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屋
《死亡之屋》(The House of the Dead)是由世嘉(SEGA)研发的一款以恐怖丧尸为主题的第一人称射击(FPS,First Person Shooting)系列游戏。该系列共有5部正作,1996年8月27日世嘉推出了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死亡之屋》(The House of the Dead),于1997年登陆美国地区街机,1998年分别在英国、美国、日本地区上线世嘉土星平台,并在同年发布PC版本。1998年11月30日,系列第二部作品《死亡之屋2》(The House of the Dead 2)发布于街机,后续移植至 DC和PC平台。2002年10月24日,《死亡之屋3》(The House of the Dead 3)作为系列第三部发布,次年移植至Xbox平台。在2008年,系列的二代和三代捆绑移植至Wii平台,命名为《死亡之屋2\u00263:回归》。2005年12月30日,系列第4部《死亡之屋4》在街机平台推出;系列第5部《死亡之屋:猩红黎明》(House of The Dead: Scarlet Dawn)于2018年9月13日在街机平台推出。
《死亡之屋》系列游戏以丧尸为主题,核心剧情围绕着反抗一个进行恶意生化实验的邪恶组织展开,玩家扮演托马斯·罗根(Thomas Rogan)和G两位特务,被派遣去调查由这些实验引起的异变,过程中要面对由库里恩博士(Curien)或戈德曼(Goldman)所创造的僵尸和变异生物,随着系列和剧情的发展,故事也逐渐揭露了更多关于恶意组织、秘密实验以及对世界影响的细节内容。游戏玩法融合了射击、动作和沉浸式恐怖剧情体验,玩家需要在各种充满僵尸和怪物的场景中使用光枪或控制器进行精准射击和快速反应,同时也要避免误伤和拯救人质。同时游戏中的多个关卡和分支选择路径也为玩家提供了不同的游戏体验和结局。
在日本,Game Machine在1997年5月1日的发行中将《死亡之屋》列为本月第二成功的专用街机游戏。游戏在海外也受到欢迎,并继续保持1998年日本收入最高的专用街机游戏。1998年,《死亡之屋》已在全球售出8600台街机街机,其中日本1600台,海外7000台。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死亡之屋》与《生化危机》系列被广泛认为是推广了丧尸文化,《死亡之屋》系列还因引入了快速奔跑的丧尸而受到赞誉,在2000年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丧尸恐怖电影和电子游戏的兴趣。游戏于2022年4月7日在任天堂 Switch上发布重制版本。
系列游戏
系列正作
《死亡之屋》系列游戏共有5部正作,分别是《死亡之屋》《死亡之屋2》《死亡之屋3》《死亡之屋4》《死亡之屋:猩红黎明》。
旁支作品
系列设定
世界观
《死亡之屋》系列游戏的世界观是围绕科学实验失控和生物恐怖主义构建的,游戏的核心故事发生在一个由生物实验引发的灾难性事件中,涉及不道德的科学家,如库里恩博士和戈德曼,他们通过生物工程和其他科学手段创造出各种怪物和丧尸,对人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发了一系列的灾难。在这个充满危机的世界中,AMS(American Mystery Special)的特工扮演了主角的角色。AMS是一个虚构的政府机构,跨越各地域的犯罪的搜查,把信息的收集作为任务的一个政府机关,专门负责调查和处理与超自然现象或生物恐怖主义相关的事件,2003年爆发了前所未有的世界性危机于是AMS主体解体。
人物介绍
以上信息参考
怪物介绍
《死亡之屋》系列游戏怪物多样丰富,不仅有各种类型的小怪和丧尸,随着系列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同的Boss和新型怪物,为游戏增添了紧张刺激的恐怖氛围,同时也为玩家提供了各种挑战。同时一些怪物和Boss被命名为塔罗牌中的牌名,这些命名反映了怪物的特性或角色在游戏中的象征意义,如游戏中的第一个Boss“ Chariot”,其名字来自塔罗牌中的“战车”牌。
以上信息参考
背景故事
《死亡之屋》
