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颓子
胡颓子(食虫类:Elaeagnus pungens)为(Elaeagnaceae)胡颓子属,常绿直立灌木,又名羊奶子、三月枣、柿模、半春子等。在世界分布于中国、日本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各个地区,多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或路旁。胡颓子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耐寒冷、半荫、贫瘠、干旱和水湿,但不耐高温和炎热,适宜生长在土层较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
胡颓子高3-4米,具刺,刺顶生或腋生。幼枝微扁棱形,密被锈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色,具光泽。叶革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稀矩圆形,上面幼时具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成熟后脱落,具光泽,下面密被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花白色或淡白色,下垂,密被鳞片,1-3花生于叶腋锈色短小枝上,萼筒圆筒形或漏斗状圆筒形,裂片三角形或矩圆状三角形。果实椭圆形,幼时被褐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核内面具白色丝状棉毛。花期9-12月,果期次年4-6月。
胡颓子枝叶繁茂,叶有银白闪光,花有芳香气味,可作为园林观赏、绿化树种,也可作绿篱、盆景。胡颓子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具有收敛止泻、健脾消食、止咳平喘、止血的功效。并且,胡颓子果实风味酸甜,营养丰富,可生食也可酿果酒、熬糖;花可提取芳香油用作调香原料,茎皮含有纤维,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板。
形态特征
胡颓子为常绿直立灌木,高3-4米,具刺,刺顶生或腋生,长20-40毫米,有时较短,深褐色。
茎
幼枝微扁棱形,密被锈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色,具光泽。
叶
叶革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稀矩圆形,长5-10厘米,宽1.8-5厘米,两端钝形或基部圆形,边缘微反卷或皱波状,上面幼时具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成熟后脱落,具光泽,干燥后褐绿色或褐色,下面密被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侧脉7-9对,与中脉开展成50-60度的角,近边缘分叉而互相连接,上面显著凸起,下面不甚明显,网状脉在上面明显,下面不清晰;叶柄深褐色,长5-8毫米。
花
花白色或淡白色,下垂,密被鳞片,1-3花生于叶腋锈色短小枝上;花梗长3-5毫米;萼筒圆筒形或漏斗状圆筒形,长5-7毫米,在子房上骤收缩,裂片三角形或矩圆状三角形,长3毫米,顶端渐尖,内面疏生白色星状短柔毛;雄蕊的花丝极短,花药矩圆形,长1.5毫米;花柱直立,无毛,上端微弯曲,超过雄蕊。
果实
果实椭圆形,长12-14毫米,幼时被褐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核内面具白色丝状棉毛;果梗长4-6毫米。
物种分布
胡颓子在世界分布于中国、日本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各个地区,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湖南省、贵州省、广东省等地,多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或路旁。
习性
胡颓子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耐寒冷、半荫、干旱和水湿,但不耐高温和炎热。胡颓子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4℃-34℃,能忍受-8℃左右的低温,在中国华北南部地区能露地过冬。胡颓子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高,在中性、酸性及石灰质土壤中均可正常生长,但最适宜生长在土层较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胡颓子萌芽力强,根系发达,具有非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和吸收能力强,还具有较强的抵抗氯气及氟化氢的能力。胡颓子花期为9-12月,果期为次年4-6月。
栽培技术
人工繁殖
胡颓子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通过插和嫁接繁殖。
播种
胡颓子的播种繁殖需先采收其成熟种子,再堆放于阴凉通风处,以促进种子后熟,洗净晾干后播种。播前用温水浸种催芽,再条播进花盆或苗床中,播种后覆土并盖上稻草,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播后约30天左右,种子即可发芽。
扦插
