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普通鵟

普通鵟

普通鵟(黑枕黄鹂普通亚种:Buteo japonicus)是鹰科鵟属的中型猛禽。体长约50~59厘米,体重约575~1073克。虹膜为褐色;嘴为黑褐色,基部淡黄色;蜡膜黄色或黄绿色。体色变化比较大,有淡色型、棕色型和暗色型,主要以棕色型为主,通常上体主要为暗褐色;下体多为暗褐色或淡褐色,具深色横斑或纵纹;尾淡灰褐色,具多道暗色横斑;尾羽呈扇形散开。翼下为白色,仅翼尖、翼角和飞羽的外缘为黑色(淡色型)或者全为黑褐色(暗色型)。脚、趾黄色至黄绿色,爪黑色。

普通鵟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繁殖季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中国和朝鲜半岛等国家和地区;越冬季分布在亚洲的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地区和中国等地区。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从海拔400米的山脚阔叶林到2000米的混交林和针叶林地带等森林生境均有分布,有时甚至出现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冻原带。越冬季还会出现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以及草原等生境,有时也出现在农田和村落等人工环境附近。

根据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普通鵟的全球种群数量不明确,202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2021年,普通鵟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分类历史

1844年,荷兰动物学家康拉德·雅各·特明克(Coenraad Jacob Temminck)和德国鸟类学家赫尔曼·施莱格尔(Hermann Schlegel)两人首次描述了Buteo japonicus。早期认为普通鵟、喜山鵟(Buteo refectus)和欧亚鵟(Buteo buteo)均属于欧亚鵟(当时中文名为普通鵟)(Buteo buteo),普通鵟为其中的一个亚种——欧亚鵟日本亚种(Buteo buteo japonicus)。在200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将原来的欧亚鵟日本亚种(Buteo buteo japonicus)、欧亚鵟伊豆亚种(Buteo buteo toyoshimai)和欧亚鵟大岛亚种(Buteo buteo oshiroi)从欧亚鵟中拆分,合并提升到物种等级,共同构成普通鵟(Buteo japonicus)这一物种;将Buteo buteo burmanicus和欧亚鵟喜马拉雅山脉亚种(Buteo buteo refectus)合并提升到喜山鵟(Buteo refectus);在2015年后,该分类变动得到国际上广泛认可。中国早期文献描述的欧亚鵟日本亚种(Buteo buteo japonicus)实际上指代的是普通鵟。2021年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也将“Buteo japonicus”的中文名定为普通鵟。普通鵟有3个亚种:普通鵟指名亚种(B.j.japonicus)、普通鵟伊豆亚种(B.j.toyoshimai)、普通鵟大岛亚种(B.j.oshiroi)。

形态特征

普通鵟为中型福特猛禽,体长约50~59厘米,体重约575~1073克。普通鵟羽色变化较大,基本上可以分为淡色型、棕色型和暗色型这几种,主要以棕色型为主。虹膜为褐色;嘴为黑褐色,基部淡黄色;蜡膜黄色或黄绿色;脚、趾黄色至黄绿色,爪黑色。普通鵟鼻孔的位置与嘴裂平行,而其他鵟类的鼻孔则与嘴裂呈斜角。

普通鵟棕色型特征主要有:喉为乳黄色,具棕褐色羽干纹;上体包括两翅棕褐色,羽端为淡褐色或白色。小覆羽栗褐色;尾羽为棕褐色,羽端为黄褐色。胸、两胁具大型棕褐色粗斑;腹为乳黄色,具淡褐色细斑。尾下覆羽近白色,有褐色斑但少棕色。

普通鵟淡色型特征主要有:头具有狭窄的暗色羽缘;颏和喉具淡褐色纵纹。上体多为灰褐色,羽缘白色,带有紫色光泽。外侧初级飞羽为黑褐色,内基部和羽缘为乳黄白色,并带有色斑;内侧飞羽为黑褐色,内翈基部和羽缘为白色,展翅时可见翼下大型白斑;飞羽内外翈均具暗色或棕褐色横斑;翅上覆羽多为浅黑褐色,羽缘灰褐色。尾羽为暗灰褐色,具有模糊的黑褐色横斑和灰白色端斑,羽基白色并带有棕色。下体乳黄白色,胸和两胁具粗的棕褐色横斑和斑纹;腹部颜色接近乳白色,部分带有细的淡褐色斑纹。尾覆羽黄褐色,缀有暗褐色斑纹;尾下覆羽乳黄白色而微具褐色横班。

普通鵟暗色型特征主要有:喉、颊带有棕黄色纹。全身为黑褐色,两翅与肩部的颜色较淡,羽缘为灰褐色。外侧5枚初级飞羽的羽端为黑色,内翈乳黄色;其余飞羽为黑褐色,内翈羽缘灰白色。尾羽为棕褐色,具有暗褐色横斑和灰白色端斑;覆腿羽黄白色。

