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河龙
冥河龙(Stygimoloch),古爬行纲,是鸟臀目,厚头龙科,多刺冥河龙属的已灭绝恐龙, 生存于白垩纪时期的北美洲。
冥河龙身长约2.4米,身高约1米,体重78千克左右,相貌怪异,头部有一个坚硬的圆形顶骨,头颅骨板很厚实,可以承受猛烈的冲撞,周围布满锐利的尖刺,可用来与对方相互冲撞,头颅后部与口鼻部也长有发达的骨板和棘状凸起,前肢细小,靠两足直立行走,有结实的长尾巴。其性情温和,是植食性恐龙。
1983年,冥河龙化石首次在美国蒙大拿州的地狱溪被发掘出土。1995年,人们首次发现一具头和身体都完好无损的冥河龙骨架。截止至2017年,人们只发现了5具冥河龙的颅骨化石,以及一些零零碎碎的身躯遗骸,因此对其了解较少。
演化
冥河龙和肿头龙有亲戚关系,不过它们进化得比肿头龙更加高级,属于肿头龙家族的后起之秀。
历史
词源学
冥河龙名字意义:“来自冥河的恶魔”,因为它头上的角刺使它看起来宛如恶魔,而且它又是在地狱溪组地层被发现的,地狱溪的意思就是冥河。
发现
人们在19世纪末期就发现第一批冥河龙标本,但由于标本数量太少,以至于人们无法描述这种恐龙。直到1982年人们才正式描述了这种厚头龙,那时已有更多冥河龙化石被发现了。1983年,冥河龙化石首次在美国蒙大拿州的地狱溪被发掘出土。1995年,人们首次发现一具头和身体都完好无损的冥河龙骨架。遗憾的是,截止至2017年,人们只发现了5具冥河龙的颅骨化石,以及一些零零碎碎的身躯遗骸,因此对其了解较少。
分类
冥河龙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爬行纲,双孔亚纲,鸟臀目,厚头龙科,冥河龙属的一种动物。
形态特征
冥河龙身长约2.4米,身高约1米,体重78千克左右,相貌怪异,体形很像野山羊,“头饰”繁多而复杂,头部有一个坚硬的圆形顶骨,而且头颅骨板非常的厚实,可以承受得住非常猛烈的冲撞,周围布满了锐利的尖刺,尖刺可以用来与对方相互地冲撞。不光是在头颅的顶部,在它的后部与口鼻部也长有非常发达的骨板和棘状凸起。其颅骨两侧略显扁平,每侧都长有凹凸不平的结节和三四个聚在一起的角。冥河龙的前肢细小,靠两足直立行走,有坚硬的长尾巴。
分布范围
冥河龙生存于白垩纪时期,分布于北美洲,曾生活在美国,尤其是美国的怀俄明州和蒙大拿州。
栖息环境
冥河龙栖息于森林或岸边。
生活习性
冥河龙性情温和,食树叶、果实,可能也食小动物。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
一进博物馆就管它们叫“恐龙”?No,你错啦~.地博志愿讲解.2025-02-21
恐龙科普小课堂.贵州市自然博物馆.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