1998年,库里恩(Curien)博士宅邸所在的DBR公司实验室发生惨剧,大批生化丧尸和怪物逃出来残杀研究人员,于是AMS(American Mobile Squad,特别调查组)特工托马斯·罗根(Thomas Rogan)和代号为“G”的同伴被派往库里恩的豪宅,以阻止他的邪恶计划并营救托马斯·罗根的未婚妻索菲娅·理查德(Sophie Richards,也是DBR的雇员)。两人赶到后见到了索菲娅,但她随即被一个蝙蝠状怪物绞刑人(Hanged Man)掳走。罗根和G穷追不舍,一直冲进库里恩博士的宅邸,经过一番与各种丧尸怪物的激战,终于在一个房间里再次找到了索菲娅。不料这时怪物战车(Chariot)从天而降,用巨斧将索菲娅打到墙角。打败Chariot后,已经奄奄一息的索菲娅告诉二人,他们必须阻止库里恩博士的邪恶计划,不然还会有更可怕的事发生。愤怒的罗根决心找到库里恩为索菲娅复仇,在G的帮助下,他们一路披荆斩棘,干掉了绞刑人和其他几个库里恩开发出来的生化怪物,终于追上了库里恩。不甘心失败的库里恩亮出了他最后的王牌,强大的生化机器人魔术师(Magician),企图靠它来毁灭自己的敌人。不料魔术师遵从“毁灭一切”的指令,一出来就先杀死了库里恩。罗根和G经过一番恶战,才最终毁掉了魔术师,拯救了世界。
多结局走向
两人离去时,罗根不愿相信女友已死,于是返回宅邸查看:
结局一:罗根认为索菲娅已死,怀着阴郁的心情,两人离开了库里恩宅邸;
结局二:打开第一扇门后看见的却是已经丧尸化地索菲娅;
结局三:打开第一扇门后得救的索菲娅投入罗根的怀抱。
《死亡之屋2》
2002年2月26日,两年前发生在库里恩宅邸的惨剧在一个小镇再度爆发,全镇居民陷入了被丧尸和怪物围攻的恐慌之中。AMS特工G再次出马,前往小镇进行调查,不料被怪物审判者(Judgment)暗算,身负重伤,只好把任务转交给随后赶来的两个年轻特工: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和加里·斯图尔特(Gary Stewart)去完成。两名年轻探员在另两位前辈艾米·克里斯特尔(Amy Crystal)和哈里·哈里斯(Harry Harris)的配合下,了解了这起恐怖事件的幕后策划者是DBR公司的主席:戈德曼(Goldman)。戈德曼比库里恩还要疯狂,他认为人类对大自然犯有“原罪”,它的解决办法就是制造一个能够统治世界万物包括人类的超级生命体——“皇帝”。为了阻止戈德曼的疯狂计划,詹姆斯·泰勒和加里·斯图尔特,开始了艰苦的战斗。在打败了重生的一代终极Boss 魔术师之后,他们找到了戈德曼,摧毁了刚刚破壳而出的“皇帝”,戈德曼自知穷途末路,跳楼自尽。
多结局走向
结局一:詹姆斯·泰勒和加里·斯图尔特一出门,看到了丧尸化的戈德曼,随后开枪将其杀死;
结局二:詹姆斯·泰勒和加里·斯图尔特出门后,艾米、哈里和全城居民在广场向他们欢呼;
结局三:在准备出门前会见到1代主角罗根,他告诉他们艾米和哈里都没事,并准备去往下一个战场,詹姆斯也表示只要他还活着也会继续战斗下去。
《死亡之屋3》
2019年,由库里恩博士制造的病毒扩散全球,引发大规模生化危机,世界末日降临。AMS特工托马斯·罗根继续追查病毒的根源。罗根和队员丹·泰勒(Dan Taylor)在调查EFI化工厂时遭遇大量僵尸袭击。队友们纷纷牺牲,只有罗根和泰勒生还。罗根发现了库里恩博士的最后遗物,但在此时他们被攻击,罗根失去意识。罗根失踪两周后,他的女儿莉莎·罗根(Lisa Rogan)和老搭档G前来搜寻,却不知即将面临与过去久远的联系和僵尸大军的起源有关的事物。在一番战斗和寻找后,莉莎和G发现罗根仍然活着,并遇见了与他在一起的丹尼尔·库里恩(Daniel Curien),即库里恩博士的儿子。丹尼尔透露,父亲的实验原本是为了治愈他的病。丹尼尔和莉莎发现了库里恩设计的“命运之轮”,一种拥有自我意识的生物武器,在一场激烈的战斗后,他们成功摧毁了命运之轮。世界重又回复了安宁,G搀扶着罗根走在星光下,庆幸自己这一代已经完成了使命,以后的事可以交给莉莎和丹尼尔去完成。
多结局走向
结局一:在化工厂深处,有一个神秘人拣起了没有被G和莉莎发现的病毒试管,表示他们并不知道其真正用途,邪恶的阴谋再次悄然产生;
结局二:一个丧尸开走了莉莎一行人的越野车,莉莎很愤怒但却无能为力,丧尸还向着他们招手;
结局三:丹尼尔和莉莎走出大楼,丹尼尔突然胡言乱语,莉莎不理解。这时,尸变的丹尼尔向莉莎扑去;
结局四:丹尼尔和莉莎也从楼房里出来,丹尼尔认为父亲的行为是错的,他可以为了光明去研究为世界造福的事物,两个年轻人的眼里都燃烧着希望之光。
《死亡之屋4》
《死亡之屋4》发生于《死亡之屋2》和《死亡之屋3》之间。2003年,经验丰富的AMS特工詹姆斯·泰勒和新人凯特·格林(Kate Green)前去调查2000年的戈德曼事件。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三年前的僵尸仍然完好无损,并被锁在实验室中,但很快它们逃脱并再次制造混乱。在一系列激烈的战斗中,詹姆斯·泰勒和凯特·格林成功击败了多个怪物。之后,他们发现小镇被彻底毁灭,没有生还者。更严重的是,戈德曼留下了一个将在一小时后爆炸的核弹。为了阻止核弹,他们乘坐《死亡之屋 2》中的车辆前往戈德曼的大楼。在戈德曼的大楼,他们击败了一个名为星(Star)的Boss,并发现最终Boss(拥有三种形态)隐藏在楼下的图案中。在最后一战中,詹姆斯·泰勒为了阻止第三形态的Boss,决定用PDA与其同归于尽。
