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厦门理工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英语: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缩写为XMUT),简称厦门理工,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

厦门理工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学校的前身是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8年,厦门理工学院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厦门理工学院有厦软、思明、集美三个校区,占地1927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学院专任教师数量为12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学生)学校设有18个院、部,64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

在2025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厦门理工学院位列第269位。

历史沿革

鹭江职业大学时期

1981年,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创办鹭江职业大学,开设原农业、财贸、水产、建筑、师专地理等8个大专班,首届招生共计232余名。1983年,鹭江职业大学建立了第一幢教学楼。1987年,厦门职业经济学院迁入鹭江职业大学。一年后,鹭江职业大学附属中专学校创建。1994年,成立鹭江职业大学培训部。1995年3月,更名为成人教育部,同年10月,被省劳动厅审定为福建省继续教育基地。2003年,学校筹建升本。

厦门理工学院时期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07年,学校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评估。三年后,学校入选福建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高校名单。2012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一年后,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厦门理工学院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1年,厦门理工学院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项目。2022年,厦门理工学院获批省A类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2023年,厦门理工学院成为福建省首家接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部省协同试点高校。同年,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公布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名单,厦门理工学院与厦门地区高校增加45个专业。

2025年1月,厦门理工学院与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和众数(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人工智能+海洋”项目行业应用示范基地框架合作协议。3月5日,厦门理工学院与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产学研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行政楼501会议室举行。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3年9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拥有本科专业64个。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6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5%,拥有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一批国家级、省级高层次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9月,厦门理工学院现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正在建设省一流应用型高校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培育)三大主干学科及支撑学科,工程学(Engineering)学科连续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8个专业群,装备制造、材料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类、城乡建设与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理论;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艺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会计、体育,学校。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9月,厦门理工学院现有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25个,其中国家级11个;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6门,省级94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3个,省级5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2个;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5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9项;国家级教材4部,省级教材3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4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341项,省级555个;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2009年以来,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5项。7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住建部专业评估,通过认证数量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9月,学校共与60多所国际优质大学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实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等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中外人才联合培养,与俄罗斯、巴西、马来西亚等国高校共建“金砖经济研究中心”“金砖新能源研究院”“工业物联网研究院”等多个科研院所,积极参与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基地建设,成功入选为“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联盟单位”“金砖示范单位”。实施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招收侨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际生到校学习。在闽台合作上先行先试,与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不断创新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建“海峡商贸学院”,与逢甲大学等合作“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宸鸿科技集团开启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获批为“厦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示范校”。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学术期刊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创办于于1992年12月,曾用名《鹭江职业大学学报》。学报由厦门理工学院主办,期刊设置的理工科主要栏目有:机械与汽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光电与通信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数理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主要栏目有:闽台文化产业研究、经济管理、语言文学、哲学政治、文化社会、体育艺术等。学报先后被评选为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馆藏资源

截止2023年11月,学校共有纸质图书215.11万册,当年新增29014.0册,生均纸质图书96.24册;拥有电子期刊37.70万册,学位论文1166.39万册,音视频25650.0小时。

科研平台

根据2023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级新型智库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35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理论研究创新团队6个,市级科研创新平台27个。学校与ABB、翔业集团、厦门轨道集团等3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参与“山海协作”项目,建立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创建厦龙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驻地服务机构,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共计5500余项。

省部级平台

科研成果

2012年-2024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近3000项,横向项目近2500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7个亿。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06件,发表高水平论文2300余篇。

学校排行

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厦门理工学院位列第261名。

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厦门理工学院位列第273名。

在2025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厦门理工学院列第269位。

校园文化

校训

厦门理工学院校训为:明理精工,与时偕行。 “明理精工”是学校办学理念,主要强调培养务实、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与时偕行”表明学校是一所国际化、开放式大学,倡导全体师生不仅要追求学问,遵守道德规范,还要紧跟时代潮流,服务社会。

校徽

厦门理工学院的校徽为内外两层结构,结合印章的形式设计,给人以历史感和信赖感,人文底蕴深厚。图案圆中有方,寓意天圆地方,象征学子们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校歌

《理工之歌》

作词:黄红武 作曲:杨幕

鼓浪“煦煦,鹭江泱泱,

厦门理工,东南之光。

德以明理,磨人文之璞玉”

物以精工,琢科技之璋。

特精和实兮,爱并才会赢;

与时偕行兮,大爱当无疆。

鹭岛煦煦,滨海汤汤(shang),

厦门理工,东南之光,

亲近产业,关特区之痛痒;

融贯中西,续闽南之华章。

特精和实兮,爱拼才会赢气

与时偕行兮,大爱当无疆。

校园环境

截至2023年3月,厦门理工学院设有三个校区,分别是思明校区、集美校区、厦软校区。思明校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394号,集美校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600号,共同承担着一流学科、应用型重点学科等规划与建设。厦软校区即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区,位于厦门市集美文教区大学城中心,占地面积650亩,配有智慧教室、图书馆、录播室、健身房、舞蹈室、足球场、篮球场等设施设备。学校设有软件工程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共31个专业,形成了以软件信息类专业为主,动漫制作、艺术设计、电子商务、财经等大类专业为辅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统计时间: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统计时间:2023年3月

所获荣誉

2022年,厦门理工学院荣获 “ 厦门市绿色学校 ” 称号。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厦门理工大学.2024-05-07

校区.厦门理工大学.2023-03-25

厦门理工学院.厦门理工学院.2024-01-15

现任领导.厦门理工学院.2024-05-07

厦门理工学院.软科排名.2024-05-07

标识.厦门理工大学.2023-03-25

我校荣获“厦门市绿色学校”称号.厦门理工学院规划与管理处.2023-03-25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同意鹭江职业大学改建为厦门理工学院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19

2023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公示名单.福建省教育厅.2024-01-27

厦门理工学院联合政企单位签订“人工智能+海洋”项目合作协议.厦门理工学院.2025-04-03

厦门理工学院与厦门城市管理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厦门理工学院.2025-04-03

专业简介.厦门理工学院招生网.2023-03-25

师资队伍.厦门理工大学.2023-03-25

学位点情况一览表.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处.2023-05-10

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处.2023-03-25

专业建设.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2023-03-25

厦门理工学院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厦门理工学院.2023-05-10

实践平台.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2023-03-25

学报简介.厦门理工学院学报官网.2023-03-25

厦门理工学院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厦门理工学院.2024-05-07

科研机构.厦门理工学院科研处.2023-03-25

​省市级平台.厦门理工学院科研处.2023-03-25

科研成果.厦门理工学院科研处.2023-03-25

成果奖励.厦门理工学院科研处.2023-03-25

厦门理工学院校训.厦门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2023-03-25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23-05-10

历任领导.厦门理工大学.2023-03-25

鹭江潮涌.厦门理工学院校友会.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