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
内卷,又称内卷化,在网络中的含义是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最初作为一个艺术领域的描述性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维泽提出来的,之后,内卷化被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借用到社会经济领域,上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也曾借用内卷化这一概念对中国农村与农业进行过类似的研究。21世纪的“内卷”,意味着激烈的竞争。随着网络的传播,此术语被广泛引用,尤其是在高等学府中,学生利用它来描述一种非逻辑的内部竞争状态,或是被迫参与的竞争。“内卷”一词已被用来描绘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竞争者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付出超常的努力,这种过度的投入导致了个体所获得收益与所付出努力比例的降低。
2020年12月4日,入选《咬文嚼字》杂志2020年十大流行语。2020年12月8日,头条搜索发布2020年十大流行语,内卷入选。2020年12月15日,入选2020十大关键词。
释义
内卷经网络传播,被很多高校学生用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非自愿”竞争。后被引申为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从网上舆论来看,内卷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内卷演绎成了内卷化,企业之间为了争夺资源陷入内卷化、学生为了高考升学被内卷化、员工为了上岗升职陷入内卷化等等。
概念演变
内卷化,最初作为一个艺术领域的描述性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维泽提出来的。他在新西兰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居于新西兰的毛利人有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艺术图案看似复杂,实际上是几种图形的简单重复。戈登维泽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内卷化。也就是说,如果你知道最基本的几种图形,也可以画出毛利人的特色图案。所以,内卷化最初的含义,是指在艺术领域中没有创新的简单重复现象。
之后,内卷化被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借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相关内容则出自该人物的《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在这本专业性著作中,吉尔茨指出“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吉尔茨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内卷化”。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也曾借用内卷化这一概念对中国农村与农业进行过类似的研究。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把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他把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内卷化”。
2020年底,内卷化一词走入大众视野,它的意思较于之前的学术概念开始慢慢变了味,人们开始将它的意思往攀比的方向靠,且在生活中处处看到内卷的身影,互联网中对内卷话题的讨论主要围绕着 就业、升学、购房以及晋升的方面,并且多数都是以负面情绪为主调。在有限的社会资源的情况下,社会对于存量资源的争夺加剧,人们不断提升自己去争夺资源,使原本资源获取的条件也随之提高,从而陷入一种“非理性 竞争”的状态。
流行范围
“内卷”一词之所以在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中流传较为广泛,
学生群体
有人把“内卷”用在了教育竞争上,如“招生名额是一定的,报考人数也是一定的,但有的学校开始补课,其余学校担心考分落后都跟着补课,结果所有人的考分都提高了,但录取分数线也随之提高了”。如再抢占教室第一排,作业绝不落后,图书馆就是家等等。2022年,一则“寝室内卷”话题走红网络:许多大学生拍摄了一些视频,内容是背着其他室友偷偷学习,表示自己要“卷死”他们。这种“内卷”被娱乐化的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大学生将“内卷”视为贬义词。
职场内卷
也有人把“内卷”用于职场竞争,如一些人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努力工作,经常不按时下班,其他人也如法炮制,最后形成大家都故意加班的局面。事实上,“内卷”的话题已经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重大节日或是政治敏感时期的前夕,下属机构便会按照上级机构的指令,动员开展一系列以安全生产或稳定维护为目的的大规模检查活动。尽管众所周知,许多领导层成员可能并未具备相关的安全生产资质认证,从而使得这些安全检查活动的成效存疑,然而,为了规避潜在的责任风险,机构仍需动用大量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去执行这一例行公事。通过这种形式的检查活动,机构意图构建一个万一出现问题时的责任防护机制,此种做法同样体现了组织内的一种内卷现象。
价值内涵
内卷反应了一定的社会现象。
环境压力导致“内卷化”
中国是一个人口密集程度相当高而存量资源有限的国 家,因此环境压力也促成了“社会内卷”的形成,据相关报道显示2020年后,不少企业采用这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工作制度,企业内部缺 乏一个准确的工作质量评估标准,注重量变却忽略质变, 因此员工以工作时长作为评价高绩效的一个因素,不合理 的工作机制导致越来越高的劳动投入换来越来越低的边际 回报,迫使员工被迫参与内卷的竞争中。然而迫使员工加 班的不是他人,而是难以突破的封闭的系统本身。以程序员为例,“996”和“007”这样的工作模式近年来成为大 部分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即使有很多人都不满这种不人性 的工作理念,但却又不得不为生计而默默忍受。快速发展的科技造就了互联网行业,程序员数量犹如井喷,然而由于程序员的工作性质影响,程序员的更迭速度也是非常快, 面对数量庞大的后备军,加班是最简单获取高绩效的一个方法,更高的劳动投入对应的不再是高的回报,而仅仅是不在内部竞争中被淘汰,导致环境压力和资源有限压榨着程序员的精力,却无法突破“内卷”的困境。
环境压力同样影响着教育方面,面对急速上升的竞争 者以及随之递减的升学机会,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会逼 迫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应付层出不穷的考试,学习五花 八门的技能,不再是为了培养兴趣而是为了升学。学校采 取量化管理来凸显自身的教学质量,分数则成了量化指标,环境压力学生被迫花越来越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达到标准,越来越紧密的劳动投入促使教育体系更加内卷化。
消费主义跟风“内卷”
