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口琴

口琴

口琴(Harmonica),又称为口弦、口簧,一种铁制自由簧片气鸣乐器。发声源是长度为15-3.5cm的簧片而非空气柱。由德国人布什曼(布希曼)于1821年发明了口琴。

起初的口琴是作为定音器和装饰品使用,最初是一孔一音,逐渐发展为多孔多音。1857年钟表匠和莱(Matthias Hohner)制造了650只口琴,口琴从此开始批量制造,初期的口琴是全音节口琴,1920年改良为半音阶口琴,采用琴键控制升降半音,半音阶口琴有优越的演奏性能,适合演奏古典及现代音乐。

口琴按用途,可以分为独奏用口琴和合奏用口琴两大类。独奏包括布鲁斯口琴、复音类口琴、半音阶口琴等;合奏有和弦口琴、贝司口琴等。按发音方式,可分为单簧片和多簧片两种发音方式。常见的为24孔双簧口琴,琴身呈长方形,琴长16~20厘米,上下有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每孔装有一对簧片,演奏者呼气时发一音,吸气时发另一音。

口琴属于大众化的乐器,其价格便宜、便于携带,演奏技巧比较简单,很少用于管弦乐队,广泛流行于民间。

发展历程

中国的笙是口琴的鼻祖,笙”是我国古乐器八音之一,是一种具有自由律动的簧管乐器,也是最早的一种具有和声的乐器。1777年,由法国传教士阿米奥(Jean-Joseph Marie Amiot 1718-1793)中文名钱德明,带到西欧,先是在奥地利,以后传入到德国。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名叫布希曼的音乐家,在托斯恩小城散步,受到一个农家女孩的启发。布希曼心回去后,根据中国古代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和吹奏原理,用象牙雕刻成“药丸筒”似的琴“满多琳”,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口琴。

1825年,一个叫瑞希特尔的口琴制造商对早期的口琴设计做出了重大改进。次年,他又开发出了10孔20个簧片组成的口琴,分离的两片吹簧片板和吸簧片板固定在口琴梳腔室的两侧。瑞希特尔口琴实现了一个全音音阶,成为一种标准结构,被欧洲人称之为Mundharmonika或mouth organ。19世纪20到50年代有不少音乐制造商陆续开始生产口琴。到了1829年,C.威兹吞又设计方盒形口琴,称“新风宁”。

1857, 德国钟表匠 马德.和莱(Matthias Hohner )开始口琴制造。1862年时他把口琴带到南美洲,这一举动大大促进了Hohner公司在世界口琴制造业领导地位的形成。1865 年,和莱开始在美国贩售口琴,到了1888 年开始大量生产。全音阶瑞希特尔口琴传入美国后,被称为“FrenchHarp"或“Harp”(Harp 原意为竖琴)。口琴在美国欧洲音乐文化和非裔黑人音乐慢慢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南北战争时期,因为口琴易于携带的特性,而广为南北方的士兵所喜欢,成为最受欢迎的手上的乐器。

1924年,在美国第一张民谣口琴的录音唱片中,由不知名的音乐家用口琴来演奏Blues音乐。

1970年的时候,霍华德.雷力(Howard Levy)发现,吹气的音竟然可以上升(overblow)之后又发现吸气的音也可以上升(overdraw)。他花了大约三年时间,终于能够在Blues口琴上完整地演奏3个8度内的所有半音,也可以在一把口琴上演奏12大小调,从而发展了半音阶口琴这使得口琴。

口琴一直在欧美国家流行和发展,直到1898年前后,口琴传入日本大阪,经过约30年的广泛流传,为了完整演奏日本的民谣歌曲,便开始改良成现在的复音口琴音阶(低音部有La及Fa)。随着音乐水平提高与要求越来越严谨,复音口琴再经过多位口琴大师的改良,研发出小调口琴。1924年到1933年间,传入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1931年中国新乐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国光口琴厂)开始生产口琴,2022年中国已有口琴工厂十几家,年产量超过1000万只。

构造与分类

构造

在长条型琴体上设置双层方格窗口,窗口内设置簧片,通过口吹气流使簧片振动发声。口琴由盖板、座板、音簧、塑格四部分组成。盖板用来保护音簧,保持音的共鸣和扩大;座板一般是铜质,上有小槽,用来固定簧片;音簧是口琴的心脏,用合金材料制成的上下两薄铜片,其长短、大小、薄厚根据音高均不同;塑格上面有许多固定小格,和座板形成不同的腔室,材料一般有塑料、木质、金属等。

分 类

口琴可分为全音阶、半音阶、复音类、合奏类等。

半音阶

半音阶口琴(Chromatic Harmonica)

半音阶口琴一孔四音,吹音和吸音各不相同,按下变音键则每个音升高半音。孔数则有8、10、12、14、16等多种,音域为二到四个八度,大部分为C调。由于可以演奏音域内的所有半音,此类口琴适合演奏比较复杂的乐章,常见为中国的24孔48音琴,日本的17孔、22孔琴等。

