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见血封喉

见血封喉

见血封喉(拉丁名:Antiaris toxicaria Lesch.),又名加布、箭毒木、剪刀树,为桑科(Moraceae)见血封喉属(Antiaris)植物。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变种分布于大洋洲和非洲。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见血封喉多生于海拔低于1500米的雨林中,喜欢热量丰富、寒潮较少、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气候环境。

见血封喉高25~40米,胸径30~40厘米。大树偶见有板根,树皮灰色;树汁呈乳白色,树枝平展伸开一般呈伞状;叶椭圆形至倒卵形,叶柄短,托叶披针形;雄花序托盘状,围有舟状三角形的苞片,雌花单生,花托梨形,围有苞片,无花被;核果呈梨形,有苞片,成熟后为紫黑色;种子无胚乳,胚根小。

见血封喉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作用,其树皮纤维是人造纤维来源之一,木材可加工为工业品。见血封喉还有强心效果和毒性,在医疗方面也有一定潜在价值。

形态特征

见血封喉为乔木,高达25~40米,胸径达30~40厘米,大树偶有板根。

见血封喉树皮粗糙,呈灰色,小枝幼时被棕色柔毛,干后有绉纹。

见血封喉的叶呈椭圆形至倒卵形,幼时被浓密的长粗毛,达缘具锯齿,成长之叶长椭圆形,长7~19厘米,宽3~6厘米,先端变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两侧不对称,表面深绿色,疏生长粗毛,背面浅绿色,密被长粗毛,沿中脉更密,干后变为茶褐色,侧脉10-13对;叶柄短,长约5~8毫米,被长粗毛;托叶披针形,早落。

见血封喉雄花序呈托盘状,宽约1.5厘米,围有舟状三角形苞片;雄花花被裂片4,雄蕊与裂片同数而对生,花药椭圆形,散生紫色斑点,花丝极短;雌花单生,藏于梨形花托内,围有苞片,无花被,子房1室,胚珠悬垂于室顶,花柱2裂,柱头被毛,呈钻形。

果实

见血封喉的核果呈梨形,具宿存苞片,颜色由绿色转为红色,完全成熟时变为紫黑色。

种子

见血封喉的种子无胚乳,外种皮坚硬,子叶肉质,胚根小。

物种分布

见血封喉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变种散布于大洋洲和非洲。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以及云南省等地。

生长习性

见血封喉多生于海拔低于1500米的雨林中,见血封喉喜热不喜寒,多生于在常夏无冬、寒潮少、年均温在21~25℃的地方。见血封喉繁殖能力强,耐贫瘠,抗风性强,种子无休眠期,发芽率高,幼苗生长缓慢,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在降雨很少的干季完成。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自然条件下见血封喉通过种子繁殖,成年大树结实量大,在树附近自然更新苗多。熟果掉落于地后,果肉变软,滋生果蝇,变软的果肉被果蝇取食后露出灰白色、近卵形的种子。雨季来临,在适宜的环境中能发芽长成幼苗、幼树。见血封喉种子寿命短,苗木易遭老鼠破坏,幼树成活率低。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采集成熟果实,去除果皮,随采随播,播后及时浇水、除草、施肥。一年生的小苗高约20厘米,生长较慢,第2年生长加快。

组织培养

从健壮的实生树上选取带顶芽的幼嫩枝条,切取其带芽茎段,在无菌条件下灭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发芽,更换相应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生根后进行炼苗移植。

栽培技术

采种与播种

果实在5月上旬变为紫黑色,采集果实,去掉果皮,选取饱满种子,随采随播。选择背风、阳光充足、肥力中等、易于排水的砂质壤土,可点播或开沟条播,播后盖上土和稻草,淋足水。

苗期管理

光照充足、气候湿润的环境适合见血封喉生长,因此幼苗出土后应及时移除阻隔阳光和水分的遮盖物,并充足供应水分。气温较低时做好防寒工作,可覆盖薄膜以保温,待气温回升后移除。阴雨天移苗,移苗后充分浇水,盖上遮光网直至小苗正常生长。可施尿素或复合肥,亦可两者交替使用,按照“先稀后浓”的原则施加肥料。及时清除禾本科杂草,避免其争夺水、营养、阳光、空间等。

