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参
红参(学名:Talinum Paniculatum(Jacq.)Gaertn.),又名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红参的根状茎短,直立,每年生长一节,通称“芦头”,其上生一至数条不定根(芋)。红参的主根粗壮,肉质,呈圆柱形或纺锤形。红参的掌状复叶轮生茎端,有长柄,小叶片多为5枚,边缘有细锯齿,背面沿脉有稀疏刚毛。红参的伞形花序顶生,核果,种子2枚。
红参是五加科人参的栽培品,经过蒸制后的干燥根及根茎。红参性温,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益气摄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红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如Rg1、Re、Rb1等。
红参的价格较高,中药材市场上存在许多伪品,因此需要谨慎辨别。
形态特征
主根呈纺锤形、圆柱形或扁方柱形,长3~10cm,直径1~2cm。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有时具断续的不明显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支根,并带弯曲的须根或仅具须根残迹。根茎(芦头)长1~2cm,上有数个凹窝状茎痕(芦碗),有的带有1~2条完整或折断的不定根(芋)。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东南部的山林地带,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地有大量栽培。
原产热带美洲𩽾𩾌。我国中部和南部均有栽植,有的逸为野生,生于阴湿地。
植物文化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状茎,秋季采挖,洗净,蒸制后,干燥。
主要价值
化学成分
红参的主要成分是三皂苷,还含有芳香油、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多肽等。红参的三萜皂、多糖是其主要药理学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人参皂苷Rg1(C42H72O14)和人参皂苷Re(C48H82O18)不得少于0.25%,人参皂苷Rb1(C54H92O23)不得少于0.20%。
加工流程
红参是目前人参最主要的加工商品,其主要工艺流程是选参、洗参、刷参、分选蒸参、晒参、高温烘于(烤参)、打潮、下尾须、低温烘干、选支分级、包装等。
性状鉴别
传统经验鉴别
正品红参表面半透明状,呈黄棕色,可见纵皱纹及须根脱落痕,质硬而脆,拿数片红参正品在手中摇晃,有清脆碰撞声;断面平坦呈角质样,气微香特异,口尝味甘微苦,参味较重。而将华山参加工成伪品红参,表面呈棕褐色或棕色,有明显皱纹,折断面比较平坦,上有细密放射状纹理,味甘微苦,略显麻舌。将野豇豆的根加工成伪品红参,表面呈灰棕色,微透明并有明显纵皱纹,气微味淡,微有豆腥味。将山莴苣的根加工成伪品红参,表面呈黄棕色或红棕色,呈半透明状,有细小纵皱纹,质地坚实,容易折断。再如加糖红参,色泽较浅,质地较柔软,在手中摇晃时声音发闷,切面较粗糙,常附有白霜,表面不见环状纹理,口尝微甜,久后微苦,参味较轻。传统经验鉴别基于正品与伪品的质地、颜色、气味等的不同,具有直观、简便的优点,但是对于一些外观上与正品相似的伪品,传统经验鉴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显微鉴别
正品红参在显微镜下,可见草酸钙簇晶,并见树脂道碎片,内含黄色分泌物,木栓细胞表面呈多角形,壁微弯曲,淀粉粒糊化。
薄层鉴别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红参项下薄层鉴别方法,正品红参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呈现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者荧光斑点。伪品红参依照上述薄层鉴别方法,未见与正品相同的斑点特征。但是薄层色谱法未能准确鉴别出加糖红参。
传统的人参炮制产品有生晒参、糖参、红参。将红参进一步分类,就可分为普通红参、黑参和紫红参。
生晒参也称白参,即鲜人参经干燥加工成的生干参。糖参即鲜参用沸水烫后扎孔,灌糖汁干燥制成。 普通红参则是由鲜人参经过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炮制而成。黑参炮制方法主要是将红参经过反复高温加热,也称“九蒸九制”炮制方法。而紫红参是近年我国生产加工的一种人参炮制品。一种炮制方法是低温发酵,另一种是将人参或红参反复蒸制烘干。
参考资料
不同种类的参,养生功效各不相同.今日头条.2025-01-16
土人参 Talinum paniculatum|iPlant.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