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是指在股票交易过程中,一旦交易价格波动幅度不在所设置的熔断价格范围内,交易就会中断停止。直到价格波幅重新回到涨跌规定范围内,才能继续交易。熔断机制起源于纽约的一次严重股市崩盘,为了避免股灾的再次发生,美国政府于1988年在《布兰迪报告》中提出了“熔断机制”。熔断机制的出现不仅能为股票市场起到一定的风险警示作用,也能给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冷静时间,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约束股票市场和投资者的行为。此外熔断机制还能让信息更迅速更及时地传递,从而提高市场流动性。

历史

起源

1987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因一场崩盘导致股市遭受重创,而这次股灾所带来的损失直接超过了1929年10月29日的股市经济危机。为了规范股市并且防止历史重演,美国监管部门组建工作小组进行相关研究,之后于1988年发布了《布雷迪报告》,该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熔断机制。同年10月19日,纽约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获得相关部门批准设立了熔断机制,熔断机制由此产生。

最初美国推出的熔断机制只适用于大盘指数,并没有对个股指数并没有进行规范。直到2010年5月6日,因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开盘20分钟快速下跌9%,用来规范个股指数的个股熔断机制才被推出。

发展

熔断机制在被推出后,在市场中的实际应用并不频繁。纽约交易所自从设立熔断机制后,时隔9年才再次触发。而且在1990年以前,全球仅有三家交易所引入了熔断制度。到20世纪末,逐渐增至八家。而随着全球性金融风暴的产生,多国开始慢慢引入熔断机制以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到2016年,在世界证券交易所调查的44家证券交易所中,已经设立熔断机制的交易所比例将近达到87%。

美国

个股熔断机制的发展

2010年5月6日个股熔断机制被推出后,从同年6月开始,美国证监会要求美国所有交易所必须按照该机制执行,直接统一和规范了各个交易所的个股熔断制度。之后部分交易所交易证券和罗素1000标的股也开始执行个股熔断机制。次年6月,美国全部上市证券都开始采用个股熔断制度。2012年5月1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开了个股熔断机制的交易规则,规定每日股价到达规定范围后市场交易停止5分钟,并宣布个人熔断机制于2013年4月8日开始正式实施。之后美国证监会发布了“涨停板制度”,对个股熔断机制进行完善。次年7月8日到10月8日,标准普尔500指数指数标的股执行“涨停板制度”。2013年10月8日之后,美国全部上市公司股票以罗素1000标的股,以及名义日均交易量高于200万美元交易所的交易产品为准。

大盘熔断机制的发展

熔断机制在美国证券市场中的交易规则主要分为80A和80B两种。80A规则的设置是为了约束部分投资者投机炒作行为。80B规则是美国现今施行的熔断机制的模板,从设置开始已经被修改多次(见下表)。

2014年4月8日,纽约交易所再次修改了80B规则,并宣布开始实施修订后的大盘熔断制度。修改后的熔断机制要求以普500为参考指标,熔断阀设定为7%、13%和20%三级。当触发不同等级的熔断阀时,交易中止时间也有所不同。纽交所规定当触发7%和13%级别的熔断阀时,交易中止时间为15分钟,当20%的熔断阀被触发时,所有交易全部停止。

以上数据参考来源:

日本

1994年2月14日,该机制被引进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日本成为最早将熔断机制引入的国家之一。从熔断机制引入日本开始,日本股票市场就开始多次触发熔断机制。2001年日本指数期货触发一次熔断机制,7年后触发熔断达到四次。日本熔断机制为期货指数设置了8%、12%、16%三级熔断阀,同时规定指数期权熔断阀有7%、13%、20%三级。此外,东京证券交易所还对涨跌停价格进行了限制。股价不同,价格变动幅度对应的熔断点不同。而股价在达到涨跌停板后,仍可以在限定价格范围内进行交易。而且即使触发了熔断机制,投资者仍然能在规定的报价范围内进行订单报价。

韩国

因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于当年引进了熔断机制。相对于其他国家,韩国触发熔断的频率更高。因此韩国在保留原先的涨跌幅制度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指数熔断机制和个股熔断机制。在三种制度的加持下,韩国股市价格波动变得相对稳定。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熔断机制的作用下,该机制再次对稳定韩国股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三者也有降低市场流动性的显著缺点,这也导致韩国股市触发熔断的次数变多。基于此,韩国证券交易所在2015年对指数熔断机制进行了完善,同时也修改了涨跌幅制度。