全音阶

布鲁斯口琴因为具有十个孔的缘故,又叫蓝调口琴。这类口琴一孔两个音,多使用Ritcher调音方式,低音没有4和6,却又有两个5。布鲁斯口琴适合演奏一些具有民族风味的曲子。

标准全音阶口琴(Richeter System)

标准音阶排列的十孔口琴,每孔两个音,共20个,约有3个八度。1825年,波希米亚的乐器工匠瑞希特尔,改良并创新出现标准音阶排列方式。吹气时发出1、3、5一组音为C和弦,而吸气时发出2、4、6或5、7、2、4一组音构成G7和弦,适合演奏民俗音乐和蓝调音乐。

复音类

复音口琴(Tremolo Harmonica)

复音口琴(又叫震音口琴),是由双排吹孔构成的全音阶口琴,其上簧片和下簧片的音高(pitch)会被微调,每个音由相同音高的两个簧片震动发声。由于这两个簧片同时为吹孔或吸孔,演奏时两个簧片产生共鸣,音高的细微差别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震音效果。这种口琴较适合演奏民谣和乡村音乐。

重音口琴(Octave Harmonica)

重音口琴与复音口琴构造相同,有着同样的簧片排列和音阶排列。不同之处在于同一个音的两个簧片音高相差了一个八度。适合演奏古老的民俗音乐和爱尔兰音乐。

回音口琴(Echo Harmonica)

回音口琴是用来合奏或作为曲子专门独奏的另类复音口琴,桶形的盖板使它有一种特殊的回音效果。其内部结构和复音口琴一样,差别在于回声口琴外面的盖板更大更宽,可以制造出一种类似像回声一样的效果。

重音回声口琴(Octave \u0026Echo Harmonica)

重音回声口琴是重音口琴与回声口琴的结合体,拥有回声口琴的外形同时,具备同一个音的两个簧片音高相差一个八度的口琴。

中音口琴(Bariton Harmonica)

中音口琴(BR),中音口琴和复音口琴相仿,区别在其音高整体低了八度,在大合奏中它多用做伴奏和表现音色沉重的旋律,地位相当于管弦乐中的中提琴

合奏类

贝司口琴(Bass or Double Bass Harmonica)

贝司口琴的孔均为吹孔,且整体较重,有单音簧或双音簧发声的区别,又可以分为低音和倍低音。其中,倍低音上下簧片音高相差八度,比一般口琴低一个或两个八度。贝司口琴的音色低沉、浑圆、厚重,负责衬托旋律和稳定乐曲的节奏,还能与和旋口琴相互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小节。

大中音口琴(Bariton Harmonica)

中音口琴是复音口琴中比较特殊的琴,它比普通复音低了八度,其余特点与普通复音口琴无异。在大合奏中较常见到,相当于管弦乐团的"中提琴"的地位。中音口琴比普通复音更耗气息,其琴壳有Bariton(缩写Br)字样,可作为辨别中音口琴与普通复音的标识。大中音口琴的构造分上下两格,上面一格的音比下面一格的音高半度,单孔发音,而且音色浑厚,在重奏中担任第二或第三声部。 大中音口琴的鼻祖是程明德先生,是他在口琴总厂担任技师时研制的。

和弦口琴(Chord Harmonica)

和弦口琴是口琴家族中长度最长的一种。此种口琴的每一个孔都是一个和弦,因为它的每一个孔都是若干簧片组成的。这类口琴适用合奏中的伴奏,是口琴社团、乐队的必备。

铜角口琴(Horn Harmonica)

从外形上看铜角口琴兼具低音口琴的大与和弦口琴的长。铜角口琴分为高音铜角(soprano horn)和中音铜角(alto horn)两种,单音簧震动,只有吹气音。琴格分为两排,上排孔相当于钢琴的黑键,下排孔相当于钢琴的白键,管状的盖板与木格琴身却演奏出了木管似的音色,但不适合吹奏快速的旋律。

迷你口琴(Mini Harmonica)

又叫“项链口琴”,是所有乐器当中最小巧的一种,通常为4孔8簧片结构。只能吹出一个完整的八度,所以可用其吹奏的曲目有限。

笛声口琴

笛声口琴有高音微声和中音笛声两种。这是一种大型的单音口琴,且仅有吹音。

音乐特点

常见的半音阶口琴为一孔四音,吹吸音成二度关系,按下变音键则每个音都升高半音。至于孔数则有8、10、1214、16等多种,音域为二到四个八度,大部分为C调。由于可以演奏音域内的所有半音,此类口琴适合演奏比较复杂的乐曲。全音阶口琴,每孔两个音,共20个,约有3个八度。一般10孔口琴有一个共通的特性,就是低音部没有F和A,高音部没有B。全音阶吹气时发出1、3、5一组音为C和弦,而吸气时发出2、4、6或5、7、2 4一组音构成G7和弦,对于演奏当时的民谣音乐非常适合,尤其适合演奏蓝调音乐。

演奏

演奏方法

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持琴柄,把琴身虚含嘴口,上下牙齿轻轻咬定,右手食指、拇指拨动小柄,小柄牵动簧片,振动发出音响,并通过嘘气轻重和长短以及唇舌的变化奏出各种旋律。