移栽造林

选择二年生的种苗,于春夏季选择多雨时期开展造林工作,干旱时节不宜进行造林。可营造纯林,也可营造混合林,混合林通常选择热带雨林树种混交。注意及时排水。

病虫害防治

杂草生长通常早于种子发芽,因此会与种子的萌发争夺营养和资源,还会传播病虫害,需及时清除。见血封喉的抗性较强,因此病虫害较少,但幼树易感炭疽病,要及时防治。见血封喉苗期管理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序即为除草,一般种子还未发芽,禾本科杂草就迅猛地生长出来,与种子争夺阳光、空间、肥水等条件,而且还可传播病虫害。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及时清除杂草。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见血封喉种子可解热,主治痢疾。其乳汁的乙醇提取物有强心作用和毒性。鲜树汁有强心、催吐、泻下、麻醉的功效;外用治淋巴结结核。见血封喉有剧毒,需谨慎使用。

生态价值

见血封喉茎干基部有高大板根,树冠大,枝繁叶茂,落叶覆盖地表,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作用。

经济价值

见血封喉的木材可加工为工业用品,其树皮纤维发达,经过加工处理后可得到洁白柔软的纤维层,可做麻类代用品和床垫,利用其纤维层制作的褥垫和衣物轻柔保暖,舒适耐用。

物种危害

植物毒性

见血封喉皮内有白色乳汁,剧毒,内含强心,称为弩箭子。猎人用涂有此白色乳汁的毒箭射杀野兽,毒液进入伤口,猎物很快就会全身麻痹,心跳减慢,很快就会死亡。民间常用来配制箭药,猎杀凶兽。

主要危害

见血封喉白色汁液一经接触人畜伤口会导致生物体心脏迅速麻痹,引起肌肉松弛、血管封闭、血液凝固,最后窒息死亡。其汁液若不慎溅入人眼,即可导致失明。见血封喉乳汁的乙醇提取物对蛙淋巴囊注射半数致死量为0.8毫克/千克,中等剂量可使犬产生恶心呕吐,大剂量则加速其心率及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临床医学实验表明,0.8毫克/千克见血封喉乙醇提取物可引起犬类心室纤维性颤动,导致死亡。现代研究表明,见血封喉的毒性是通过血液系统产生作用,通过抑制Na+K+-ATP酶而减少心肌细胞内的钾离子,从而导致出快速型的心律失常,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心室颤动和停跳,造成中毒和死亡的发生。

相关研究

见血封喉含黄酮和强心苷类化合物。黄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2-苯基色原酮化合物。分子中有能与强酸反应成盐的酮式羰基,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称黄酮。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与糖结合成糖苷黄酮类化合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抗菌、防病作用巨大。强心苷用于临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为正性肌力药,加强心肌收缩,至今仍为治疗充血性心衰不可缺少的重要药物。见血封喉乳汁的乙醇提取物有强心作用,在心脏疾病领域有潜在价值。见血封喉乳汁含有剧毒物质,主要毒性成分为强心苷类物质,如α-弩箭子苷(α-antiarin)、见血封喉苷(antioside)、铃兰毒苷(convallatoxin)等。

延伸文化

关于见血封喉有许多传说,19世纪爪哇酋长用涂抹树汁的针刺扎“犯人”使其窒息死亡,此后该树世界闻名。中国将其命名为“见血封喉”以形容其强烈的毒性。中国海南黎族的猎手也常在箭上涂抹见血封喉的浆汁用以猎杀动物,鸟兽中箭后只要破皮流血,就会迅速死亡,但不影响兽肉的食用,故亦将其称为箭毒木。19世纪中叶,马来群岛土著用浸过见血封喉乳汁的箭抵御英国侵略者,使英军伤亡惨重。有民谚说:“七上八下九不活”,意为被毒箭射中的野兽,在逃窜时若是走上坡路,最多只能跑7步;走下坡路最多只能跑8步,跑第9步时就会死亡。

参考资料

见血封喉.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5-17

见血封喉.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5-17

..2023-05-17

..2023-05-17

..2023-05-17

..2023-05-17

..2023-09-20

..2023-05-17

..2023-05-17

..2023-05-17

..2023-05-17

..2023-05-17

..2023-05-17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