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廖耀湘

廖耀湘

廖耀湘(1906-1968),汉族,号冠三,别号建楚,邵阳县土桥(今新邵县土桥乡)人,一说是湖南邵阳北乡酿溪镇(今新邵县县城)人,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廖耀湘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邵阳县立高小、长沙岳云中学。1926年,廖耀湘中学毕业后不久进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赴法国入圣西尔军校机械化骑兵专科深造。1936年廖耀湘毕业返回中国,次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廖耀湘先后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骑兵营营长、第二旅部中校参谋主任,并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南京失陷后,廖耀湘辗转至武汉并担任军官训练总队上校大队长。1939年年末,廖耀湘代替邱清泉为新二十二师师长,并率领全师远赴桂南参加昆仑关战役,重创侵华日军并击毙日本陆军少将中村正雄,因功于次年6月升为第22师师长,开赴滇西战场抗击日军。1942年,随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作战,在同古、叶达西、曼特勒等地击败日军,后参与缅甸反攻作战并因功于1944年8月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同时被晋升为新编第六军军长。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并于同年10月26日在锦州市地区对廖耀湘兵团展开大规模的围歼战,廖耀湘全军被歼而廖耀湘本人在逃亡中被俘,后廖耀湘被关押于北京功德林监狱。1961年12月,廖被最高人民法院作为已改造好的战犯第三批特赦释放,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四届委员。1968年12月2日,廖耀湘病逝于北京,终年62岁。

廖耀湘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同时在军事战术上也有成就,他曾根据经验创作《小部队战术》《森林作战法》《城镇村落战法》等军事理论著作,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评价:“廖耀湘为蔡锷以后湘军人中的第一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光绪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1906年5月16日),一说清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十九日(1906年4月12日),廖耀湘出生在湖南省邵阳县土桥乡(今属新邵县)、一说是邵阳市北乡酿溪镇(今新邵县县城)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他的祖父廖光宦曾中秀才并在乡教私塾,父亲则半耕半读。他5岁入私塾随祖父读书,后于1918年春考入邵阳县立高小,毕业后一年他考入长沙私立岳云中学。1925年,廖耀湘由于受到广东省革命浪潮的影响,选择与同学数人相约去广东投考黄埔军校,但因未筹足旅费而未能成行,于是他投笔从戎加入湖南陆军第三师军阀叶开鑫的部队第三旅教导总队当学兵。在这支部队训练期满后因表现优秀,廖耀湘顺利升任班长。

1926年1月,湖南陆军第四师师长唐生智驱逐赵恒惕,拥赵的第三师败走湖北,后廖耀湘不愿再参与军阀混战,并于同年7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次年秋随校迁往南京且不久升为学生队班长,后编入骑兵队。毕业之际廖耀湘参加留学预备班考试,由于在一千多名考生中名列第三而被蒋介石特批赴法留学。1930年,廖耀湘以上士军衔公费送法国留学,他为学好法语而要求先进法国小学,与法国学生一起学习三年。1933年,廖耀湘进入法国机械化圣西尔军校,学习机械化骑兵专业。1936年,由于成绩优良而在毕业考试名列第一,并受到法国军界师生的称赞。同年秋回国,他被分配到南京中央军校桂永清的教导总队骑兵连任少校连长。

抗战前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廖耀湘先后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骑兵营营长、第二旅部中校参谋主任,并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同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部队失控溃散,廖耀湘被困在城中后化装脱险至汉口,他藏匿于农民和广丰家中,国民政府迁至武汉后,廖耀湘他化装成难民渡长江北上,辗转到达武汉后担任新成立的军官训练总队上校大队长,负责训练收容失散的中级军官。1938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机械化师第二百师并任命杜聿明为师长,廖耀湘由于曾学过机械化骑兵而被军政部长何应钦选中并推荐给蒋介石,同时廖耀湘向蒋介石上书的《国军今后建军应有之改进》受到后者的重视,蒋介石将其破格提升为第二百师少将参谋长。廖耀湘在任参谋长期间帮助杜聿明教育训练部队,因成绩卓著而得到杜聿明的信任。同年10月,第二百师扩编为机械化新编第十一军(后改称国民党第五军),廖耀湘任该军新编第二十二师副师长。他非常重视骨干培训、精神教育、军容风纪整饬,将自己编著的《浔江上游游击战术》《小部队战术》等军事著作分发官兵学习,使所部官兵素质有极大的提高,因而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表扬:“五军居西南各军第一,新二十二师为五军第一。”