演奏者演奏时要自然、放松、合理地利用身体在口琴演奏时所需用的关节和肌肉,常见的持琴姿势有坐式和站立式两种。

坐 姿

以坐姿吹奏时,头要正,腰要直。双脚自然张开与肩同宽(适用男孩子),女孩子建议双脚靠拢。切记勿前倾后仰,不雅观,影响呼吸。两手肘自然下垂,稍贴身体,不要平张。

站 姿

以站姿吹奏时,头要正,腰要挺直,不可弯腰驼背。双脚自然张开与肩同宽。两手肘自然下垂,稍贴身体,不要平张,

身体不能前倾后仰。

维 护

口琴的发声部分是固定在簧板上的簧片,这些簧片通常是小而薄,因此一些细小的附着物就能导致这些簧片发音不正。口琴的维护和保养,很大程度上说是在这些簧片的清洁上。

吹奏口琴前不要喝高粘度、高酒精度的饮料,有腐蚀簧片的风险,最好是能在吹奏前漱口或者刷牙。切记吹奏口琴时不要吃东西,影响发声。吹奏后要把吹孔里的口水轻轻拍出,不要用力过大,后把口琴放在干净、干燥的地方(口琴盒里)。 最好不要和别人共用一把口琴。

曲谱

半音阶口琴演奏曲:《黄 昏》《小步舞曲》《圆舞曲》等。口琴五重奏《行进在草原上》、口琴四重奏《罗马尼亚狂想曲第一号》、口琴三重奏《喋喋不休波尔卡》、布鲁斯口琴与吉他《蓝色音符》、口琴合奏《陕北组曲》《天堂与地狱序曲》《波斯市场》等。石人望的《幸福的列车》《江南之春圆舞曲》《美丽的祖国》等口琴曲谱。

代表人物

石人望(1905-1985):中国口琴音乐开拓者之一。浙江县人,从小喜爱音乐,1928 年在家 试办口琴学习班。1929 年在凤阳路 476 弄 3 号进行口琴教学。1932 年在上海北京 路八百号祥生汽车公司二楼六号创办“大众口琴会”。代表著作有《口琴吹奏法》《石人望编配中外口琴名曲80首》等。

陈剑晨:中国著名口琴艺术家。1911年生于浙江县。15岁时开始学习口琴吹奏,1935年与人创办大上海口琴会(后更名为上海口琴会)。他编写出版了《口琴吹奏法》《口琴修理法》《五线谱速成法》《中外口琴名曲》等著作。

鲍明珊:中国著名口琴艺术家。1914年生于浙江镇海县。14岁开始在上海参加口琴音乐活动。17岁创办上海民众口琴研究会。他编撰的口琴期刊、论著、乐谱在海内外口琴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著有《标准口琴学大全》《口琴速成法》《世界口琴名曲集》《中外优秀口琴歌曲集》(4集)《鲍明珊口琴演奏名曲集》(6集)以及编选了多种口琴独奏、重奏、合奏活页乐谱。还整理出了《自然与和声小调音阶口琴的制法及其吹奏法》《高级琶音伴奏法》《回声和铙奏法》《高级颤音奏法》《单音、复音震动奏法》《演奏中各种气息调节法》等理论性资料,为发展中国口琴演奏技艺作出了贡献。

拉利·艾特勒:世界级杰出的口琴大师,出生于美国巴尔的摩市。已出版发行了数以百万计的唱片、盒式录音磁带。1995 年,国际权威的美国口琴协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佐藤秀廊:日本著名口琴艺术家,世界著名复音口琴艺术家,1899 年生于东京。1930 年,他与口琴家福岛常雄经长年研究制造出了小调口琴,改变了传统上小调乐曲难于用大调口琴来演奏的现象,使复音口琴演奏发展成为真正符合乐理要求且能演奏各种复杂的乐曲。1933年,他担任日本口琴联盟理事长,一直致力于口琴音乐事业。84 岁时去世。

传承与发展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政府,每年6月到8月都会举办西岸杯”西洋器乐大赛,口琴组有复音口琴、半音阶口琴、布鲁斯口琴、低音口琴等比赛。第三届(兰州市)华夏口琴艺术节,于2019年8月3日-6日在兰州市城关区东岗小学成功举办。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亚太地区的代表团队和国内著名口琴大师。

1995年,亚太各国(地区)的口琴人士共同商定创办亚太口琴联盟,组织亚洲自己的口琴活动,并于1996年由中国台湾地区首先承办,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亚太各国(地区)轮流举办,2008年、2014年、2018年分别在杭州市和北京举办了亚太口琴节

参考资料

口琴.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01

最 最 最 !.澎湃.2023-08-22

天津市第四届“西岸杯”西洋器乐大赛初赛正酣.今日头条.2023-09-02

第三届(兰州)华夏口琴艺术节开幕.今日头条.2023-09-02

第十三届亚太口琴节明年8月在江阴举行.新浪网.2023-09-02