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英文名称为“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缩写为“NCHU”,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由中国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高等学校。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南昌航空大学的前身为1952年3月创办的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并于1953年改名为中南第一工业学校。1954年,学校迁址至南昌市,1956年改名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1960年升格为南昌航空工业专科学院,1978年升格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2007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学校最终定名为南昌航空大学。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拥有前湖、上海路、共青城共3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学校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共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等17个专业学院,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孝彭书院4个管理型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学校有教职工21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1万余人,研究生4200余人,留学生240多人。
南昌市航空大学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77名。
历史沿革
汉口航空工业学校
1951年12月,航空工业局决定将武汉311厂改建为航空工业学校,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调李旭同志到达厂址(武汉市硚口区铜厂乡),组织建校活动。在1952年3月15日,学校使用“汉口航空学校”的专印,又于8月改名,启用“汉口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专科学校”印章。10月,通过航空局的指示,学校正式改名“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并于10月9号进行开学仪式,招收学生。
南昌航空工业学校
1953年1月30号,学校接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的通知,要将学校搬迁新址。工业部决定将学校搬迁至江西省南昌市,并派学校人员前去选址。2月26日,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了450亩以供学校用地,在同年8月,新校址动工。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的通知下,1953年9月17日,学校改名为中南第一工业学校。1955年9月10号,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的通知下,学校改名为“南昌工业学校”,并于56年2月10日实行二部制。3月16日,由于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的指示,学校改名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1957年,应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的要求,学校取消了二部制,并于7月至11月,接纳了停办的上海、昆明航校共616名学子。
1958年11月21日,学校上级管理者并更,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将学校下放给国营厂320厂领导。1960年2月20日,学校归于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管理,改名为南昌航空工业专科学校。7月15日,学校重新划归国营厂320厂领导。9月13日,学校制定了以中专为主试办专科学校的教学目标。1962年8月20日,第三机械工业部下达指示,学校在本届专科生毕业后,撤销专科名称,并于1963年6月27日,改名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
国营赣江机械厂
在第三机械工业部的指示下,学校在1969年6月10日,学校改为工厂(即历史上的国营502厂),第二厂名被定为国营赣江机械厂。
南昌航空大学
1972年4月29日,《关于恢复南昌航空工业学校的通知》下发,要求学校在370南昌二分厂的基础上恢复教学,重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1977年9月13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在北京召开院校工作会议,在本次会议上拟将学校改建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在同年12月12日,该建议被批准。
1985年,学校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2000年1月17日,学校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请求被批准。
2005年12月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向教育部提交了将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的提议,并于同年12月23日获得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2007年3月16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该请求,学校正式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
2008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并且获得优秀等级。2009年,学校被确立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预测单位。2010年,在教育部批准下,学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二五”共建南昌航空大学协议书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同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南昌航空大学融合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举行,海军机关,海军装备研究院、海军院校和基层部队等10余个单位的负责人与学校共同签约。
2017年12月,学校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1年11月,学校入选第二届江西省文明校园候选公示名单。
2023年12月4日,南昌航空大学举行孝彭书院揭牌暨陆孝彭亲属捐赠仪式。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5月,南昌航空大学设有航空宇航学部,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飞行器工程学院(航空发动机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土木建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软件学院、通航学院(民航学院)等17个专业学院,有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孝彭书院等4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在景德镇设立航空制造产业学院。
学校设有71个本科专业。其中2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8个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2个专业通过了住建部专业评估。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千分之6,步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继续教育招生专业
表格资料来源
师资情况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共计400余人次。拥有两院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教师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5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博士生导师24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9人、井冈学者6人、青年井冈学者2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7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59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49人、江西省骨干教师75人、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高校哲学社科领军人才1人。
学科建设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具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仪器科学与技术三个江西省一流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现有71个本科专业。其中2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8个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2个专业通过了住建部专业评估。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6‰,步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交叉学科:杂粮生产与加工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化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公共管理、艺术、翻译、化学学
江西省一流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
