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专科专业,属于地质类,修业年限为三年。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主要研究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报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地质灾害勘查与监测预报等。毕业后可从事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监测预报等工作。

专业发展

2015年,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 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 目录(2015年)》中,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更名为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代码由540208变更为520206。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教职成〔2021〕2号),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学科门类为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属于地质类,专业代码由520206变更为420207。

培训标准

培养目标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和防治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和防治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水工环地质调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知识要求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教学标准》,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要求上要求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如本专业必需的相关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构造等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基本知识;地质灾害调查、勘察、评价方法的基本知识;常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装备使用与维护的方法等。在此基础上,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等。

课程体系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理论类课程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环节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实训可在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开展完成;地质认知、地质填图、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评价、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由学校组织在相关企业开展完成。应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师资队伍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教学标准》,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师资队伍中的队伍结构要求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专任教师要求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专业带头人要求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

教学条件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教学标准》,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的教学条件要求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有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在教学资源上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的毕业生可选择专升本方向继续深造,可选择接续高职本科专业如资源勘查工程技术、环境地质工程等,接续普通本科专业如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

就业方向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地质、城建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监测预报、地质资源开发及规划设计等工作。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开设院校.中国教育在线.2023-05-02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中国教育在线.2023-05-02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09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02

高等职业学校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专业教学标准.教育部网站.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