修改后的机制根据不同的阈值设置分为三档。第一档是当KOSPI下跌超过8%且持续一分钟时,在09:30至14:20之间,交易会暂停20分钟,并在交易恢复后进行10分钟的集合竞价。这个熔断档期间证券市场和股指期货期权市场都会暂停交易,但债券市场不受影响。如果发生在距离收市40分钟以内(即14:20之后),则不会触发熔断。第二档是当KOSPI下跌超过15%,并且连续下跌1%时,在09:30至14:20之间,交易会暂停20分钟,并在交易恢复后进行10分钟的集合竞价。这个熔断档期间证券市场和股指期货期权市场都会暂停交易,但债券市场不受影响。如果发生在距离收市40分钟以内(即14:20之后),则不会触发熔断。第三档是当KOSPI下跌超过20%,并且连续下跌1%时,无论何时发生,交易将暂停直到收市。韩国的熔断机制每天只能实施一次,且在14:20之后不再实施。

新加坡

2014年2月14日,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熔断机制被引入新加坡市。截至2017年,新加坡只设立了个股熔断机制,并采用“熔而不断”的形式进行交易。新加坡熔断机制规定,交易暂停期间不会对市场上的现有订单产生影响。如果收到的订单不在市场规定价格范围内时,就会触发断路机制。如果在规定价格范围内进行报价的话,断路机制则不会被触发。

新加坡的熔断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该机制并没有设定固定的熔断点,只是设定了一个参考值。基于参考值又划分了波动幅度范围,如果基准指数的价格波动幅度进入设定的范围内,市场交易将会中止5分钟。

欧洲

欧洲主要采用的是个股熔断机制。伦敦证券交易所每天都会为个股设置两个参考值,分别是动态参考价格和静态参考价格,此外还要不断监控市场价格。一旦涨跌幅度不在限定范围内,市场就会停止交易。并且在此期间,只有处于限定价格范围内的订单可以进行交易。

中国

机制实施过程

早在2006年,HS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合约里就采用了熔断机制,并初步产生了成效。2009年,中国创业板个股上市的第一天,监管层为稳定股票市场引入了熔断机制。2015年1月9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试点交易规则》,同样对熔断机制制定了相应规则。2015年2月11日,上证50ETF期权合约价格因波动幅度超过限定范围,触发了熔断机制。在触发熔断后的休市期间,没有成交的订单被及时撤掉,而且在集合竞价结束后,订单成交价格也恢复到了限定范围内,有效抑制了市场波动。

2015年6月,中国股市遭受重创,屡次出现“极端市”的情况。经历了这次金融危机后,相关单位加快了将熔断机制正式引入中国的步伐。同年9月7日,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金所同时公布《关于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拟定在现有的个股涨跌幅制度基础上,再设定指数熔断机制。同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公开了指数熔断的相应规则,规定将沪深300指数作为熔断基准指数,并设置了5%和7%两级熔断阀。并宣布该机制于201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至此熔断机制正式引入中国。

2016年1月1日,A股市场正式设立指数熔断机制。1月4日,沪深两市的暴跌触发了中国金融市场的首次熔断。1月7日,再次触发了熔断机制。由于一周内触发两次熔断的频率较高,且降低了市场流动性,带来的负面效果大于正面效果。经证监会同意,中国三大交易所宣布1月8日开始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基本概念

熔断机制由美国最先提出并实施,是证券市场对交易过程的一种风险控制方式。熔断机制基于“羊群效应”和“磁吸效应”两种理论基础而产生,羊群效应指的是投资者依靠外部信息进行盲目投资的行为,磁吸效应指的是投资者为了减小损失而在交易价格大幅波动时集中买卖导致提前触发熔断的行为。

之所以起名叫“熔断机制”,是因为在电路中,如果电压不正常,保险丝会通过熔断的方式保护电器。而在金融市场中,当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超过限定范围时,证券市场会通过暂停交易的方式给市场一个“冷静期”,这种触发熔断的过程和保险丝的原理较为相似,因此起名为熔断机制。而在金融市场中,熔断机制的推出同样是为了避免交易价格波动幅度异常,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停止交易给市场一个缓冲期,同时给投资者起到预警作用。熔断机制并不是一成一变的,常常会根据不同证券市场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但是机制的重点在于,所有证券市场的熔断机制都是通过中止交易的方式来避免市场价格暴跌,从而维持市场稳定。

