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枫

红枫

红枫(学名:Acer palmatum 'Atropurpureum')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槭属(Acer)鸡爪槭(Acer palmatum)的品种,又名红叶鸡爪槭、紫红鸡爪槭、日本红枫。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红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凉爽环境,耐半荫和寒冷,较耐干旱,不耐水湿,忌强光直射,适宜生长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红枫为落叶小乔木,高5-8m,树冠近圆形或伞形。枝条开张,细瘦,紫色、紫红色或略带灰色。单叶对生,近圆形,薄纸质,掌状7-9深裂,叶片常年红色或紫红色。花杂性,由紫红色小花组成伞状花序,萼片暗红色,花瓣紫色。双翅果开展呈钝角,向上弯曲,幼时紫红色。4-5月开花,9-10月翅果成熟。

红枫树姿优美,叶形秀丽,终年红色,是优良的庭院、公园栽植树种。同时,红枫也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材料,还可切枝瓶插,作为切花观赏。

形态特征

红枫为落叶小乔木,高5-8m,树冠近圆形或伞形。

枝条开张,细瘦,紫色、紫红色或略带灰色。

单叶对生,近圆形,薄纸质,掌状7-9深裂,裂深常为全叶片的1/2-1/3,基部心形,裂片卵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先端尖,有细锐重锯齿,背面脉腋有白簇毛。叶片早春嫩叶艳红,后渐转淡紫色甚至泛暗绿色。叶柄较细长,长4-6cm,无毛。

花与果实

花杂性,由紫红色小花组成伞状花序,径约6-8mm,萼片暗红色,花瓣紫色。盾柱木开展呈钝角,向上弯曲,幼时紫红色。

物种分布

红枫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其中长江流域为主要分布地,黄河以南地市以栽培观赏居多。

生态习性

红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凉爽环境,耐半荫和寒冷,较耐干旱,不耐水湿,忌强光直射,适宜生长在半阴略向阳的环境中,若在强光、高温条件下,枝叶和树皮易出现叶尖焦枯、卷叶的“日灼”现象。红枫对土质要求不高,酸性、中性及碱性土壤均能适应,适宜生长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红枫在3-4月萌芽,4-5月开花,9-10月翅果成熟,12月落叶。

栽培技术

红枫可通过播种、嫁接、扦插和压条进行繁殖,播种叶色易产生变异,多用嫁接和插繁殖。

播种

在10月份采收红枫种子,随采随播或将种子用湿沙层积至翌春播种。播种前深翻种植地土壤,并施入足量基肥和过磷酸钙肥,再耙细、整平做苗床。播种时,按行距条播,播种后覆土并浇透水,盖草保湿,出苗后揭开稻草。红枫幼苗期喜阴湿环境,当温度超过30℃时,需适当遮阳并保持苗床湿润肥沃。

嫁接

砧木可选择青枫、五裂槭三角槭,其中以2-4年生的青枫实生苗为最佳,接穗选取红枫冠外围中上部充分成熟、健壮、芽眼饱满的1-2年生枝条。切接、劈接、芽接、枝接、靠接均可,以切接繁殖较多。嫁接时在距离地面4-5cm处将砧木切断,对齐形成层,再用塑料带捆紧,并套袋防止植株失水,促进接穗成活。春天嫁接的红枫在接后15-20天即可看出是否成活,若成活需及时剪除砧木上的萌芽条,促进接芽生长,若接芽干枯需及时补接。

扦插

红枫扦插多在6月到7月梅雨时期进行,选取当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叶片完整的枝条作插条,顶端留2-3片叶,基部用利刃切成平切口,在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2小时后直接扦插进基质中。扦插后注意遮阴保湿,大约1个月后可陆续生根。

压条

红枫的高空压条多在10月进行,压条时需在距离枝顶20-25cm处进行环状剥皮,再用腐殖土或泥苔土于剥皮部位包捏成团,并用塑料薄膜包好,上留接水口,用于土团变干时浇水,翌年春季即可成苗。红枫还可进行低压繁殖,多于春季将靠近地面的枝条中部环剥,再将剥皮部位按压在挖好的土坑中,覆上厚土,秋季即可成苗。

田间管理

红枫幼苗移栽后需注意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湿润。春天幼苗处于萌芽生长期时,可追施稀薄液肥和磷、钾肥,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加糖类的积累,使红枫叶色更红。夏季则要控制施肥,依据植株长势决定是否追肥。秋季宜保持土壤偏干,以免造成植株徒长,冬季要减少浇水,防止植株烂根。

病虫害防治

红枫病虫害较少,常见病害有炭疽病、叶斑病和黑斑病,可喷施波尔多液代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虫害主要有刺蛾、大螟蛾、蚜虫和星天牛,可通过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对虫害的抵抗力。在幼虫期用杀螟松乳剂乐果乳剂喷施树干杀死幼虫,在成虫期用氟虫腈溴氰菊酯药剂喷树冠毒杀成虫。

用途

中国红枫姿优美,叶形秀丽,终年红色,是优良的庭院、公园栽植树种,多与雪松(Cedrus deodar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等配植造景,可孤植于草坪、溪边、池畔、墙隅等地,也可丛植或遍植于山坡中。同时,红枫也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材料,还可切枝瓶插,作为切花观赏。

物种对比

红枫与红羽毛枫(Acer palmatum cv. diesectum ormatum)、暗紫细叶鸡爪槭(Acer palmatum cv. dissectum nigrum)、红边鸡爪槭(Acer palmatum cv. roseo-marginatum)为同属相近栽培型,其不同点如下。

相关研究

有学者通过研究红枫秋冬转色期的叶绿素、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发现红枫树冠背阴面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向阳面,其花色素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温度与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红枫在春季叶色变化过程中,其各个叶位的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均逐渐上升,类胡萝卜素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上位叶和中位叶中花色素含量先略有上升然后下降。与上位叶相比,下位叶的叶色转为绿色的时间较早,植株整体观赏性较差。

延伸文化

五角枫苗色秀丽,深秋季节叶片火红,中国宋代诗人赵成德曾描写红枫“山色未应秋后老,灵枫方为驻童颜”,唐代诗人杜牧也写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来赞美红枫。

参考资料

Acer palmatum 'Atropurpureum' 红槭 [编辑].自然标本馆.2023-05-08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18

红枫Acerpalmatumcv.Atropurpureum.植物智.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