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
枸骨(学名:Ilex cornuta Lindl. \u0026 Paxton),别名猫儿刺、老虎刺、老鼠树等,为冬青科(Aquifoliaceae)冬青属(Ilex)植物,原产于中国、韩国,引种栽培于亚拉巴马州、北卡罗来纳州;在中国分布于山东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北京、河南省等省区。枸骨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为亚热带树种,常生于海拔150~1900米的溪旁、村舍附近、路边、丘陵、山坡等地。
枸骨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株高0.6~3米;幼枝具纵脊及沟,二年枝褐色,三年生枝灰白色。叶片厚革质,二型,四角状长圆形或卵形;叶柄被微柔毛;托叶胼胝质,宽三角形。花序簇生;苞片卵形;花淡黄色。雄花;花梗无毛,基部具阔三角形小苞片;花萼盘状,裂片膜质,阔三角形;花冠辐状,花瓣长圆状卵形;雌花:花梗无毛,基部具阔三角形苞片;花萼与花瓣像雄花。果球形,成熟时鲜红色。分核轮廓倒卵形或椭圆形,内果皮骨质。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枸骨的叶、根、树皮、果实均可入药,味苦、涩,性微温、凉,具有补肝肾,强筋活络,固涩下焦、祛风湿、止痛的作用。枸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点缀于庭院向阳处,单植、丛植或与其他花卉配植均可,枸骨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是美化工矿、居民区庭院的良好树种。此外,枸骨树皮可提取胶和作染料;种子含油,可以作为肥皂的原料;木材软韧,可用作牛鼻栓;嫩叶可制枸骨茶和苦丁茶,冲泡作茶饮用。
形态特征
枸骨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株高0.6~3米。
茎
幼枝具纵脊及沟,沟内被微柔毛或变无毛,二年枝褐色,三年生枝灰白色,具纵裂缝及隆起的叶痕,无皮孔。
叶
叶片厚革质,二型,四角状长圆形或卵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先端具3枚尖硬刺齿,中央刺齿常反曲,基部圆形或近截形,两侧各具1~2刺齿,有时全缘(该情况常出现在卵形叶),叶面深绿色,具光泽,背淡绿色,无光泽,两面无毛,主脉在上面凹下,背面隆起,侧脉5或6对,于叶缘附近网结,在叶面不明显,在背面凸起,网状脉两面不明显;叶柄长4-8毫米,上面具狭沟,被微柔毛;托叶胼胝质,宽三角形。
花
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基部宿存鳞片近圆形,被柔毛,具缘毛;苞片卵形,先端钝或具短尖头,被短柔毛和缘毛;花淡黄色,4基数。雄花:花梗长5~6毫米,无毛,基部具1~2枚阔三角形的小苞片;花萼盘状;直径约2.5毫米,裂片膜质,阔三角形,长约0.7毫米,宽约1.5毫米,疏被微柔毛,具缘毛;花冠辐状,直径约7毫米,花瓣长圆状卵形,长3~4毫米,反折,基部合生;雄蕊与花瓣近等长或稍长,花药长圆状卵形;退化子房近球形,先端钝或圆形,不明显的4裂。雌花:花梗长8~9毫米,果期长达13~14毫米,无毛,基部具2枚小的阔三角形苞片;花萼与花瓣像雄花;退化雄蕊长为花瓣的4/5,略长于子房,败育花药卵状箭头形;子房长圆状卵球形,柱头盘状,4浅裂。
果
果球形,直径8~10毫米,成熟时鲜红色,基部具四角形宿存花萼,顶端宿存柱头盘状,明显4裂;果梗长8~14毫米。分核4个,轮廓倒卵形或椭圆形,长7~8毫米,背部宽约5毫米,遍布皱纹和皱纹状纹孔,背部中央具1纵沟,内果皮骨质。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枸骨原产于中国、韩国,引种栽培于阿拉巴马州、北卡罗来纳州,欧美一些国家植物园等也有栽培。
中国分布
枸骨在中国分布于山东、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江苏省、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北京、安徽、河南等省区,生于海拔150~1900 米的山坡、丘陵等的灌丛中、疏林中以及路边、溪旁和村舍附近。
生长习性
枸骨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为亚热带树种,常生于海拔150~1900米的溪旁、村舍附近、路边、丘陵、山坡等地。其喜阳光充足,也能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耐寒性较差,喜阴湿,但不耐水涝,能耐一定程度的干旱。温室栽培冬季夜间温度不宜低于3℃,白天温度不宣高过25℃,可在遮荫或见光的低温温室中越冬。枸骨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肥沃、腐殖质丰富、疏松的酸性、中性土壤中。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在5~6月间进行,选用当年生半熟枝条为插穗,长度以能带去年部分老枝为度,上面留适量的叶片,直接插于素沙土中,扦插后保湿遮荫,生根后慢慢地去棚见光。生根后,加强苗期管理,留床1~2年后再移植。中国南方可在梅雨季节实行嫩枝扦插,均很容易成活。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通常在落叶后或春季芽萌动前进行。挖取母株周围的萌生苗,连根带土将其栽植于穴内,覆土压紧后浇水或将整个株丛带土挖出,劈成几份后按适宜株行距分株栽植,所分离的小植株应带有根系,并且要附着较多量的保护土,否则不容易成活,为提高成活率,可将上部枝条剪掉,以减少水分蒸腾。