在国际市场上,熔断机制主要分为“熔而断”和“熔而不断”两种模式。熔而断指的是当市场价格到达熔断点后,市场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中止交易;熔而不断指的是当市场价格到达熔断点后,市场交易虽然能继续进行,但需要在限定范围内报价。

实行过程

机制推出

中国

在中国,熔断机制在沪深300指数之前已经尝试过两次。第一次是在2006年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中引入了该机制,但由于复杂性、实施效果不确定性和市场参与者接受程度等考虑,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10年1月取消了该制度。第二次是在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个股上市首日,其中28只个股集体上涨触发了20%的涨幅限制,经过半小时暂停后,其中20只个股再次触发熔断,又经过半小时暂停。

从2015年6月起,A股市场多次出现跌幅达到5%以上的情况。同年9月6日,中国证监会负责人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表示,他们将综合运用稳定市场、修复市场和建设市场的措施来应对当前的情况。此外,证监会负责人还表示,他们将研究并推行指数熔断机制。在一般情况下,股市涨跌有其自身的规律,政府不会干预。然而,当股市发生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政府绝不会袖手旁观,而是会采取及时果断的措施来稳定股市。9月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了一项征求意见通知,计划在保留个股涨跌幅限制的基础上,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经过相关部门的统一,12月4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与指数熔断相关的规定,并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制度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后,在1月4日和1月7日两个交易日都触发了两个熔断阈值,1月7日甚至创造了休市最快纪录。然而,由于该机制实施效果不如预期,并引起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国证监会决定于2016年1月8日起暂停熔断机制。从实施到暂停,仅历时4个交易日。

国际

1982年美国就曾设立过熔断机制,但实施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废除。1987年美国发生“黑色星期一”股灾后,总统工作小组在1988年发布的《Brady Commission》报告中指出,股指期货是导致当时股灾的重要原因。为了限制由程序化交易引起的股价单边剧烈波动,熔断机制作为跨市场监管的重要机制被引入。

之后,其他国家也受到美国的示范效应,开始实施类似的熔断机制来防止由偶然情况引起的市场波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0多个国家,包括美国、法国、日本芬兰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巴西等都采用了熔断机制。这些国家运用熔断机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减少剧烈波动对投资者造成的冲击,并防止市场出现连锁反应。每个国家的具体熔断机制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它们根据自身的金融市场特点和监管需求进行了调整。这些熔断机制的普及进一步加强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历次熔断

A股

在2016年1月4日,A股市场首次遭遇了“熔断”。早盘开盘时,两个交易所的指数出现了大幅下跌,沪指甚至跌破了3500点和3400点,各个板块的股票纷纷下挫。到了午后,沪深300指数继续下跌,并在13点13分超过了5%的跌幅,触发了熔断机制。三家交易所暂停交易了15分钟后重新恢复,但沪深300指数继续下跌,最终在13点34分触及了7%的跌幅限制,导致交易再次暂停直至收市。

2016年1月7日的早盘交易中,沪深300指数在9点42分跌幅扩大至5%,再次触发了熔断机制。根据规定,交易将会在9点57分恢复。然而,在市场重新开盘后仅仅3分钟的时间里,沪深300指数迅速下跌,最大跌幅达到了7.21%,这使得市场再次触及了熔断阈值。因此,当天的交易被提前收盘,而且也创下了休市时间最快的记录。

美股

在1997年10月27日,道琼斯工业指数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震荡,下跌了7.18%,收于7161.15点,这是自1915年以来最大的跌幅纪录。

2020年3月9日,纽约股市在开盘时遭遇了暴跌,跌幅达到了7%的上限,触发了熔断机制。交易恢复后,股市跌幅曾一度有所收窄,但最终收盘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都下跌超过了7%。当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2158.71点,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了237.94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632.46点,跌幅分别为8.346%、8%和7.375%。

2020年3月12日,标普500指数的下跌幅度扩大到了7%,再次引发了熔断机制,导致美股交易被暂停了15分钟。3月16日,美国三大股指在开盘时经历了剧烈的下跌,标普500指数跌幅超过了7%,触发了熔断机制,导致交易停止了15分钟。3月18日,纽约股市的三大股指在早盘时出现了大幅下跌,而午间跌幅进一步扩大并再次触发了熔断机制。当天下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分别经历了7.82%和7.01%的暴跌,导致市场停止交易了15分钟。

