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秘鲁巨型蜈蚣

秘鲁巨型蜈蚣

秘鲁巨型蜈蚣(食虫类:Scolopendra gigantea),又名亚马孙巨人蜈蚣,蜈蚣科蜈蚣属动物。,体长可达30厘米,平均寿命约为6年。秘鲁巨型蜈蚣分为头部和躯干,只有一只或没有眼睛,身体扁平,覆盖着4层非蜡质组成的外骨骼,身体分为21-23节,节数通常是奇数,每节长度不均且都有一对腿,头部有一对具有感觉功能的触角,头部后面的颚肢还可以用于捕食和防御时从毒腺中输送毒液,并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捕食猎物。头部为栗色至红褐色,腿为橄榄绿,爪子为黄色,其分为黄脚型和橘脚型。

秘鲁巨型蜈蚣主要分布于加勒比海中的特利尼达岛,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巴西等亚马逊河流域国家及地区。它们常栖息于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在土壤、落叶或腐烂的木头和岩石中找到,喜欢在夜间进行活动。

秘鲁巨型蜈蚣会捕食一些害虫,可以起到一定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也正在成为一种玻璃箱宠物,截止到2023年1月,该物种还未需要重点保护。

形态特征

物种形态

秘鲁巨型蜈蚣的体长可达30厘米,分为头部和躯干。该物种身体扁平,身体分为21-23节,节数通常是奇数,身体覆盖着4层非蜡质,包括上角质层,前角质层,表皮以及基底的薄膜,这4层非蜡质组成不透水的外骨骼,这种外骨骼能够以最大的限度保护此物种。头部为深棕色至红褐色,腿为橄榄绿,爪子为黄色。秘鲁巨型蜈蚣分为黄脚型和橘脚型。

秘鲁巨型蜈蚣的头部较大,长有一对长触角,呈腿状,具有感觉功能,在触角基部外侧的头板上有眼孔,只有一只或没有眼睛。它们有上颌骨和下颌骨,用于咀嚼食物。秘鲁巨型蜈蚣的每一节长度不均且都有一对腿。其中有两对腿具有特殊功能,第一对是位于头部后面,带有毒爪的钳状附肢,称为颚肢,用于捕食和防御中从毒腺输送毒液,这种毒液含有神经递质的混合物,包括乙酰胆碱、组胺和血清素,以及心脏抑制因子,是用来制服猎物或自卫的主要武器。另一对位于尾部,呈触角状,有时只有一只,用于模仿头部来迷惑敌人,并且带刺用来自卫。

秘鲁巨型蜈蚣雌雄两性的形态相似,但雄性的最后一条腿可能更扁平以及没有交配器官,雌性可能会有更多的节段。

生理特征

呼吸系统:秘鲁巨型蜈蚣都通过一种叫做”气门“的开口呼吸,气门位于上下壳质之间,腿的后面。此蜈蚣有位于第4节、第6节、第8节、第11节、第13节、第15节,第17节、第19节和第21节的气门。氧气进入气门,再进入气管进行气体交换。由于这些开口,秘鲁巨型蜈蚣会大量失去水分,从而发生脱水。

消化系统:秘鲁巨型蜈蚣的消化系统由前肠,中肠,后肠组成。食物进入它们的嘴之后,食物在前肠中储存并进一步分解,为消化系统的下一阶段做准备,接着食物在中肠被消化和吸收,最后一些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部分从后肠排出。

循环系统:秘鲁巨型蜈蚣具有一个开放的循环系统,所以其血淋巴并不总是包含在静脉或动脉等血管中,而是充满整个体腔,包围并浸没器官,这种血淋巴与人类的血液相当,因为它含有载氧剂,但血淋巴使用铜而不是铁作为结合剂。开放式循环系统的消极影响是系统压力降低,这意味着整体血量是少的。循环系统的背后是一个长的中空管心脏来推动的,它沿着蜈蚣的身体延伸并收缩以输送血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秘鲁巨型蜈蚣主要分布于加勒比海中的特利尼达岛,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巴西等亚马逊河流域国家及地区,另外由于人类的意外引进,使得美属维尔京群岛海地墨西哥洪都拉斯也有少数个体分布。

