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嘴鹬
勺嘴鹬(黑枕黄鹂普通亚种:Calidris pygmaea),别名匙嘴鹬、琵嘴鹬,长距离迁徙的小型鸻鹬,因喙形像匙而得名。勺嘴鹬体长140~160毫米,嘴黑色,基部宽厚而平扁,尖端扩大成铲状,颊白色,眼先较暗,有一黑色贯眼纹。夏季,勺嘴鹬头、颈和背呈红栗色且具黑斑,下胸淡栗色,具褐色纵纹和斑点,下体白色,中央尾羽黑色。冬季,勺嘴鹬头顶和上体灰褐色,微具暗色羽轴纹,翅覆羽灰色。
勺嘴鹬在俄罗斯东北部繁殖,越冬于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广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东南亚地区。迁徙期间经过朝鲜、韩国、日本和中国沿海地区。
截至2021年,全球勺嘴鹬种群数量范围约为240~620只。2021年勺嘴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极危(CR),2021年,勺嘴鹬作为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分类研究
1758年,瑞典自然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Linnaeus)将勺嘴鹬命名为Platalea pygmea,Platalea指的是琵鹭属,种加词pygmea意为侏儒,表示其体型小。1821年,将勺嘴鹬归类为单独的勺嘴鹬属(Eurynorhynchus),但勺嘴鹬除了喙之外的其他特征与红颈滨鹬(Calidris ruficollis)非常相似,2012年,通过基因比对将勺嘴鹬归类为滨鹬属(Calidris)。
勺嘴鹬是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形态特征
勺嘴鹬是小型涉禽,体长140~160毫米,嘴峰10~12毫米,翅85~106毫米,跗19~22毫米,虹膜暗褐色,嘴黑色,基部宽厚而平扁,尖端扩大成铲状。脚黑色。夏季,勺嘴鹬前额和头顶栗色,具黑褐色纵纹,眉区、头两侧和颊白色,眼先较暗,有一黑色贯眼纹,在眼后贯眼纹较细。前颈、颈侧和上胸栗红色,具细的褐色纵纹,下胸淡栗色,具褐色纵纹和斑点,有时在两侧形成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纵带。飞羽黑色,羽缘白色,在背部形成''V''字形的白色线,肩和三级飞羽羽毛中部黑色,羽缘栗色,使背呈红栗色而具黑斑。大覆羽具宽的白色尖端,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基部白色,与大覆羽的白色尖端共同组成翅上宽阔的白色翅带。腰和尾上覆羽两侧白色,中间黑色,中央尾羽黑色,两侧尾羽淡灰色。其余下体,包括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冬羽头顶和上体灰褐色,微具暗色羽轴纹。前额、眉纹和下体辉亮白色,颈侧和上胸两侧微具褐灰色纵纹。后颈较淡,翅覆羽灰色,具窄的白色羽缘。
勺嘴鹬幼鸟头顶黑褐色,具栗皮黄色羽缘。前额和眉纹乳白色。眼先和耳区有暗色斑纹。翕、肩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多数具皮黄色和白色羽缘,其中白色羽缘在背部形成白色“V”形带斑。翅覆羽褐色,具淡皮黄色和皮黄红色羽缘。下体白色,胸两侧缀皮黄色,具细的褐色纵纹。
勺嘴鹬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勺子形状并不完全匹配,上颌骨明显比下颌骨长,上颌骨的前端略微弯曲,喙前端横向扩展有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有一个圆弧的顶端,舌头较宽。
分布与栖息
分布范围
勺嘴鹬在俄罗斯东北部沿着楚科茨克半岛的白令海海岸和堪察加半岛繁殖。越冬于中国广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印度、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迁徙期间经过朝鲜、韩国、日本和中国,其中,中国地区包括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已知的最大的勺嘴鹬越冬种群在缅甸马达班湾北部的大型河口。
栖息环境
繁殖期间,勺嘴鹬栖息于北极海岸冻原沼泽、草地和水域岸边,在植被稀疏的低地苔原上筑巢;迁徙时常在沿海潟湖、河口和潮间带等地中转;迁徙中较为依赖黄海潮间带。
勺嘴鹬会专一地选择栖息地点,研究发现一只勺嘴鹬连续多年停歇于中国东台市条子泥滩涂。几乎所有繁殖的成鸟每年也总是回到相同的地点繁殖。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勺嘴鹬在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有明显的饮食变化,在繁殖地,勺嘴鹬以美国白灯蛾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包括(Nematoceran Diptera)、蚊子(Culicidae)、苍蝇(Muscidae)、甲虫(Coleoptera)、蜘蛛(Araneae),以及一些植物,如草籽和浆果。而在迁徙停歇地的勺嘴鹬会选择体积更大、热量更高的食物。在越冬和迁徙期间,勺嘴鹬以滩涂湿地上的瓣鳃纲、多毛纲、甲壳亚门和腹足类动物等底栖动物为食,如多毛虫(Polychaete worms)和钩虾。