日本

2024年8月5日,日韩股市大幅低开,日经225指数盘中跌超7%,东京证券交易所指数、日本国债期货均向下触发熔断机制。

当地时间2025年4月7日,日经225指数跌超2800点,跌幅超过8%,大阪交易所对日经225指数期货采取了熔断措施。

配套机制

股指期货

在中国股票市场中,个股的涨跌停板幅度通常为10%。然而,考虑到沪深300指数的全部成分股同时达到涨停板或跌停板,使得指数达到涨停板或跌停板的情况非常罕见。实际上,自沪深300指数推出以来,还没有出现过指数达到涨停板的情况。基于此,股指期货出现涨停板或跌停板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设置一个6%的熔断点,可以看作是一种相当于"准涨跌停板"的状态,反映了超过半数成分股达到涨跌停板的市场状况,这是一个不容易达到的状态。通过这个6%的涨跌缓冲,指数冲击到10%的涨跌停板的可能性更小,或许8%或9%的股指期货涨跌停板幅度更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股指期货的涨跌停板幅度的设定通常与保证金率的设计密切相关,而保证金率的设定又与市场的流动性和波动率息息相关。

随着股指熔断机制的引入,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根据中金所官方发布,自2016年1月1日起,股指期货市场将引入熔断机制,并调整交易时间等新政策。这意味着股指期货的交易时间将与股票市场同步,这将对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操作习惯产生影响。之前一些投资者常通过观察期指收盘来猜测第二天股指走势的做法将不再适用。中金所的官方微博于2015年12月31日下午发布了股指期货引入熔断机制的消息。此外,中金所还发布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修订版及相关实施细则,涉及了五大要点,相应地配套了相关规则和细则以支持熔断机制的实施。

保证金

股票市场出现连续性的单边行情时,熔断点和保证金会做相应的调整。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很少出现全体成分股同时连续涨跌停板导致指数到达涨跌停板的情况。然而,在期货市场中,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促进期货套利和套期保值的操作空间,以平衡市场的发展,应该在股指期货出现涨跌停板的第二天适当扩大熔断点、涨跌停幅度和保证金率。随后的第三天、第四天以此类推,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优缺点

优点

警示作用

当市场交易过程中,价格超过限定范围时,熔断机制能给投资者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通过熔断的方式让投资者意识到后期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在一定时间内采取措施应对即将到来的风险。同时也让各监管部门和风控部门在接收到预警后,能够及时做应急处理,避免恐慌情绪的扩大化。

减震作用

证券市场交易过程中,如果价格波动幅度超过限定范围时,市场会中止交易。投资者能在停止交易期间修改订单,这样就能在市场交易恢复后,尽可能减少交易中的损失,从而给市场和投资者起到减震作用。

促进信息传递

当交易过程中价格波动幅度即将达到临界值时,大量投资者会进行卖出操作。由于价格延迟效应,投资者在此期间无法及时报价下单。当市场上进行大量买盘和卖盘的操作时,交易系统就会出现信息堵塞的情况。而熔断机制能缓解信息堵塞的情况,加快有效信息的流通,促进市场流动。

维护市场稳定

熔断机制是为了防止股灾发生而推出的交易规则。它是通过规定交易价格波动范围的方式,来防止暴跌或者暴涨的情况出现,同时降低股市波动带来的风险。

缺点

加剧市场波动

当交易价格即将达到临界值时,大量投资者会在闭市前集中进行买入和卖出的操作。而这种集中的交易过程不仅会加快交易价格达到熔断点,还会给市场带来不小的波动,从而给市场带来恐慌情绪。

