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日本晚樱

日本晚樱

日本晚樱学名(李属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 (Carri.) Makino)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植物。 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地区,原产日本,中国引种栽培,分布于华北至长江流域;喜温暖气候,耐寒,不耐盐碱,对有害气体抗性差,浅根性树种,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

日本晚樱树高可达4~10米,小枝无毛,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光而呈长尾状,叶缘带有重锯齿,并有刺芒。花大而艳丽,重瓣,常下垂生长,粉红色,有香味;花夢和花梗上均有色,开花较晚。核果球形,7月份成熟。

日本晚樱相较与其他樱花来说品种和花色繁多,盛开时鲜花较大,颜色鲜艳,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中国作为广泛的观赏樱花树种。

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

物种学史

Miller在1759年提出Cerasus的果实与李属显然是不同的,并且两者无法互相嫁接,将这样不同的种类放在一起,实际应用中只会造成人们的困扰。分类学界有两两种较常见的观点,一是将它处理为李亚科(Amgdaloideae)下面的独立的属(Lietal,2003;Shishkin et al., 1971 ;俞德浚等,1986)(Lietal,2003);二是把它作为亚属归入李属中(Brouillet,2015;Koehne, 1893;Ohbaetal,2012;Rehder,1940)。《中国植物志》(俞德浚等,1986)采用了第一种处理。因此在1986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 第38卷中,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 (Carr.) Makino)归入樱属;而《植物智》网站则对名称进行了修订,将其归入李属

俞德浚和李朝銮(1986)将山樱花处理为P.serrulata,种下包含2个变种,毛叶山樱花[Cerasu serrulata vas. pubescens(makino) Yuet Li=Prunus serrulata var. pubescens(makino) Wilson]和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 vat. lannesiana (Cam.)Makino]。俞德浚和李朝鉴(1986)指出日本的樱花品种主要由本种和其变种培育而来。这个处理方式相当于Miyoshi(1916)所说的理论,Miyoshi认为里樱是起源于山樱的,通常的分类处理应当是把P.serrulata的概念扩展到把山樱也囊括进去。但是在描述中俞德浚和李朝銮并未提及该种的模式的形态,似乎是将该种的为模式材料排除了。

形态特征

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有唇形皮孔,高达4~10m。

小枝粗壮灰白色或淡褐色,无毛。

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桶圆形,长5-9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叶边有渐尖重锯齿,齿端有长芒,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有侧脉5-8对;叶柄长1-1.5cm,无毛,先端有1-3个圆形腺体

花序伞房总状或近伞形,有花2-3朵;总苞片褐红色;总梗长5-10mn,无毛;花梗长1.5-2.5cm,无毛或被极稀疏柔毛;萼筒管状先端扩大,长5~6 mm,宽2-3mm,先端扩大,萼片三角状披针形;花瓣粉色,倒卵形,先端下凹。

果实

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紫黑色,有光泽,直径8~10mm。果期6-7月。

下级分类

物种分布

日本晚樱产地日本,在中国,朝鲜均有栽培。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江西省湖南省贵州省等地。生于山谷林中或栽培,海拔在500~1500m。

生长习性

日本晚樱喜光,应种植于光照充足处,在背阴处和大树下会因光照不足而生长缓慢,重者甚至死亡;根系较浅,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喜温暖湿润而不积水的环境,适合种植在透水、透气性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中,在黏土中生长不良,喜肥沃而不耐瘠薄,有一定的为耐盐碱力,在pH值为8.7、含盐量为0.15%的轻度盐碱土中也能正常生长;对空气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对烟尘、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差,不宜应用于工矿区绿化。

生长繁殖

日本晚樱生长较快、树龄较短,花期较晚,但持续时间长。通常不结实,偶尔也有结实的,但播种所产生的后代常发生变异,故多用人工繁殖。

栽培管理

人工繁殖

嫁接繁殖

日本晚樱嫁接分芽接和枝接。芽接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进行,嫁接方法采用木质部芽或“T”字形芽接。枝接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嫁接方法有劈接、腹接等。嫁接砧木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树木作为砧木,枝接选取日本晚樱发育良好、充分木质化的1年生枝作为嫁接枝。芽接在夏秋季剪叶,随采随接。

