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英文:Anhui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安医大”,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安徽省共建高校,曾获批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入选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也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
安徽医科大学起源于1926年建立的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学校迁往安徽怀远。1951年,安徽医学院由私立改为国立,直属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领导。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78年安徽医学院被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高校。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学校2019年获批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2022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
截至2024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现有梅山路、翡翠路、东校区和新医科中心(在建)等4个校区。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含直属附院)1.62万人,其中校本部教职工1907人。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68万人,其中本科生18415人,硕士研究生7311人,博士研究生740人,留学生307人;共有48个本科专业,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9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建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另有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省传染病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北区)和6所共建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所医学中心、3所附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联体合作单位300余家。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安徽医科大学位列19名。
历史沿革
上海东南医学院
1926年5月,郭琦元、汤蠡舟在原亚东医大的校址上(上海市沪军营)创办东南医科大学。1931年,学校改称东南医学院,迁至上海真如,原校址改作附属医院。1937年,日军入侵,东南医学院校舍尽毁,院长郭琦元因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负责人随军南下,东南医科大学濒于解体。众推眼科专家张锡祺教授出任院长,聘请病理学专家叶曙任教务长,并筹集资金,学校得以续办。
安徽医学院
1949年底,东南医学院迁至安徽省淮河之滨的怀远县西门岗,以原淮西中学、培德女子学校、民望医院、民康医院及省立中学等处房舍为校址,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1年6月,经华东卫生部批准,安徽医学院由私立改为国立,委托皖北行署正式接管,学校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
1952年,学校迁至省会合肥,10月改名安徽医学院。1968年,再次迁校,定址凤台县农村。1970年学校迁回合肥,经省革命委员会决定,蚌埠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芜湖医专撤并到安徽医学院,改组为“安徽医学院总校”,下设蚌埠、芜湖两分校。1973年,“安徽医学院总校”建制被取消,蚌埠医学院恢复,重建皖南医学院。
1975年,学校新建卫生系,设卫生专业,同年,部队归还第二附属医院。1976年,省委、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恢复安徽中医学院,中医、药学两个系连同第二附属医院划给中医学院,安徽医学院只保留医疗、卫生两个系,1所附院。1978年安徽医学院被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高校,同年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安徽医科大学
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安徽医学院改名为安徽医科大学。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安徽省省属高校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二年,设置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2年,增设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2004年,被批准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基础实验室项目”学校。2007年,皮肤病与性病学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第二附属医院开业盛典隆重举行。
2009年,安徽医科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2年,生物科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获批,安徽医科大学可开设的本科专业(方向)达到32个。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入选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2019年获批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2021年,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揭牌;省部共建炎症免疫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评审;安徽医科大学征地2137亩,建设新医科中心(新校区)。2022年入选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学院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拥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巢湖临床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医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法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等20个直属教学机构。拥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巢湖医院、附属阜阳医院等5所直属附属医院,另有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省传染病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北区)和6所共建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所医学中心、3所附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联体合作单位300余家,构建起覆盖全省、辐射周边、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安医系健康服务体系。共有48个本科专业。
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拥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巢湖医院、附属阜阳医院总计5所直属附属医院,另有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省传染病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北区)和6所共建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含直属附院)1.62万人,其中校本部教职工1907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骨干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9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建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学科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3个学科获批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立项建设,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获批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实践教学及基础医学虚拟仿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并以人体科学馆为主馆,辅以教育部产学研“人体(运动)机能学实训基地”、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安医大工作站、省红十字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医大接受站、医学生志愿者管理中心及社会实践工作站联合打造了安徽医科大学人体结构与功能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学校急救教育省域培训基地和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学校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和审核性评估,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护理学、药学等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同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南非、加纳、埃塞俄比亚、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以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3所机构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安徽医科大学与阿肯色州立大学合作举办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设有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引进合作高校阿肯色州立大学的课程资源,如医疗应急管理(Healthcare Emergence Management)、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疾病概论(Introduction to Disease)、公共卫生学(Public health)、药事管理学(Pharmacy Administration)、实验室数据解析(Interpreting Lab Data)等。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现有馆藏馆藏纸质书刊150万余册,电 子图书490余万册、电子期刊340余万册、学位论文414余万册、音视频时长17万小时。结合校区专业特点合理调拨纸质文献资源,新增泛研全球科研项目 数据库和超星期刊数据库,电子资源年访问量达8600万次。通过开设医学文献 检索课、好学讲堂、“第二课堂”等形式,将文献检索与专业知识互嵌教学,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学术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主管单位为安徽省教育厅,主要刊登医学科研、医疗成果和进展的学术性期刊。曾获“全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二等奖”“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安徽省高等院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等奖项。被评为RCCSE核心期刊排行榜A类期刊、全国医学综合类核心期刊、全国医学综合类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全国医学综合类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由安徽医科大学和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共同主办,于1985年创刊,为病理学专业学术月刊。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技术交流、综述、讲座、病理读片、病例报道等栏目。期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文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主要文摘和数据库收录。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于1997年创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安徽医科大学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医学学术期刊,是全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各主要数据库列为收录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建有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现有省部级科技平台61个,其中安徽省实验室1个,部委级科技平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科技部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其他省级科技平台5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获得立项920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46项,其中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8项,其中2020年获授权21项;并作为第一作者单位,牵头完成的国际合著论文达716篇。2019年度(科技部中信所2020年发布),安徽医科大学发表国内科技论文2263篇,发表SCI收录论文1143篇,有1439篇论文入选中国卓越科技论文。
