知晓,因此个人对于正义的理解一定是片面的。凭借个体对正义的有限理解去匡扶正义,很有可能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吴沈括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评:在我们力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时代进程中,如何避免张扣扣式悲剧的再次重演才是我们需要深入反思的真问题,为此尤其需要合力坚持作为最低限度道德尺度的法治精神,共同摒弃私力报复的暴戾做派。

顾永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评:这种冤冤相报,如果去鼓励,那么就没完没了了,同时社会也就发生大乱,我们的法律秩序也就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我们任何人都不能鼓励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人际关系中发生的矛盾纠纷。如果张扣扣和家人对1996年这起案件认定的犯罪事实和判决不服,其实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寻求解决的。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判决作出20多年后,张扣扣最终选择了用杀人的方式来进行报复。对于这样的悲剧,在依法治国的今天,除了惋惜之外,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

参考资料

陕西汉中“2·15”杀人案死者之一曾致嫌疑人母亲死亡.新京报网.2023-02-28

南郑官方通报" 张扣扣杀人案" 疑犯对母亲被害怀恨在心.人民数字联播网.2023-02-28

【独家调查】牵涉22年前的一起冲突 张扣扣杀人案细节现场还原.央视网.2023-06-17

张扣扣故意杀人案.中国法院网.2023-02-28

2019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02-28

“张扣扣故意杀人案”一审宣判 被告人被判处死刑.中国新闻网.2023-06-17

陕西除夕夜杀人案犯张扣扣执行死刑 临刑前见家属.新浪网.2023-06-17

男子除夕杀害3人后潜逃 目前已投案自首.网易新闻.2023-06-26

张扣扣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案二审当庭宣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06-18

张扣扣被执行死刑!张扣扣杀人案始末庭审细节梳理 张扣扣官方最新消息.海峡网.2023-02-28

法制日报评张扣扣案:愿类似悲剧不再发生.今日头条.2023-06-17

张扣扣案:用换位思考凝聚“正义”共识.今日头条.2023-06-17

张扣扣案出庭检察员意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06-26

法学专家谈张扣扣案:在人情与法律发生冲突时,必须坚持法律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23-06-26

2019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12-17

张扣扣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案入选陕西法院十大审判执行案件.今日头条.2023-06-18

张扣扣杀人案舆情反转启示:行凶犯罪不能被美化.荆楚网.2023-02-28

在岗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