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摘要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6岁时父亲把达尔文送到了爱丁堡大学学医,在达尔文进大学两年后又将他转送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在校期间,达尔文对自然科学展现了浓厚的兴趣,还加入了博物学学生团体普林尼学会。1831年2月,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达尔文参加了皇家海军贝格尔号巡洋舰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对物种恒定产生了怀疑,初步形成了进化论的思想。《伦敦地质学会会报》《动物学会会报》等几乎利用所有版面报道了达尔文在贝格尔号环球旅行采集的材料。1836年10月,达尔文返回英国,随后定居伦敦。1838年10月,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启发了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的观点。1839年1月29日, 达尔文和表姐埃玛在教堂里举行了婚礼。
1842年,达尔文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的科学巨作《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后获得了巨大的反响,1862-1877年,达尔文又先后出版了《兰科植物受精》《食虫植物》《人类的起源》等十几部专著,作为对《物种起源》的补充。达尔文晚年饱受病痛折磨,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家中逝世。
《泰晤士报》在书评中赞扬《物种起源》“它不仅是物种进化的理论,更是人们思想进步的阶梯!”达尔文的思想也影响了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达尔文不仅是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而且也是一位人类思想史上的伟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Shrewsbury)。年幼时,达尔文就对自然表现出强烈的喜爱,7岁时母亲就开始有意识地教他认识花卉的形态和各种植物的名称,父亲让达尔文当助手到郊外采集花种。达尔文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医生,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就把达尔文送到了爱丁堡大学学医。达尔文对医学课程缺乏兴趣,但是对博物学有极大的兴趣,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还向约翰·爱德蒙斯顿 (John Edmonstone) 学习了动物标本的剥制技术。进入大学的第二年,他加入了一个由地质学家罗伯特·詹姆森(Robert Jameson)教授赞助的博物学学生团体——普林尼学会,并且参与了解剖学家罗伯特·爱德蒙·葛兰特(Robert Edmund Grant)研究团队在佛斯湾对潮间带海生动物生命周期的研究。
1827年3月,达尔文把自己在研究中的两个发现写成两篇文章,在普林尼学会上宣读。其中一个发现是, 牡蛎科壳中所常见的黑色物体,是一种海蛭的卵衣,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幼龄阶段的墨角藻;另一个发现是,前人认为的能借助鞭毛而独立运动的板枝介的卵实际上是其美国白灯蛾。
父亲认为达尔文“不务正业”,在达尔文进大学两年后将他转送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就读人文学士课程,希望达尔文将来成为一位“尊贵的牧师”。经远房表哥威廉·达尔文·福克斯(William Darwin Fox)介绍,达尔文结识了植物学教授同时也是甲虫专家的约翰·亨斯罗(John Henslow),并成为了亨斯罗的密友和家中常客,在课余时间学习博物学。在1831年2月的期末,达尔文的神学成绩优异,最终以非优等生中排名第10的结果从剑桥大学毕业。
海上之旅
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之后,接受了亨斯罗的劝告,并未马上投入神职工作,继续在剑桥逗留到了6月份。在此期间他经亨斯罗介绍又结识了地质学家亚当·塞奇威克(Adam Sedgwick),学习了地质学课程,并跟随他去威尔士进行地质考察。塞奇威克指导了达尔文怎样思考和分析地质学问,教会了他如何采集岩石标本、如何观察研究远古岩层的地质和化石。威尔士考察之旅结束之后,达尔文收到亨斯罗的来信,希望并推荐他去跟随英国皇家海军贝格尔号出海远航。父亲最初不同意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远航,他设法说服了父亲,并通过了巡洋舰的舰长罗伯特·费茨罗伊 (Robert Fitz Roy) 的面试。
1831年12月,达尔文参加了皇家海军贝格尔号巡洋舰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在达尔文的自传里,他总结了这次航行对一生的影响:“参加贝格尔舰的航行,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它决定了我此后全部事业的道路……”贝格尔号考察了阿根廷和智利海岸,夏天停靠在南半球的大火地岛,冬天考察北半球的温暖水域。达尔文曾多次游览包括火地岛和福兰克群岛的许多地方。