播种繁殖
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堆放待果皮软化后捣烂,漂洗干净后取种,将种子与湿沙混合,放人种子袋中置于低温下贮藏。翌年3月中下旬进行播种,采用条播的方法,播后覆土盖稻草,出苗前注意遮荫保湿。3月即可发芽出土,及时揭草,并要保湿遮阳。幼苗生长较慢,要生长2~3年后方可移植。
组培繁殖
把枸骨饱满的种子冲洗干净后,用小刀把种胚剥离出来,然后经过消毒处理后用无菌水冲洗几次,之后将种胚接种于胚培养基进行培养得到无菌苗,把无菌苗转移到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将无菌苗取出来并截成适宜的茎段后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诱导培养,诱导产生丛生芽后,将丛生芽分离出来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值培养,之后再将不定芽转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当根长到一定长度时打开瓶塞在培养箱中炼苗1周后,洗去培养基,将试管苗栽入灭过菌的基质中。
栽培技术
整地
选择高燥不积水的地块搭建荫棚,整地后,按南北向以及适宜规格修筑苗床。苗床的底部可施入腐熟有机肥,在上面铺一定厚度且疏松的壤土。需做到土壤细碎,床面做平整、沟道通畅。然后在苗床浇足水备用。
定植
枸骨的定植宜在早春植株萌动前,栽植前要施足有机基肥,栽植深度不宜超过根颈处,栽后将土压紧、浇透水。
田间管理
在枸骨生长的旺盛时期需注意浇水,不积水,但需保持土壤湿润,夏季可叶面喷水,便于蒸发与降温。春季施稀薄饼肥水,夏季可不施肥,在秋季需要每月追肥,在入冬之前,在株际开沟施入腐熟的麻渣酱或豆饼,施后浇足冻水。
整形修剪
枸骨的萌发力很强,耐修剪,对于成景作品的植株,为保持植株冠形优美,每年的夏秋季要进行适当修剪,可将长枝剪短,剪去不必要的萌发枝、徒长枝与多余的芽。
病虫害防治
枸骨病虫害很少,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漆斑病、叶斑病、煤污病、根腐病等,虫害有介壳虫、蚜虫。
煤污病可通过喷洒石灰硫黄合剂、波尔多液、氧化乐果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根腐病可通过防止积水、及时拔除病株或喷洒退菌特进行防治。介壳虫可通过用砷酸铅喷杀或喷洒氧化乐果、马拉松乳剂等药剂进行防治。
采收
在8~10月采收枸骨叶,拣去细枝,除去杂质,晒干。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枸骨的叶、根、树皮、果实均可入药。果实入药名称为枸骨子,其苦、涩,微温,”补肝肾,强筋活络,固涩下焦。主治体虚低热,筋骨疼痛,崩漏,带下,泄泻。枸骨树皮微苦,凉,补肝肾,强腰膝,主治肝肾不足,腰脚弱。
枸骨叶的药用名为功劳叶,其味苦,凉,归肝、肾经,清虚热,益肝肾,祛风湿,主治阴虚劳热,咳嗽咯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白癜风。枸骨根的药用名为功劳根,其味微苦带酸,性平,无毒,补肝肾,凉血,祛风,止痛,主治腰膝痿弱,关节疼痛,流火,,头风,赤眼,牙痛,瘾疹。
观赏价值
枸骨是观姿型、观叶型、观果型树种。其株形紧凑、枝叶繁茂、叶形奇特、四季常青,果实在秋冬为红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点缀于庭院向阳处,单植、丛植或与其他花卉配植均可。中国南方也可在庭院中作花坛的中心或作绿篱。其红色的果实经久不凋落,是切花的良好材料。由于其枝叶硬挺,也可用于制作圣诞树。中国北方多盆栽观赏。因其生长缓慢,但耐修剪性较强,可修剪制成各种姿态的盆景供观赏。
生态价值
枸骨生长势较快,适应性强,且能忍受较低的温度,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是美化工厂、矿区、居民区、庭院的良好树种。
经济价值
枸骨树皮可提取栲胶和作染料;种子可榨油,可以作为肥皂的原料;木材软韧,可用作牛鼻栓;嫩叶可制枸骨茶和苦丁茶,冲泡作茶饮用。
种间对比
枸骨与欧洲枸骨(Ilex aquifolium L.)均具有刺状裂片,两者区别在于枸骨为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而欧洲枸骨可高达25米。
相关研究
枸骨叶的乙醇提取物具有增加冠脉流量(即心脏冠状动脉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以及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其水提物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可以显著抑制大鼠肾上腺素失调导致的血糖突发性升高;其丙酮提取物有避孕及抗生育的作用。此外,相关研究采用HPLC法(即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枸骨叶中金丝桃苷含量的测定分析方法,可为今后对枸骨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数据依据。
延伸文化
枸骨在英国等欧美国家常被用于圣诞节的装饰,故也称“圣诞树”。
参考资料
枸骨.植物智.2023-05-25
枸骨.自然标本馆.2023-05-25
枸骨.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25
枸骨.powo.2023-05-25
欧洲枸骨.自然标本馆.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