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绵阳城市学院

绵阳城市学院

绵阳城市学院(Mianyang City College)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合肥万博社会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民办本科高校。是四川省首个入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民办本科高校。

2004年,西南科技大学与万博集团确定申办独立学院。2005年,首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产生董事会成员,2006年,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由西南科技大学和合肥万博社会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国家教育部教发函[2006]73号文同意试办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名为绵阳城市学院。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安州、游仙两个校区,规划占地1200亩,建成及规划建筑面积近63万平方米。在校生23000余人,学校下设4个专业学院、1个产业学院、1个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本专科专业共70个,涵盖工、经、管、文、理、教育、艺术、体育等学科。学校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20个。截至2024年9月30日,学校有专任教师847人,外聘教师543人。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28.90万册,拥有电子期刊24.00万册,学位论文489.51万册,音视频32651.19小时。

历史沿革

2004年,西南科技大学与万博集团确定申办独立学院。

2005年8月,以省教委副主任符宗教授为组长的四川省教育厅高校设置评审专家组对西南科技大学申办、合肥万博社会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独立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进行设置评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试办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时设英语系、经管系、机电系、土木工程系。

2007年,确定机构设置、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督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招生领导小组。城市学院党总支更名为城市学院党委;学院向省教育厅申报设英语四、六级考点;院长办公会,确定党办和院办合一为党政办。

2010年,学院“十二五”规划正式开始编制,学院工会成立;城市学院学位授予方案评议通过;凭借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学科特色,学院成功当选为四川省教育会计学会第五届理事单位。

2011年,游仙区新教学楼建成投入使用。

2012年,四川省老教授协会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分会成立。

2014年,城西校区开工基。

2015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修班正式签约成立;2015年度哲社研究扶持项目成功立项并获资助;六项科研项目获四川省教育厅2016年度科研立项。

2016年,新能源应用工程系与企业共建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安州新校区正式开学,迎来2835名本、专科毕业班的学生,新校区毕业班生产实习正式启动;学院有了自己的在线教学平台土木工程系测绘教研室《建筑工程测量》体验式慕课教学上线。

2017年,新增“交通工程”“物流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正式批准为学士授权单位。

2018年12月,雅居乐教育集团旗下的卓雅教育集团与合肥万博社会事业发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此合作,卓雅教育集团将全面参与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建设与管理,助力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未来稳健发展。

202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拟同意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名为绵阳城市学院。12月,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23年,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绵阳城市学院新增体育教育、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备案。8月30日,绵阳市首个光伏产业学院在绵阳城市学院安州校区内正式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下设7个学院,包括4个专业学院、1个产业学院(产业学院下设职素教研室、终身教育学院、双创中心、中医康养项目群、cfec项目群、未来商业项目群、国际教育)、1个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本专科专业共70个,涵盖工、经、管、文、理、教育、艺术、体育等学科。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5月7日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一流本科课程13门,应用型示范专业项目4个,综合改革专业2个,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2个,省民办高校特色专业1个,其中,测绘工程专业排名位居四川省同类院校第一。学校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课程思政课程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获批省级立项一流(特色)示范专业14个,省级一流(应用型)示范课程21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个。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有62个基础实验室、69个专业实验室、23个实习实训场所,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2-2023学年,学校有7门获得了省级立项建设;组织《中华文化基础》等7门课程参加,3门课程获得四川省第三批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认定。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14个;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1项、民办高校教学成果奖2项。

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筑节能技术工程中心。

省级一流课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基础英语2、证券投资学、遥感原理与应用、三大构成基础、大学英语1、思想道德与法治。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华文化基础、金融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学科建设

2022-2023学年,学校学科竞赛省部级以上奖项1028项。学校学科以工为主,工、文、法、经、管、艺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在第八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教师带领学生参与高教赛道竞赛,获得2项银奖,9项铜奖。

2023年,能源动力学科获批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培育学科。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9月30日,学校有专任教师847人,外聘教师543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78人,占比21.02%;副高级职称者201人(含同等),占比25.50%;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660人,占比77.92%。

