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教育学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
学前教育主要研究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观察、分析3-6岁幼儿的身心活动,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学校和机构进行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教学、品行培养、智力开发等。该专业毕业学生可以从事学前教学、儿童教学、智力开发等岗位。
专业发展
产生及早期影响
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张百熙草拟的《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但并未实施。1903年,湖北巡抚托忒克·端方在武昌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学前社会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1904年改名为武昌蒙养院)。同年,北京的京师第一蒙养院成立。1904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其中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前教育的法规。它将公共幼儿教育的机构定名为蒙养院,保育教导3~7岁的儿童,确定了蒙养院制度。1907年,福建、上海相继设立公立蒙养院。1911年湖北女子师范学校也创办附属蒙养院。随后北京、湖南、江苏等地的蒙养院也相继创办。
民国时期
新学制颁布后不久,江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及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分别设立幼稚园。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幼教实验中心,即私立南京鼓楼幼稚园(现为南京鼓楼幼儿园)。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并创办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193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幼稚园课程标准》。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泰和创办了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这是中国第一个公立的幼稚师范。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现了一批适应当时情况的托幼机构或组织,如边区儿童保育院和托儿所,其宗旨是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为广大工农群众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1年10月1日,国家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学制。新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幼儿园。从此,自1922年“壬戌学制”定名,沿用了30年的“幼稚园”改称为“幼儿园"。受苏联影响,1952年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规定幼儿园的课程包括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图画手工六科,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幼儿园分科课程的格局。
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9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学前教育专业代码由040102更改为040106。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学前教育信息未发生变化。2023年,教育部发布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学前教育专业在列。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知识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前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类课程组成。其中其中通识类课程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等,专业基础课程包含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特殊教育概论等,专业方向课程包含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特殊儿 童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国学前教育史、外 国学前教育史等。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该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幼儿园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考研方向继续深造。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可以在幼儿园从事学前教学;也可以在幼儿教育机构从事儿童教学、智力开发。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开设院校.阳光高考.2023-05-04
学前教育.掌上高考.2023-05-17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育部.2023-05-04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育部.2023-05-04
全!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今日头条.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