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向借款人收取利息的利率。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储蓄和消费、企业的投融资决策、进出口和国际收支。

贷款利率根据合同中利率的状态可以分为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和混合利率,贷款利率根据贷款的期限可以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贷款利率根据资金融通关系的主体又可以分为国家银行商业银行间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利率。

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经历了由上下限的限制到逐步放开管制,再到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化的过程。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改革后,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基本参考LPR定价,LPR成为了新的贷款基准利率。

历史发展

中国

利率市场化和LPR改革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总要求,指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金融改革具体方向。

LPR(LoanPrime Rate)是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LPR机制创设于2013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随后创设了LPR,通过十家大中型银行每天报价,并经银行间市场发布,为市场提供一个最优贷款利率供行业定价参考。

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这标志着中国以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起点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基本完成。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此次LPR改革明确新发放贷款参照LPR定价,新的LPR利率按照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加点形成,而MLF利率由央行市场化招标形成,可以反映市场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这意味着建立了一个更加市场化的贷款利率形成机制,打通了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有助于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并且,此次改革还扩大了报价行范围,在原有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增强了LPR报价的代表性,使LPR更能体现市场供求的变化。在此基础上,LPR形成机制改革有助于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形成。

住房贷款利率

2005年3月17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

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2022年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2023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2023年9月25日起,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可向承贷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由该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置换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新发放贷款的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借款人自主协商确定,但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上的加点幅度,不得低于原贷款发放时所在城市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新发放的贷款只能用于偿还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仍纳入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管理。

美国

LPR

LPR利率源起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导致美国经济陷入危机,企业大量倒闭,经济相对萧条,有效需求不足,资金供需失衡导致美国商业银行在此情况下难以找到信用良好的贷款对象,美国商业银行通过下调信贷标准和贷款价格的方式对“优质客户”进行放贷,商业银行对优质资产的恶性竞争、无法有效识别信用风险导致不良贷款频发,部分银行资金链断裂进而倒闭,经济形势越发严峻。美国政府为防止银行间的恶性竞争并出于恢复经济的需要,连续推出多项金融改革措施如《1933年银行法》(BANKING ACT OF 1933),为避免贷款恶性竞争而限定了最低贷款利率不能低于7%;并推出Q条例限定存款利率,避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过高。LPR利率报价机制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推动统一的利率报价机制以维护市场秩序。

不同时期的贷款利率

从1999年开始,美国贷款利率上升,直至2000年达到一个峰值。这是因为进入1999年以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过热迹 象,并存在通货膨胀上升的危险,美联储认为经济的持续扩张已超出了潜在的增长能力,通货膨胀压力在加 大,为此,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美联储重启紧缩性货币政策,累计加息175个基点,缓解了通货膨胀压力,避免了经济的过热。从2000年第四 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已进入了明显的放慢时期,工业生 产从10月份连续下降,企业盈利增长减缓,消费者信心指数在年末大降。为了防止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美联储从2001年初就开始了降息。

自2001年1月起连续13次降息,在流动性较为充裕的宏观环境下,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复苏,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回暖,加之房地产泡沫显现,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在2004年4—6月这一期间,美联储连续执行17次加息操作,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5.25%。贷款利率不断上升,至2006年达到另一个峰值。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很多银行机构资产负债结构急剧恶化,甚至出现大面积的破产。2007年8月,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首次将联邦基金 利率下调25个基点,此后,因为危机恶化的程度远超之前的预期,美联储不得 已在此后1年多的时间里将基准利率下调至零下限的超低区间,并一直维持至 2015年末。

2015年以来,为了安抚国内居高不下的通胀,美国进行了多次激进的加息举措。2018年3月22日,杰罗姆·鲍威尔完成了他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的第一次加息,这也是美国2015年以来,第7次加息了,从0.25%加起,每次加0.25。

2019年7月底,美联储开启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首次降息,降息25个基点,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至2%-2.25%的目标区间。为缓解金融市场的资金压力,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2020年3月15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再度宣布紧急降息至零利率。