勺嘴鹬有独特的觅食技术——扫缝法(Sweep- stitching),勺嘴鹬在浅水处和松软的烂泥地上独自行走,时常低垂着头,不断将嘴伸入水中或烂泥里,边走边用嘴在水中或泥里左右来回扫动前进,甚至转回来的时候,嘴也不从水中拿出来。几只勺嘴鹬可能聚集在同一区域捕食,但相互之间并不干扰。
节律行为
勺嘴鹬是旅鸟,一年中只有两个月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繁殖,在迁徙季节通常与黑腹滨鹬等其他小型鸻鹬混群,迁徙时,以''一''字形飞行,长宽延长成链状。勺嘴鹬每年以高产的泥滩为食,超过三个月,囤积长途飞行所需的脂肪,春季停留3~4周,秋季停留8周甚至更久。
换羽行为
中国江苏地区是勺嘴鹬重要的换羽地,2015年,秋季南迁的勺嘴鹬在中国江苏南岸平均停留66天,其中,85%的成年个体在此更换初级飞羽,成年勺嘴鹬秋季的平均换羽期为73天左右。
发声行为
繁殖季节,勺嘴鹬在空中展示飞行时发出许多种不同的声音。在冬季和迁徙期间,勺嘴鹬发声可能仅限于几声简单的叫声。向北的春季迁徙者可能偶尔会发出与繁殖有关的叫声。
生长繁殖
勺嘴鹬为一夫一妻制,繁殖期为6~7月。勺嘴鹬在6月初抵达俄罗斯的繁殖地后,雄性立即开始寻找合适的栖息地,划定领地并吸引配偶。雄性环绕自己的领地飞行并反复发出的颤音,翅膀快速拍打以吸引雌性,配对后,雄性则停止展示。雌性与雄性选择一个筑巢地点,巢甚简陋,成鸟在松软的冻原地上挖掘一圆形凹坑,以青苔、枯草和柳叶作为内垫。成鸟在繁殖开始后,大多在距离巢3公里内的池塘或湖泊附近觅食。每窝产卵3~4枚,卵的大小为28~33毫米×20~23毫米,卵呈淡褐色、被有细小的褐色斑点。产卵后,成鸟双方共同孵化,通常半天轮换,孵化19~23天。雌性在幼鸟孵化后不久离开,并开始向南迁移,雄性照顾幼鸟大约20天后也离开。几周后,羽翼丰满的幼鸟独自向南迁移。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1977年,全球勺嘴鹬的数量约在2000~2800对。2002年,俄罗斯阿纳德尔河口的勺嘴鹬数量急剧降低,之后,人们发现在缅甸过冬的勺嘴鹬也减少了。2004~2008年间,勺嘴鹬种群以每年约26%的速度逐年降低,2014~2019年,种群减少速度约在8%,截至2021年,全球勺嘴鹬种群数量范围约为240~620只。
保护级别
2021年,勺嘴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极危(CR)。
2021年,勺嘴鹬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致危因素
在俄罗斯阿纳德尔地区繁殖的勺嘴鹬面临着两个威胁,一方面,春季融化的雪水汇入河流导致水位上升,勺嘴鹬的营巢地可能被淹没,另一方面,卵和幼鸟都可能遭到天敌的捕食,如渡鸦(Corvus corax)、赤狐(Vulpes vulpes)和黄鼠(Citellus dauricus)等。幼鸟的高死亡率导致了2000年代勺嘴鹬种群的严重下降,返回繁殖地的幼鸟比例非常低,每年每对成鸟平均仅抚育0.05只幼鸟。相比之下,成鸟的存活率(每年76%)和繁殖率在小型北极繁殖涉禽物种的预期范围内。
停歇地丧失导致了勺嘴鹬数量长期下降。20世纪60年代,日本首先开始围垦建设,韩国在80年代完成对多个河口的围垦,随后中国因围垦就失去了约130万公顷的沿海滩涂。围垦导致65%的黄海地区滩涂消失,勺嘴鹬迁徙停歇地减少,食物补给随之减少,增加了迁徙途中死亡的风险。在缅甸,非法猎捕是当地勺嘴鹬越冬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幼鸟在头两年会留在非繁殖地,更容易被诱捕。
保护措施
2011年,人们在英国启动方舟计划(Ark Population)。2012年,俄罗斯启动偷蛋计划(Head-starting),人工孵化勺嘴鹬。每年人工孵化的勺嘴鹬个体可达10~30余只,饲养成年后再放归野外,截止2019年,已放归人工孵化勺嘴鹬幼鸟186只。
2016年,英国鸟类学基金会、英国皇家鸟类学会、湿地和水禽(英国)基金会、南京师范大学、勺嘴鹬在中国和微波遥测公司合作开展了勺嘴鹬卫星跟踪项目,监测勺嘴鹬ET、HU和CT的迁徙路线。
在缅甸,对水鸟盗猎毒杀行为进行干预。在马达班湾,干预后当地水鸟种群数量上涨至原来的三倍。
2018年,中国江苏沿海地区暂停了滩涂围垦工程,根据生态价值对渤海自然海岸线区域进行严格管控,2019年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21年,韩国滩涂湿地(Getbol)也成功申请世界遗产,严格执行滩涂保护措施。
参考资料
勺嘴鹬.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1-05
2020 年中国勺嘴鹬冬季同步调查报告.eaaflyway.2023-04-11
勺嘴鹬.IUCN.2024-11-0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4-11
Spoon-billed Sandpiper Multimedia.birds.2023-04-11
Eurynorhynchus pygmeus (Linnaeus, 1758).gbif.2023-04-11
Hammer, filter or microphone: How does the Spoon-billed Sandpiper Calidris pygmaea use its bill to feed?.waderstudygroup.2023-04-11
Resultsfor'Calidrispygmaea'::page1::xeno.xeno-cant.2023-04-11
勺嘴鹬卫星定位实时跟踪项目.saving-spoon-billed-sandpiper.202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