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药学

中药学

中药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中药学类,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中药学主要研究中医学、中药学、中药药理学、毒理学和中药研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中药鉴定、分析、炮制、制剂制备以及配药等方式,探索并开发中药的药效和应用。中药学主要任务包括对中成药和中药材进行成分分析、研发中药制剂如软膏、药丸、糖浆等、进行川乌、草乌等中药的降毒操作,并根据中药方进行配药、抓药、煎药等,以提高中药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广度。毕业后可从事中药炮制、中药制剂制备等工作。

专业发展

20世纪30年代兴办了多所中医药院校,出现了为教学与临床应用而编写的中药学讲义。自1956年以来,陆续成立了多所中医学院并相继开设了中药学本科专业。在20世纪70年代,该专业正式被国家设置。1998年将原有的六个中药相关专业调整合并为一个,并可颁授医学或理学学士学位。自2008年起,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开设中药学本科专业,并逐步发展到今天的专业代码100801。2013年公布了《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试行)》,2015年则公布了《本科中药学专业质量国家标准》。2020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号,教育部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予以公布。同时,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基础上,增补了近年来批准增设的目录外新专业,也删除了近年来逐渐淘汰的专业,形成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其中仍保留了中药学,专业代码为100801。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依据此,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背景知识。同时,强调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的综合塑造,以及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毕业生应当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各方面都具备高水平素养的中医药人才。

知识要求

学生应掌握与中药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并能运用科学方法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实践,熟悉该领域的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同时,还需熟悉药事管理法律和法规,及医药行业的发展方针、政策。毕业生应当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用药基本规律,了解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中药生产过程、检验和质量评价等基本理论和知识。此外,毕业生还需掌握药学服务、中药储藏养护等专业知识,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内容有一定了解。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应该涵盖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力训练和素质教育等内容。选修课程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需求确定。开设中药学专业的院校还需要通过必要的途径向学生说明课程计划的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并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课程计划管理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在课程计划管理过程中,应尊重师生和其他利益方的意见。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中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其中实验应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创新实验需得到重视,占总实验课程的90%以上,实验学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并由具有丰富实验指导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实训方面,每个学生都应完成一定数量的实训学习并通过实践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习环节需要安排认知实习和生产(岗位)实习等不同形式,以给予毕业生更全面的技能培养,为其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毕业写作

学生应在毕业阶段完成一份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并紧密结合科研与生产实际问题。每个学生应选择一个具有独立性的题目,撰写并进行答辩。为确保指导质量,中药学类专业的院校应加强指导力度,每位校内指导教师最好不超过6名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不超过3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包括绪论、研究内容和方法、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毕业论文(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能够反映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该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可选择中药学、生药学、药剂学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从事以下职业:制药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品质管理工程师和市场营销人员等工作。也可以报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等相关公务员岗位。

师资队伍

高校应当建立稳定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总数不得少于35人;中医药高等教育背景的教师人数不得低于总教师人数的40%;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也应不低于50%。核心课程必须设立相应的教研室和课程组,并保证至少有3名专任教师,每门课程的教学实验室必须配备1名以上中级或以上技术职务的实验技术人员。同时,学校应邀请一定数量的中药行业、产业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等兼职教师加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学条件

院校需要充足的省级以上专项经费用于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课程建设以及教材开发等方面。同时,需要保证教学场所、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设施的数量和功能满足教学需求,并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每个实验室应当有专人管理,实习基地应该有专人负责实习工作,带教教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也需要得到保障。此外,学校还需要具备全面、齐全的中医药相关图书资料、教材和信息服务平台,并配备完善的网络授课系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培训平台。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评级为A的学校共有11所,其中评级A及以上13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中药学专业排名(研究型/应用型),A++档次的学校4所,A+档次的学校7所,其中A以上的学校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教评价网2024-2025年中药学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2所,等级5★的学校4所,其中等级5★及以上的学校的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中药学.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7

信息名称: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已失效).教育部网站.2023-05-17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5-17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国家公务员局.2023-05-11

开设院校.阳光高考.2023-05-17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4-25

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中药学专业排名(研究型),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一.www.chinaxy.com.2024-04-25

2024-2025年中药学专业排名_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www.nseac.com.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