2021年年初,美国在强有力财政支持和从新冠疫情从加快复苏的背景下经济前景改善,通胀预期抬升导致十年期美债利率快速攀升。2022年年初,美联储开启加息以遏制财政超规模刺激叠加供应链中断推升的通胀,两个月内,十年期美债利率上涨140bp。

基本信息

定义

贷款利率是指金融机构等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时收取利息的利率。

作用

调节资源配置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利率通过影响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储蓄行为、投资行为,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从消费看,贷款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抑制消费。从投资看,贷款利率下降会刺激企业的投资和扩张需求。

贷款利率是国家经济调节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杠杆,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节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与资金的流量与流向,调节社会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从改革开放起,中国多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水平,利率调节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调节货币供求、资金供求,来实现投资与储蓄、社会需求与 社会供给的平衡。因此,利率杠杆的运用已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调控内需、刺激经济

贷款利率的上调有利于抑制经济中的无效需求,集中资金支持有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经济运行中表现出的旺盛资金需求,有相当一部分是低效或无效的,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远高于利率上调幅度和贷款利率相对过低,生产企业只要有产出,无需有好的质量就能赚钱,这种机制客观上刺激了无效资金需求的扩张,同时也保护了落后企业。而贷款利率上调可以削弱企业的借款能力,有效抑制无效资金需求,淘汰落后企业,迫使其进行重组。从而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有效益的经营活动,促进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轨道。

贷款利率的下调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例如对那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贷款利率下调会刺激这些企业进行贷款和投资,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贷款利率下调可以刺激购房欲望。由于房贷基本上已经完成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挂钩,所以下调贷款利率可以降低已购房者的房贷利率,减轻已有房贷者的还款压力。当前地产销售普遍承压,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下跌压力更大,面对较大的下行压力,下调贷款利率有助于降低房贷利率和购房成本,有利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释放,缓解房地产下行压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影响因素

货币政策

经济运行和融资状况分别是影响货币政策的最根本和直接的因素,而货币政策又是影响利率的核心变量。

当经济增速放缓时,货币政策充足发力、持续发力,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释放政策利率调控信号。央行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以及存款利率监管等,对资金的成本产生影响,并进一步通过LPR传导降低企业贷款利率。

银行成本

成本角度

任何经济活动都要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成本加成风险定价模型公式为:贷款价格=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运营成本+所得税率-优惠和折让。为每笔贷款业务筹集资金所付出的成本便是该笔贷款业务的资金成本。风险成本是由预期损失计量得到的。运营成本是银行在日常业务中产生的各项成本,包括人工、网点、日常办公等方面。

收益角度

非利息收入与非贷款利息收入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对贷款利率有较为明显的“下拉”作用,与美国、英国等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导致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占比普遍较低。根据可获得的数据,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在生息资产收益率中的占比较低,这对高利息支付的影响起到了较明显的对冲作用,这跟中国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占比较高有直接关系,这也表明,随着中国融资结构的转变,未来非利息收入在商业银行收入中的占比可能会提升,这将有助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进一步降低。

银行规模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跟商业银行规模有正向相关关系。通常而言,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规模相对较小。商业银行规模越大,在贷款客户选择上越有主导权。中小企业单笔贷款规模小,单位贷款审批成本高,并且财务信息不规范、抵押物不足,因此,规模较大的银行倾向于为大型企业发放贷款。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业务通常限于当地,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

信贷需求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受信贷供需关系影响,企业、居民的信贷需求直接影响贷款利率。LPR是由报价行根据对最优质客户的实际贷款利率市场化报价形成的,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都会影响LPR报价。商业银行将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最终形成LPR报价,因而信贷需求也是影响贷款利率的重要因素。企业信贷需求持续走弱的情况下,贷款利率倾向于下行。

个人资质

每家借款机构都会对借款人的综合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征信是否存在逾期、是不是信用白户、征信记录被查询频次等。如果评分较低,借款机构会为了平衡风险,在平均借款利息的基础上略微上调。

