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数学类专业,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涵盖或涉及信息科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等学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从事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科学计算以及信息科学行业的高素质专业和管理人才。
专业发展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把数学类中的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信息科学和运筹与控制专业合并成了新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理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70102,属数学类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科学计算、数学建模、算法设计、数据分析、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实践能力,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知识要求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具备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科学、计算机软件等基础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用于分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能够将复杂的工程问题数学化;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通过可行性分析,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思路。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设计相关算法,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科研或实际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能够基于信息科学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数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跨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类课程和实践环节等构成。选修课程由各高校根据自身的专业定位与特色自主设置。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及实验、毕业实习、社会调查(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包含军训、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数学软件基础(研讨)、课外研学、算法设计与编程(研讨)、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毕业写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写作一般采用论文形式进行,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相关的写作需要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结合专业具体情况进行。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研究方向包括应用统计、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工程计算、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经济统计与金融投资分析等。本专业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将来能在科技、教育、信息技术、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能在电力系统从事信息、计算、规划、调度、预测、管理、软件开发及科研等方面工作。
教师队伍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师资队伍要求与数学类各专业要求相同。数学类专业应当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数学类专业专任全职教师人数不少于15人。生师比不高于18:lo教师队伍中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0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0%,35岁以下专任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至少1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所有专任全职教师必须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在编的主讲教师中应全部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兼职教师人数不超过专任全职教师总数的1/4。35岁以下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学士及以上学位。
教学条件
专业所在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须达到教育部公布的指标要求。首先,数学类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的综合类和师范类的合格标准执行。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还应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提供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其次,教室及教学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设备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实验室设备能满足教学需要,装备有较先进的硬件、软件配置的计算机并与国际互联网相连,学校还应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中小型计算和信息处理设备,保证学生的上机和实验需求。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和教学实践基地,以满足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再次,通过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8所,评级为A的学校共有35所,其中8所A+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教评价网2023-2024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3所,等级5★的学校12所,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国教育在线.2024-04-27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上海电力大学数理学院.2023-05-06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信息网.2023-05-06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招生网.2023-05-06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简介.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3-05-06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30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信息网.2023-05-06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东南大学数学学院.2023-05-06
专业知识库.阳光高考.2023-05-16
开设院校.阳光高考.2024-04-27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软科中国.2024-04-27
2023-2024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排名_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国科教评价网.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