多结局走向
结局一:回到戈德曼大楼,电脑影像中的戈德曼表示人类还存在,希望这个词是个好东西;
结局二:戈德曼摘掉眼镜,眼睛是红色的,暗示着不详的未来;
结局三:G出现在Goldman大楼中心,看到大坑,表示詹姆斯请安息。
《死亡之屋:猩红黎明》
2006年12月6日,也就是《死亡之屋4》事件3年后,凯特·格林与她已故伙伴詹姆斯·泰勒的兄弟瑞恩·泰勒(Ryan Taylor)联手,在稻草人庄园(Scarecrow Manor)的晚宴活动中进行卧底任务。晚上,庄园的主人突然放出许多丧尸,两人与丧尸怪物进行了殊死搏斗。凯特·格林向瑞恩·泰勒透露了关于“诺亚方舟遗址”计划的信息,涉及一个神秘组织和其领导人索恩哈特(Thornheart)的阴谋。他们在庄园的控制室发现了关于索恩哈特及其祖先创立的神秘组织的证据,以及与库里恩和戈德曼的联系。在庄园顶部,凯特·格林和瑞恩·泰勒与怪物绞刑人进行了激战,并最后面对强大的怪物月亮(Moon,Type Unknown)。在一番激战后,月亮被闪电击中而死亡,凯特·格林和瑞恩·泰勒终于结束了这场噩梦,他们在太阳升起时离开了庄园。
多结局走向
结局一:索恩哈特不仅活着而且没有受伤,并表示“在预定义的未来中是不可能改变的(It's impossible to change a predefined future);
结局二:索恩哈特表示严酷的考验才开始;
结局三:索恩哈特离开了教堂,在表示“在预定义的未来中是不可能改变的”之前,他发誓对自大者进行下一步行动;
结局四:在一番激战后,月亮被闪电击中而死亡,凯特·格林和瑞恩·泰勒终于结束了这场噩梦,他们在太阳升起时离开了庄园。
系列玩法
《死亡之屋》系列游戏玩法以第一人称射击为主,将玩家置于一个充满僵尸和其他恐怖生物的环境中。游戏通常由多个关卡组成,每个关卡都有独特的环境和挑战,玩家的角色沿着预定轨道移动,任务是瞄准并射击屏幕上出现的敌人,包括各种类型的僵尸和Boss怪物,每种都有其独特的行为和攻击模式。当玩家受到伤害或射杀无辜时,会扣除一个生命值,扣完则游戏结束。玩家可以通过找到特定的物品或拯救人质可以恢复生命值。在每个关卡结束时,玩家可以根据救出的人质数量获得额外的健康能量。此外,游戏中还设有快速反应等免伤机制,允许玩家通过特定动作避免受伤。武器和弹药在游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玩家可以使用各种枪械,每种武器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但需要注意弹药的管理(主角的手枪可容纳6发子弹,玩家通过远离屏幕射击来重新换弹)。《死亡之屋》系列还包含得分和评级系统,玩家根据击杀敌人的数量和方式获得分数,并在每个关卡结束后根据表现获得评级。同时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玩家会面临许多情况,他们的行动(或不行动)会对游戏的结局方向产生影响。
评级系统
《死亡之屋》系列游戏的评级系统主要基于玩家在各个关卡中的表现,包括:精准度(射击头部或弱点位置等)、击杀数、健康和伤害(更少的受伤意味着更好的表现)、救援任务(人质等)、Boss战表现(击败Boss所用的时间和技巧)等获得相应的分数,进行综合评级(通常是以字母形式表示,例如“A”、“B”、“C”、“D”等,其中“A”代表最高评级)。
游戏的评级系统随着系列的发展经历了一些变化和进化,《死亡之屋 》初始游戏的评级系统较为基础,主要考虑玩家的射击精准度和关卡中的生存能力,基于击杀数量和射击精度给予评级。《死亡之屋 2》引入了更复杂的评级机制,包括击杀数、射击精度和避免伤害等多个维度,增加了对玩家在救援任务中表现的考量,即救援其他角色或完成特定的挑战。《死亡之屋 3》引入了时间因素,即玩家完成关卡所用的时间也成为评分的一个重要因素,保持了前作中对射击精度和击杀数的考量,同时更注重玩家的整体效率。《死亡之屋 4》及后续作品继续细化评级系统,更加注重玩家的整体表现,包括快速反应和战术选择,强化了对Boss战表现的评估,例如考量击败Boss所用的时间和技巧,加入更多的细节,如特殊成就和隐藏目标,进一步提高游戏的挑战性和重玩价值。
