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
《茶馆》是由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它最初发表于《收获》杂志1957年7月的创刊号。该剧于1958年4月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次上演。同年6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该剧的单行本。1979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受邀前往欧洲演出了《茶馆》。这部戏剧随后被收录到《老舍剧作选》和《老舍文集》中。
《茶馆》剧本散点透视的“人物展览式”结构在中国话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对《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等后世名剧有着明显的影响。《茶馆》整个剧本分为三幕,每幕以老北京城的裕泰茶馆为背景,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剧中出场的人物多达70个,展现了清朝末年、北洋军阀时期和抗日战争胜利后三个历史阶段裕泰茶馆的兴衰,以及各种不同人物命运的变迁。整个剧作通过这些生活上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茶馆》这部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各个社会阶层的六七十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丰富而广阔的历史画面。这种形象和语言的描绘使得《茶馆》栩栩如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代入感。
在2019年2月23日至3月5日的期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次在首都剧场上演了老舍的经典话剧《茶馆》。2022年6月9日,经典的《茶馆》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重启,作为该院建院70周年纪念演出季的一部重要演出。《茶馆》作为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的独特艺术风格,而且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在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双百方针”,内容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旨在鼓励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老舍被视为是鲁迅之后最重要的作家。他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在文学界享有广泛的声誉。同年8月,作家老舍完成了一部名为《一家代表》的作品,这部作品赞扬了人民普选。故事从“戊戌变法”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解放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设定在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之后,老舍又创作了一部名为《秦氏三兄弟》的剧本,故事的背景设定在秦家,讲述了历代宪法改革。老舍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曹禺、焦菊隐、夏淳等艺术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他们一致认为,第一幕茶馆的戏剧表现非常生动和精彩,而后续几幕则相对较弱。因此,他们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戏剧作品。在此建议的基础上,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
创作思路
在1958年5月,著名作家老舍在《剧本》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详细解释了他创作《茶馆》的思路和动机。他通过这篇文章说明了《茶馆》是如何构思的。老舍指出,《茶馆》是一个汇聚了各种人物的地方,代表了社会的多元性。他将茶馆比作了一个小型社会,它可以容纳各色人物,并且通过这些人物的生活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虽然这部戏只有三幕,却涵盖了近50年的历史变迁。老舍承认自己对政治并不是很熟悉,无法直接描写政治高官的推动和阻碍。因此,他选择了一些小人物作为故事的主要角色,这些人物常常光顾茶馆。通过将这些小人物聚集在茶馆中,他试图通过他们的生活变迁来间接透露一些政治上的信息。总的来说,老舍决定创作《茶馆》的初衷是将茶馆作为一个载体,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反映社会的变迁,间接揭示其中的政治内涵。这种创作手法使得《茶馆》成为了一部既具有思想深度又贴近人民生活的杰出作品。
剧情简介
内容总述
故事发生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依然是一片繁荣景象。年轻而精明的茶馆老板王利发努力经营着茶馆,面对各方关系运作,尽管他雄心勃勃地投身实业以拯救国家,但他却频遭人嘲讽,最终被残酷的现实所吞噬。另外一个常常在茶馆出入的民族资本家,名叫秦仲义,也经历了类似的遭遇,从最初的繁荣兴盛到最终的破产。在八旗子弟中,还有一位豪爽的常四爷,他在清朝覆灭后选择了自力更生的道路。除此之外,在剧中还通过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底层的现实情况。在这个背景下,剧中通过展现洋货在市场上泛滥、农村破产、太监买卖妻妾以及爱国者受到逮捕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和内战的长时间持续,使百姓们承受了巨大的苦难和痛苦。茶馆关门,只有王利发改变经营策略,将茶馆后院出租给大学生住宿,正厅里放上留声机。即便如此,社会的动荡依然影响着茶馆,在这片大地上,百姓无家可归,四处流浪,大兵们抢夺掌柜的财富,而侦缉队员则不时前来勒索。这种无情的剥削和压迫,使人们生活在无尽的恐惧和不安之中。