栖息环境

秘鲁巨型蜈蚣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气候,它们以热带森林为家。陆地生物群落有稀树草原、草地、森林和灌丛林。由于它们的角质层上没有蜡质的覆盖物,秘鲁巨型蜈蚣只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通常可以在土壤、落叶或腐烂的木头和岩石中找到。它们喜暗,主要在夜间活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在光线下活动。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秘鲁巨型蜈蚣是一种食肉动物,它们以蜗牛蜘蛛目、昆虫、蠕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麻雀大小的鸟类、青蛙、老鼠等小型脊椎动物为食,甚至可以捕食到正在飞行的蝙蝠。

秘鲁巨型蜈蚣的视力较差,主要使用头部的一对触角来感觉以及探测猎物。它们通常还会上下移动它们的肛门触角,一旦接触猎物,就会发出攻击并使用颚肢,将毒液注入猎物的体内来麻痹和抓住猎物。

防御行为

秘鲁巨型蜈蚣的天敌有蛇、四脚蛇蝎子、大型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如獴科和小猫。

秘鲁巨型蜈蚣有很多的腿,冲刺速度快,并且带刺,以躲避天敌的追捕或抵御天敌。若是在光线活动下个体,遇到威胁时可以在光源处快速后退,也可以在不把自身暴露在捕食者面前的情况下,利用其颚肢向捕食者注入毒液进行攻击。

生长繁殖

物种生长

秘鲁巨型蜈蚣是蜈蚣属中寿命最长的,平均约6年。幼虫要花几乎一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成熟,但它们孵出几周内就可自行生存,而且新生的秘鲁巨型蜈蚣和其他蜈蚣一样,形态发育变化较小,成体和幼体形态相似。

秘鲁巨型蜈蚣在发育过程中,外骨骼不会生长,因此它们必须时不时地蜕皮来让自己的身体变长,并迅速长出新的外骨骼,成年之后的蜈蚣蜕皮次数减少。

物种繁殖

秘鲁巨型蜈蚣大概一年繁殖两次,通常都是在经过多次蜕皮之后达到一定的繁殖年龄才会发生,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

成熟的秘鲁巨型蜈蚣具有发达的触角,用来轻拍雌性进行求偶。秘鲁巨型蜈蚣的生殖器官包括13对睾丸,雌性卵巢位于背部中部。秘鲁巨型蜈蚣之间没有交配的过程,雄性一般会将精子放入精荚中储存起来,让雌性取走,接着雌性在受精卵囊中完成受精,排出受精卵,将卵孵化在自己的身体下面,每一代的雌性蜈蚣会产15~60个卵来显示它们的母性特征。产卵后,雌性唇足纲会待在它们的卵旁边,照顾刚孵出的小蜈蚣,直到小蜈蚣准备离开。

物种保护

秘鲁巨型蜈蚣数量较多,一些国家引入了猫和蛇导致局部数量减少,但其物种丰富度依旧很高,特别是在亚热带森林的湿润季节。

截止到2023年1月统计时,秘鲁巨型蜈蚣无濒临灭绝的迹象,无需进行重点保护。

主要价值

秘鲁巨型蜈蚣会捕食一些害虫,可以起到一定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也正在成为一种玻璃箱宠物。

危害

秘鲁巨型蜈蚣具有强效的毒液,虽然对于人类来说不是致命的,但如果被咬仍然会导致过敏反应,如发烧,虚弱,肿胀、疼痛、麻木和肌肉无力等症状。

参考资料

Catalogue of life.catalogueoflife.2023-04-06

Scolopendra gigantea.redorbit.2023-04-06

Scolopendra gigantea- The giant centipede.bioweb.uwlax.edu/.2023-04-06

Scolopendra gigantea.animaldiversity.2023-04-06

..2023-04-06

..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