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专科专业,属于教育与体育门类。一般修业年限为三年。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力,富有创新精神,能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辅导、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职业。

专业发展

2015年10月26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应用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合并为心理健康教育,被划入教育与体育门类,专业类别教育类,专业代码670121K,修业年限为三年。

2021年3月12日,教育部颁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在公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新旧专业对照表》2021年版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代码由原专业代码670121K变更为570116K。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心理学知识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较强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班级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终身学习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

知识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生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及评价的能力;具有策划组织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具有能够利用多种渠道面向儿童、家长、教师等传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能力;具有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个别心理辅导、设计与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能力;具有评估儿童不同心理问题、开展儿童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能力,并能按问题严重程度开展相应工作;具有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测评工作的能力,具备建立和管理心理档案的能力;具有必备的信息技术,掌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数字化教学技能,具有适应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能力;具有适应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具备小学教育领域的专业信息技术能力;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类。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主要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教师基本技能、学科专业基本技能、模拟教学、教育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训。在小学、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社区等单位或场所进行岗位实习。

就业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职业。

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或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教学条件

课程设备和资料:超星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心理测评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视屏等拓展教学资源、配备适合的教学场所。

保障措施:采用“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授课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备课”的办法,保证教学质量。并且规范各类教学资料,由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统一管理。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拟招生专业设置备案结果数据检索.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2023-04-30

教育与体育大类.教育部网站.2023-05-08

心理健康教育专(师范类).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许慎文化学院.2023-04-30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4-26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4-27

【2021版】《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