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

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

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类专业,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

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通过教授自然资源构成要素调查、产权产籍调查、自然资源登记实务、权属纠纷分析与调处、多维权籍信息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传授学生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社会调查、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具备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自然资源与不动产的产权界定、产权调查、产权登记、多维权籍信息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具有“法律-行政-经济-技术-产业”五位一体知识体系,能够在土地、矿产、林草、房地产、城建、交通、农业农村、水利、海洋等行业部门执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学生可选择在在自然资源登记、不动产测绘、自然资源管理、自然资源地籍调查从事工作。

专业发展

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是在新时代、新需求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专业,同时,它的设置也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现实需求。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当时的东北农学院首先设置了土地规划专业,侧重于农用土地的开发。在1966年之前,全国有四所大学设置了这个专业,分别是东北地区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以及华中农学院。直到1985年,林增杰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土地管理”本科专业,该专业的设立适应了土地管理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从专业的历史角度来说,当时两个专业并存,一个侧重土地规划与利用,一个侧重土地管理。后来教育部把这两个专业合并成为一个专业,也就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明确指出要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2021年3月,我国首个“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代码120417T)设置申请通过审批,并落户中国地质大学。该专业的设置填补了国内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本科教育体系空白。

截至2023年5月,中国共有2所高校设置此专业。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下的一个专业,培养目标上,该类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等各项能力。在符合以上整体建设目标的情况下,各高校在建设目标上往往会有所差异,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以期让学生毕业后可以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知识要求

与公共管理类的整体要求相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要求上要求牢固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通识类知识、专业类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学生还应具备公共管理学科的思维理解能力(政策理解与分析能力、公共事务的认知与分析能力)、计划能力(制订工作计划能力、分解公共任务能力)、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管理服务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调査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语言与文字)等专业能力。同时,学生需要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前沿知识。

课程体系

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属于公共管理类大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包含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通识类知识(包括人文科学概论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知识)、专业类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类知识、专业基础类知识和专业知识)。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习活动,主要包含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训练、实验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整体要求上,需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但在具体内容上,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毕业写作

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的毕业写作一般采用论文形式进行,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可取学术论文、项目设计、调研报告、项目分析报告等多种体裁形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求符合行政管理学科研究的方向,能有理论或实践的贡献,选题应加强实践性导向。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应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专业知识、满足专业综合训练要求。内容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相关重要文献,研究设计、数据、案例或其他实证材料,分析、讨论,对策、建议,结论、局限和未来研究等。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过程及成果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应符合专业学术规范。鼓励学生创新,尽可能根据自身兴趣,结合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要求应为本科生选配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由本专业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必要时可聘请专业实务部门有关人员共同指导。指导教师应加强选题、开题、调研、设计、撰写等环节的指导和检查,强化专业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必须认真通读论文,写出评语和推荐意见。

发展方向

就业方向

社会企业单位社会企业方向,学生可选择在在自然资源登记、不动产测绘、自然资源管理、自然资源地籍调查从事工作。

公务员、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方向,学生可选择在国土空间规划、国土开发与保护、自然资源核算与估价、国有资产管理、市政建设等从事工作。

师资队伍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要求与公共管理类各专业要求相同。首先,师生比应符合国家高等学校课程的规定;其次,各专业专任教师应具备宽厚的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再次,公共管理类各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学条件

专业所在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须达到教育部公布的指标要求。首先,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平台,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各专业应为每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配备一定数量的相关图书和一定数量的中外专业期刊。其次,各专业应提供主要的公共管理类文献资源数据库和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并提供使用指导。再次,各专业应建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课程网站,提供一定数量的网络教学资源。鼓励各高校创造条件建设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案例库。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学校共有2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为: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排名(研究型),A++档次的学校2所,学校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5

中国测绘丨新需求催生新专业——我国首个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落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澎湃新闻.2023-05-15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4-20

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排名(研究型),内蒙古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一.www.chinaxy.com.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