血战昆仑关

1939年11月中旬,廖耀湘代替受伤的邱清泉担任新二十二师师长,花费两天时间夺取马鞍山并乘胜北击六塘、七塘,激战半个多月后将日军后方交通线截断,但同时200师等正面进攻日军却徒劳无功且伤亡惨重。同年12月,廖耀湘奉命率军参加桂南会战并与日军在昆仑关(位于今广西南宁东北59公里处)交战,不久廖耀湘所率领的新编第二十二师在五塘阻击增援昆仑关之日军,30日,新编第22师攻入昆仑关,迫使日军向九塘方面退却。1940年初,廖耀湘奉命率新二十二师攻打昆仑关的正面,由于昆仑关正面是悬崖陡壁,日军设置坚固工事和重兵且掌握制空权,因而新二十二师甫至即遭日军强攻和轰炸,廖耀湘的警卫连长邱明高牺牲,其本人也因防空洞震塌而半身埋入土中。为掌握敌情廖耀湘将指挥所移至距日军炮程只有20余米的关口正面山腰。1940年1月15日,后经过十多天的反复观测,廖耀湘终于摸清日军炮兵阵地及重点防御工事的准确位置,然后命令重炮机关枪对准猛烈轰击达6个多小时,彻底摧毁日军炮兵阵地和防御工事,之后他命两个团左右包抄而上,而自己带一个团从正面攻打昆仑关并全歼守军6000余人,击毙日军板桓部队中号称“钢军”的第二十二旅团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廖耀湘于5月因功被蒋介石升任为新二十二师师长。

远征印缅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建立军事同盟并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国民政府任命杜聿明为新编第五军军长赴缅作战,由中印缅战区美国军队司令官兼蒋介石的参谋长约瑟夫·史迪威直接指挥。1942年2月16日,根据中美英三国协商决议,中国国民政府命令国民革命军国民党第五军、第六军依次开进缅南、缅东地区。同年3月12日,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中国军队第五、第六、第六十六三个军组成远征军出发到缅甸,卫立煌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代理司令长官),廖耀湘担任第五军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

同古会战

1942年3月26日,日军以一部进至南阳车站占领阵地,企图阻止中国远征军增援部队南下。3月27日,日军继续进攻同古。午后,日军一部自南阳北进,与廖耀湘的新编第二十二师在克永冈附近发生遭遇战,双方彻夜对峙直到次日,日军在同古以北要点构筑阵地,企图以一部阻止叶达西方面的新编第二十二师增援。此时廖耀湘率领新编第二十二师主力向南猛攻,至午后攻克南阳车站四周及部分建筑物,并将日军炮兵阵地摧毁,俘获山炮1门及诸多弹药、文件。同年3月30日,廖耀湘下令让新编第二十二师以一营在叶达西占领前进阵地,掩护主力在斯瓦河南北岸构筑逐次抵抗阵地。4月1日至4日,廖耀湘命令本师一部与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一部在叶达西以南南阳车站间对峙,几天之后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以步炮战车猛攻新编第二十二师,廖耀湘师部依计在斯瓦阵地以南重击日军,日军伤亡惨重且对新编第二十二师的战法不明。4月11日至16日,廖耀湘率军用虚实的埋伏狙击和游击战重创日军,掩护主力部队至16日晚进入屏满纳既设阵地。