1832年2月,贝格尔号抵达巴西,达尔文意外地在4000多米高的安第斯山脉发现了贝壳化石,他反复思索出了地壳升降的道理,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达尔文随身携带着《地质学原理》的第一卷,在贝格尔号停靠的每一处海岸观察地质现象。1832年11月份航行到乌拉圭时, 他收到了亨斯罗寄送来的《地质学原理》第二卷,书中持“均变论”,认为一个物种的灭绝与另一个物种的新生没有任何联系, 每一个新物种的出现都是雅威的创造,这与达尔文的观察和他收集的许多数量和种类的动物化石相违背。
1834年6月,贝格尔号结束了南美洲东海岸的勘测任务, 穿越南美南端的合恩角, 进入太平洋, 而后一路向北沿途考察南美洲西海岸, 至1835年9月到达了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采集了能够采集到的几乎所有植物标本, 同时也采集并亲手剥制了他认为重要的动物标本, 其中尤以鸟类为多。达尔文发现有一种鸟在各个岛屿上都很常见, 但是不同岛上鸟喙的大小却存在显著差异,他开始注意到这是支持物种渐变的证据。
结束了加拉帕戈斯的考察之后, 贝格尔号一路西行, 穿越太平洋和印度洋, 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经南大西洋再次折向南美洲, 最后于1836年10月返回出发地——英国的法尔茅斯港。
进化论思想的形成
1836年10月,达尔文返回英国,随后定居伦敦。借助剑桥的私人关系网,达尔文获得了政府的科研资助,不仅可以出版他在贝格尔号上的游记,而且可以分类、鉴定和整理他带回国的化石和动植物标本,编辑出版一套航行期间的动物志,他已经成为科学界的一颗新星。1836年12月以后的几个年头里,当时欧洲几份重要的出版物《伦敦地质学会会报》、《动物学会会报》等几乎利用所有版面报道达尔文采集的材料。但达尔文知道,他关于自然演化机理的观点如果要被人们接受,就必须拿出严谨的例证。达尔文意识到生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它们与栖息地之间的关联性的重要性,采用宽广的通信网络与包括养鸽者、园丁、派往英国殖民地的公务员等人通信,其中探险家兼收藏家阿尔弗雷德·R·华莱士(Alfred R.Wallace)的信件震撼了达尔文。在信中,阿尔弗雷德·华莱士概述了与达尔文相同的物种进化的机理。
自然选择的研究
1838年10月,达尔文阅读了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马尔萨斯认为, 在没有任何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人口将呈现几何级的增长,人类社会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饥饿、疾病、战争甚至杀婴等生存斗争中维持微妙平衡的应对机制。马尔萨斯“拥挤与斗争”的观点启发了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的观点,达尔文后来在自传里写道:“马上在我头脑中出现了一个想法, 就是在这些条件下, 有利的变异应该有被保存的趋势, 而无利的变异则应该有被消灭的趋势。其结果应该会引起新种的形成。这样, 我终于由此获得了一个指导性的理论了。”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一是生物是可变的, 而且生物的变异可以 (至少是部分) 遗传给后代,二是生物产生的后代数量多于可能生存下来的后代数量,三是生物的后代向着环境对其有利的方向变异, 就会生存并繁衍下去。
健康与婚姻
1839年1月29日, 乔治·达尔文和表姐埃玛在教堂里举行了婚礼, 同年12月17日埃玛生了一个男孩, 取名威廉。达尔文和妻子在位于伦敦南郊的唐恩村过了多年的幸福婚姻生活。他们结婚以后, 埃玛共生了10个孩子, 1842年, 次女玛丽·埃莉诺在出生当年死在襁褓之中;1851年, 长女安娜·伊丽莎白, 过了10岁生日不久被病魔夺去了生命;1858年, 小儿子查理·韦林刚2岁又夭折了。而其他7个有幸长大的孩子, 都有程度不同疾患。后人研究达尔文的家谱时,医学家诊断认为在达尔文家族中有一种遗传病,他的叔祖父、叔父、大姐玛丽安妮都患有精神抑郁症,达尔文中年也患了这种精神抑郁症,以致在写作过程中几次患发。
《物种起源》的出版
1842年,达尔文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之后的十年间达尔文承受了病痛的严重困扰,有一段时间他无法阅读和写作,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描述:“我觉得浑身剧烈地颤抖,有时甚至无法呼吸……”。1856年,稍见好转的达尔文终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写作提纲比最终出版的《物种起源》长三四倍。达尔文在收到阿尔弗雷德·华莱士概述了与达尔文相同的物种进化的机理的信件后,出版时对章节作了较大删节。
林奈学会(Linnean Society)是为纪念瑞典博物学家卡尔?冯?林奈(瑞典语:Carl von Linné)创立的皇家学会,林奈学会在1858年7月1日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宣读了达尔文和华莱士关于自然选择的联合论文。1858年9月起,达尔文对他的第一份手稿进行了历时13个月的修改,他尽可能地列举了物种的不变性和可变性,从两方面加以论证进化论的观点。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的科学巨作《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