评级系统不仅衡量玩家的表现,而且对游戏的结局产生影响,体现在多重结局的解锁上,其中玩家的整体评级决定了他们可以看到的故事结局。高评级可能会揭露隐藏的剧情细节或提供更加积极的故事收尾,同时还可能解锁额外的游戏内容,如新的游戏模式、特殊武器或角色。这种机制提高了游戏的重玩价值,鼓励玩家提高技能和尝试不同的策略以达到更高的评级。
战斗系统
《死亡之屋》系列游戏的战斗系统以其直观而紧张的轨道射击体验为特点,同时结合了多样的敌人、Boss战、武器管理和互动环境元素。玩家的角色自动沿着一个固定的路径移动,而玩家的主要任务是瞄准和射击,需要快速反应来击败出现的敌人,包括僵尸或其他怪物。它们会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移动,玩家需要瞄准敌人的特定部位,如头部或暴露的弱点,以快速消灭敌人。玩家可以使用多种武器,但弹药资源有限,需要妥善管理弹药,玩家也可以找到额外的弹药和武器,增强火力。游戏中的某些环境元素可以互动,比如射击物体以辅助战斗或解救被怪物攻击的无辜者。游戏还设有防御和回避机制,玩家需要在关键时刻做出迅速反应以避免伤害。
生命值
《死亡之屋》系列游戏的生命值或健康机制,随着系列的发展经历了变化和演进。在早期的《死亡之屋》游戏中,如原版《死亡之屋》和《死亡之屋2》,玩家的生命值通常通过一个简单的图标表示,每个图标代表一条生命。玩家每被攻击或误伤人质,就会失去一颗心。生命值耗尽时,游戏结束。玩家可以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或获得特定分数来获得额外的生命,也可以通过拾取特定物品(如急救包)来恢复生命值。随着系列的发展,生命值系统也变得更加复杂。在后续作品中,例如《死亡之屋3》和《死亡之屋4》及后续作品中,生命值的表示方式更加详细,在受到伤害后会显示还剩余几条生命(数字表示),恢复生命值的手段也更加丰富如更充足的回复道具。同时游戏在视觉效果和交互方面有所提升,使得生命值的损失和恢复更加直观和紧张。
道具系统
武器
《死亡之屋》系列游戏的武器是其核心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死亡之屋》系列的发展,其武器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在这个系列的首部作品中,玩家主要使用基础手枪进行射击。《死亡之屋2》中沿用手枪作为主要武器,还引入了其他类型的枪械,如霰弹枪、冲锋枪、榴弹枪、绿鱼枪、电池枪、球枪等,用于特定场景或作为临时武器。《死亡之屋 3》中引入了更多种类的枪械,除了手枪外,还包括机枪、燃烧瓶枪等。《死亡之屋 4》进一步扩展了武器的种类,玩家有机会使用更多样化的枪械如简自豪,包括自动武器和更强力的枪械,还引入了特殊武器,如手榴弹,可以清除屏幕上的多个敌人。《死亡之屋:猩红黎明》在武器方面采取了更现代化的方法,提供了更广泛的武器选择,包括更加现代化和高科技的武器。
道具
玩家可以随着游戏的剧情和战斗推进,在任意角落发现各种道具。随着《死亡之屋》系列的发展,其道具系统从最初的基本生命和分数增益道具逐步发展为包括多种武器升级、特殊能力和复杂奖励机制的多样化系统。《死亡之屋》初始作品主要提供了基础的道具,例如额外的生命(心形图标)和分数加成物品,还包括一些基本的弹药补给或特别的分数奖励道具。《死亡之屋 2》中道具系统得到了扩展,除了生命值和分数道具外,还引入了更多种类的奖励道具包括改善玩家武器的临时升级或特殊能力的道具。《死亡之屋 3》中引入了更多样化的道具,如不同类型的弹药、更复杂的分数奖励和特殊能力道具。《死亡之屋 4》及后续系列引入了更加复杂的道具,如用于特定情境的特殊攻击道具等。
游戏模式
《死亡之屋》系列随着每一部作品的发展,都在游戏模式上进行了扩展和创新,从最初的简单直线型故事逐渐发展为后来的多路径选择和复杂的游戏模式。《死亡之屋》初始作品主要提供了经典的街机模式(同时包括单人模式、双人模式,后续作品沿用),玩家跟随固定的故事线路,通过各个关卡,挑战最终的Boss,游戏以其直接、快节奏的射击体验和简单的故事叙述为特点。《死亡之屋2》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例如分支路径,让玩家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通过游戏,游戏还提供了更加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增强的互动性。《死亡之屋3》继续扩展了游戏模式,引入了更多的武器选择和不同的游戏结束方式,这些选择会根据玩家在游戏中的表现而变化,还有一种“时间攻击模式”,玩家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死亡之屋4》新增加了挑战模式,玩家需要在特定条件下完成游戏,后续系列游戏则沿用以上模式设定,在游戏体验和游戏难度上做了进一步的提升。