胡康河谷战役

由于英军擅自撤退和最高层级指挥失误,日军迅速向缅甸北部地区推进,第五军第200师、第九十六师及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三十八师轮流掩护撤退。廖耀湘率领新编第二十二师冒雨退往胡康河谷(野人山)的大洛和新背洋,原始森林里的瘴气、毒虫侵害加上雨季来临引发山洪,致使廖耀湘的部队粮尽药绝,新编第二十二师由入缅时的9000人缩减至3000多人。1942年5月31日,新编第二十二师转移至印度东北地区境的利多,同年8月前往印度兰姆伽学校接受美国军队顾问训练,并更换美式装备。廖耀湘为吸取教训而亲自带领参谋人员深入原始森林考察地形,先后编写出《森林作战战法》《城镇村落战斗》等书,连同以前编写的《小部队战术》,结合自己的军事理论修养及实战经验教授给部队各级军官。1943年10月,在盟军总指挥约瑟夫·史迪威指挥下,廖耀湘率二十二师由印度进入缅甸,参加打通中印公路之战,先后攻占太洛、孟关、卡马英等地,歼灭大量日军。11月,廖耀湘率部渡过伊洛瓦底江,反攻日军并占领瑞古、芒卡等地。

1944年1月31日,廖耀湘率领新编第二十二师第六十五团攻克大洛,歼灭日军第五十六联队第三大队长冈田少佐以下700余人。新编第二十二师主力全部到达后于2月5日攀登悬崖并进军包围办腰卡,日军退往缅北军事重镇孟关方向。新编第三十八师在森邦卡西北地区,毙日军三百余人并进占茂林河以北的据点,孟关外围日军被肃清后廖耀湘等部开始围攻孟关。同年2月21日,中国驻印军以新编第三十八师为左纵队,新编第二十二师为右纵队进攻孟关。廖耀湘以本师第六十五团为右侧支队,掩护主力右侧安全,向伦京日军作远距离纵深迂回,直到3月5日全师攻克孟关,并歼灭日军日军第18师团两个联队主力大部,仅一部突围向瓦鲁班方向溃败。从3月9日至29日,中国驻印军相继攻克瓦鲁班、坚布山隘、高鲁阳、沙杜渣,自1943年十月底至1944年3月底已南进150余里,予日军第十八师团严重打击,缴获大炮15门,步枪780余只。

孟拱河谷战役

孟拱城位于南高江与孟拱河、南因河汇合处,有铁路、公路通向密支那曼德勒,与密支那、甘马因互成犄角,而且每逢雨季,平地一片汪洋,易守难攻。因此,中国驻印军指挥部决心于雨季到来前迅速歼灭日军。1944年4月下旬,廖耀湘率领新编第二十二师进抵英开塘北侧地区与日军对峙。5月3日,该师和独立坦克第一营在美国军队三十六架飞机的配合下,猛烈攻击驻守英开塘的日军并完全摧毁日军阵地,次日廖耀湘采取迂回与突破战法,出奇制胜,仅以四个步兵团兵力,击败日军,号称“常胜军”及“森林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歼灭日军五千余人,生俘日军英井中队长及以下官兵百余人,其新编二十二师攻占英开塘,日军沿公路南逃并退守马拉高。由于5月雨季致使缅北气候恶劣,中国驻印军指挥部为求迅速打通中印公路,而派遣新编第二十二师主力沿公路向甘马因挺进,廖耀湘师部不出半月时间攻占马拉高等日军据点。6月上旬,新编第二十二师歼灭敌军第十八师团大部主力,前锋逼进卡盟。进入下旬之后接连攻占卡盟、孟拱。1944年8月,廖耀湘升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六军军长并被国民政府赐予青天白日勋章,新编第二十二师及其第六十五团各获虎旗一面。英国与美国当局分别授其总统自由勋章和十字勋章,新六军获得荣誉虎旗。