三十年过去了,老掌柜王利发已是年迈之人,仍不放弃努力支撑茶馆。日本投降后,剧中再次呈现了中国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的存在,这些势力的存在使人民再次陷入内战的灾难之中。吉普车肆意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欲霸占王利发一生苦心经营的茶馆。王利发感到绝望。然而,此时两位五十年前曾结交的朋友常四爷和秦二爷突然出现,他们都已衰老不堪,带着捡来的纸钱凄凉地呼喊笑语,最后,茶馆中只剩下了王利发一位孤独的人。他拿起腰带,走进内室,仰望着屋顶,寻找一个安宁的地方,希望能够平静结束自己的一生。
这个故事通过描绘王利发、秦二爷、常四爷等人物及他们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向观众展示了这段历史时期北京社会的风貌、各个阶层人物的命运和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的交织。同时,也反映了严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追求和挣扎。
分幕剧情
第一幕
第一幕所描绘的是清代戊戌政变时期的老裕泰茶馆,时间距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在那个时代,政治上的腐败盛行,国家的实力衰弱,人民生活贫困,洋货和罂粟占据市场。知识分子们有不同的主张,有些人主张进行改良,有些人想从事实业发展。与此同时,得势的太监们也想要迎娶妻妾,乡下的农民们被迫卖掉自己的儿女度日。那些想要进行维新的人往往最终都会被斩首,而那些信奉西方教育的人则身体力行,骄傲自大。在这个时期,特务机构横行,老百姓们稍有过错就会受到惩罚。以至于茶馆的掌柜王利发不得不在茶馆里张贴“莫谈国事”的告示,以保护自己和茶馆的安全。
第二幕
第二幕仍然发生在同一个茶馆,但时代已经转变为民国时期。这个时期充满了军阀混战,各个军阀互相攻伐,战斗不断。列强国家也虎视眈,随时准备分割中国的利益。老百姓的民生状况日益恶化,生活艰辛,没有稳定的保障。一些爱国的学生呼吁人们消除内部国贼,抵御外部列强的侵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八面玲珑的王掌柜坚持经营茶馆,并努力改良。他不仅要面对残存的兵匪和地痞特务的骚扰和剥削,还要顶住生意的困难。他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为茶馆和社区提供支持,并坚信通过改良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
第三幕
第三幕仍然发生在同一个茶馆,但是时代已经进入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期。经历了八年的日寇占领,人民原本盼望着胜利的到来,但却面临着中国国民党和美国人的统治,政治状况空前黑暗,人民的日子越发艰难。在这个时期,王掌柜一直怀揣改良的梦想,希望通过自己茶馆的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然而,最终他的梦想破灭了,茶馆也无法幸免。王掌柜被迫走到了绝境,最终选择了自杀。
人物介绍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
幕后制作
角色揣摩
《茶馆》中涉及到众多人物角色,整体风格既包含了西方戏剧结构设计的断截式特点,又具备独特的剧本结构,没有一丝刻意模仿的痕迹。在整部剧本的结构设计中,作者老舍为人物内心情感设置了相当大的表现空间。他着眼于现实生活中最平凡的人,描绘了真实而具体的现实世界,通过细致的描写以及环境的对比,赋予了作品强烈的批判性。
饰演常四爷的表演艺术家郑榕,在1958年至1992年期间对《茶馆》中扮演的常四爷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最初,他将常四爷简单地演绎成了一个硬汉角色,但后来他真正找到了人物的自我感觉,并达到了老舍先生“你们要把《茶馆》的文化演出来”的要求。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演绎,逐渐深入了解常四爷这一角色,最终在表演中展现出了角色的真实内涵,完美地呈现了《茶馆》所蕴含的文化。
饰演秦二爷的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在创造秦二爷这个角色时,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不仅亲身体验了与秦二爷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经历,还深入研究了大量人物的照片。通过仔细观察和揣摩这些照片中的细节,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以便能够真实地塑造出秦二爷这个角色。
饰演松二爷的表演艺术家黄宗洛,为了成功演好这个角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从研究旗人习俗开始,以松二爷的身份融入生活中。他按照剧情的要求去生活,努力捕捉感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甚至连茶馆里的服务员和常客都将他视为真正的满族遗老。当他登上舞台时,他能够将满清遗老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演绎出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难以磨灭的印象。黄宗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投入,成功地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使人们难以忘怀。
舞美设计
《茶馆》的舞台美术设计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舞台设计的经典之作。该剧的舞台美术设计以严谨细致的现实主义手法为特色,刻画了贯穿剧情的主要舞台背景——裕泰茶馆。建筑形象集中典型,空间布局丰富,细节描绘深入生动,准确地渲染了时代氛围。在处理从生活环境的历史真实到舞台表演空间的转换时,设计师恰到好处,为整个演出提供了出色的外部形式,与剧作的风格和内容达到了高度统一。这部剧的舞台美术设计在中国舞台美术设计史上堪称现实主义风格的佳作之一。舞美设计充分展现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现实主义风格,特别注重舞台灯光的呈现,可谓中国现实主义戏剧舞台设计的巅峰之作。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老舍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和剧作家,他的话剧《茶馆》于1957年发表并演出,被认为是他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家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描绘茶馆里各色人物的生活故事,展现了晚清末年到民国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变迁。《茶馆》通过对中国社会的写实刻画,深入探讨了传统与现代、封建与资本主义等矛盾冲突,以及人性的复杂和价值观的碰撞。“埋葬旧的时代,暗示光明的到来”是《茶馆》的深刻主题。
