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脐带绕颈

脐带绕颈

脐带绕颈是指脐带围绕胎儿颈部,以绕颈1周者居多。发生与脐带过长、羊水过多、胎儿过小及胎动频繁等有关。临床表现为胎先露部下降受阻、胎儿窘迫、胎心率变异。产程中B型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的颈部处皮肤有明显压迹(U形压迹、W形压迹、锯齿形压迹)时,尤其当胎心监护出现异常,经吸氧、改变体位不能缓解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脐带绕颈,以绕颈1周者居多,占分娩总数的20%左右,而脐带绕颈3周发生率为0.2%。当脐带绕颈周数多、过紧时使脐带受牵拉,导致胎儿缺氧出现胎心率异常,出现宫内窘迫,严重者导致胎盘早剥,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或发生胎死宫内。

分型

根据脐带绕颈圈数分型。

脐带绕颈1周

脐带绕颈1周需脐带20厘米左右。B型超声检查可见脐带缠绕处的皮肤有明显的U形压迹,压迹上方有短条样的脐血管横断面回声,内含一小圆形衰减包块,并可见其中小短光条。

脐带绕颈2周

脐带绕颈2周,皮肤压迹呈W形,压迹上方有等号样的脐血管横断面回声,其上含一带壳花生样衰减包块,内见小光条。

脐带绕颈3周或3周以上

脐带绕颈3周或3周以上,皮肤压迹呈锯齿状,其上为一条衰减带状回声。

病因

致病原因

脐带绕颈的发生原因与脐带过长、胎儿过小、羊水过多及胎动频繁等有关。对胎儿影响与脐带缠绕松紧、缠绕周数及脐带长短有关。

脐带正常长度为30~100厘米,平均长度为55厘米。脐带超过100厘米者,称为脐带过长,脐带过长易造成脐带绕颈。脐带绕颈与长度及胎动有关,如胎儿较多的自动自转或外倒转术,均能导致脐带绕颈发生。脐带绕颈1周需脐带20厘米左右,绕颈周数越多,脐带也越长,但短脐带也同样可以发生绕颈。

流行病学

脐带绕颈约占脐带缠绕90%,以绕颈1周者居多,占分娩总数的20%左右,而脐带绕颈3周发生率为0.2%。

临床表现

脐带绕颈轻者可没有不适症状,脐带绕颈若使脐带变短、绕颈周数多、缠绕过紧时,会出现胎先露部下降受阻、胎儿窘迫、胎心率变异。

胎先露部下降受阻

脐带缠绕使脐带相对变短,影响胎儿先露部入盆,可使产程延长或停滞。从而增加分娩风险,危及产妇及胎儿安全。

胎儿窘迫

当脐带绕颈缠绕周数多、过紧时使脐带受牵拉,或因宫缩使脐带受压,可使胎儿血液循环受阻,胎儿缺氧,出现胎儿窘迫。

胎心率变异

胎儿宫内缺氧时[1],胎心监护可见频繁的变异减速。

诊断

诊断原则

出现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胎儿窘迫、胎心率变异、超声检查出现异常应高度警惕脐带缠绕,同时补充超声确诊脐带绕颈的时间应选择在临产前,越临近分娩,其结果越可靠,在临产时,频繁地听胎心或进行胎心监护。

检查项目

影像学检查

鉴别诊断

脐带长度异常

脐带打结

脐带扭转

治疗

若脐带绕颈较为松弛,一般影响不大;若脐带绕颈较紧、周数多严重时会导致胎儿窒息或死亡。若产前超声诊断为脐带缠颈,在分娩过程中应加强监护,一旦出现胎儿窘迫,及时处理。在中国有指征的剖宫产中,胎儿窘迫为首要因素。

脐带缠绕及压迫程度较轻

脐带缠绕及压迫程度较轻时,一般影响不大。

脐带缠绕及压迫程度较重

宫内复苏

当胎儿窘迫发生时,快捷有效的复苏,是争取新生儿存活,减少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后遗症的关键。

手术治疗

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引起产程延长,以第二产程延长居多,胎心监护出现频繁的变异减速,经吸氧、改变体位不能缓解,应立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预防

预后

当脐带绕颈周数多、过紧时使脐带受牵拉,导致胎儿缺氧出现胎心率异常,出现胎儿窘迫,严重者导致胎盘早剥,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或发生胎死宫内。

历史

Kan及Eastman等研究发现脐带绕颈1周者居多,占分娩总数的20%左右,而脐带绕颈3周发生率为0.2%。

脐带绕颈不是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Hankins等研究发现脐带绕颈的胎儿与对照胎儿对比出现更多的轻度或严重的胎心变异减速,他们的脐带血pH也偏低,但是并没有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酸中毒。

参考资料

ICD-11编码工具.ICD-11编码工具 死因与疾病统计(MMS) (who.int).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