截至2024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4年突破百项,2020年以来累计获得资助2.72亿元,其中2022年我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实现零的突破;2023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3项,获批资助直接经费6991万元,立项数和资助经费总额均取得历史新高;承担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连续7年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2022年在《细胞》《自然》《科学》刊发高水平学术成果4篇。
学校排行
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24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安徽医科大学位列第501-600名。
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安徽医科大学位列全国第19名。
校区情况
梅山路校区
安徽医科大学(梅山路校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设有基础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口腔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等教学机构。
翡翠路校区
安徽医科大学(翡翠路校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翡翠路15号,2003年开工建设,校区占地面积187.9亩。截至2023年,校区共进驻护理学院、法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和第二临床医学院四所学院,设有1幢综合办公楼、1座体育馆、3幢教学楼、5幢学生公寓。
东校区
安徽医科大学(东校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唐河路(原玉皇山路),设有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领导
历任行政领导
知名校友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为两个同心圆,“迎客松”是安徽省的象征,“蛇杖”是医学的标志,“1926”是学校创建年份。外圆上方为中文“安徽医科大学”字样,下方为英文“ANHUI MEDICAL UNIVERSITY”字样。
校歌
《安徽医科大学校歌》
黄浦汤汤江淮浩荡,吾校巍巍美名彰扬,仁爱事业精诚至上。济世情怀笃行无疆,黄浦风范救死扶伤。啊,好学力行,开来继往,追寻家国梦想,追寻家国梦想。啊,要做天地贤良,做天地贤良。
黄浦汤汤江淮浩荡,吾校巍巍美名彰扬,人道精神修身至善。先师情怀笃行无疆,黄浦风范救死扶伤。造就良医,不息自强,要做天地贤良。
校训
好学力行,造就良医。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分别于1933年、1934年为安徽医科大学(原东南医学院)题词“好学力行”“造就良医”,2006年被确定为校训。
学校荣誉
2015年,安徽医科大学获得教育系统第一届文明单位称号。
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安徽医科大学获得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称号。
2019年,安徽医科大学获批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2020年,安徽医科大学获得“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安徽医科大学获得第三届“合肥市文明校园”称号。
2022年,安徽医科大学获得全省老干部调研工作优秀单位。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关于征求《安徽医科大学章程》修订意见和建议的公告.安徽医科大学党政办公室.2023-05-05
安徽医科大学2022年招生章程.安徽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5-05
现任领导.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中国医药类大学排行.软科.2024-05-19
医大文化.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学院与研究机构.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安徽医科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九五风华·校友风采】汪天平:精防报国践初心.安徽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5-05
【九五风华·校友风采】何国伟:立心为国筑伟业.安徽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5-05
安徽医科大学历史沿革.安徽医科大学教育基金会.2023-05-05
安徽医科大学历史沿革.安徽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学研究室.2023-05-05
【九秩记事】安徽医科大学大事记.微信公众平台.2023-05-05
聚天下英才,育大国良医 !这所“90后”安徽医科大学发布2020全球招募令.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6
教育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批准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4-03-16
安徽医科大学:初心如磐 用奋进之笔书写新时代非凡篇章(一).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总支介绍.安徽医科大学巢湖临床医学院学生党总支.2023-05-05
招生信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党总支.2023-05-05
总支介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党总支.2023-05-05
学院简介.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3-05-05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23-05-05
学院介绍.安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2023-05-05
学院介绍.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安徽医科大学法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2023-05-05
药学院简介.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2023-05-05
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名单.安徽医科大学人事处 党委教师工作部.2023-05-05
入选教育部骨干教师名单.安徽医科大学人事处 党委教师工作部.2023-05-05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名单.安徽医科大学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处).2023-05-05
杰青突破!我校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再创佳绩.安徽医科大学科技产业处.2023-05-05
安徽医科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安徽医科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研究生学院.2023-05-05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生实验实训国家级中心及国家级医学科普教育基地.安徽医科大学实验教学中心.2023-05-05
我校多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我校两门课程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安徽医科大学文明网.2023-05-05
安徽医科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情况.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3-05-05
2022-2023质量.安徽医科大学.2024-05-15
校刊介绍.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3-05-05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2023-05-05
期刊简介.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3-05-05
重点实验室.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回眸“十三五” 启航“十四五”】科技事业不断超越 亮点频出.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90华诞倒计时】科技事业跨越发展———校“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回顾.微信公众平台.2023-05-05
安徽医科大学.软科排名.2024-04-19
各培养单位联系方式.安徽医科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研究生学院.2023-05-05
南校区简介.安徽医科大学南校区管理委员会.2023-05-05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微信公众平台.2023-05-05
安徽省委调整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今日头条.2024-04-22
历任领导.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张泓:全国先进工作者.安徽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5-05
彭波:肾脏保卫战.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招生网.2023-05-05
刘宇辰:要让癌细胞“改邪归正”.安徽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5-05
校徽.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我校荣获省教育系统第一届文明单位称号.微信公众平台.2023-05-05
一周新闻播报(语音版)┃ 我校荣获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 学校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微信公众平台.2023-05-05
我校荣获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称号.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我校荣获2020年度“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称号.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我校荣获第三届“合肥市文明校园”称号.安徽医科大学.2023-05-05
学校荣获2022年度全省老干部调研工作优秀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党委.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