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儿菜
刺儿菜(学名:Cirsium arvense var. integrifolium)又名野刺儿菜、马刺草、小等,为蓟属植物丝路蓟的亚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东部和中部、亚洲等,在中国广泛分布。
刺儿菜是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叶缘有细密的针刺,针刺紧贴叶缘,头状花序单生茎端,小花紫红色或白色。刺儿菜常见于海拔170~2650米的平原、丘陵和山地,多成片生长。刺儿菜较耐瘠薄,在肥沃的沙壤土中生长良好。
刺儿菜的全草或根科入药,味甘、微苦、性凉,全草能凉血止血、清热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根状茎主治肝炎。
历史记载
刺儿菜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与大蓟合条。《本草图经》云:“小蓟根,俗名青刺蓟。苗高尺余,叶多刺,心中出花头如菠萝菊而青紫色。北人呼为千针草。当二月苗初生二三寸时,并根作茹食之甚美。”并附“冀州小蓟根”图,所绘花序形态与刺儿菜相似,《救荒本草》刺蓟菜图和《本草纲目》小蓟图均与植物刺儿菜相似。但《植物名实图考》小蓟图则似植物丝毛飞廉。
形态特征
刺儿菜是草本植物,高25~50厘米。茎基部生长多数须根。
根
根状茎细长,先直伸后,白色,肉质。
茎
茎直立,微紫色,有纵槽,被白色柔毛,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
叶
基生叶和中部茎叶呈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顶端钝或呈圆形,基部楔形,有时有极短的叶柄,通常无叶柄,长7~15厘米,宽1.5~10厘米,上部茎叶渐小,呈椭圆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部茎叶不分裂,叶缘有细密的针刺,针刺紧贴叶缘。
叶缘有刺齿,齿顶针刺大小不等,针刺可长达3.5毫米。茎叶羽状浅裂、半裂或边缘粗大,顶端钝,齿顶及裂片顶端有较长的针刺,齿缘及裂片边缘的针刺较短且贴伏。全部茎叶两面同色,呈绿色或部淡绿色,两面无毛。
花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植株含少数或多数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呈卵形、长卵形或卵圆形,直径1.5~2厘米。
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散逸层与中间层宽1.5~2毫米,包括顶端针刺长5~8毫米;内层及最内层呈椭圆形至线形,长1.1~2厘米,宽1~1.8毫米;中外层苞片顶端有长不足0.5毫米的短针刺,内层及最内层渐尖,膜质,短针刺。
小花紫红色或白色,雌花花冠长2.4厘米,檐部长6毫米,呈细管部细丝状,长约18毫米,两性花花冠长约1.8厘米,檐部长约6毫米,呈细管部细丝状,长约1.2毫米。
果实
瘦果,淡黄色,椭圆形或偏斜椭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顶端呈斜截形。冠毛污白色,多层、整体脱落;冠毛刚毛星羽毛状,长3.5厘米,顶端渐细。
物种分布
刺儿菜世界分布:欧洲东部和中部、亚洲等。如蒙古、朝鲜、日本等国家。刺儿菜在中国除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外,几遍全国都各地分布。如福建省、河北省、黑龙江省、河南省等。
生长习性
刺儿菜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常生于海拔170~2650米的平原、丘陵和山地,在农村的田间地头、路边、荒地十分常见,多成片生长。对湿度和光照的要求不严,在开花结果期需要较干燥的环境和充足的光照。刺儿菜较耐瘠薄,在肥沃的沙壤土中生长良好。
繁殖
刺儿菜在野外的生长与传播很迅速,是通过絮状花朵的飘飞实现的。刺儿菜以根芽繁殖为主,也可播种繁殖,再生力极强。花期5-6月,果期5-7月。
栽培技术
繁殖条件
刺儿菜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刺儿菜用种子繁殖。6~7月待花苞枯萎时采种,晒干,备用。早春2~3月播种,穴播按行株距开穴,将种子用草木灰拌匀后播入穴内,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至出苗。
田间管理
刺儿菜苗高6~10厘米时间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并结合中耕除草,第2次在5月中耕除草结合施人畜粪肥。
采收加工
刺儿菜5~6月盛花期,割取全草晒干或鲜用,可连续收获3~4年。
用途
药物用途
刺儿菜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脾经。全草,血,尿血,传染性肝炎,异常子宫出血,外伤出血;外用治痈疮疡。根状茎:肝炎。
食用用途
刺儿菜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其中Ca、K的含量比较高。刺儿菜做馅儿、做汤、炒、凉拌、晒干菜,都可以。
其他用途
刺儿菜幼嫩时期羊、猪喜食,牛、马较少采食。植株秋后仍保持绿色,仍可用以喂猪。另外本种为秋季蜜源植物。带花全草或根状茎均为药材。刺儿菜的嫩苗又是野菜,炒食、做汤均可。
危害
刺儿菜特别喜欢生长于小麦、棉花、大豆等旱作物田里,由于其匍匐根状茎很发达,耐药性强,防治难度较大,所以一旦大量生长,就会对农作物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刺儿菜全身长满刺,刚生长出来没多久的幼苗,在它的叶子边缘处,也有细小的尖刺,容易被扎,是农村一大害草。
相似物种
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人员通过硅胶、MCI、SephadexLH~20等各种柱色谱技术及HPLC对刺儿菜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多种刺儿菜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甾体类以及含氮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在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抑菌消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Cirsium arvense var. integrifolium.植物智.2024-05-17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5-17
Cirsium arvense var. integrifolium.植物智.2024-05-17
它是农村一大害草,满身是刺,却是春季极品野菜,含钙高,别错过.微信公众平台.2024-05-18
小蓟.中医大辞典.2024-06-04
Cirsium arvense var. integrifolium Wimm. & Grab..GBIF.2024-05-20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校园本草——刺儿菜.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0
刺儿菜.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官网.2024-05-18
2020-07-17 14:17: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首都绿化委员办公室.2024-05-18
天府自然历丨带刺的“紫色妖姬”(7月17日) - 川观新闻.川观新闻 .2024-05-20
刺儿菜名称分类.植物智.2024-06-11
蓟名称分类.植物智.2024-06-11
蓟.植物智.2024-06-11
蓟(大蓟).武当百草园数字标本馆.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