开发历程
1992年,《死亡之屋》的开发者小田隆志加入了世嘉公司公司,起初在为名为アストロノミコン“Astronomicon”(*) 的主题公园设计占星术景点,后来回到了制作街机游戏的部门,在那里被委托以总导演的身份负责《Puzzle \u0026 Action Sand-R》(1995)和第一部《死亡之屋》的制作。
1994年,由世嘉AM2创造的《VR战警》(1994年)掀起热潮,小田隆志也萌生了做一部光枪游戏的想法。于是在1996年12月,项目负责人小田隆志在完成《游戏大挑战》后,与团队开始着手讨论制作。初期团队考虑过多种主题,包括警察题材的游戏,但最终为了与世嘉公司AM2团队区分,决定制作一款以丧尸为主题的游戏。
为了给玩家提供更广阔的故事和世界体验,小田隆志和团队特别注重电影式的过场动画,这个想法得到了程序员和设计师的一致支持。在角色设计上,团队决定将主角设定为三十岁左右的成年人,以吸引成年和更高年龄段的玩家。而当时市场上大多数游戏的主角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这一决策使得游戏变得与众不同。团队一致认为设计上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制作恐怖效果和动画,如眼球蹦出和四肢断裂的场景,要求设计师进行大量细致的工作,为每个角色模型添加皮肤、血肉和骨骼。动作捕捉的使用也是一大难题,尽管最初计划全部采用动作捕捉,但结果发现演员无法完全模仿丧尸的动作,使得团队不得不手动调整以使其看起来更像丧尸。
在声音设计方面,由于使用的世嘉公司Model 2基板内存有限,对话占据了大量空间,团队不得不努力优化,以便在剩余空间内放入音效。此外,在游戏难度的设置上,由于《死亡之屋》的敌人都是朝玩家走来的丧尸,没有武器,这使得游戏的瞄准非常容易,团队努力平衡游戏难度,以保持挑战性和可玩性。最终历时一年零三个月,1996年8月27日,《死亡之屋》正式上线,在当时全球售出8600台街机街机,成绩可观。
继1996年原版《死亡之屋》获得成功后,世嘉决定开发续作,以扩展这个系列。《死亡之屋2》在留原作的核心元素,同时引入新的技术和创新,以提升游戏体验。《死亡之屋2》在图形和动画方面进行了显著升级,使用了更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提升了游戏的视觉效果和动作流畅性。游戏设计团队注重细节,改进了僵尸和怪物的模型,增加了更多的环境细节和特效。开发团队还在游戏玩法上进行了创新,引入了新的敌人类型和更加复杂的Boss战,增加了分支路径选择,使得玩家可以通过不同的路线体验游戏。游戏最初于1998年在街机平台发行,随后被移植到了梦幻游戏机(Dreamcast)和其他平台。《死亡之屋2》在发行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特别是对其改进的图形和加强的游戏玩法表示赞赏。
在前两部反响都不错的情况下,世嘉公司继续开发了《死亡之屋3》,游戏还增加了新的游戏模式,如时间攻击模式要求玩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与前作相比,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有了显著的变化,游戏背景设置在未来的末日世界,增加了更多科幻元素。新的故事线和角色继续扩展了《死亡之屋》的世界,为玩家提供了新的故事体验。《死亡之屋3》在2002年发布后获得了玩家的好评。于是《死亡之屋4》也提上了日程,其故事设置在一个更加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环境中,与系列之前的作品相比,有了明显的风格变化,《死亡之屋4》于2005年发布,游戏在市场上获得了正面的反响。
经过《死亡之屋4》之后的数年,世嘉公司决定继续这一经典系列,并开始开发《死亡之屋:猩红黎明》。《死亡之屋:猩红黎明》的开发是《死亡之屋》系列的一次重要演进,不仅在技术层面进行了显著的升级,还在游戏内容和玩法上引入了新的创新元素。游戏在视觉效果上进行了显著的升级,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图形处理技术,提升了画面质量和细节表现。《死亡之屋:猩红黎明》于2018年发布,游戏在市场上获得了积极的反响,特别是其图形表现、创新游戏玩法和沉浸式的故事叙述。
游戏影响
