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巴克豪森
海因里希·乔治·巴克豪森(Heinrich Georg Barkhausen,1881年12月2日—1956年2月20日),是一位出生于德国不来梅的物理学家。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巴克豪森出生于一个德国贵族家庭,自小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兴趣。他曾分别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1901年)、柏林工业大学(1902年)和慕尼黑大学(1902年),并于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职业生涯
1911年,巴克豪森在29岁时成为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电子工程学教授。日本物理学家八木秀次曾是他的学生。
1919年,巴克豪森发现了一种现象,后来被命名为巴克豪森效应。该效应描述了在外加变化磁场下,铁的磁化强度改变的不连续性。
1921年,巴克豪森提出了一种稳定性准则,即巴克豪森稳定性准则。该准则规定,电子振荡器系统信号由输入到输出再反馈到输入的相差为360°,且增益为1,这是振荡器振荡的必要条件。这个准则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振荡器的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