《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后获得了巨大的反响,《泰晤士报》在书评中写道一样“它不仅是物种进化的理论,更是人们思想进步的阶梯!”。传统的观点和教会认为,物种是各自独立创造出来的,并且是永恒不变的,达尔文的思想与十九世纪宗教统治的欧洲背道而驰,进化论学派和教会开始了关于《物种起源》的激烈论战。达尔文没有参与到论战中,而是集中精力在研究上,为自己的理论寻找更有力的证据。
后续科研
1860年5月,达尔文对兰科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兰花受精卵过程及比较解剖学分析,第一次对适应进化的研究进行了扩展和延伸,1862年出版了《兰花的传粉》。达尔文从一种学名为Drosera rotundifolia的茅膏菜属开始,进行了对食虫植物的研究,1875年出版了《食虫植物》。达尔文在仔细研究了报春花属植物之后,发现花柱异长的种类促进了杂交而得以进化和发展,而长期的自体受精最终将导致对植物体有利的遗传变异消失,1876年出版了《同种植物的不同花型》,达尔文的三部重要植物学著作陆续出版。除此之外,达尔文还发表了《论报春属的两种类型,即两型状态》《攀援植物》《异花传粉和自花传粉的效果》和《植物的运动本领》等植物学论文。
1868年初,达尔文出版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在书中对变异和遗传等的因果和法则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泛生论假说。1871年2月,出版了《人类的由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更强调了竞争在进化过程的作用。适者生存从总体上看是低等、简单的生物适者生存。随着达尔文研究的深入,在《人类的由来》中扩大了视野,尽管生物进化总的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由种类少向种类多发展,但从整个生物共同体稳态关系上看却是低等与高等同在,简单与复杂并存,它们无所谓优胜劣汰、竞争生存,而是和谐共处、协同进化。1872年,达尔文出版了《人类和动物的表情》。1881年,达尔文著写了《蚯蚓作用下植物壤土的形成》,此书被视为最早的生物地质学著作之一。
死亡与葬礼
达尔文晚年饱受病痛折磨,他的身体非常糟糕,有时候只能口述让家人代笔,这样每天撰写几页。1862-1877年间,他的儿子弗朗克(Francis Darwin)作为助手,整理了一系列资料。1882年4月17日,乔治·达尔文在进餐时突然晕倒,待病情略有好转,依然替儿子法郎士记录实验结果。第二天,他又让儿子推着轮椅到动物学会,宣读安东尼·戴克的论文,当晚,达尔文再次昏迷。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逝世,伦敦主教下诏,将达尔文以国葬形式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
学术主张
理论背景
《物种起源》吸收了部分前人的理论,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前,至少有三个人比较系统地阐述过生物进化的观点。他们是乔治·布丰(法语:Georges Comte de Buffon)、埃拉斯莫斯·达尔文(Erasmus Darwin)和让-巴布提斯·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物种起源》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综合性论述,书中不仅记载了达尔文在环球旅行中的观察笔记和长期以来进行的大量的动物实验,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和理论,也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了认真的评价,达尔文认为变异常常与生物生存的环境有关,环境变化的作用促使生物产生定向或者不定向的变异,这是对布丰的环境直接作用论学说的继承;同时达尔文相信家养动物的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变得强大,由于不使用而变得退化,并且这些变化是可以遗传的,这正是对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继承。
进化论学说
《物种起源》全书共15章,第一章至第五章是全书的主体,达尔文成功创立了他进化论核心——自然选择学说。在第六章至第十章中论述了进化论学说的难点并将其化解。最后在第十一章到十五章给出了生物的时空演替证据及亲缘关系对进化理论的支撑。
《物种起源》的核心观点是自然选择理论。达尔文认为导致物种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他认为所有生物在繁衍的时候都会产生随机的变异,而自然界中存在的生存竞争会淘汰掉不利的变异,保留下有利的变异。久而久之,随着有利变异的积累,物种就产生了进化。当这种进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新的物种就会产生。
渐进演化
物种进化是渐变的,并不存在跳跃或间断,整体进化速率极为缓慢,即自然界没有飞跃。这种进化的第一个前提是物种并非永远恒定不变而是可以变异的,而且在长期改变下会形成新物种。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明“经过了研究和批判后,可以毫无疑虑地断言,每一个物种都是上帝个别创造出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共同祖先