教学情况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止2024年5月,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是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专项博士招生计划高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省级教学成果奖95项、省级本科教学团队24个、省(部)级优秀教材40部。拥有3个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获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拥有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50个,其中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近五年,学校学生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64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653项;在2018-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前300)中排名全国第77位,位居省内高校第三。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七轮总榜单(本科,前300)中排名全国第99位,位列省内高校第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获批江西省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并确定为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
学校专科学制为3年,本科学制为4年,硕士生学制为2.5年或3年。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环境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自动化、英语、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等。
表格资料来源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5月,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30个国家的70多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实现了学生互派与教师交流,其中,受国家留基委资助人数居全省前列。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高校共同举办本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和学分互认项目5个,目前在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学分互认项目学生突破1600人。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开设了航空工程、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等4个本科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电子、机械、计算机、管理科学等多个全英文授课硕士专业,现有来自摩洛哥、孟加拉、俄罗斯、土耳其、巴基斯坦等34个国家的留学生近300人。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来华留学生培养结构,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先后荣获江西省和全国来华留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与英国伍斯特大学联合培养英语、工商管理、会计学等专业本科生;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开展环境工程本科教育、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联合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酒店管理、空中乘务、国际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社会工作等专科专业教育,与加拿大圣力嘉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合作开展空中乘务专业教育。此外还与美国北达科达州立大学、安柏瑞德航空大学、东华盛顿州立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瑞典克里斯蒂塔德大学、芬兰海门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爱迪斯科文大学、格里菲斯大学、日本福井大学、韩国建国大学、仁荷工业大学、乌克兰敖德萨技术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了学生互派和学术交流活动。
合作共建
学校以座谈会以及各种活动的形式和周边学校开展交流活动。学校拥有3个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国防生培养的“昌航模式”成功获批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培育国防生工作经验。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78年,前湖校区总馆图书馆大楼于2006年落成。图书馆文献信息以航空、材料、环境、制造、测试、电子、计算机和工业自动化信息等学科为馆藏特色。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止2024年5月,图书馆纸质馆藏资料238.3万册,中外文期刊308种,电子期刊49.22万种,电子图书542.03万册,中外文数字资源数据库64个,阅览位4570座。体育活动场地面积15.5万平方米。
数字资源
学术期刊
南昌航空大学拥有《南昌航空大学学报》和《失效分析与预防》两大学术期刊。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该报系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报刊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两版。自然科学版在1987年创刊,为季刊。社会科学版在1999年创刊,为季刊。该刊主要刊登本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电子工程、应用工程、计算机及应用以及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
《失效分析与预防》:该刊在2006年创刊,为双月刊。是中国范围内第一个公开出版发行的失效分析专业期刊,也是继英国和美国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公开发行的第三个失效分析与预防专业期刊。主要报道中国失效分析与预防方面的技术成果,促进中国与国际学术交流,培养高科技人才,提高中国失效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水平。
科研平台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术成果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止2024年5月,学校近年来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政府奖励40余项,其中一等奖17项;获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1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航空学会等科技奖励130余项以及省部级社科成果奖30余项、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608篇,出版论著170部,受理专利1796余件、授权1095余件,教材662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其他类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要科技计划项目等33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在内的国家级社科项目20余项。承担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江西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行业科技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800多项。入选首批“领航江西”智库成员单位,获批江西省重点高端智库。
学校排行
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南昌航空大学位列第166名。
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南昌航空大学位列第182名。
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南昌航空大学位列第177名。
校园文化
校训
日新自强,知行合一
“日新”之义最早出自《尚书》,《周易风水》亦云“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后来《大学》引用《尚书》之意明确指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地之大德曰生,人生之大德曰创。意即人道要跟着天道变,不断追求,逐渐接近事物的内在规律。学校亦然,必须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止于至善。“日新”即是要求受教育者有强烈之进取精神。
“自强”一词出自《易经》,《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此,“自强”既饱含内在涵养上的修身立德,又包含外在行为上的刚强自立;既是一种自我激励、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又是一种追求卓越、永争一流的时代精神。《怀南子•修务训》中说:“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自强”与“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航空精神是一致的,她告诫师生既要像浩瀚天宇那样刚健有力、运行不止,又要像大地那样广袤厚实而能承载包容万物,不断修身、学习、努力、创新,丰富自己。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所提。他强调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即“致良知”,并主张“求理于吾心”,即“知行合一”。王阳明的“行”范围很广,包括了学、问、思、辩,这在《中庸》里是“知”的四个侧面,虽然他用主体包容了客体,将客体的独立性、自然性和物质性否定了,但其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第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第二是独立的治学精神和能力;第三是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第四是强调身体力行。