艺术特色
《茶馆》这部剧在结构上不采用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而是以截取社会横断面的方式呈现,通过三幕代表三个时代。这种非线性的平行结构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线性结构,三幕戏就如同三幅风俗画一样,充满了众多的人物和丰富的细节,因此有人称其为"图卷式的作品"。每一幕都以独特的画面和氛围展现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个缩影。作家选择了一个最具表现力的视角,即裕泰茶馆,三幕戏都在这个场景中展开。老舍认为旧社会中的茶馆是“三敌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老舍刻画的裕泰茶馆里,可以看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从茶馆的变迁、茶馆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可以映射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剧本的幕的划分不是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而是着眼于时代,每一幕都反映了一个时代,跨度极大,幕与幕之间没有必然的情节联系。
《茶馆》以人物为核心推动故事,巧妙地将众多人物的故事汇聚成一体。剧中主要人物从年轻到老年都有出场,将三个独立的横断面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次要人物则以父子相承的方式出现,同一演员的扮演增加了故事的连贯性。无关紧要的人物随时进入和离开,而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需要讲述。这种人物展示的方式满足了将茶馆作为社会展示窗口的需求,使得故事和故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整体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茶馆社交生活。老舍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和脸谱化处理,成功地传达了思想和表达了主题的美学效果。在《茶馆》中,常四爷作为一个雄赳赳、高大威猛的人物形象,从外表上展现出英雄般的气势。通过将人物脸谱化,老舍在《茶馆》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主题得到了更直观而有效的表达。
《茶馆》是一部剧情悲剧性的戏剧作品,但整部剧的基调却是喜剧的。尽管剧中描绘了许多悲惨的情节和细节,却以一种幽默和诙谐的笔法呈现给观众。戏剧语言具有个性化和性格化,一说就能切入角色;《茶馆》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二德子一进茶馆就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并试图引起骚动。常四爷直率而随便地说话,成为二德子练习的对象。松二爷想要调解矛盾,但却让二德子更加猖狂。王利发的圆场尽管无效,而马五爷却以淡定的一句话制服了二德子。在剧中,每个角色的出场与话语都被精心安排,展现出他们各自的个性和观点。老舍让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发言权,而非代表作者发表意见。语言精炼准确,内涵丰富,概括力强;幽默中融入了深刻的辛酸和含泪的笑容。
剧目演出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
作品影响
地位与影响
《茶馆》作为中国戏剧艺术的经典作品,代表了中国话剧的最高水平,它也被称作“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汇聚了一批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是中国话剧最有价值和影响的剧目,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经典剧目。《茶馆的创作实践为中国话剧艺术的创新闯出了一条路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当代戏剧艺术高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获奖情况
《茶馆》这部话剧自首次发表以来,被改编成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包括话剧、电影、电视剧等。电影《茶馆》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谢添担任导演,于是之、蓝天野、英若诚等知名演员出演。该片于1982年上映,并在198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以及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的特别奖项。
2022年5月,《茶馆》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榜单,该榜单汇集了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下的一百部文艺作品。这个榜单的入选是对《茶馆》在文艺创作中的突出地位和影响力的认可。
改编电影
《茶馆》在1982年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了一部电影。该片由谢添执导,于是之、郑榕、蓝天野、黄宗洛等主演。这部电影获得了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和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特别奖两项殊荣。这些奖项的获得进一步彰显了《茶馆》在电影界的重要地位和艺术成就。
