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破篾黄竹

破篾黄竹

破篾黄竹(学名:Bambusa contracta)为禾本科簕竹属下的一个种,外形类似青皮竹,但耳较大,箨片基部近圆形收窄。由于劈篾性能好,常用以劈篾编制各种竹编品,故有破篾黄竹之称。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

形态特征

破篾黄竹的竿高5-6米,直径2-3厘米,尾梢下弯,下部挺直;节间长40-57厘米,幼时薄被白蜡树粉,并疏生白色长硬毛,竿壁薄;节平坦,无毛;分枝常自竿下部第四至第六节开始,多枝簇生,主枝略较粗长。箨鞘早落,背面薄被白蜡粉,通常无毛或于底缘处生有紧贴或伸展的暗褐色刺毛,腹面有光泽,先端因向一侧下斜而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不相等,有波状皱褶,长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波曲状毛,大耳略向下倾斜,长约3厘米,宽7-10毫米,约比小耳大1倍;箨舌高约2毫米,边缘疏齿裂;箨片直立,狭卵形,长约为箨鞘长的2/5,先端边缘内卷而成锐尖头,基部近圆形收窄后即与箨耳相连,此相连部分为2-3毫米,箨片基部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1/4。叶鞘无毛;叶耳近卵形,边缘具长繸毛;叶舌极矮,边缘微齿裂;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通常长10-15厘米,宽1.3-1.5厘米,上表面近无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渐尖具钻状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花果未见。

分布范围

破篾黄竹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丘陵地村落或山脚。模式标本采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引自东兴市)。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