胡颓子多采用硬枝扞插,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枝条发芽前进行,在当年生的胡颓子植株上剪取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修剪多余叶片,仅保留顶部2-3片叶后直接插入苗床中,扦插深度以露出插穗最上部1个芽为宜。扦插后浇透水并搭荫棚遮荫,保持床面湿润。当新芽萌发抽枝后,再施稀薄肥水。翌年春季即可移栽。
嫁接
胡颓子一般在培育观赏变种时才会用嫁接繁殖,以本种实生苗为砧木,于冬季或早春萌发前进行嫁接,可采用腹接法或切接法改接优良品种。
移栽
胡颓子移栽多在春季萌芽前进行,若是露地栽植需提前选择地势稍高、不易积水处挖树穴,并施入适量基肥。若是盆栽种植,可混匀田园土、腐叶土和适量腐熟饼肥做培养土。再将2-3年生苗木带土团移栽,以保护侧根和须根。
养护管理
水肥管理
胡颓子浇水需见干见湿,不能长时间过于潮湿,否则易导致根部腐烂。新株可在春天适量多浇水,存活后减少浇水量。雨季还需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植株遭受涝害。从胡颓子的新芽生长到立秋前,可适量浇施稀饼肥水。挂果后在植株叶面增施磷酸二氢钾溶液,秋季追施1-2次过磷酸钙肥,冬季适量施加腐熟饼肥渣或骨粒作基肥。
整形修剪
胡颓子顶芽抽生力较弱,侧枝萌发性强,因此冬季株丛过密时,可从基部株丛中疏去部分老枝,使树形疏朗,在春天植株萌动前可适度剪去干枯枝和老枝,尽可能留下两年生的枝条。在胡颓子生长期时,还需适时摘心、除萌,控制新枝数量和长度,在花后可剪去部分老枝,以促进花芽分化。
病虫害防治
胡颓子抗病力强,很少发生很严重的病害,偶有叶斑病发生时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即可防治。生长期常有红蜘蛛、介壳虫、木虱等害虫为害叶片,可喷洒氧化乐果乳油杀虫。
用途
园林观赏
胡颓子枝叶繁茂,叶有银白闪光,花有芳香气味,春季山里红悬挂枝梢,是园林中较为优美的观赏树种,可列植或与其他树种组合丛植,也可作绿篱、盆景。并且胡颓子是蜜源植物,其花蜜、花粉较为丰富,同时还具备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可散植、丛植于绿地、林缘或林内诱引病虫害天敌,是环境绿化的优良树种。
医学药用
胡颓子的果实、根、叶均可作中药材入药,根据中国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的《中药大辞典》记载,其果实具有收敛止泻、健脾消食、止咳平喘等功效,可治疗腹泻、痢疾、食欲不振等病;其根药材名为胡颓子根,具有活血止血、祛风利湿、解毒敛疮等功效,可治疗吐血、咯血、月经过多等病;其叶入药名为胡颓子叶,具有止咳平喘、止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疗肺虚咳嗽、气喘、外伤出血等病。
食用营养
胡颓子果实风味酸甜,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单糖、有机酸、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可生食也可酿果酒、熬糖。
工业原料
胡颓子花可提取芳香油,可用作调香原料;茎皮含有纤维,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板。
相关研究
彭诚结合实地观测与数学模型研究胡颓子1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规律,发现其苗高、地径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此结果可为胡颓子的栽培、引种驯化和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周美等人通过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等实验对胡颓子叶片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其叶片中含有槲皮素和山柰酚,且黄酮质量较好,能有效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显著抑制巨噬细胞中TNF-α的分泌量,这说明胡颓子叶片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李广胜等人采用氨水引咳法、气管酚红法等方法对胡颓子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其叶片中的乙酸乙酯组和正丁醇组对组胺引起的哮喘模型有一定的平喘作用。由此推测,胡颓子的平喘作用机制很可能是通过抑制对过敏递质的释放来实现的,其祛痰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小鼠呼吸道分泌功能实现。
主要变种
物种对比
胡颓子与大叶胡颓子、长叶胡颓子、蔓胡颓子同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其形态特征不同点如下。
参考资料
胡颓子 (hú tuí zǐ/zi).植物智.2023-04-26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4-26
大叶胡颓子 (dà yè hú tuí zǐ).植物智.2023-05-30
长叶胡颓子 (cháng yè hú tuí zǐ).植物智.2023-05-30
蔓胡颓子 (màn hú tuí zǐ).植物智.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