利率变动的影响

利率上调的影响

目前经济运行中表现出的旺盛资金需求,有相当一部分是低效或无效的,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远高于利率上调幅度和贷款利率相对过低,生产企业只要有产出,无需有好的质量就能赚钱,这种机制客观上刺激了无效资金需求的扩张,同时也保护了落后企业。而贷款利率的上调会削弱企业的借款能力,有效抑制无效资金需求,淘汰落后企业,迫使其进行重组。从而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有效益的经营活动,促进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轨道。

利率下调的影响

刺激实体经济发展。贷款利率下调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例如对那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贷款利率下调会刺激这些企业进行贷款和投资,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刺激购房欲望。由于房贷基本上已经完成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挂钩,所以下调贷款利率可以降低已购房者的房贷利率,减轻已有房贷者的还款压力。当前地产销售普遍承压,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下跌压力更大,面对较大的下行压力,下调贷款利率有助于降低房贷利率和购房成本,有利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释放,缓解房地产下行压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分类

按是否浮动分类

贷款利率按借贷合同中利率的状态分,有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及混合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借贷合同中确定的利率在整个合同期间保持不变;浮动利率是指借贷合同利率随着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固定利率的特点:

1、利率较高,可使借债成本锁定;

2、不再受整体利率调整变化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固定的利率。

浮动利率的特点:

1、利率的变动可以灵敏地反映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

2、借贷双方所承担的利率变动的风险较小;

3、便于金融机构及时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调整其资产负债规模;

4、有助于国家银行及时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混合利率是指将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结合起来的贷款类型。在贷款期间,贷款机构会将利率进行分段,一部分按照固定利率计算,另一部分按照浮动利率计算。混合利率主要适用于经济波动不确定的时期和贷款期较长的情况。

常见的浮动利率如个人商业性住房贷款利率,如果购房者选择向银行申请浮动利率贷款方式,则住房贷款的定价方法调整为“LPR+点数”。房贷会有重定价周期,每到重定价日都会按最新LPR报价算上规定的基点数得出新利率,在下一周期执行。

按贷款期限分类

贷款利率根据贷款的期限主要可以分为长期贷款利率和短期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在一年期以上的利率称为长期贷款利率,反之则为短期贷款利率。流动偏好理论认为,投资者多倾向于持有流动性较强的短期证券或提供短期借贷。一般情况下,长期贷款利率高于短期贷款利率,其原因在于必须对流动性和风险加以补偿。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美联储加息过于激进,则会出现“利率倒挂”,也就是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持平,甚至高于长期利率。

按资金融通关系的主体分类

按照资金融通关系的主体分,有国家银行商业银行间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也即政策利率)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以及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等,这一贷款利率主要受货币政策因素的影响。

同业拆借利率是拆借市场的资金价格,是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也是整个金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于2007年1月4日正式运行,是中国大银行之间的借钱行为引发的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目前,对社会公布的SHIBOR品种包括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这一贷款利率主要受银行成本、银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对象为企业、个人、政府等,按用途又可分为消费信贷、经营贷、房贷等,这一贷款利率主要受信贷需求和借款人资质等因素的影响。

计算方式

人民币业务利率换算公式(注:存贷通用):

1.日利率(0/000)=年利率(%)÷360=月利率(‰)÷30

2.月利率(‰)=年利率(%)÷12

积数计息法

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计息公式为:

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其中累计计息积数=每日余额合计数。

逐笔计息法

逐笔计息法按预先确定的计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贷款期限逐笔计算利息,具体有三:

计息期为整年(月)的,计息公式为:

①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

计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计息公式为:

②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零头天数×日利率

同时,银行可选择将计息期全部化为实际天数计算利息,即每年为365天(闰年366天),每月为当月公历实际天数,计息公式为:

③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

这三个计算公式实质相同,但由于利率换算中一年只作360天。但实际按日利率计算时,一年将作365天计算,得出的结果会稍有偏差。具体采用那一个公式计算,中国人民银行赋予了金融机构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当事人和金融机构可以就此在合同中约定。

罚息

贷款人未按规定期限归还银行贷款,银行按与当事人签订的合同对失约人的处罚利息叫银行罚息。逾期贷款(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日期还款的借款)罚息利率由现行按日万分之二点一计收利息,改为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 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罚息利率,由现行按日万分之五计收利息,改为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50%-100%。 对逾期或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从逾期或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之日起,按罚息利率计收利息,直至清偿本息为止。对不能按时支付的利息,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

