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
港元(Hong Kong Dollar),或称港币,于1846年首次发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流通货币。现行流通的港元纸币面额为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硬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毫、2毫和1毫,1元=10毫。
1846年,香港第一家发钞银行法国丽如银行发行了首批面额为5元的纸币,共5.6万元。1864年,香港发行首批硬币,由英国伦敦皇家造币厂铸造了面额为1元、1仙(分)和1毫硬币。1935年,香港政府发行首批政府纸币。1975年,香港政府首次发行面额为1000元的纪念金币。2018年,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3家发钞银行推出2018系列新钞,并首次统一相同面额钞票背面的设计主题。
港元的发行和货币政策实施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主管。港元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以“元”为主币单位,“毫”为辅币单位。20元及以上纸币由香港特别行政区3家发钞银行发行,10元纸币和各种硬币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行,发钞银行发行的纸币都由香港印钞有限公司(香港印钞)在香港印制。1983年,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1美元=7.80港元。港元升值与贬值是有利有弊的,对香港的宏观经济、股市等方面都会带来一定影响。截至2022年底流通的港元纸币总值为6056亿港元,硬币总值为129亿港元。
历史起源与发展
港元的起源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成为其殖民地之初,在香港流通的货币主要是清朝的铜钱、银锭、碎银,以及西班牙银元、墨西哥鹰洋元与英国印度卢比银洋。由于当时这些不同的货币都在香港市面上自由流通,互相换算十分复杂,给人们造成极大的不便。1845年4月香港第一家发钞银行法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开设分行。1846年,香港发行了首批面额为5元的,共5.6万元的钞票,这是香港纸币发行之始。这些纸币均印有英国皇室徽号,带有浓郁的殖民地色彩。
纸币的发展
1846年,香港发行首批纸币,面额为5元。之后,纸币上的设计图案逐渐增多。193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行首批政府纸币。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于1994年首次在香港发行新版港元。200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首次发行面额20元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港元纪念钞票”。随后,香港3家发钞银行亦推出各种纪念钞票。2018年,香港3家发钞银行推出2018系列新钞,并首次统一相同面额钞票背面的设计主题。
注:以上资料来源
硬币的发展
1864年,香港发行首批硬币,面额为1元、1仙(分)和1毫。20世纪50年代起硬币正面图案从历代英国君王的头像,改用其侧面像。197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次发行面额为1000元的纪念金币。1993年港英当局发行了一套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市花紫荆为图案的新硬币,作为一种过渡形式的硬币。2002年,政府发行“五福临门世代相传”纪念币套装,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五周年。
注:以上资料来源
港元分类
纸币
现行流通的港元纸币面额为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面额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的纸币由政府透过香港金融管理局授权的3家商业银行在香港发行纸币,这3家银行分别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发钞银行发行的银行纸币都由香港印钞有限公司(香港印钞)在香港印制。2010系列及其他旧版的钞票继续为法定货币,与2018系列同时在市面流通使用。因应公众需求,政府在2002年发行10元纸质钞票,并于2007年发行10元塑质钞票。由两家发钞银行于1990年代发行的10元纸币,仍然是法定货币,但已停止印制。截至2022年底流通的港元纸币总值为6056亿港元,其中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占56.4%、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占34.5%、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占9.1%。
硬币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硬币全由香港政府发行,现行流通的硬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毫、2毫和1毫。1993年推出洋紫荆设计硬币,取代原来的英国女王头像设计系列,但英女皇头像硬币仍然是香港的法定货币。截至2022年底流通的港元硬币总值为129亿港元。
港元特点
纸币