引发跨市场风险传播

交易暂停可能引发跨市场的风险传播,比如当A股市场交易暂停,则港股市场以A股为基准的基金就会失去定价基准,做市商会扩大买卖差价,同样降低市场的流动性。

作用

《布兰迪报告》在最初设计熔断机制时认为该机制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确认偿债能力。熔断机制提供了一个冷静期,在这段时间里,交易者的偿债能力可以得到确定,从而降低信用风险。 第二,促进信息再流通。在熔断期间,投资者有机会评估已掌握的信息,有利于价格的发现。 第三,抵消“流动性错觉”。熔断机制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消证券市场单方面交易所造成的错觉。美国SEC报告认为,引入熔断机制是为了确保证券市场参与者意识到证券价格的剧烈波动并采取相应措施。 熔断机制之所以被许多国家引入,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具体来说,熔断机制的基本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熔断机制能够提醒投资者证券市场存在实际风险,提示他们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同时,它也提醒证券监管者当前证券市场出现异常波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回应。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这一价值尤为重要。一方面,中小投资者对于证券市场可能缺乏敏感性。通过提前警示中小投资者注意风险,可以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避免恐慌情绪,防止出现类似“踩踏事件”。另一方面,证券监管机构的积极和及时行动有助于减少异常交易带来的损失,避免虚假信息引发市场恐慌。

熔断机制作为一项投资者保护措施,具有确定公司偿债能力的功能。研究表明,投资者受到更好的保护时,公司的负债比例较低。当股市出现大幅波动时,熔断机制给予投资者一个冷静期。在这段时间内,投资者可以查看他们所投资公司的负债情况,以确认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如果公司具备适当的偿债能力,意味着其信用风险较低,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所持股票的信心。

在一个有效市场中,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会充分反映在股票价格中。如果股票价格出现异常大幅波动,这意味着股票价格与市场上有效信息脱节了。此时,熔断机制提供的熔断期间可以为信息再次流动提供机会。通过在熔断期间适时进行信息披露,投资者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实际上,这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

当股市出现大涨或大跌时,投资者容易产生单边市场的错觉,他们可能会被"买涨杀跌"的情绪所驱使,同时也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进一步导致不理性的投资决策。熔断机制在股市波动超过预设的熔断阈值时启动,暂停证券交易,这有助于让投资者从单边市场的错觉中清醒过来。通过熔断机制的引入,投资者得到一个冷静期来重新评估市场情况,避免盲从和冲动行为,从而减少非理性决策的发生。这对保护投资者免受市场情绪的影响,促使他们做出更加明智和理性的投资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化时代电子交易系统的出现,高频交易日益普遍。熔断机制也相应衍生出了新的功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当某一市场出现波动时,其他市场也会受到影响,有时候会发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情况。举例来说,当股票触及跌停后,交易流动性会丧失,投资者可能被迫出售其他股票,从而对其他股票造成灾难性影响。很多时候,个别股票的涨跌停具有较大的溢出效应,会影响到相邻股票的价格。这种溢出效应引发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因此熔断机制的作用不仅限于对单一股票或市场的保护,还能够防止市场之间的连锁反应。通过控制市场波动,在合适的时候暂停交易,熔断机制能够阻止恶性连锁反应的发展,维护整个市场的稳定和健康。这样的措施有助于减少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并促进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随着证券市场电子化和高效化的进程,熔断机制的功能主要针对高频交易。而随着证券交易所处理大规模交易的能力提高,熔断机制在确保交易的合理规范程序方面变得相对较少使用。这也说明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演变,证券交易所已经能够更好地处理大规模交易,同时减少了触发熔断机制的需求。

影响

熔断机制会为市场带来“磁吸效应”,也就是在市场价格接近临界值时,投资者为了减少损失而进行集中买入或卖出的操作,从而导致股价波动幅度越来越大。同时因波动剧烈导致市场出现“羊群效应”,大量投资者开始陷入恐慌,没有经过理性分析就仅凭外部信息盲目大量买入或抛售,这种行为反而加快了市场触发熔断机制的速度。

从2015年6月开始,中国A股市场有4个股市工作日的单日涨跌幅高于7%,有12个个股市工作日单日涨跌幅高于5%。而上证综累计跌幅达到将近40%。为了维持市场稳定,A股尝试试行熔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起到了“减震”的作用。但在熔断机制试行了一周后,就因股市两次暴跌而被取消。

熔断机制的目的是给投资者一段冷静的时间,以便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投资决策,从而降低交易风险。当一个大额订单冲击市场时,交易风险会迅速上升,此时市场上的价格可能无法反映真实的市场信息。冷静期的作用在于让那些价值型投资者有机会做出反应。此外,冷静期还为解决由于技术故障引发的短期波动提供了时间,这对于保证市场稳定运行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是必要的措施。