在日本,Game Machine在1997年5月1日的发行中将《死亡之屋》列为本月第二成功的专用街机游戏。游戏在海外也受到欢迎,并继续保持1998年日本收入最高的专用街机游戏。1998年,《死亡之屋》已在全球售出8600台街机街机,其中日本1600台,海外7000台。1999年1月1日,Game Machine将《死亡之屋2》列为当月第三最成功的专用街机游戏,Game Informer在2001年将其列入有史以来最佳游戏的第99位。
文化影响
根据金.纽曼在《噩梦电影》(2011年)一书中说到,亚洲丧尸文化复兴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日本丧尸游戏《生化危机》和《死亡之屋》。这两款1996年丧尸游戏的成功激发了亚洲丧尸电影的浪潮,如《生化寿尸》(1998年)和《Versus》(2000年)。后来,随着《生化危机》和《死亡之屋》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丧尸文化也走向了全球,这也激发了2000年代西方丧尸片的浪潮,如《惊变28天》(2002年)和《丧尸肖恩》(2004年)。2013年,乔治·安德鲁·罗梅罗说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化危机》和《死亡之屋》游戏在21世纪初流行文化中更能普及丧尸文化的概念。
社会影响
2000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试图禁止暴力视频游戏,并将《死亡之屋》归入其中,美国上诉法院法官理查德·波斯纳长时间审查这款游戏,最终发现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的禁令违宪。波斯纳法官对游戏的画面印象深刻,他写道:“记录中最暴力的游戏《死亡之屋》描绘了僵尸被杀死,并伴随大量四肢切割和血液,但这种卡通般的描绘如此风格化和明显虚构化的特征,不会让人感觉它是淫秽的。就像描述一个人被斩首的照片不可能被称为‘淫秽’一样,它不会让任何人感到不适。”
1997年的日本库兵县发生了神户儿童谋杀案,在这件事中共有两名儿童被虐杀,三名儿童重伤,最后凶手是一名14岁的未成年,这件事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冲击。而《死亡之屋》初代也因此受到日本媒体的抨击,乃至很多日本家长要联名上诉将开发商世嘉公司告上法庭。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世嘉只能做出让步,下令对游戏进行整改,包括《死亡之屋》在售的所有街机游戏,将其血液颜色强制改为绿色。
游戏评价
3DM评《死亡之屋2》:玩过《死亡之屋》的朋友应该还记得那种恐怖的滋味吧,PC版早在几年前就曾经出品过,而那时还采用仿3D的2D帖图技术来模仿3D效果,假如你现在再闹出来看的话肯定会觉得画面非常糟糕,这一切在《死亡之屋2》中将不再出现,而替代的将是非常完美的3D画面,这就意味着游戏将会有比前作更为出色的视觉享受和惊险剧情。
篝火营地评《死亡之屋:猩红黎明》:《死亡之屋:猩红黎明》确实与同时代的游戏有些共同点。它是整个系列中第一部使用虚幻引擎的作品。虚幻引擎是 Epic Games 开发出来的游戏渲染工具,运载着包括《堡垒之夜》和公司内的其他设计项目。在一台至今还装有《梦游美国》和《时间危机》的街机上,《死亡之屋:猩红黎明》前沿的现代视觉艺术风格显得格格不入,即使移植到其他平台也毫不逊色。
媒体评分
衍生内容
《死亡之屋》电影
2003年,由乌维·鲍尔所拍摄的《死亡之屋》电影上映,故事的灵感来源和部分情节上来自于《死亡之屋》游戏。影片讲述一群大学生乘船前往西雅图附近的一个荒岛上度假,但当他们上岸后,却发现岛上的“原住民”——一种可怕的僵尸复活了,而唯一能供幸存者避难的房子位于岛的中央,叫做死亡之屋,这些人的逃难即将开始。
《死亡之屋2》电影
2005年,由迈克·赫斯特拍摄的《死亡之屋2》电影上映,同样采用了《死亡之屋》游戏的疯狂博士和病毒的部分情节。故事开始于奎斯塔维达大学,古灵教授(希德·海格 Sid Haig 饰)痴迷研究能够使人起死回生的妙方,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样本,甚至不惜杀害学生。然而,教授的实验失败了,死去的学生们变成了丧尸,在校园里横行,传播着恐怖的能够使人变异的病毒。国家安全局派出了研究小组“夜莺”前往学校,艾利克斯(埃曼妞·沃吉亚 Emmanuelle Vaugier 饰)、埃利斯(爱德·奎恩 Ed Quinn 饰)和达顿(斯蒂奇·芬格茨 Sticky Fingaz 饰)带领着特种兵部队冲出包围杀入校园。无法控制疫情的政府决定发射导弹将整个学校炸毁,在此之前,艾利克斯必须取得最原始的病毒样本。