改编电视剧
2010年7月16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推出了由何群执导的39集电视剧《茶馆》。该剧由陈宝国、谢钢等主演。
编入教材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演出图册
作品评价
“《茶馆》这部作品在剧作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剧的第一幕在古今中外的剧作中是罕见的,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现代文学家曹禺
“《茶馆》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话剧舞台出现的第一流作品中前列的几个之一。”——中央戏剧学院
“尽管全剧的文字并不多,但却通过生动的刻画,展现了整整五十年的历史,透过七十多个角色的形象,文字的精练程度令人惊叹。”——剧作家陈白尘
“《茶馆》叙述的动机源于老舍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渴望,以及对不公正社会的深刻憎恨。老舍通过对新旧社会的对比,不仅构建了作品的结构,也表达了老舍对历史的观察和思考。老舍对于旧时代北京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使他能够描绘出普通人所遭遇的命运和困境。他以温婉而幽默的笔调,通过含泪的笑容,展现出对人性的深刻关怀与同情。这使得《茶馆》成为了延续了老舍创作中丰富人性传统的作品。通过对社会不公与人性的关怀的表达,《茶馆》触动了观众内心的共鸣。它不仅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也成为了让人反思社会现实,寻找人性光芒的经典之作。”——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洪子诚
“《茶馆》是老舍编写四十个剧本当中的皇冠宝石,是他的杰作。”——剧作家吴祖光
参考资料
蓝天野口述历史|《茶馆》诞生.北京广播网.2023-07-15
四川话版《茶馆》亮相广州 会有麻辣火锅的味道吗.央广网.2023-07-15
60年后,我们为什么仍然爱《茶馆》?.新华网手机版.2023-07-28
《茶馆》:“东方舞台的奇迹”.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2023-07-28
恢复线下演出!经典《茶馆》重启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演出季.北京日报报业集团.2023-07-15
毛泽东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人民网.2023-07-15
戏剧:梅香满园戏剧人.中国文艺网.2023-07-15
《茶馆》.北京演艺集团.2023-07-16
茶馆.豆瓣.2023-07-15
北京曲剧《茶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7-16
茶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23-07-16
茶馆 的剧照.豆瓣电影.2023-07-29
【送票】光影视听|《茶馆》不只话剧,它还救过费玉清的专辑!.贵州网络广播电视台.2023-07-15
经典剧作分析之《茶馆》人物形象分析.一九零五电影网.2023-07-16
图文:话剧《茶馆》-黄宗洛饰松二爷.新浪娱乐.2023-07-29
资料图片:《茶馆》剧照--刘麻子与庞太监.新浪网娱乐.2023-07-29
《西游记》太上老君扮演者郑榕逝世,享年98岁.搜狐网.2023-08-03
#深娱#追忆老艺术家蓝天野:演员就是最尊敬的称呼.天目新闻官网.2023-07-28
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洛病逝 曾饰演“松二爷”.中国新闻网.2023-08-03
“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中的现实主义艺术.北京易艺.2023-07-28
《茶馆》舞台美术设计.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03
《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概要.中国教育文学网.2023-07-15
茶馆.北京人艺.2023-07-29
《茶馆》这部经典之作,老舍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南方艺术.2023-07-28
北京人艺《茶馆》再开张 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新华网.2023-07-15
话剧《茶馆》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上演出.新华网.2023-07-15
老舍经典再登征程 北京曲剧《茶馆》开启全国巡演.华声在线.2023-07-15
北京人艺《茶馆》再度上演,梁冠华、濮存昕等主演悉数回归.新京报.2023-07-15
[舞台]人艺剧院庆祝经典剧目《茶馆》上演600场.中国广播网.2023-07-15
京腔京味儿!北京曲剧《茶馆》将于8日9日在石家庄大剧院上演.今日头条.2023-07-16
京腔京韵传唱老舍经典 北京曲剧《茶馆》结束全国巡演.光明网.2023-07-16
试论《茶馆》的结构艺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2023-08-03
人艺经典话剧《茶馆》30年后再次登陆加拿大.凤凰新闻.2023-08-03
中国艺术研究院倾心推荐 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下 百部文艺作品榜单.中国艺术研究院.2023-07-15
电影大师谢添辞世(组图).新浪娱乐.2023-07-15
资料:电视连续剧《茶馆》主要演职人员.新浪娱乐.2023-07-1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教育部网站.2023-07-15
曹禺与《茶馆》的复出.中国侨网.2023-07-15
中央戏剧学院教师论名剧(国内).中央戏剧学院.2023-07-15
谈资|老舍诞辰120周年,他的《茶馆》为啥依旧这么火.手机新浪网.2023-07-15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中国文艺网.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