合作交流

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国内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创业学院,开设订单班,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20个。2019年,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果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年会上展示交流。2020年,“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项目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HEEC)“校企合作双百计划”优秀案例,并于长沙市进行了现场路演与展示。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与德国西班牙英国捷克等国家的高校合作,设立了艺术、语言、教育以及商科等专业的计划内统招国际联合培养项目;与珠海世纪鼎利集团共建鼎利学院、国信蓝桥教育科技(北京)Inc.共建蓝桥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四川乡村振兴建设规划研究中心、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碳排放权研究中心、企业创新管理研究所、学生与思政研究所、碳金融研究所、财务风险控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科研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12325.3m2,阅览室座位数2653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28.90万册,拥有电子期刊24.00万册,学位论文489.51万册,音视频32651.19小时。2024年图书借阅量4.10万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2227.66万次,电子资源下载量48.12万次。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四川省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年度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立项。

在第九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获得2银、4铜,共6项省级奖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创项目)成功立项301项(省级67项,国家级33项)。

参考资料

学校荣誉

2021年7月23日,绵阳城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荣获两项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2021年,绵阳城市学院邓能梅老师论文入选ESI工程建设大类学科热点论文。

2023年4月,杨林老师团队代表学校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荣获省级三等奖,实现我校教师省级教学比赛获奖数量零的突破。

校园文化

校徽

绵阳城市学院校徽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将《周易风水》蒙卦中的“山”和“水”巧妙的结合在标志中,形成三爻卦象,衍生万物。每一面以乾坤之变,体现生生不息的生长规律,与中间合为四象,是卦之初变,合四季之变化。立体的看,角向上的为山,角向侧的为水,屯(zhūn)卦万物生成后是蒙卦的启蒙时期,山下有水,君子果行育德。

三个端点和一个中心表现学校“3331”自主管理特色建设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分为三个维度(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品格素质)、三段目标(培养周期贯穿三段九年,帮助学生依次实现学业、职业、事业目标)、三自管理(通过全过程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价值的认知和能力)和一个“有理想,多专多能”的培养目标;在学校治理模型上,分为三大岗位(人生导师、学业导师、实践导师)、三大课堂课程体系(第一课堂学习社区、第二课堂生活社区、第三课堂实践社区)、三大平台(专业学院、产业学院、创业学院)和一个自主管理操作系统。

确立以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中心,以升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校治理模型为两翼,以“1+2+3”特色毕业标准为导向,实现“有理想、多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校训

博学、笃行、严谨、创新。

取自于《礼记·中庸》,“博学”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在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今天,使师生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也是对师生素养的又一项基本要求。

“笃行”就是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的内涵是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校训中的“笃行”,体现了学院强调教学过程中把对学生基本理论与创新技能的培养统一起来的办学理念。

“严谨”是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搞自然科学的,懂得“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搞社会科学的,其实验室就是整个社会。无论是搞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这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和品德。

“创新”最早见于《魏书》卷六十二:“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主要是指制度方面的改革、变革、革新和改造,并不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辞海》里讲“创”是“始造之也”,是首创、创始之义;“新”,初次出现,与旧相对,“才”、“刚”之义。“创新”有三层涵义,一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是在基础上改进更新;三是指创造性、新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校训中的“创新”,主要体现了学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要求,彰显“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学理念。

校歌

理想之歌

校园环境

校区

学校坐落于中国唯一绵阳市四川省绵阳市,有两个校区,安州校区和游仙校区,安州校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启明星大道北段,游仙校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三星路11号规划占地1200亩,建成及规划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

标志建筑

学校荣誉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四川省首个入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民办本科高校,是四川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单位。先后获得“四川省文明校园”,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全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管理办公室”,被国内知名媒体评为年度最有影响力独立院校。办学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两万余名应用技术型人才,连续多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绵阳城市学院(原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简介.绵阳城市学院.2024-05-25

绵阳城市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绵阳城市学院.2025-02-19

校徽、校名、校训.绵阳城市学院.2024-05-25

绵阳城市学院2024年招生简章.绵阳城市学院招生网.2024-05-25

四川高校本科专业新增69个 撤销22个 | 早读四川.今日头条.2023-05-24

我校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绵阳城市学院.2023-05-24

绵城要闻.绵阳城市学院.2023-06-01

绵城人物.绵阳城市学院.2023-06-01

绵阳首个光伏产业学院今日揭牌 .百家号.2023-12-16

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绵阳城市学院.2024-05-25

学院简介.绵阳城市学院.2023-06-01

我校建筑工程学院荣获两项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绵阳城市学院官网.2023-11-19

喜报:我校邓能梅老师论文入选ESI工程建设大类学科热点论文.绵阳城市学院官网.2023-11-19

现任领导.绵阳城市学院.2024-05-25

历任领导.绵阳城市学院.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