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学院
西藏农牧学院(英文名称:Tibet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University,英文缩写:TAAHU),学校地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是一所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高等农业院校,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的主管部门是西藏自治区。
学校起源于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74年12月学院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同时学校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学校与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201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
截至2023年底,校生802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707人,本科生7269人,专科生46人,教职工568人,其中专任教师457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有9个教学科研单位,36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8个,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7个。
西藏农牧学院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376位。
历史沿革
西藏公学
1958年,西藏民族大学在陕西咸阳成立。
1959年,西藏公学成立藏文专修科,成为西藏教育史上最早的专科专业。
1960年,西藏公学先后创办了7个专业和行政训练班,分别是农业、畜牧兽医、会计、邮电、卫生、机电、师范等。
西藏民族学院
1965年,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
1970年,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决定撤销西藏民族学院。
1971年5月16日,西藏自治区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发出“关于恢复西藏民族学院若干问题纪要”,决定恢复撤消的西藏民族学院,校址从陕西迁回西藏。同年7月,西藏民族学院迁校筹建处成立,农、牧、机电、财会等专业均搬迁至林芝市。9月,在西藏林芝县八一新村选定校址。
1972年5月3日,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批准了“西藏民族学院总体规划”。
1973年5月,校舍房建工程正式开工。
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
1974年12月3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西藏民族学院继续在陕西咸阳办学,西藏林芝筹建处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属地级事业建制。同年,从西藏民族学院(咸阳)迁来首批学生:农学65人,牧医61人 ,并在全藏首次招收兽医、果林、会计、工业会计、工商会计大专班、藏族干部文化补习班等专业和班级的学生。
1975年,从西藏民族学院(咸阳)转入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有技工专业班,农业会计大专班、商业会计大专班,会计班等班级的学生。于1975年计划搬迁的西藏民族学院有关专业转移完毕。
西藏农牧学院
1978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西藏中央民族大学林芝分院正式更名为“西藏农牧学院”,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1979年,学院设计施工建造了教学实习水电站。
1984年,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对口援助西藏农牧学院办学的部门和院校,分别是国家农牧渔业部、林业部、水利电力部和西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南京林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85年,学院重新调整了专业设置,将农机水电系改为水利电力工程系,撤消财会系,将预科部改为基础教育部。同年,学院建立了高原生态研究所和教学实验大楼。
1988年,学院建成了图书馆。
1991年,原国家农牧渔业部投资修建的干部培训中心落成。农牧学院先后建起了电教中心,扩建、完善了原来的教学、科研条件。
200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西藏实地考察,提出“重点支持西藏大学建设”的指示,自治区将原西藏农牧学院与原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同时保留“西藏农牧学院”的牌子,学院保持相对独立办学。
2003年,学院对系部及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原有农学、林学、畜牧兽医、水利电力工程4个系的所属专业重新布局。
2006年,学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
2007年,学院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10年,学院将原有的系调整更名为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和食品科学学院。
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
2020年11月16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21年10月,学校与南京农业大学双方举行座谈并签订“十四五”期间战略合作协议,为两校共建“动物消化道营养联合重点实验室”揭牌。
2023年7月,拟申报设置为本科层次学校,申请建校名称为“西藏农牧大学”。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9个教学科研单位,36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涵盖农学、理学、管理学、工学4个学科门类。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11月,现有教职工568人(含援藏干部9人、博士服务团成员2人),专任教师457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185人,占40.4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13人,占68.49%,其中博士学位61人,占13.35%。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农业部牦牛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自治区政府津贴专家3人,自治区教学名师6人,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0个,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底,学校有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模式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8门,校级一流课程6门,学校的学制为4年。
学校交流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实行开放办学,中组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以及中国高校派大批援藏干部到校开展教育援藏工作,与中国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中国内地高校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承办大型学术会议;学校打造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馆藏纸质图书66.2万册;电子图书145万种(册);同方学术期刊8420余种,博士、硕士论文532万余篇,银符考试题库题量超过20万余套,博看电子期刊网在线期刊近3000种,使用“百链(Medalink)”统一检索平台进行本地和远程学术搜索,并提供云图书馆各种资源的远程传递。购置、自建、试用和赠送的资源库及平台达72个。能够使用的图书资源总量超过200万册(种),纸本与电子期刊9318种,并能提供外文书籍和外文刊物的远程云图书馆资源传递,本地存贮空间达200TB。
学术期刊
《西藏农牧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截止2017年10月停刊,发表科技论文累计1445篇。