围攻八莫

缅北反攻后,中国驻印军总部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以新编第三十八师、新编第二十二师为基础,连同陆续运抵印度整训的其他师整编为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孙立人中将担任新编第一军军长;廖耀湘担任新编第六军军长,除原来的新编第二十二师外,新编第六军还下辖第十四师、第五十师。1944年10月10日,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下达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迅速向八莫推进,全歼或包围八莫至曼西地区的日军并继续南进。同年10月下旬,廖耀湘率领新编第六军兵分两路攻击,主力新编第二十二师自和平指向瑞姑;第五十师自和平经杰沙,协同新编第二十二师围攻瑞姑日军。11月上旬,廖耀湘的两师先头部队迅速歼灭日军第二师团第十六联队,新编第二十二师连克曼西及大曼后,派出一部协同策应新编第三十八师围攻八莫。11月,美国政府授予廖耀湘总统自由勋章女王陛下政府授予廖耀湘十字勋章,国民政府授予新编第六军虎旗。

1944年11月底,新编第二十二师先遣部队偷渡瑞丽江后,接着攻克了芒卡、拉西等要点。该师主力正准备渡过瑞丽江时,忽奉命集结,停止渡江。1944年12月中旬,廖耀湘率新编第二十二师、第十四师紧急空运回国,准备参加湘西会战。在历时两年的缅北会战中,新编第二十二师屡建功勋,先后歼灭日军20000余人,其中包括日军精锐日军第18师团。新编第六军则以装备精良、素质高超成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廖耀湘成为著名抗战将领。1945年4月,日军进攻湘西,新六军空运至芷江对日作战。8月,日本投降后,廖率部去南京上海,接受日本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廖耀湘追随蒋介石参加内战。1946年1月至5月,廖耀湘奉命率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六军经海运赴东北地区并参与进犯解放区,该部作为抢占东北的主力,先后攻占鞍山市海城市营口市、本溪、四平市长春市等地。6月,蒋介石亲自接见他,称赞他指挥有方,战绩卓著。1947年8月,陈诚正式到沈阳市就任行辕主任,他企图在东北战场立功而把新六军、新五军、四十九军等部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同时任命廖耀湘为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1948年1月,廖耀湘率第九兵团分三路向公主屯镇附近的解放军攻击,该兵团新编第五军于1月6日在公主屯被全歼,第四十九军的七十九师、二十六师分别在彰武和新立屯镇被歼。9月12日,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至10月1日,东北野战军完成了对锦州市的包围。廖耀湘时任西进兵团(辽西兵团)司令官,指挥龙天武的新编第三军、潘裕昆的新编第一军、李涛的新编第六军、郑庭笈的第四十九军、向凤武的第七十一军,以及骑兵旅、炮兵团装甲部队等共11万余人,向新民、彰武、黑山、大虎山发起猛攻。10月21日,东北野战军主力由锦州地区挥师东进。26日,对廖耀湘兵团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歼战。10月28日拂晓战斗基本结束,廖耀湘所部全部被歼灭,廖耀湘本人化装潜逃,在黑山以西地区被解放军抓获,其他所有高级将领,除新一军军长潘裕昆、新三军军长龙天武外,其余全部被俘。

晚年及逝世

廖耀湘被俘之后由沈阳市转送至哈尔滨解放团,后被押往抚顺,最后又迁往黑龙江省绥化县,期间他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并应邀到解放军军事学院授课。1961年,他作为第三批改造先进的战犯被特赦释放,被任命为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1964年,廖耀湘担任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曾撰写过一些文史资料及对台宣传稿件。“文革”开始后廖耀湘受到林彪集团迫害,后于1968年12月2日心脏病发逝世,享年62岁。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政协组织追悼活动,将他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公开肯定了他在抗战中建树的历史功绩。

