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工学学士学位。

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应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身心健康,可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参与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等工作,也可以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工作。

专业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起源于1953年设立的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采用了雷达技术、无线电定位、雷达设计与制造、雷达、电子工程、无线电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名称。

199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电子信息工程(080603)专业由电子工程(080703)、应用电子技术(080704)、信息工程(080705)、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706)、广播电视工程(080715W)、电子信息工程(080716W)、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080720W)、电子与信息技术(080723W)、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081003)和公共安全图像技术(082009)十个专业合并而来。

201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代码由080603调整为080701。

2020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科门类为工学,专业类别是电子信息类,一般修业年限为4年,授予理学、工学学士,专业代码080701。

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2022年版和2024年版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门类和学科代码,保持了2020年版本的规定,未做改变。

培养标准

学制学位

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

授予学位:理学、工学学士学位。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参考总学分为140~180学分。

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应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身心健康,可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知识要求

(1)具有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开发与设计所需要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类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理论、应用与开发能力;具有系统的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或科研训练经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初步具备设计与实施电子信息领域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理论或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可参与相关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

(4)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方法;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的专业,应初步具备电子信息领域中综合类实践、实验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能力以及进行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工程设计与分析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的专业,应初步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及相关学科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或研究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科技论文写作基本能力。

(6)了解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能正确认识电子信息技术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保、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8)掌握1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现野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9)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部分。其中通识类知识一般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外语等,学科基础知识一般包括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等,专业知识一般包括语音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专用器件等。教学内容应满足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调整提高相关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实践教学

本专业需要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及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实验实践活动。其中实验课程在电路类、信号类、计算机基础和应用类、电磁场类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必须包括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设计至少完成2个有一定规模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毕业写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须制定与毕业写作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予学生有效指导。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类培养目标要求,一般应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该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可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继续深造,研究生专业有电子与通信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等。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能从事信号的检测、处理、传输及交换技术方面的基层实际工作,可从事电子设备与系统的研制、生产与应用、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与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师资队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专业生师比不高于25:1,专业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0人。新开办专业至少应有10名专任教师,在120名在校生基础上,每增加20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0%,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30%,35岁以下专任教师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30%,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授予理学学士的专业可适当降低比例)。实验教学须配备专任专职实验技术人员,35岁以下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

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具有电子信息类专业或相关学科的:教育背景,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本科毕业于电子信息类专业,或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信息与通信了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物理学学科之一;2、已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5年以上;3、已获得电子信息相关行业的国家或国际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能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实践,参与学术交流,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所有专任教师均须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教师应熟练掌握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注重效果。教师应至少承担1门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或专业实习等,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必要指导。

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物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完好、充足,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生均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然后有良好的设备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近5年年均更新仪器设备值不低于10%,现有仪器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5%,满足实验教学需求。并且在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提倡一人一组,特殊情况下每组不超过2人;综合实验、大型仪器实验每组不超过4人,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及独立操作能力。实验室应提供开放服务,满足学生课内外学习要求,提高设备利用率。实验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资料齐全。实验室建设有长远建设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既要注重专业基础实验,又要注重新方向、新技术的发展,还要结合本专业特长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建设专业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管理、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有效利用、学生实验顺利进行。

实践基地:因地制宜建设校内实习基地,能为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提供充分的设备使用时间,并设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内容、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跟踪和指导。

信息资源

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加强图书馆服务设施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保证图书资料购置经费的投入,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图书资料包括文字、光盘、声像等各种载体的中外文献资料。具有一定数量、种类齐全的专业相关图书资料(含电子图书)和国内外常用数据库,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完善的图书流通、书刊阅览、电子阅览、参考咨询、文献复制等服务体系。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有保证,新办专业应保证充足的专业开办经费,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不低于300万元,且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近5年年均更新教学科研义器总值不低于设备总值的10%。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13所,评级为A的学校共有56所,其中13所A+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学教育评价网2023-2024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6所,等级5★的学校26所,其中等级5★+的学校的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3中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排名(研究型),A++档次的学校4所,A+档次的学校17所,其中A++和A+的学校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教育部网站.2024-07-02

开设院校.阳光高考.2023-05-12

电子信息工程.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2

» 电子信息工程(中文授课).北京理工大学.2023-05-14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12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12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12

硕士专业目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3-05-1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大连海洋学院.2024-07-02

电子信息工程.www.gaokao.cn.2024-04-18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4-18

2023-2024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_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www.nseac.com/.2024-04-18

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艾瑞森校友会.202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