参考资料
Just a moment....IGDB.2023-05-15
The House of the Dead.IGN.2023-12-04
The House of the Dead.giantbomb.2023-05-15
死亡之屋 The House of Dead.豆瓣.2023-12-04
死亡之屋2 The House of the Dead 2.豆瓣.2023-12-04
死亡之屋3 The House of the Dead 3.豆瓣.2023-12-04
死亡之屋4 The House of the Dead 4.豆瓣.2023-12-04
死亡之屋:猩红黎明 House of The Dead: Scarlet Dawn.豆瓣.2023-12-04
WITH PLAYER STRIKES, FREE AGENCY, AND CONTRACT DISPUTES, JUST HOW DRIGHT IS THE FUTURE OF SPORTS?.archive.2023-05-15
ハウス・オブ・ザ・デッド~スカーレットドーン~.官网.2023-12-04
The House of the Dead 2.GiantBomb.2023-12-06
Just a moment....IGDB.2023-12-06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archive.2023-12-04
Gaming's Greatest, Romero-Worthy Zombies.vice.2023-05-15
The House of the Dead: Remake launches April 7.gematsu.2023-05-15
The house of the dead.archive.2023-12-04
死亡之屋重制版 The House of Dead: Remake.豆瓣.2023-12-04
死亡之屋重制版.游侠网.2023-12-05
死亡之屋4:特别版 The House of the Dead 4: Special.豆瓣.2023-12-04
【死亡之屋4特别版】在PC上玩死亡之屋4特别版(使用Teknoparrot模拟器)(路线2,声音已经修复)_哔哩哔哩bilibili_演示.哔哩哔哩.2023-12-05
死亡之屋:赶尽杀绝 The House of the Dead: OVERKILL.豆瓣.2023-12-04
The House of the Dead Overkill.igdb.[.IGDB.2023-05-15
死亡之屋2+3 House of the Dead 2 & 3 Return.豆瓣.2023-12-04
Wii《死亡之屋2& 3:回归》原创评测.游民星空.2023-12-05
死亡打字员 The Typing of the Dead.豆瓣.2023-12-04
《死亡打字员:完杀(The Typing of the Dead:Overkill)》点评7.8分 狂敲键盘虐僵尸.游民星空.2023-12-05
Just a moment....IGDB.2023-12-06
Search result -The Typing of the Dead.IGDB.2023-12-06
死灵复仇 Zombie Revenge.豆瓣.2023-12-04
死亡之屋外传丧尸复仇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2023-12-05
死亡之屋弹珠台 The Pinball of the Dead.豆瓣.2023-12-05
08GBA死亡弹珠台挑战模式一命通关【自制】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2023-12-05
丧尸式:英语力苏生术ENGLISH OF THE DEAD Zombie Shiki: Eigo Ryoku Sosei Jutsu - English of the Dead.豆瓣.2023-12-05
《死亡英语鬼屋》简体中文汉化版NDS版.3DMGAME下载站手机版.2023-12-05
New DARTSLIVE2 game “ DARTS OF THE DEAD” to be released on Mon Oct 2.dartslive.2023-12-04
自10/2(周一)起~DARTSLIVE新游戏「DARTS OF THE DEAD」隆重登场.dartslive.2023-12-05