主要影响

南京保卫战撤军后,廖耀湘成为困在城中的国军将士的一员,他脱下军装,换上便服,带领几个部下和几千难民躲进了南京城的栖霞寺,不但保护了许多难民,也想方设法帮助混在难民中的国军军官脱险。1939年11月昆仑关战役中,廖耀湘身先士卒带领部队打冲锋,实现昆仑关大捷,给溃败的国民军和全国人民一支强心剂,说明国军也能和日军正面相搏。1943年10月,第二次缅甸战役打响,廖耀湘率部向缅北挺进取得了全面胜利,不但彻底解决了日军对中国大西南的威胁,而且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英勇善战的现代化军队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

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文学家、词作者田汉评价:“廖耀湘是当代狄青。”

廖耀湘的同乡同学刘建章评价:“用兵不愧中外名将,治学不让古今大贤……宅心仁厚,廉洁自守,不失君子风范。”

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评价:“廖耀湘为蔡锷以后湘军人中的第一人。”

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评价:“廖耀湘胸怀韬略,有大将之才。”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知恩图报

南京保卫战失败之后,廖耀湘一路逃亡到和家村,被一位叫作和广丰的农民收留。当时,廖耀湘把身上的手表等值钱的物品都交予和广丰,但是和广丰没有收。廖耀湘在和广丰家住了两个月,和广丰多次帮他躲过了日军的追捕。后来廖耀湘离开南京,逃到了武汉,又受蒋介石赏识,被提升为第五军新编第二十二师副师长。1945年,已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六军军长的廖耀湘再次回到和家村的时候,和广丰已经60多岁,廖耀湘送给了和广丰五百银洋,并在南京城中为其买下一栋二层门面房。

不拘小节

十全十美将军

著名女作家冰心在她的《印缅血战记》中,曾这样写道:“廖将军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君子,他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好女色,他是一个以国家民族为生命的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

败将教胜将

1951年1月,刘伯承在南京组建解放军军事学院,但由于教员奇缺,刘帅决定唯才是举,从被俘的中国国民党高级军官中选出一些人当教员,其中就有廖耀湘。

当时学员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炸了锅,因为他们大多是解放军战功赫赫的将领,而廖耀湘等人都是他们的手下败将,现在却要站在讲台上对他们指手画脚。另一方面廖耀湘的思想压力也很大,怕讲不好。好在刘帅两头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廖耀湘才走上讲台。

这次讲课的经历,对廖耀湘本人也是极大的触动,原先他在北京战犯管理所里诸事消极,对改造思想颇为抵触。有了这次经历后,他变得格外积极,向功德林里表现较好的如杜聿明王耀武等人看齐。正因为此,他的名字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在第三批特赦人员的名单上,赦后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

廖耀湘虽然在民族事业上非常清醒,也有不拘小节和小事糊涂的一面。他被人民解放军俘虏之后关押于北京功德林,某一天他的狱友沈醉看到有条裤子在外面晒了十几天,于是就向身边的狱友问是这谁的裤子,廖耀湘以为这是别人的裤子,因此就接腔说裤子的主人真糊涂,裤子晒了这么多天都不收。其他的狱友指出是他廖耀湘自己的,他走过去一看大喊裤子是6号何文鼎的。但原骑兵军长何文鼎出来一看大声喊是9号的。大家拿来一看,确实是9号廖耀湘的。 

故居墓址

廖耀湘故居,位于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回龙村。廖耀湘墓,位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后来,廖耀湘的妻子黄伯溶去世后,其家人将廖耀湘的骨灰从八宝山移到美国,并同黄伯溶合葬。

参考资料

中村正雄之死 .万方数据.2024-02-09

廖耀湘.邵阳市人民政府.2023-03-26

抗日名将廖耀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2023-10-01

廖耀湘,死于笼中的中国虎.凤凰网.2024-04-22

廖耀湘,死于笼中的中国虎.凤凰网.2024-04-22

东京审判七十周年之际再谈抗日名将廖耀湘.中国青年网.2023-10-01

抗日名将廖耀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