贷款逾期违约金

性质与罚息相同,对合同违约方的惩罚措施。

相关政策

中国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最新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6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55%,5年期以上LPR为4.2%。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放松贷款利率管制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放开将会使得非正规市场的利率水平降低,为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无数农户和微小企业增加融资机会,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发挥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指导利率自律机制成员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调整存款利率,促进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美国

信用评级降低,贷款利率飙升

2023年8月1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AAA下调至AA+,导致政府债券收益率飙升。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协会(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当周,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合约利率上升16个基点,至7.09%。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英国

央行不断加息,贷款利率上升抑制购房需求

2023年6月22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4.5%上调至5%,这是2021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连续第十三次加息。英国按揭贷款机构Nationwide Building Society表示,在借贷成本飙升抑制需求之后,英国房价跌幅超过预期,而且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最快跌速。受英国央行上调基准贷款利率以及投资者对经济增长放缓和政府债务上升的担忧影响,住房贷款成本飙升。虽然借款人的成本已较峰值回落,但仍可能远高于买家过去十年大部分时间内的水平。在家庭财务状况已经受到高通胀压力冲击的情况下,潜在买家和购房者的住房负担能力变得更加吃紧。

各国贷款利率情况

参考资料

中国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人民银行.2023-07-15

..2023-06-16

如何为提前还贷难破题?建议将固定利率转为浮动利率.腾讯网 .2023-08-03

央行放开利率管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 .第一财经.2023-10-28

【第1564期专栏】LPR改革 .普益标准.2023-08-19

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双降.网易财经.2023-10-28

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和下调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23-09-02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23-09-10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23-09-02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23-09-02

华泰:从美国LPR的演进历程,看其如何在利率市场发挥作用?|贷款利率.新浪财经.2023-09-16

美国 | 银行贷款利率 | 1980 – 2023 | 经济指标 | CEIC .CEIC.2023-09-16

美联储历次加息周期_手机新浪网.新浪财经.2023-10-28

美国疯狂加息,日韩被伤得最深?韩国甚至被预言将陷入金融危机.新浪财经.2023-09-16

美国第6次加息,中国为什么只是象征性的跟了0.05%?.搜狐新闻.2023-09-16

艾瑞克·诺兰德:美联储降息通道打开 美元2020年将进入熊市 .中证网.2023-09-16

2020全球降息潮:35地降息57次 美国零利率、多国创新低.腾讯财经.2023-09-16

2021年美联储加息.慧博投研资讯.2023-10-28

央行最新发声: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贷塌方!.证券时报.2023-06-19

银行的三个重要收入来源 .个人图书馆.2023-07-15

LPR已连续9个月不变!降息落空是什么原因.北京商报.2023-06-19

固定利率的特点是什么?.财经信息网.2023-07-15

美联储加息究竟是如何导致银行“爆雷”的?.cctv财经频道.2023-06-16

积数计息法.人大经济论坛.2023-08-03

23银行从业备考公式汇总 -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 .2023-08-03

..2023-07-15

贷款罚息是什么-贷款逾期|华律办事直通车. 华律网 .2023-08-01

..2023-07-15

..2023-07-15

2023年6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23-07-18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答记者问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23-07-20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 合理把握宏观利率水平.新浪财经_新浪网.2023-07-28

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至AA+ .光明网 .2023-09-02

【真灼机构观点】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一周内跃升至7%以上,政府债券收益率飙升 大市点评-2023年8月10日美国抵押贷款利率在一周内跃升至7%以上,此前惠誉评级出人意料地决定降低美国的信用评级,导致... - 雪球 .雪球.2023-09-02

“治理水平持续下降”,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上观新闻 .2023-09-02

连续第13次加息!英国央行决定加息50个基点_.京报网 .2023-09-02

英国房价降幅超出预期 按揭贷款利率飙升抑制需求 .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23-09-02

Lending interest rate (%) | Data .世界银行.20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