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快速发展,在社交平台上许多人分享着精心挑选的“生活日常”,在这些所谓的生活日常里你会看到各种无比精致的年轻人,住着精装房,开着自己的代步车,每天的任务就是去各种装潢华丽的店里拍照,照片里的名牌包包,刺激人们的同时也成了年轻人社会焦虑的来源, 当迷失在这种假象中时往往也会迷失自我。久而久之就会认为这样的消费水平是很普遍的,消费主义,就是这样在 不知不觉间入侵了人们的意识,于是也开始追求这样的精致生活,开始认同这种消费观,购买超出经济能力的东西, 甚至在各类广告的轰炸下,不消费也会产生焦虑情绪。“内卷”是一面镜子,人们从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 子,同时也看到了那些和自己具有相同经历、命运的其他人,在社会中大家都对“内卷”的现状感到疲倦和无奈,但是当“内卷” 形成了社会风气时,人们就只能被动向前走,被动选择了“内卷”的生活方式。
自媒体时代的“内卷”焦虑
21世纪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各种自媒体大 v 快速涌现,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但相比质量,自媒体更加在意的是流量,点击率。 通过调查点击率很高的文章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 “贩卖焦虑”,可能是职场焦虑、生育焦虑,也可能是就业焦虑,因为这类新闻最吸引眼球,在这类的推文下,较多的焦虑、压力奔向你,因此在被放大的焦虑下,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急于看到成果,导致变得跟风盲从。比如网络上出现的新闻,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鸡娃”的家长, 或者是文章标题是“孩子再不学 XX,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了” 于是,家长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给孩子打鸡血,不断地给 孩子安排学习、培训班等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奋斗;“你再不买房子,你就永远买不起了”;于是,人们掏空钱包 买房子,反倒让房价涨得更猛了。这些媒体从业者丢失了 新闻的社会责任,以增加浏览量为荣,生产着低质量的快 餐式新闻。 自媒体凭借自身的优势,快速地制造并传播焦虑,挑 动和误导着公众的情绪,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如果不参与这场“内卷”战争,就会被社会抛弃,处在这样的焦虑下,大家受这类焦虑的传播渲染后只能被动选择内卷。
影响
负面影响
身体伤害
“内卷”是“一种不健康的极端消耗的竞争。是一种长期而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压力是慢性而巨大的。研究发现,慢性压力与心脏病、癌症、肺病、肝硬化等躯体疾病发病都密切相关,还可能增加一种极端的恶性结果——猝死——的发生。
心理伤害
“内卷”给人们心理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产生焦虑,更严重时,还会产生抑郁,患者感觉像是“掉进一口没有底的深井,而且永远在往下掉”。姜思思告诉记者,关于抑郁,心理学上有很多不同的模型假说,其中,“习得性无助”模型同与“内卷”相关的抑郁关系密切。
积极影响
辩证、弹性地看待竞争内卷,在努力改变自己与接纳自我局限之间寻找平衡。压力恰当,成绩也会随之增长。
相关奖项
以上参考资料
衍生词汇
卷王
“卷王”一词来源网络词汇“内卷”,指内卷胜出者。
外卷
外卷本指通过向外拓展新的资源的方式进行竞争,现在可以指大家互相拉着一起停止内卷。外卷和内卷对应,内卷是指在现有资源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参与竞争的人纷纷更加努力以获取资源,最终获取资源的人没有增多,但每个人付出的努力都增多了。外卷是指,通过向外扩张,开拓新的资源。
社会化内卷
社会化内卷,网络流行词。指的是当某一种社会资源有限,但争夺它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个人得到的都越来越少,却付出的越来越多,活的越来越累。
社会评价
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健康向上的工作伦理的锻造,个体的劳作奋斗也需要精神世界的安顿。日益增速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或许会让人感到压力,但人们的精神心态却不应就此内卷。唯有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发展机遇,进一步做好社会兜底保障工作,更加重视人们对于意义感和公正感的追求,才能让他们避免受到内卷的困惑,以更加热情、饱满的状态面向未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余盛峰评)
无论从个体层面还是社会整体视角考虑,“内卷”现象都构成了一项严峻的挑战。她主张,学生个人应当深入思考自身未来期望成就的人格特质;与此同时,教育政策决策与执行者以及学生家长,也需深思熟虑,明确教育的根本宗旨,即培养何种类型人才及期盼孩子们将来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评)
内卷更多地表达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其实作为辅导员,我个人也是能理解这种竞争和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心理,但是我们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希望学生要有意识去思考,不要让自己进入这个陀螺式的死循环中。(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于涵宇评)
参考资料
从“内卷”褒贬之意,读懂青年“向上的力量” .百家号.2024-04-13
万物皆可内卷,爆红网络的“内卷”扎心了!五大方式破除经济内卷.百家号.2024-04-18
黄宗智独家澄清:意外走红的“内卷化”到底是什么意思?.澎湃新闻.2024-04-18
中国青年报:面对“内卷”不如试试这些应对技巧 .百家号.2024-04-13
《咬文嚼字》发布今年十大流行语:逆行者、后浪、内卷等入选_文化课_.澎湃新闻-The Paper.2020-12-04
2020年十大流行语出炉!逆行者、集美居前.今日头条.2020-12-09
2020十大关键词.今日头条.
2021年十大落选网络流行语盘点:内卷、社交恐惧症、emo……情绪满满但缺乏价值.印象网.2024-04-18
内卷、打工人……这些流行语暴露了什么? .百家号.2024-04-13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华为内部论坛的这篇雄文火了 .百家号.2024-04-13
2020年十大流行语出炉!逆行者、集美居前.今日头条.2024-04-20
2020十大关键词.今日头条.2024-04-20
一年打卡图书馆1424次的复旦“卷王”:抵制上瘾的事物,上自习不带手机.百家号.2024-04-20
外卷是什么意思?外卷侠梗出处内涵来源意思介绍.闽南网.2024-04-20
社会内卷化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社会内卷化.中华网河南.2024-04-20
年轻人为何会有内卷情绪.中国青年网.2024-04-20
大学生的“内卷”是竞争还是内耗?如何不被“卷”?.中国青年网教育频道.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