尤其是在现今的欧美市场,由于交易场所碎片化、程序化交易盛行以及交易速度极快,即使是微秒级别的延迟也可能导致订单生成和执行系统、路由系统、撮合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出现故障。这种故障可能导致订单簿严重失衡,进而造成价格大幅偏离公允价值的情况发生。就像2010年5月发生的“闪电崩盘”一样。当投资者使用自动下单系统等读取到了一个被扭曲的价格信号时,系统可能会自动生成新的订单,进而导致价格偏离。由于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密切相关,这种偏离可能会放大波动,最终引发价格的急剧下跌。在严重情况下,这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出现。简单来说,如果市场上出现错误的价格信号并且系统自动生成新的订单,就有可能引发价格的螺旋式下跌,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在熔断机制生效前后,追逐流动性的投资者可能会转向没有熔断的市场或产品,以寻求流动性。当某个产品或市场因为熔断而失去了流动性时,其他仍在交易的产品和市场就成为投资者获取流动性的选择。这种流动性需求会对其他产品和市场的价格施加压力,将它们推向熔断,并引发流动性连锁反应,进而导致市场恐慌,这正是美国2010年“闪电崩盘”中出现的情景。此外,在熔断期间交易暂停,没有成交价等信息可获得,类似于一个“黑箱”。这使得投资者很难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从而加剧市场的无序状态。市场充满了噪音,流动性降低且波动性增大,形成相互影响的局面。

参考资料

「双语汇」Circuit Breaker/熔断机制.参考消息网.2023-06-30

罕见!美股暴跌触发熔断机制,一度暂停交易.中国新闻网.2023-07-28

..2023-06-27

..2023-06-27

什么是熔断机制?.中国政府网.2023-06-25

活久见!熔断机制到底是什么鬼,全面解读来了.证券日报.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8

See SGX. FAQs. Circuit Breakers.新加坡交易所网站常见问题解答.2023-07-28

JPX日经指数400期货.日本交易所集团.2023-07-28

..2023-06-28

韩国实施熔断机制近20年共熔断10次,为什么?.海外网.2023-07-28

See KSE. Circuit Breakers in Stock Market.韩国证券交易所网站.2023-07-28

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试点交易规则》的通知 交易规则, 股票期权试点,.上海证券交易所.2023-06-29

图解财经:熔断机制是个啥?.新华网.2023-06-28

证监会:熔断机制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参考消息网.2023-06-28

China stock trading abruptly halted after 7% plunge.CNN BUSSINESS.2023-07-28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答记者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23-06-28

..2023-06-27

..2023-07-27

促进股市稳定发展需标本兼治.中国政府网.2023-07-28

综述:国外如何设定“熔断机制”.新华网.2023-07-28

指数熔断机制明年1月1日起实施.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2023-07-28

证监会决定自1月8日起暂停熔断机制.中国政府网.2023-07-28

收评:2016年A股首日遇"熔断" 四因素是大跌主因.中国经济网.2023-07-28

【最新】A股" 叕" 熔断了!2016年金融市场,你该这样赚钱💰.央视财经.2023-07-28

快讯:沪深300指数跌幅扩大至5% 再度触发熔断线.央广网新闻.2023-07-28

罕见!美股23年来首次熔断,全球市场上演恐慌绝杀,中国成避风港.中国新闻周刊.2023-07-28

纽约股市9日早盘暴跌触发熔断机制.东北网.2023-07-28

美股开盘暴跌!标普500指数盘初跌超7% 触发史上第2次熔断机制.贝克财经.2023-07-28

标普500指数下跌超7% 触发本周第二次熔断.央视网.2023-07-28

美股暴跌触发两周来第三次熔断.央视新闻.2023-07-28

纽约股市18日午间暴跌再度触发熔断机制.新华网.2023-07-28

亚太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日股触发熔断机制!发生了什么?.中国日报网-今日头条.2024-08-06

亚太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日本股市触发熔断机制.凤凰网科技-抖音短视频.2024-08-06

日经225指数跌超2800点.央视财经-今日头条.2025-04-07

..2023-07-28

配套熔断机制 期指交易出新规(组图).四川新闻网.2023-07-28

..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7

【第一财经日报】钱军、严弘教授解读熔断机制利弊.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25-04-10

..2023-07-28

熔断机制有啥影响?.北京晨报.2023-06-29

..2023-06-30

..2023-07-28

2010年美股闪崩案主角进行抗争 力求不引渡美国.新华网.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