就所知的生物而言,最初的配置细胞是相同的,所有生物都来自共同祖先,但在长期演化中子代与祖先产生差异,即生物结构功能器官产生变化且有遗传性,对生物自身存在有利的那些遗传会逐渐留下来且形成固定的生物性状,而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就会被淘汰,由此形成优胜劣汰的环境变化,从而保持生命圈的稳定状态。
物种多样化
物种数目由少到多,这是多样性起源,并且所有物种都是由原始祖先逐渐分支形成的。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造成旧物种和中间类型物种灭绝,导致生物性状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出现性状上分体。在《贝格尔号航行记》中,达尔文说:“看到这一小群关系密切的鸟类结构之间的渐变性和多样性……由一种鸟演变和进化为好几种。”
自然选择
生物普遍具有变异性且变异可以遗传,从而形成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物种拥有共同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只有少数个体胜出得以繁衍后代,少数成功者是具有最有利变异个体而成为新的物种起源。达尔文从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中得到自然选择理论的灵感,《人口论》提供了两种基本思想:其一人口按几何基数增长,食物按算数基数增长;其二可以通过战争或疾病消灭过剩的人口。生物出现过度繁殖的时候,生存空间受到了威胁,由于空间和食物的不足会造成大量的生物死亡。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4章的摘要中总结到:“如果对生物自身有利的变异的确曾经发生,具有此特征的生物个体就会在生存斗争中获得保存自己的更好机会;根据强大的遗传法则,它们会产生具有相似特征的后代。这种保存有利变异的原理,或者适者生存的原理,我称之为自然选择。”
达尔文本人在对藤壶进行分类研究时,也将自然选择理论作为研究的指导。在藤壶的分类工作中,他发现某一种藤壶,既有雄性的,也有雌雄同体的,雌雄同体的藤壶外面寄生着两个微小的 "补充雄性"。达尔文评论说:“如果不是我的物种理论,我永远也不会发现雌雄同体的物种有了微小的变化会就进化为不同性别。”
在达尔文修改《物种起源》的十几年中,其学术思想也在不断的变化。《物种起源》首次发表之后,尽管他所做的只是将不同的意见纳入自然选择理论,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却逐渐打破了他原本30年中构建的自洽的理论体系。在后面的版本中,达尔文似乎尝试做出一些重要的结构化改变,将自然选择和遗传规律融合,形成更加完备的理论体系,但是最终也未能实现《物种起源》第一版中的完美的自洽。
宗教观点
关于达尔文早年宗教信仰的“正统性”,研究者们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达尔文早年的是正统英国国教徒,另有学者认为达尔文的爷爷伊拉斯莫·达尔文是一个有神论的进化论者,他的父亲罗伯特·达尔文则是一个不信教的人,推测认为达尔文的宗教信仰并非所谓的正统。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达尔文学习了威廉·佩里 (William Paley)的自然神学,希望将来当一个牧师。从达尔文与家人的通信中发现,在环球航行期间,达尔文已经流露出放弃当牧师的念头,希望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达尔文的宗教信仰发生动摇是伴随着他对物种可变性的认识开始的。在结束环球旅行后的第二年, 即1837年,达尔文在红笔记 (the Red Notebook) 首次提到他确信物种的可变性。在“论神学与自然选择”这篇被认为是在1838年10月到11月期间撰写的手稿中,他批评创世论既不能作出预言,又不能解释许多已知的现象。达尔文在书信中与他的妻子艾玛公开讨论了这个问题,但达尔文此时还没有放弃他的基督教信仰。在19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初,达尔文对物种变化问题的思考坚定了他在认识论上对宗教信仰的怀疑, 而他父亲和爱女安妮的死则促使他在道德方面对基督教信仰的怀疑。到了1879年,乔治·达尔文写道:“我从来就不是否认雅威存在的无神论者。——我认为一般来说......不可知论者是对我的心态最正确的描述。”1915年出版的《希望女士的故事》声称达尔文在病床上恢复了基督教。这些说法被达尔文的孩子们驳回,并被历史学家驳斥为虚假的。
达尔文主义
“达尔文主义”最初由托马斯·赫胥黎提出,指代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蓝本的,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系列衍生概念。“达尔文主义”被用来描述一般的进化概念,包括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早期发表的概念。许多达尔文主义的支持者,包括赫胥黎,对自然选择的重要性持保留态度。德国进化生物学家奥古斯特·魏斯曼的严格新达尔文主义在19世纪末几乎没有获得支持者。19世纪的80年代到1920年左右被称为“达尔文主义的日食”,格雷戈尔·孟德尔等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替代的进化机制,比如突变论、拉马克主义等,但这些机制最终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20世纪初,现代合成科技的发展将自然选择与群体遗传学和孟德尔遗传学相结合,复兴了达尔文主义。