《高原农业》于2017年10月创刊,主要刊登高原农业方面的学术论文、经验交流、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相关论文,主要介绍高原农业科研及推广方面的科技术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平台12个,其中国家野外观测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观测站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科研平台6个。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55个,教学实验室65个,建有多个基地。建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示范基地、自治区级林芝藏猪农业科技园区、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自治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多个基地和园区。
学术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十四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省部级等立项资助课题303个,成功申报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自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0项,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岗位聘用人员项目2项,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其中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学校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4项,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西藏自治区“九五”教育科研课题二等奖、全国第三届科技新产品及人才交流博览会金奖、全国第四届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银奖和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校排名
在2021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西藏农牧学院位列第370位。
在2022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西藏农牧学院位列第380位。
在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西藏农牧学院位列第370位。
在2024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西藏农牧学院位列第362位。
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西藏农牧学院位列第376位。
校园文化
校徽
校训
校训是博学为农,精业兴藏;校训倡导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倡导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倡导辛勤劳动、精通业务、服务西藏。
校风
校训是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风尚,倡导广大师生在求学创业过程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和学院筹建精神,汇聚各族师生团结、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校歌
校歌是《我们美丽的校园》,作词作曲:欧珠。
校歌歌词:
(合唱)啊!美丽的校园
啊!农牧学院
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
林海青山 尼洋河畔
辽阔田野 胜似江南
辽阔田野 胜似江南
我们乐在献身西藏农牧
育人成才 重任在肩
啊!博学为农 精业兴藏
崇尚科学 求实创新
各族师生携手并肩
世界屋脊谱新篇啰
(合唱)啊!美丽的校园
啊!农牧学院
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
林海云间 尼洋河畔
莘莘学子 志比铁坚
莘莘学子 志比铁坚
我们志在振兴西藏农业
努力学习 勇于探索
啊!草原辽阔 我们拥抱
田野壮丽 我们耕耘
各族师生团结爱国
世界屋脊谱新篇啰
学校荣誉
2019年、2021年,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通报,学校被评为西藏自治区2021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学校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2021年9月26日,学校被农业农村部决定认定为“2021年度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参考资料
西藏农牧学院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21).西藏农牧学院.2023-04-21
西藏农牧学院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22).西藏农牧学院.2023-04-22
农院简介.西藏农牧学院.2023-04-23
校历-西藏农牧学院.西藏农牧学院.2024-05-27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22
西藏农牧学院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西藏农牧学院.2024-05-25
西藏农牧学院.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4-05-27
校园文化 .西藏农牧学院.2024-05-25
校歌.西藏农牧学院.2024-05-25
历史沿革.西藏农牧学院.2024-05-25
学校简介.西藏农牧学院.2024-05-25
现任领导.西藏农牧学院.2024-05-25
我院“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正式启动.西藏农牧学院新闻网.2023-04-21
致新同学(2022).西藏农牧学院招生信息网.2023-04-22
【民大故事】民主改革中的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大学.2023-04-22
历史沿革.西藏民族大学.2023-04-22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 特色学校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4-05-27
我校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十四五”期间战略合作协议.西藏农牧学院新闻网.2024-05-27
公示!西藏两所学校拟申报本科学校.西藏商报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7
西藏农牧学院2022年普高招生专业简介.西藏农牧学院.2023-04-22
专业建设.西藏农牧学院.2023-04-29
杰出人才.西藏农牧学院.2024-05-25
学科建设 .西藏农牧学院.2023-04-23
我院动物科学专业被确定为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西藏农牧学院新闻网.2023-04-23
【喜报】西藏农牧学院新增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和7个省级一流专业.西藏农牧学院新闻网.2023-04-22
科学研究 .西藏农牧学院.2024-05-25
我校建设的“西藏自治区高寒植被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西藏农牧学院新闻网.2023-04-23
西藏自治区新增3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3-04-23
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西藏农牧学院.2023-04-23
西藏农牧学院入选5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西藏农牧学院新闻网.2023-04-23
喜报!我校三项“新工科”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结题验收.西藏农牧学院新闻网.2023-04-23
西藏农牧学院再获4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西藏农牧学院新闻网.2023-04-23
喜报 西藏农牧学院入选2项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西藏农牧学院新闻网.2023-04-23
历任领导.西藏农牧学院.2024-05-25
校训校风.西藏农牧学院.2024-05-25
喜迎党的二十大 农院十年发展巡礼】做合格引路人 助力大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西藏农牧学院新闻网.2023-04-24
农业农村部关于认定2021年度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政府信息公开.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