早期港元纸币的设计大都比较简单,极易伪造。20世纪后纸币的设计渐趋复杂,1927年纸币首次有了水印设汁。70年代后,开始在纸币中加进金属线,并采用电脑分色等现代化印刷技术。在流通的纸币票面图案设计上,香港特别行政区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大都刻上该行大厦及其标志铜狮;而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则以风光图画及中国神话中表示吉祥喜庆的动物为多,如麒麟、不死鸟、鲤鱼等。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于1994年5月首次在香港发行新版港元,这套港元的图案设计融合了世界多国钞票构图的现代风格与中国工艺美术的传统特色,图案简洁、线条优美、色彩调和。1000元采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市花”紫荆图案;500元用“国色天香”的牡丹;100元用“花中君子”的荷花;50元券用“醉染秋色”的菊花;20元券用“水培水仙”的水仙花图案,分别寓意繁荣安定、富贵强盛、健康幸福、吉祥如意,象征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港元的纸币在防伪技术上,3家银行均采用了水印、安全线、凹版印制等传统的防伪技术,以及不可见蒙光油、意像、缩印、隔色等先进的防伪工艺。
2018系列港元纸币由香港3家发钞银行,即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发行。3家发钞银行首次统一钞票面额背面的设计主题,并为了有别于传统的横向设计,将钞票的背面是以直幅方式去配合主题的版面设计。
注:以上资料来源
硬币
硬币从产生起正面图案一直为历代英国君王的头像,20世纪50年代伊利莎白女王登基后,开始改用其侧面像。从1993年起,考虑到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硬币继续流通使用问题,港英当局发行了一套以香港市花紫荆为图案的新硬币,作为一种过渡形式的硬币。
注:以上资料来源
影响因素
对内币值
港元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市场上的购买力就是港元的对内币值,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消费物价的上升,标志着港元对内币值的下跌;反之则标志币值上升。因此,香港通货膨张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港元对内币值下跌的过程。
对外币值
港元的对外币值主要是由香港的国际收支、利率水平和汇率政策三个因素决定的。港元的国际收支赤字,对外币值下跌,反之,上升;港元的利率下降,对外币值减弱;反之,增强;港元汇率上升,对外币值上升,反之,下跌。但对内币值强弱也是影响对外币值的因素之一。此外,政治和投机因素也有重要影响。在浮动汇率的情况下,这些因素的反映是非常灵敏的。
港美利差
在汇率市场,影响港元走势重要的因素是港美利差。当港美利差加大,银行间美元利率高于港元利率,意味着投资者可以通过借入港元换取美元套利,资金流向美元,港元贬值。反之,则港元升值。
发行机制
注:以上资料来源
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演变
香港在发展为贸易与金融中心期间,实行过不同类型的汇率制度。
注:以上资料来源
汇率稳定机制
1983年,面对货币危机及有关多家银行是否稳健的疑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新政策,实施联系汇率制度,以稳定港元汇率,将港元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这项安排成为了香港货币制度的基础。联系汇率制度消除了港元兑美元的汇率风险,支撑了香港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但牺牲了利用自主利率政策调节内需的功能。发钞银行在发行港元时,必须以1:7.8的比率用美元换取负债证明书,根据这个负债证明书发行等值港元。这个1:7.8的固定汇率仅仅限于发钞银行与当局之间的发钞准备,香港外汇市场上港元与美元的交易汇率仍由市场决定。
香港金融管理局透过自动利率调节机制及履行兑换保证来维持港元汇率的稳定。资金流入港元:若市场对港元的需求大过供应,令市场汇率转强至7.75港元兑1美元的强方兑换保证汇率,香港金融管理局随时准备向银行沽出港元、买入美元,使总结余(货币基础的一个组成部份)增加及港元利率下跌,从而令港元汇率从强方兑换保证汇率水平回复至7.75到7.85的兑换范围内。资金流出港元:若港元供过于求,令市场汇率转弱至7.85港元兑1美元的弱方兑换保证汇率,香港金融管理局随时准备向银行买入港元,使总结余(货币基础的一个组成部份)减少及推高港元利率,港元汇率随之由弱方兑换保证汇率水平回复至兑换范围内。
港元影响
港元升值的影响
港元升值有利有弊,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宏观经济、股市与行业层面都会带来一定影响。
对香港宏观经济的影响:港元升值可以降低本地的通胀率,1港元可以兑换比平时更多的外币,香港同胞的购买力增强,对吸引海外资金流入有一定催化作用,有利于吸引更多外资流入,强化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对香港股市影响:港元升值有利于港股的振兴,但并不必然带来股价上涨,从历史经验看,港元走强与恒生指数走势无明显规律。
对行业层面影响:港元升值使得港股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保险、医药生物、公用事业、电信服务等弱周期板块表现较好。
港元贬值的影响
港元不断贬值,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宏观经济、股市与楼市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对香港宏观经济的影响:香港是高度依赖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港元贬值,利于出口,会给增速缓慢的经济带来一些活力,带动中国大陆人赴港求学、购物、旅游的升温。但是,由于利差的客观存在,会助长市场的套利行为。