普通鵟伊豆亚种(B.j.toyoshimai)比指名亚种体型小,在翅膀尖端有更短更圆的末端;普通鵟大岛亚种(B.j.oshiroi)翅膀较短。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普通鵟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繁殖季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中国和朝鲜半岛等国家和地区;越冬季分布在亚洲的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地区和中国等地区。

中国分布

普通鵟在中国,繁殖季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越冬季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迁徙时会路过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

栖息环境

普通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从海拔400米的山脚阔叶林到2000米的混交林针叶林地带等森林生境均有分布,有时甚至出现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冻原带。越冬季还会出现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以及草原等生境,有时也出现在农田和村落等人工环境附近。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普通鵟部分为会进行迁徙的候鸟,部分为不进行迁徙的留鸟;候鸟每年来往于繁殖地和越冬地,每年3月~4月迁入繁殖地,10月~11月迁离繁殖地飞往越冬地。分布在中国吉林省的部分普通鵟为留鸟。

普通鵟为日行性的鸟类,主要在白天活动。

觅食行为

普通鵟为肉食性的鸟类,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食物中主要以森林中的啮齿动物为主,也会取食小型鸟类、爬行纲两栖动物以及昆虫等动物。

普通鵟通常利用在空中翱翔时搜寻地面猎物,或停息在树上、小丘和岩坡上窥伺猎物,当发现猎物时,会采取俯冲猛扑的方式抓捕食物。

社群行为

普通鵟一般单独行动,有时会组成2~4只的小群在天空翱翔。

飞行行为

普通鵟飞行很灵活,翱翔时两翅微向上抬,形成浅“V"字形;圆尾散开像扇子,并常做环形翱翔,有时边翱翔边鸣叫。普通鵟也会和欧亚鵟(Buteo buteo)一样在空中悬停飞行。

鸣叫特点

普通鵟的鸣叫声类似于“peee ooo”,音调较高。

生长繁殖

普通鵟的世代长度约为7.64年。普通鵟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7月。

营巢

普通鵟一般将巢穴建在林缘疏林或森林中高大的树上,树木主要以针叶树为主,会将巢穴置于树冠层,上部近主干的枝杈上,距地高多在7~15米;也会选择在悬崖峭壁上;或者占据其他鸟类的巢穴。筑巢由亲鸟双方共同承担。

普通鵟巢的结构较为简单,主要利用枯树枝等植物性垫材堆叠而成,会用松针、其他树木细小的枝条或叶子作为内垫,有时也会选择羽毛和兽毛等动物性垫材。巢的外径约为60~90厘米,内径约为20~30厘米,高约为40~60厘米,深约10厘米。

产卵孵化

普通鵟在每年5~6月产卵,每窝产卵2~3枚,偶见1枚和6枚。卵为青白色或污白色,卵表面带有粟褐色或紫褐色的斑纹、斑点,卵大小为(50~61)毫米×(41~48)毫米。第1枚卵产出后,雌鸟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孵化期约28~35天。

育雏

普通鵟早成雏为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经40~45天的巢期生活,雏鸟即能飞翔和离巢。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根据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普通鵟的全球种群数量不明确。在2000年的调查中,小笠原群岛约有85对普通鵟伊豆亚种(B.j.toyoshimai)分布;而普通鵟大岛亚种(B.j.oshiroi)非常罕见,在日本地区属于极度濒危。分类变动和栖息地改变对种群规模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普通鵟的种群趋势了解不多。

致危因素

栖息地退化、环境污染等原因是威胁普通鵟种群数量重要的因素,比如生态环境的退化引起食物的缺少,使得栖息地可以维持的种群数量下降。人为干扰也是威胁种群数量的因素,比如俄罗斯发现有两例触电死亡案例和3例猎杀的事件。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2020年,普通鵟被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Ⅱ,属于需要国际合作保护的迁徙物种。1979年,普通鵟被列入《保护非洲和欧亚大陆捕食候鸟谅解备忘录》(又叫《猛禽谅解备忘录》)(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Birds of Prey in Africa and Eurasia)类别3,该谅解备忘录旨在促进国际协调行动,以实现和维持非洲-欧亚地区整个范围内候鸟的有利保护地位,并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扭转它们的物种多样性丧失。

2023年2月,普通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其国际贸易受到管理和控制,避免人类的利用威胁到它们或者相关物种的生存。普通鵟在中国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法律法规的严格保护。

参考资料

Buteo japonicus.sp2000.2024-11-13

Buteo japonicus.IUCN.2023-06-17

Buteo japonicus.biolib.2023-06-17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6-17

CITES附录...2024-11-13

Buteo japonicus.ITIS.2023-06-17

Fauna Japonica vol. 4, Aves.biodiversitylibrary.2023-06-17

..2023-06-17

2015 UPDATES and CORRECTIONS,to accompany the eBird/Clements Checklist v2015 spreadsheet.birds.2023-06-17

Appendices I and II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CMS.2023-06-17

Species list under the Raptors MoU.cms.2023-0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公告(2023年第1号)(《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文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03-04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