当“自然选择”扩展到社会学领域的时候,就被粗暴地幻化成“强者天然的占有更多的财富、权力和更高的地位,弱者天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等待被淘汰”,从而为自由资本主义和种族主义找到了理论基础,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达尔文不仅是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也是一位人类思想史上的伟人。他的思想跨越了生物学领域,跨越了时代和国家,至今仍对世界生物学的发展,对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对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学术成就
达尔文创立了生命科学的一个新分支——进化生物学,他对进化生物学的四项贡献尤为重要。首先是物种的非恒定性,即现代进化概念。其次是分支进化概念,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物种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起源共同演化而来。自亚里士多德提出 "自然之链"(Scala Naturae)概念以来,线性进化论就一直在流行,达尔文进一步指出进化必须是渐进的,不能有重大的断裂或中断。 最后,他推断进化的机制是自然选择。这四个观点为达尔文创立科学哲学的一个新分支——生物学哲学奠定了基础。尽管经过了一个世纪,这一新的哲学分支才完全发展起来,但其最终形式是以达尔文的概念为基础的。达尔文将历史性引入科学,生物进化是一门历史科学,进化论者试图解释已经发生的事件。进化论者构建了一个历史性的生物学理论。在《物种起源》出版后的近一个世纪,生物过程的双重性原则才被发现。生物活动既受物理学和化学的普遍规律支配,也受基因程序的支配,而基因程序本身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物理科学中,理论通常以定律为基础,例如万有引力理论以运动定律为基础。然而,在生物进化论中理论主要基于竞争、雌性选择、选择、继承和支配等概念,不以定律为基础,达尔文理论使生物学方法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达尔文以来,系统分类学、生物地理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均引入进化的思想,达尔文的进化论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在遗传学研究领域,从发现遗传定律的奥地利遗传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 (Gregor J Mendel),到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杜威·沃森 (James Watson),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弗朗西斯·克拉克 (Francis Crick),他们的发现都是建立在达尔文遗传学理论基础之上的。
社会影响
《物种起源》的问世给达尔文招来了以“神创论”为信条的基督教阵营的猛烈攻击,“神创论”的主要观点是, 认为一切物种皆有天主创造,万物有类有别,每一物种都具有恒定不变的本质属性。1860年生物学家赫胥黎和牛津教区主教威尔伯福斯围绕进化论和神创论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大辩论,达尔文并未出席,赫胥黎是一位进化论的捍卫者,在辩论中成功反驳了怀疑《物种起源》理论的对手。达尔文的进化论从各个方面挑战了“神创论”,削弱了基督自然神学和自然神论的自然静止不变的观念。达尔文的进化论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物种起源》的出版从根本上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的基础,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达尔文反对一切超自然现象和因果关系,仅从物质角度解释了世界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达尔文理论不再需要雅威作为创造者或设计者,达尔文指出《圣经》和其他文化的起源记载中描述的创造与自然世界的几乎所有方面都是矛盾的,为对所有自然现象进行严格的科学解释提供了空间,催生了实证主义,产生了一场强大的知识和精神革命,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其次,达尔文主义驳斥了类型学。从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时代开始,关于世界多样性的一般概念强调其不变性和稳定性,这种观点被称为类型学。达尔文摒弃了类型学思维,引入了完全不同的概念,否定了种群的恒定性,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群体都是由独特的不同个体组成的种群。
精神影响
