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经纬

张经纬

张经纬,男,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

学科专业:世界

学术成果

著作:

1、《战争与经济、科技发展》(书稿待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22 万字。

2、《近代日本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近代日本对东亚的历史影响》5万字(书稿待版)。

3、《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8万字(书稿待版)。

4、《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发展》《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合著,15千字。

5、《当代中国改革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4月,合著,承担词条20千字。

6、《国家公务员必备知识全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12月,合著,40千字。

7、《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选辑》河北省内刊出版,1984年5月,独立编辑300千字。

8、《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8月,副主编,30千字。

9、《领导决策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2月,副主编,40千字。

10、《领导思维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3月,合著,28千字。

11、《领导心理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8月,合著,25千字。

12、《行政管理学》河北科技出版社,1989年8月,合著,20千字。

13、《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10月,合著,22千字。

14、《领导科学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3月,合著,30千字。

论文:

1、《韦伯的宗教理论与中日两国的现代化》(论文)《东亚区域意识与和平发展宋成有汤重南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6千字。

2、《论战争的“起源”与“根源”》《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10千字。

3、《战后日本右翼历史观剖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2年第3期,12.3千字。

4、《中日两国现代化变动特征的比较——以“思想→政治→经济”的作动模式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2003年第3期,11千字。

5、《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史学理论》2007年第2期,8.5千字。

6、《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危机处理》《人民日报人民论坛》2007/11/15,7.2千字。

7、《日本近现代研究》《中国世界历史学3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5千字。

8、《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危机的再认识》《史学理论研究》2009/2,11千字。

9、《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危机的再认识》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危机及其经验教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6/19-21

10、《试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史学》《史学理论研究》2009/3,12千字。

11、《对日本昭和经济危机的再解读》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2千字。

12、《论政策运行中的反馈调整》河北省《理论教学》1991年6期,11千字。

13、《论决策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辩证统一》《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会河北卫星会议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1992年9月,12千字。

14、《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中共党史专题论文集》,延边大学出版社,1985年3月,16千字。

15、《论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干部的价值观演变〉《全国第二次人生科学讨论会论文集》1992年1月,12千字。

16、〈守成型思维的表现及成因分析》河北省《理论教学与研究》1992年3期,13千字。

学术文摘:

1、《战后日本右翼历史观剖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期,05千字。

2、《论战争的“起源”与“根源”》教育部委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2期,05千字。

3、《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人大书报资料中心K1《历史学》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8.5千字。

4、《中日现代化变动特征的比较》《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世界历史研究所卷》方志出版社2007/4,全文转载11千字。

5、《中日现代化变动特征的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卷(1964—200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全文转载11千字。

6、《剖析日本经济两次起飞的奥秘》2007/11/28《新华网·新华网头条·特别观察:发展中的危机,中国当如何规避?》1千字。

7、《“危机补偿”机制效用》2007/11/28《新华网·新华网头条·特别观察:发展中的危机,中国当如何规避?》1千字。

译著:

1、《满学家河内良弘教授》(译著)《满学研究》第五缉,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主办,阎崇年主编,民族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5.5千字。

2、《日本外交中的美国与中国》(译著,原作者:日本伊藤刚)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与日本的他者认识——中日学者的共同探讨》2004年3月,15千字。

其他:

1、《中日两国现代化变动特征的比较——以“思想→政治→经济”的作动模式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2003年第3期,11千字。

2、《试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史学》《史学理论研究》2009/3,12千字。

1、《尊重历史展望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9月4日,第一版,1.7千字。

2、《中日两国学者共批“新历史教科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动态》2001年第10期,6.3千字。

3、《富有侵略性的日军建制》《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2年1月14日第15版,3千字。

4、《猖的日本军部》《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2年1月14日第15版,2千字。

5、《日本右翼的邪恶理论》《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2年1月14日第15版,1.5千字。

6、《结合工作特点做好支部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党委办《社科党建》2005年第11期。3千字。

7、《亚洲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亚非拉室集体)《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5月30日,第六版,理论月刊专论,3千字。

8、《剖析日本经济两次起飞的奥秘》2007第22期《人民论坛》2千字。

9、《“危机补偿”机制效用》2007第22期《人民论坛》2千字。

10、电视剧《世界历史》插话、词条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