校徽
1、图案中心为三个飞行器,表示航空院校,有鲜明的航空特征。
2、三个飞行器表明了学校办学校、办学院、办大学的三次创业。
3、三个飞行器表明了学校“和谐共进”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南昌航空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奋斗精神。
4、三个飞行器也寓意学校经历了湖北汉口、江西南昌上海路、红角洲前湖三个校区。
5、1952年为建校时间。外环上部为南昌航空大学中文名称,下部为英文全称。
6、图案简洁、明快、向上,有动感,并有层次,纪录了学校的发展轨迹,象征着学校的发展与腾飞。
校歌
《南昌航空大学校歌》
我们在汉口启航,怀着航空报国的梦想。
我们在南昌市成长,放飞强军富国的梦想。
啊昌航,奋进的昌航。
勤奋文明,求实创新,团结自强,拼搏向上。
我们豪情满怀,我们壮志飞扬,我们继往开来,我们勇创辉煌。
我们在昌航,怀着服务人民的向往。
我们在蓝天飞翔,放飞报效祖国的理想。
啊昌航,鹏飞的昌航。
勤奋文明,求实创新,团结自强,拼搏向上。
我们豪情满怀,我们壮志飞扬,我们继往开来,我们勇创辉煌。
参考来源
校旗
校园吉祥物
南昌航空大学两个吉祥物名称为“南南”和“航航”,吉祥物的名称源于南昌航空大学的校名中的“南昌”和“航空”两个关键词。吉祥物头部的设计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校徽中心的三个飞行器,代表了学校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通过吉祥物设计,体现南昌航空大学的特质文化内涵,彰显学校的航空特色。
吉祥物“南南”是以歼-8Ⅱ飞机为设计原型,“南南”的翅膀分别以歼-8Ⅱ飞机的机翼作为参照;吉祥物服饰设计以机械零件与铆钉为元素;吉祥物身上的红、绿、蓝三色手环,分别代表全校教职工、研究生和本科生。
吉祥物“航航”是以强-5飞机为设计原型,“航航”的翅膀以强-5飞机的机翼作为参照;吉祥物服饰设计以机械零件与铆钉为元素;吉祥物身上的红、绿、蓝三色脚环,分别代表全校教职工、研究生和本科生。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表格资料来源
校友情况
表格截至2024年4月
校园风貌
学校植被种类有120多种,花卉种类众多,有桃花、梅花、腊梅等。
学校拥有歼8飞机以及学校第一任校长陆孝彭院士的雕塑和火箭雕塑,拥有明德楼群、博学楼群、至善楼群3个教学楼群等众多专业性楼栋。同时学院内拥有一处环图书馆湖,名为天一湖,图书馆周围景观统一以“天一”命名。
学校中存在航天馆和众多航天元素。
所获荣誉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截止2024年5月,先后获评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文明校园、省生态文明先进单位、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全国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全省“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全国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连续九年获全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评为“江西省平安校园”,成功入选“江西教育走进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十佳大学”。“天宫开悟”航空航天科普精准教育扶贫项目荣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参考资料
学校章程.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南昌航空大学70周年校庆公告(第1号).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学校简介.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学校地图_学校概况_南昌航空大学.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党纪学习教育】党委副书记、校长卢超为联系学院师生讲授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9
学校标识_学校概况.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网易》:南昌航空大学获得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表彰.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浙大居前三.大众日报.2025-04-18
编研成果_档案馆(校史馆).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公示.江西省人民政府.2024-05-25
第七届江西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第十六届江西省文明单位、第二届江西省文明校园候选名单公示.江西文明网.2024-05-25
南昌航空大学举行孝彭书院揭牌暨陆孝彭亲属捐赠仪式.南昌航空大学.2024-01-1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南昌航空大学·招生信息网.2024-05-2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信息工程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外国语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飞行器工程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经济管理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南昌航空大学招生信息网.nchu.edu.2024-05-25
体育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土木建筑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艺术与设计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文法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软件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国际教育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培养方案_教育教学.nchu.edu.2024-05-25
通航(民航)学院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科技学院专业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_学科建设_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南昌航空大学2022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简章.nchu.edu.2024-05-25
学校概况.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院 研究生工作部.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4-05-25
南昌航空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引文.大江网·教育频道.2024-05-25
精品课程.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国际教育_人才培养.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学校召开2022年度学生工作交流座谈会.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5
图书馆概况_本馆介绍.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中文数字资源_电子数据_图书馆.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外文数字资源.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试用数字资源.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iaoshuo2022.2024-05-25
南昌航空大学期刊社.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科研平台.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科研平台.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科研平台.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2023-04-19
科研平台.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南昌航空大学.软科排名.2024-05-25
2024中国大学排名.软科.2024-05-12
现任领导.南昌航空大学.2025-01-07
江西任免一批领导干部,易龙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澎湃新闻-今日头条.2025-01-07
学校概况.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学校获评“2017年度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优秀高校”.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汲取南航能量 放飞创业梦想 --我在创业路上的三级跳.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优秀校友.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校友风采.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校友风采.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校友动态.南昌航空大学.2024-05-25
新生攻略特辑(六) | 萌新收藏!这份南航科院地图解读,助你通达科院四方.微信公众平台.2023-04-19
新生攻略|航大邀你看美景.微信公众平台.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