达尔文对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许多西方思想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心理学中尤为明显。达尔文的影响带来了高尔顿(Galton)关于个体差异和心理能力遗传的研究,在罗曼尼斯(Romanes.)的研究中开创了比较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达尔文对心理学有四大普遍影响,一是承认动物和人类在心理功能上有很大的连续性,二是强调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三是关注以适应环境为表现形式的功能,四是把方法论扩展到心理生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之外。
在《人类的由来》,达尔文研究了人类进化问题,使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其他生物有着生物学意义上的共同的根,这样的生态整体观在道德领域也有深远的影响;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第一篇第四章重点论述了道德品质的发展认为理智能力也是通过自然选择而得到发展的,揭示了一条生态学规律,表明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利己与利他”相统一的伦理原则,合作进化生态思想在解决社会发展问题上具有启示意义。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我是达尔文的斗犬,我准备接受火刑,如果必要!我要磨利我的牙爪,以备来保卫这一高贵的著作!”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我现在正在读达尔文的著作,写得简直好极了。目的论过去有一个方面还没有被驳倒,而现在被驳倒了。此外,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
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在我经受折磨的时期———最近一个月———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虽然这本书用英文写得很粗略,但是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19世纪英国思想家伦纳德·霍布豪斯称赞达尔文的成就堪比艾萨克·牛顿——尽管并不是达尔文发明了进化理论或证明进化的必然性,但“他使进化走出猜想的迷雾,并在猜想和事实材料之间确立起某种关联”,即通过自然选择机制将人们已经熟悉的大量支离破碎和难以理解的事实与观点协调了起来。
后世纪念
达尔文故居
伦敦东南郊外唐恩小村的达尔文故居,达尔文于1842年买下并住进了这座房子,直到1882年去世。英国文化遗产机构将其辟为博物馆,根据达尔文之子莱奥纳德拍摄的一组照片恢复和重建了一楼,再现1876至1877年间的原貌。英国还将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俄罗斯达尔文国家博物馆
达尔文国家博物馆由科学家、博物馆学家亚历山大·科茨(Alexander Kohts,1907-1964)创建,他于1880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1905年,亚历山大出国前往佛朗哥别墅参加水生生物学的学习,并了解了达尔文主义。他个人结识了进化论的支柱——许霍·德弗里斯、奥古斯特·魏斯曼、恩斯特·海克尔。由于教室里缺乏演示材料,亚历山大决定回国后创建一个博物馆,以推广进化论。亚历山大为建造新的博物馆建筑,整理和登记了大量的藏品,还设法撰写了 200 多篇关于博物馆学的论文。1995年,达尔文国家博物馆正式开放,由亚历山大担任馆长。
澳大利亚城市达尔文
达尔文是北领地首府和主要港口。它位于达尔文港口东北方向的半岛上,达尔文港是帝汶海比格尔湾的入口。该港口于1839年由贝格尔号上的测量员约翰·斯托克斯(John Stokes)发现,约翰以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为此港口命名。
10英镑纸币
这张10磅纸币从2000年开始流通,到2018年不再是法定货币。纸币由英格兰银行的钞票设计团队设计。纸币上印制的是达尔文的头像,元素有小猎犬号上使用的达尔文袖珍指南针、他的放大镜、小猎犬号巡洋舰、菊石化石(和类似形状的图案)和达尔文在旅行中可能遇到的植物和动物。
达尔文属
美国田纳西大学的昆虫学家斯代莱诺斯·查兹麦洛里斯(Stylianos Chatzimanolis)在伦敦博物馆的达尔文收藏中偶然发现了一种新昆虫的标本,在达尔文的205岁诞辰将这种昆虫命名为达尔文属(Darwinilus sedarisi)。
参考资料
查尔斯·达尔文.豆瓣读书.2023-06-26
在达尔文故居感受伟人.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6-26
To John Fordyce 7 May 1879.Darwin Correspondence Project.Charles Darwin.2023-08-25
The Lady Hope Story.The TalkOrigins Archive.2023-08-25
The Complete Work of Charles Darwin Online.Darwin Online.2023-06-26
The State Darwin Museum.darwinmuseum.2023-07-28
Darwin.Britannica.2023-07-28
Banknote character information.Bank of England.2023-07-28
CHRISTINE DELL'AMORE.Found: New Beetle Collected by Darwin 180 Years Ago.NATIONAL GEOGRAPHIC.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