Loving Deads: House of the Dead EX.mobygames.2023-12-04
The House of the Dead EX.giantbomb.2023-12-05
为净化人类回归自然所开发的活体基因兵器,死亡之屋讲了什么?《死亡之屋》世界观介绍_单机游戏热门视频.哔哩哔哩.2023-12-05
死亡之屋系列全角色和BOSS介绍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2023-12-05
《死亡之屋》剧情分析:你有丧尸,我有故事.搜狐网.2023-12-06
【死亡之屋1】全流程全支线攻略解说中文字幕_哔哩哔哩bilibili_游戏攻略.哔哩哔哩.2023-12-05
Just a moment....IGDB.2023-05-15
【死亡之屋2】全流程全支线攻略解说自添中文字幕_单机游戏热门视频.哔哩哔哩.2023-12-05
Just a moment....IGDB.2023-05-15
死亡之屋3全流程中文字幕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2023-12-05
Just a moment....IGDB.2023-05-15
【死亡之屋4】全流程全支线攻略解说中文字幕_攻略解说.哔哩哔哩.2023-12-05
【茄子】《死亡之屋猩红黎明》全流程(附下载链接)!!_哔哩哔哩bilibili.哔哩哔哩.2023-12-05
Interview: The House of the Dead.archive..archive.2023-05-15
《死亡之屋》系列进化史(1996-2018)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2023-12-06
ランキング.官网.2023-12-05
老游戏死亡之屋2全武器最高难度通关流程合集(已完结)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2023-12-05
死亡之屋3秘籍大全 死亡之屋3攻略秘籍.3DM.2023-12-05
死亡之屋2道具模式场景所有隐藏道具获取方法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2023-12-05
死亡之屋3时间模式最高难度流程(注意简介)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2023-12-06
死亡之屋系列游戏导演小田隆志2019年访谈全文翻译(上).哔哩哔哩.2023-12-06
【译介】死亡之屋——1997年开发者访谈.知乎专栏.2023-12-06
おすすめ名作フリーゲーム31选【死ぬまでにもう一度やりたいフリゲ】.hatenablog.2023-12-06
死亡之屋的开发历程!你是否知道?带领丧尸文化席卷全球的先行者!_单机游戏热门视频.哔哩哔哩.2023-12-06
PlayStation 3 Critic Reviews.metacritic.2023-12-06
在杀人不见血的美式廊道里,重返街机游戏的光辉岁月.篝火营地.2023-12-06
Game Informer' s Top 100 Games Of All Time (Circa Issue 100).gameinformer.2023-12-06
Nightmare Movies: Horror on Screen Since the 1960s.Newman, Kim..Google.2023-05-15
AMERICAN AMUSEMENT MACHINE ASSOCIATION, et al., Plaintiffs-Appellants,.schola.2023-12-06
死亡之屋的开发历程!你是否知道?带领丧尸文化席卷全球的先行者!_单机游戏热门视频.哔哩哔哩.2023-12-06
死亡之屋2专区.3DM.2023-12-06
死亡之屋.archive.2023-12-06
House of the Dead 2.IGN.2023-12-06
The House of the Dead III Review.gamespot.2023-12-06
死亡之屋 The House of the Dead (2003).豆瓣电影.2023-12-06
死亡之屋2 House of the Dead 2: Dead Aim (2005).豆瓣电影.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