对香港股市的影响:由于投资机构大量抛售港元,造成港元的不断走弱,人民币汇率上扬,随之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会通过“沪股通”“深股通”涌入中国大陆A股市场。随着资金涌入A股市场,也带动了股市上涨的行情带动更多的中国大陆客户到香港投资港股。
对楼市的影响:利率上升提升了购房的成本和持有成本,港元贬值,使房价价值缩水。利率上升遇到港元的贬值,对楼市形成双重利空,风险逐步加大。
港元保卫战
1997年,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爆发了金融危机以后,市场上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狙击目标。从1997年10月起,港元港股遭到国际炒家连续四次狙击,由于香港政府当时末采取合适的对策,使国际炒家得以退出狙击。1998年8月中旬,当炒家们开始第四次攻击香港市场时,香港政府与国际金融炒家展开全面较量,之后香港政府退出入市干预,港股稳定,港元平静,拆息回落,取得了港元保卫战的胜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港元固定汇率的顽强捍卫与泰国当局对泰铢固定汇率的迅速弃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此相映衬的是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令吉、印尼盾、新加坡元、韩元、新台币乃至日元均相继大幅渍泻。
港元趋势
港元汇率波动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以来,港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持续上涨。进入4月之后,港元兑人民币汇率连续14周上涨,从0.87涨至0.92,逼近2022年年底0.93这个五年来的高点。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部分兑换点的实时支付宝/微信汇率报价1:1.02,逼近1:1。7月3日、4日,港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结束上涨趋势,连续2日下跌。据李大霄专家,2023年7月美元波动已经趋稳,预计港元汇率波动也很快就能稳定下来。
港元与人民币挂钩
在陈微和蓝裕平等专家看来,短期内,由于内度资本管制、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中国大陆金融改革进程滞后、人民币国际化尚未形成,香港作为一个自由贸易港、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化程度高,为维持自身经济的稳定繁荣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必要保持其联系汇率制度,继续挂钩美元,实行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而从长期来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出台以后,香港与中国大陆经济的融合度越来越高,港元改与人民币挂钩,有利于香港继续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促进香港经济的稳定发展,更有利于香港地区把握中国的发展机遇,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中,香港有希望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从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参考资料
港元介绍.金投外汇网.2023-06-21
港币纸币是由哪几个机构发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2023-06-18
纸币.香港金融管理局.2023-06-20
香港纸币的历史和演变.香港金融管理局.2023-06-20
港元人民币(HKDCNY).新浪财经.2023-06-18
硬币.香港金融管理局.2023-06-20
香港硬币的历史和演变.香港金融管理局.2023-06-20
港币的发行和货币政策实施由什么机构负责?.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2023-06-18
港元汇率制度.经济学网.2023-06-19
香港金管局总裁称联系汇率制度经受挑战仍稳定 无需改动.中国新闻网.2023-06-19
港币升值意味着什么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中国质量万里行.2023-08-03
广发海外策略:港元升、人民币贬 对港股有何影响?.新浪财经.2023-06-21
频繁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港币贬值的影响主要有哪些?.凤凰网河南.2023-06-20
二零二二年年报-货币稳定.香港金融管理局.2023-07-20
2018系列香港钞票.香港金融管理局.2023-06-20
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香港金融管理局.2023-06-21
增发票据难改资金充裕,港汇再近十年低点.中证网.2023-06-20
港币的发行及其稳定机制.北京大学.2023-06-20
港元贬值 影响几何?.人民网.2023-06-20
港元兑人民币汇率逼近5年高点:代购生意难做,外贸企业利润增加但订单减少.时代周报.20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