扦插繁殖

扦插床的基质选用干净细河沙,阳光下暴晒一周,并喷洒溶液进行消毒。扞插床底部垫粗沙砾,设置排水暗道。插床上方做弓型棚架,覆盖遮阳网。选取当年生萌孽枝条,作为插条。把插条修剪成一定长度,插入基基质中。全部插完后,用溶液仔细喷洒插条、插床及各种器具。45天左右插穗开始生根,70天后可以移植。

肥水管理

日本晚樱进入正常管理后,可于花期后施肥,补充因开花而消耗的养分。施肥可根据不同生长周期施用不同的肥料,秋季为了防止枝条徒长,一般不施肥。追肥须坚持"少量多次、薄肥勤施"的原则。日本晚樱喜欢湿润的环境,要定时浇水,保证土壤潮湿但无积水现象。灌后要及时松土,最好用草将地表薄薄覆盖, 减少水分蒸发。入冬前应结合施肥浇足浇透防冻水,具体时间以当年的气温情况来定,浇水过早过晚均起不到防寒的作用。

中耕除草管理

日本晚樱根系分布浅,要求排水透气良好,所以适时中耕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耕一般结合除草进行,除草须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基本原则,人工除草在地面湿润时连根拔除。定植 1~2 年后的苗木,为节省劳工,可采用化学除草剂灭草。

修剪管理

日本晚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修剪,才能保证其符合人们观赏需求。修剪时间主要处于夏秋两季,修剪时剪刀方向与弯倒枝条方向一致,保证伤口平滑无断裂现象,使创口平齐,不能留茬,修剪后树皮出现伤口后愈合速度较慢,修剪后要及时使用药物涂抹伤口,防止雨淋后,病毒侵入樱树内部,导致伤口腐烂。

病虫害防治

日本晚樱在引种栽培过程中,由于生长环境发生了改变,病虫害种类交错,需要在管护过程中,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夏季是其病虫害的多发季节,需特别注意。

常见害虫防治

常见害虫

危害日本晚樱的常见害虫有:茶翅蝽桃蚜胡萝卜微管蚜、苹果黄蚜、日本履绵蚧、紫藤灰粉、桑白蚧、红肾目盾蚧、朝鲜褐球蚧、黄刺蛾、棉带卷蛾、大窠蓑蛾茶袋蛾、棒苹褐卷蛾、褐边绿刺蛾、双齿绿刺蛾、丽绿刺蛾、迹斑绿刺蛾、梨娜刺蛾、桑褐刺蛾、桃红颈天牛舞毒蛾小绿叶蝉等。

防治措施

防治可用高渗乌拉坦乳油液,吡虫啉可湿性颗粒液,蚧螨乳剂液,速蚧克乳油液,烟参碱液除虫脲悬乳剂液,B t乳剂液,绿色威雷液喷一定比例可喷杀常见害虫。

常见病害防治

常见病害日本晚樱常见的病害有: 根癌炭疽病和叶穿孔病。

防治措施

根瘤病发病后需要将瘤状物切除,并在伤口涂抹氯化汞溶液,再栽植。炭病发病后用代森锰锌可湿性颗粒溶液和退菌特可湿性颗粒溶液交替喷施。褐斑穿孔病发病后加瑞农溶液进行防治。

功能价值

观赏价值

日本晚樱树姿酒脱开展,花枝繁茂,花开满树,花大艳丽甚是壮观。常用作行道树、风景树、庭萌树,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相近物种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4-11

日本晚樱Prunusserrulatavar.lannesiana.植物智.2023-04-11

Prunusserrulatavar.lannesiana.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 .2023-04-11

Cerasus serrulata.植物智.2023-04-11

..2023-04-15

..2023-04-11

..2023-04-15

..2023-04-15

Cerasus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植物智.2023-04-15

..2023-04-15

Prunus serrulata var. pubescens.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6-27

日本晚樱Prunusserrulatavar.lannesiana.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6-27

..2023-04-16

..2023-04-16

日本晚樱扦插技术研究 .中国知网.2023-04-16

..2023-04-16

..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